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你生了孩子卻不陪他,是有巨額財產讓他繼承嗎?

你生了孩子卻不陪他,是有巨額財產讓他繼承嗎?

01

生完孩子以後,我切身體會了為人父母是多麼辛苦的一件事,很多生娃前的輕率之言,都不再說出口。並且我對自己作了一個提醒——不要妄議別人的育兒方式,不要自以為是的去評價。無論是養育還是教育,每個家庭有自己的個性習慣,也有自己的選擇與無奈,養兒育女就是一件你很努力也不敢說自己做得很對很好的事。

但是我認識的一對父母,我無論如何,都無法認可,也無法理解他們的育兒方式,怎麼想都覺得當得上「奇葩」一詞。

這一家人,夫妻倆移民國外做生意,然而孩子自出生以來三年,一直交由外公外婆在國內撫養。一年裡,或他們過來,或孩子過去,總共加起來見面時間不足兩個月。

他們經濟條件優渥,也並非工作繁忙到毫無空暇帶娃。只是夫妻倆都天然的以為,孩子生了,就是交給祖輩帶的。

媽媽回到國內,也並沒有爭分奪秒地和女兒親近。好不容易回國了,出門吃飯不願意帶娃,因為「帶了她肯定吃不好的呀」。

親友聚會,她一人杯箸不停,女兒的照顧依然全權交給外婆處理。席間這位女士還抱怨,自己愛吃蝦,女兒也愛吃蝦,她媽買菜蝦買少了,還只給外孫女吃。

親友寒暄,孩子正是好玩的時候,你一定很開心吧。

不想她一臉苦大仇深:如果你連著24小時帶她,就不會覺得那麼開心了。

但是轉頭呢,她在朋友圈曬出和女兒的溫馨合照:帶孩子真是最辛苦的事,感謝我的爸爸媽媽。

我一般碰到的認為自己給孩子的陪伴不夠多的父母,總難掩對此的愧疚。但是這對夫妻卻自認是非常合格的父母,在孩子在外哭鬧他們都手足無措的狀況下,侃侃而談中西教育理念,爸爸對於國外移民家庭子女狀況似乎有很多焦慮,媽媽也如數家珍上海有多少「名校」,並信誓旦旦要調配各種資源送孩子進去。

我真的很想打岔,不說名校了,就是個幼兒園,不是爸爸媽媽帶著面試現在都很難進的哪。

由於孩子一直在國內,沒有任何英語啟蒙,如果去國外上學都成問題。媽媽對此很「重視」,果然在一次回國的時候花了番功夫,豪爽地刷卡給孩子報了英語班,還請了一個禮拜一次的上門家教。平日在國外,她給女兒網購買衣服玩具也是毫不手軟。

看似面面俱到,只是養育孩子最不可或缺的一環——「陪伴」,在他們這裡是徹底缺失的。

你以為夫妻倆就是天生不愛孩子,想過更多自己的生活?一回頭,他們還懷上了二胎。

說明「無法陪伴」孩子在他們這裡,完全不是養孩子的障礙。

總之我對這對父母的事迹嘆為觀止,每次聽說,都想起網上流傳過的一句話:你的詩和遠方,都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可惜在他們這裡,替他們負重前行的不僅是他們的父母,還加上了他們孩子,甚至孩子所負的「重」是更大的,貫穿一生的。

美國有研究顯示,孩子在祖輩身邊,相比父母養育的,幾乎所有測試心理行為標準都全面落後,今後精神疾患幾率大幅升高。祖父母養育的孩子表現出更多的發育、心理、行為、學術、情感問題。

不過這已經不是我聽說過最奇葩的帶娃事迹了,我還聽說過夫妻倆生好孩子不帶,交給父母,父母身體不好也帶不了,就托給鄰居幫把手。鄰居帶著帶著帶出感情,吃住都領回家了,鄰居的兒子還經常給孩子讀書陪孩子玩兒。

我在想這對父母心也是夠大的,他們真的認為等孩子大點就能把孩子「無縫銜接」接回來?

02

現代人對於生育這事態度越發審慎,不做到條件完備,不敢輕易把孩子帶到世上。不過大家在思考養育孩子的條件時,往往考慮了經濟實力,考慮了有沒有人帶,對於「能不能陪孩子」這個問題卻沒有足夠重視。

能不能陪孩子,不僅僅是你的時間夠不夠的問題,還包括你的意願到了沒有的問題。現代社會的誘惑很多,有些人是生了孩子才發現自己還沒有「玩夠」的。我勸沒有生孩子的朋友,與其到時抱怨孩子佔用了自己本可以xxxx的時間,還不如先多玩,把想玩的都玩遍,想浪的都浪過,這樣生了孩子以後,把更多的時間用來陪伴孩子,也不會有太多遺憾。

一旦孩子出生,我以為,再怎麼樣,還是要有點父母的樣子的。即使有老人保姆幫忙,也不能自個兒把孩子帶出門,吃喝拉撒哭都搞不定,留給別人一副「育兒能力低下」的樣子。

但是我發現,身邊由於陪伴孩子時間不足而「育兒能力低下」的父母,也不在少數。

生個孩子不是生塊叉燒,孩子需要陪伴,需要和父母的情感溝通,這應該是常識。

從天性上來說,從孩子一出生,他們就會用啼哭和賣萌各種方式拉攏你,讓你捨不得離開他,讓你儘可能地陪伴他。

從心理學上說,孩子一歲以前,是把母親和他認為是一體的。這種「一體感」只有得到充分的滿足,才能使孩子將來可以水到渠成地獨立。也就是孩子的安全感得到的越多,離開你的時候也會更勇敢。

從情感上說,多陪伴孩子,孩子的情感會更豐富,和你的交流也會更順暢,你會體會到不亞於朋友聚會、唱歌看電影、打遊戲、欣賞美景的快樂,不,有時甚至更為美妙。而因為陪伴帶來的了解,日常生活中,孩子為什麼特別開心為什麼特別不開心,你不會一頭霧水還開錯了「藥方」。

從現在父母最在意的教育上來說,我想陪伴未必一定帶來孩子好的學習成績,但是在孩子需要的時候,至少你得多陪多觀察,才能知道孩子的「長」和「短」,還有學習習慣吧。我聽說有孩子某科成績不好,家長被老師叫到學校談了一下,回家就快速替孩子報了補習班,告訴爺爺奶奶課程表,在該上課的時間,爺爺奶奶帶著孩子去補課,父母同時就出去朋友聚會唱歌了。這個補課恐怕也就是花錢買心安吧。

而長期缺乏父母陪伴的孩子,也許表面什麼也看不出來,也可以安然長大,甚至這一點也不影響他取得的社會成就。但這一定影響他的心理,也影響他和父母以及其他人的情感溝通。有句話叫作「孩子通過內化與撫育者的情感關係學習成長」,而疏離的沒有陪伴的與父母的關係,就可能成為孩子看待世界的底色。

我有朋友從小和父母分開的時間比較長,此後與父母在人生關鍵時刻的大事小情交流都比較「機械」,與父母的關係可以用四字形容:相敬如賓。

咪蒙曾經寫過,她把兒子唯唐送到媽媽家住了五個月,接回來時,唯唐看她的眼神變得十分膽怯,像是擔心再次被拋棄一樣。她花了很多功夫,才讓唯唐和她恢復自在的關係,她也因此發誓再也不把孩子送走了。

前段時間看到新聞里說,有十幾歲的孩子看網路直播,用父母的卡給主播打賞了25萬。我看到這個新聞的時候,不知怎麼,聯想到了那些寧願給推銷保健品的人騙點錢買點東西的老人,就因為可以和銷售員多聊聊天、慰藉寂寞。

陪伴孩子,當然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但是心態可以放輕鬆。「陪伴」並不等於「培養」,陪伴孩子,可以很簡單,只要人在心在就可以。

做「快書包」的高志宏、徐智明夫婦在他們的《育兒基本》里寫道:

「……真是不好意思,除了陪孩子,我們幾乎什麼都沒為孩子做,比起那些陪著孩子學這學那、玩這兒玩那兒,每天日程滿滿的爸爸媽媽,我們閑適、無為到讓別人都替我們羞愧。

我們陪伴孩子的內容只有:在家,聽他們說話,和他們聊天,做好吃的飯菜、陪他們一起吃,帶他們做一些有趣的事,在他們想出去玩時陪著出去玩兒,在他們求助時反應?爸爸媽媽在?,以及時刻準備著滿足他們的需求。「

在我看來,這真是陪伴的真諦了。

03

說到不能陪伴孩子,只有一種情況,我無法施加批判,而只能從心底湧起深深的無奈和悲哀——那就是中國數目龐大的「留守兒童」。

據統計,中國不滿16周歲的農村留守兒童數量有902萬。這些孩子的父母在更發達的城市打工,他們被留在農村與祖輩一起生活,大多只能唯系基本的衣食冷暖,沒有豐富的情感溝通。在信息、知識快速更迭的今天,他們的認知極度受限。如果真有所謂的「起跑線」,他們的「起跑線」真是低到塵埃里。

我曾經看過一組照片,是放假回家的父母又要出門打工了,小小的孩子扒著大人的褲子不放行,而大人扛著大包小包的行李上了一輛非常擁擠的巴士,小孩子哭著追,而奶奶在身後無奈地跟。

這是一組讓我忍不住落淚的圖。這裡面蘊含了太深的殘酷和無奈。我們去現在的社會制度、資源分配狀況里,找不到任何的出路。只能說,那些無論在哪裡辛苦勞動都儘力把孩子帶在身邊的父母,已經為自己的孩子創造了一份「幸運」。希望這份幸運可以是照亮孩子一世的微茫的光。

04

也因此,我特別不能理解有陪伴孩子的條件卻輕易放棄,自己製造「留守兒童」的父母。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這話不只對愛人可以說,對心愛的人都可以說。現代社會如果檢驗你有多愛一個人的標準,除了你願意為ta花多少錢,還有就是你願意為ta花多少時間。

我看過最拼的父母,就是工作繁忙,依然努力調配時間,把每天陪伴孩子的時間當成kpi任務一樣下放給自己,就是為了給孩子創造穩定的情感聯結。

我們家附近的地鐵站,在下班高峰期,我有時會看到有爺爺奶奶帶著孩子守著出站口等,就是等下班回來的爸爸媽媽。終於等到父母而能牽著父母的手回家的孩子的笑臉,是世界上最美的畫面之一。

我微博關注過一個做得挺大的淘寶店主,在孩子小的時候都是由公婆帶的,她也經常自嘲孩子遇到事情只會叫「爺爺、爺爺」。但是自黑之下,她也受了點刺激。我眼看著她增加了陪伴孩子的時間,給孩子做飯,接手了孩子的睡前陪伴,陪孩子玩耍,最後成功地扭轉了孩子的「爺爺、爺爺」,孩子遇到事情開口就叫「媽媽、媽媽」。

我作為全職母親,陪伴孩子的時間很充分,但是從我的老公身上,我也看到了很值得欽佩的職場父母陪伴孩子的方式(雖然還是遭到我的吐槽)。因為工作很忙也很重要,所以我老公把工作以外的全部時間交給家庭,他的個人娛樂時間是極度壓縮的,打球、和人吃飯等等,都是在兒子和我對他「放行」的情況下再去的。遇到加班,調配時間是他要去做的事,而陪孩子,是不可以割捨的。

所以即使和兒子相處的絕對時間不算多,但是父子之間的情感維繫一直溫馨而連續。兒子和爸爸的感情很好,對父親有深深的依戀。他會拿著門禁的電話對外面說:呆迪你快回來吧,我一直想著你。他也會在外面玩的時候突然說,我要玩捉迷藏,我要躲到呆迪身邊去。

陪伴就是孩子給你的考核。有一次我媽「請假」回南京幾天,和外婆感情一直很好的兒子半年裡經歷了好幾次「外婆」的請假,都鬧情緒了。外婆走的時候和他「拜拜」,他也很冷漠。回頭和我說,媽媽你真可愛。

媽媽為什麼可愛呀?

因為你一直陪著我。

(這事的後續是可憐的外婆被外孫的眼神刺傷了,提早幾天回來,並取消了緊接著的回老家的行程。先挽回外孫的心比較重要。)

我不是說有了孩子,父母就要完全放棄自己的追求自己的娛樂,我們當然要保留自己的空間。但是歸根結底,生養孩子這件事總是考驗你的取捨的。社會進入到現在這個狀況,生孩子也已經從很多人的人生必選項里剔除了。現在的父母,也不屑再提養兒是為了防老了。那麼我真的不明白,如果你也不需要養兒防老,你也不想陪孩子,你生孩子是為了什麼呢?有一種很漂亮的說法是,我們生養孩子,是為了參與一個生命的成長。那麼不陪孩子的父母,也完全參與不了生命的成長呀。完全可以不生孩子的情況下,為什麼一定要生而不陪呢?

我只能理解為,因為家裡有巨額財產,需要親生孩子繼承了。

也好,孩子長大後可能會像亦舒寫的女主角那樣,慶幸「沒有很多很多愛,還好有很多很多錢了」。

帶娃的路上已經有很多人teach you how

不如我們一起分享一下如何take it easy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逗逼父母育娃日記 的精彩文章:

媽媽的「體面」有多重要?

TAG:逗逼父母育娃日記 |

您可能感興趣

「婆婆,即使你不讓我生孩子,我也不會把娘家的財產留給小叔子的兒子」
嫌我不孕丈夫在外生子,我淡定離婚拿財產後輕蔑道:孩子不是你的
老人把財產都給兒子,卻要求女兒贍養,老人這樣做不可以嗎?
老婆,你說陪嫁不是夫妻共有財產,為啥我父母買房就是共有財產?
父母把財產給了弟弟,卻讓我養老,我的話還沒說完,他們轉身走了
養女兒是為了等父母老了生病了來伺候,她想要分財產就是不要臉嗎
他曾是一級演員,將所有財產都留給前妻,如今兒子為他掙足了面子
女兒是外人,以後財產只會留給兒子。「媽,你不指望我養老?」
家中有妻兒,還有千萬財產等他繼承,為了一個女子,他全不要了
你要離婚時娘家人什麼反應?網友:離婚財產不能吃虧,孩子不帶!
我把財產全給了兒子,卻要求女兒跟兒子同等養老,我沒做錯
「老公,離婚你怎麼不分財產?」,「我娶你,本就不是為了錢!」
車歸你,房子歸你,所有的財產都歸你,我你要不要?|純愛段子
如果父母沒有財產繼承,那麼兒子女兒又該誰來養老?
繼父為了財產不外流,要我直接娶他女兒,可我們只是「兄妹」感情
就因為狗是你的私有「財產」,你就能這麼虐待它!
「老婆,把現在房子賣了我們換大房子」「不行,這是我婚前財產」
為什麼兒子不孝順,老人還是把財產留給兒子?原因讓人心酸
生二胎,孩子長大就不孤獨?不,父母所有的愛和財產都不再屬於他
她每天盤算著如何花掉丈夫的巨額財產,卻沒人說她是敗家媳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