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北斗星之始祖 鈴木Wagon R

北斗星之始祖 鈴木Wagon R

近日,網路上流傳一則消息,在工信部最新一期申報圖中,赫然出現了一台名叫昌河北斗星名字的車。然而這款北斗星儘管還是沿用「北斗星」的名字,但其全稱已經不再叫昌河鈴木北斗星,而是把老祖宗鈴木(Suzuki)去掉,只叫昌河北斗星。此外,這款全新的第二代北斗星的外觀與咱們熟悉的鈴木北斗星有著天淵之別。糟糕了,昌河打算自己設計生產一款所謂的第二代北斗星,但...這還能叫北斗星嗎?

國內的昌河鈴木北斗星其原型就是來自日本鈴木推出的一款K Car,在日本,北斗星有個非常友逼格的名字——Wagon R。國內引進國產的,就是鈴木在1993年推出的第一代Wagon R。當筆者看到昌河自家推出的新一代北斗星之外,瞬間無愛了,這完完全全就是一台國產低端車的感覺。好歹Wagon R在日本都是一台K Car,從1993年到現在,Wagon R已經成為了一款集可玩性與實用性於一身的K Car。但儘管Wagon R在日本已經經歷了六個世代的變遷,但昌河鈴木除了第一代之外,就沒有與時俱進的引進更新車型了。其實昌河鈴木也不算完全沒改過款,也有類似昌河北斗星X5這一類改款車型,但始終沒有傳統第一代Wagon R那一款好賣,誰叫昌河鈴木越改越醜陋呢。而且昌河鈴木還是在1999年才引進國產的,但日本鈴木的Wagon R已經推出第二代車型了……筆者看到這款所謂的第二代北斗星,覺得有必要說說北斗星的原型——鈴木Wagon R了。

圖:1998年,江西昌河汽車與日本鈴木合作投資昌河鈴木汽車,隨即引進國產鈴木的K Car Wagon R並將其命名北斗星,但由於Wagon R在日本屬於K Car,受到尺寸的限制,因此在進入國內後,做出「適應性」調整,使車身尺寸有所增大。

鈴木Wagon R乃是鈴木於1987年開始研發,1993年正式推出的一款符合日本K Car相關法規的車型,其中Wagon的含義自然是鈴木給該車給予的的厚望了。而R則有「Revolution」(革命)以及「Relaxation」(休閑)的雙重含義。正如所有K Car的誕生原因一樣,戰後的日本資源匱乏,國民手中的錢也不多,因此各大車廠紛紛著手開發小型、便宜的車型。而鈴木則是研發生產K Car的能手。除了推出自家K Car之外,鈴木還為馬自達代工生產K Car,除了Wagon R之外,Jimny也曾掛上馬自達的車標進行銷售。

圖:與上圖的昌河鈴木北斗星相比,日本原版的鈴木Waong R只有前杠造型有一些區別了。

圖:雖然是K Car,但K Car也因用途而有諸多車型,例如跑車、卡車、五門兩廂車型以及上圖的三門兩廂車型。

圖:第一代鈴木Waogn R(CT21S/51S、CV21S/51S)產於1993至1998年,搭載F6A以及K6A兩副660cc直列三缸引擎,並且每一副引擎均有自吸以及渦輪增壓可選。另外,傳動系統搭配三前速或四前速自動變速箱以及五前速手動變速箱,且可搭配前置前驅或前置四驅兩種驅動布局。

圖:第二代鈴木Wagon R(MC21S/11S/22S/12S)產於1998至2003年間,動力系統、驅動系統均與第一代相同,但車身線條略為圓潤了點。

圖:在量產的5年間,第二代鈴木Wagon R在全球範圍內總共生產了106萬台。

圖:第三代Wagon R(MH22S)產於2003至2008年,動力系統取消了F6A,只保留K6A直列三缸引擎,但分別有自然吸氣與渦輪增壓兩款可選。

圖:傳動系統也有所變更,搭配CVT無級變速箱、四前速自動變速箱以及五前速手動變速箱,同樣有前置前驅與前置四驅可選。

按照日本政府對K Car車身尺寸的規定,Wagon R的長度一直維持在3,395mm至3,400mm之間,雖然在長度和寬度上有著嚴格的規定,但車高的規定則可達到2,000mm,但幾乎所有K Car出於安全的考慮,都不會達到這種最大限高的。在日本市場,Wagon R已經推出,隨即大賣,逼得同樣擅長打造K Car的大發(Daihatsu)也推出Move迎戰。然而根據日本全國輕型車協會的紀錄,在2006年到2011年間,鈴木Wagon R的銷量始終保持第一。Wagon R的更新換代一直沒有停過,為什麼在保持了5年銷售第一之後便風光不再呢?這或許與本田於2011推出N Box不無關係,可參考文章:《【望洋輕嘆】想說愛你不容易 本田N Box》。

圖:第四代Wagon R(MH23S)產於2008至2012年間,動力部分搭配K6A自吸與渦輪增壓引擎,傳動系統則有CVT、四前速自動與五前速手動變速箱可全,另外同樣搭配前置前驅或前置四驅的驅動布局。

圖:與前三代車型不同,第四代開始Wagon R新增了一款名為Stingray(黃貂魚)的版本,但其動力、傳動系統都沒什麼不同,只是外觀有所變化。

圖:第五代Wagon R(MH34S/44S)產於2012至2017年間,動力部分採用R06A直列三缸自吸或渦輪增壓引擎,而傳動系統則只有CVT無極變速箱與五前速手動變速箱可選,另外從第五代車型開始便搭載了一套混合動力系統。

圖:鈴木Wagon R Stingray版本,這個版本可以理解為海外版,但日本國內也有銷售,車身沒有Wagon R的標識,只有Stingray的標識。

圖:第五代Waong R與Stingray車型在整個量產期間共生產了456,000量,儘管比前幾代動輒一百萬的產量稍微少點,但這也非常誇張了,看看國內所謂的暢銷車型就知道了。

1998年,江西昌河汽車與日本鈴木合作投資創立了昌河鈴木,隨即引進了第一代鈴木Wagon R進行國產,並命名為昌河鈴木北斗星。然而從1999年至今,昌河鈴木除了北斗星和自家被稱為「0.6」的微面外,也就只有「郵差叔叔車」朗迪和利亞納。至於熱銷車型,或許也就只有北斗星一款家用級別轎車了吧。當然微面和朗迪都算比較賣得好的車型,但這些車多用於商業運貨,與家用車沒有可比性。鑒於同一款北斗星賣了近20年都沒有改過款,昌河汽車於今年年頭終於申報了第二代北斗星。不過同時,日本鈴木也在今年(2017)2月份,在日本本土推出了全新的第六代Wagon R(MH35S/55S)車型。驟眼一看,昌河很有與鈴木劃清界限的趨勢。

圖:第六代Wagon R就在今年2月份才上市,整個第六代Wagon R共推出三款車型且全部裝備混合動力系統,圖上這一款方燈的為Hybrid FX版本。

圖:老實說,目前筆者了解到的K Car里,兩大K Car巨頭之一的大發(Daihatsu)已經不如昔日輝煌,而從2011年開始,本田K Car N Box更是搶佔了K Car最佳銷售的頭銜。

外觀上,第六代Wagon R的車身線條與第一代「北斗星」幾乎保持一致,長寬高分別為3,395mm、1,475mm以及1,650mm,看看數據幾乎與本田N Box一致。不過想想也是,由於K Car的尺寸規定,要想在車身尺寸上動手腳基本不可能,因此造就了幾十年如一日的設計。但不要忘了日本擅長細節見功夫,儘管車身形狀線條被「限制」了,但車頭造型、車門造型等細節處經過不斷優化,使得第六代Wagon R的外觀緊跟上時代的潮流。

這一代Wagon R在車頭造型上提供兩種選擇,主要區別是在頭燈的設計上,一款是採用雙層式頭燈,而另外一款則是採用近方形的頭燈。此外還有一款「Stingray」特別版車型比較與眾不同,其車頭燈採用了類似凱迪拉克的豎條式設計。這一點筆者就不太懂了,為什麼同一款車要有幾種不同的車頭設計呢?但除了車頭外,車身設計基本一致,這就是很多人覺得日本車複雜的原因了,哪怕是同一款車,都有幾種不同的款式……

其實昌河鈴木跟著日本鈴木的步伐引進新車型的難度不大,但為什麼昌河鈴木硬是把這一代Wagon R賣了近20年之久?或者是資金缺乏,沒有足夠的錢引進新車型;或者是廠商策略關係,認為更新換代的Wagon R與現款北斗星相差無幾,沒有引進的必要;又或者昌河知道國人的購車習慣,只要價格便宜,同一款車賣個十幾二十年絕對沒問題,原因實在太多。然而難道他們不知道,跟隨腳步更新換代能夠使「北斗星」時刻保持新鮮,吸引更多買家嗎?不過當你看到昌河汽車第二代北斗星的申報圖,你一定會放棄入手的念頭的。

圖:鈴木Wagon R的另外一個版本Hybrid FX,雙層大燈的設計在K Car身上營造出大型MPV的既視感。

圖:車尾設計還是延續自第一代Wagon R的車尾設計。

圖:Wagon R Stingray車型,車頭設計非常運動,礙於K Car的尺寸規定,以及Wagon R的設計血統,能改的後續就只有車頭造型了。

第六代Wagon R在動力系統上依舊搭配代號R06S的0.66公升直列三缸引擎,但並沒有渦輪增壓加持,最大馬力52匹,最大扭力輸出6.1公斤米。另外,從第五代Wagon R開始便已經用上了混合動力系統也留用到這一代車型。通過WA05A直流電機提供動力,不過如果你以為這套混動系統能與豐田Prius之流相提並論的話,那就大錯特錯了。這套混動系統只能在啟動或慢速行駛時提供最大3.1匹馬力以及5.1公斤米的輸出,在行車時通過類似KERS的動能回收系統儲能。只有6.1公斤米的最大扭力,汽油引擎的輸出與電機的輸出不共同輸出,要推動這820公斤的車重會否有點力不從心?在底盤方面,與眾多K Car一樣都只提供CVT無極變速箱,外加前置前驅或前置四驅的驅動模式,這算是日本K Car普遍配置了。

圖:K Car的安全性一直都被人所詬病,為了達到輕量化與空間實用性,車身剛性往往都被忽略,而鈴木Wagon R為了彌補這種缺陷,在車架上大量運用高強度鋼板。

內飾上,第六代Wagon R保持一貫的K Car作風,換檔機構被整合到中控台。不過儘管K Car的體型非常細小,但其後排乘坐空間都非常寬敞,或許是由於日本法律規定K Car必須乘坐四人以上,而日本人的用車習慣不像國人,後排一定要有三個人的安全帶,哪怕百分之九十九的時間根本用不到中間的安全帶。得益於良好的用車習慣,K Car的後排只需滿足兩個人的乘坐便可,再加上扶手箱也被取消了,因此得到非常不俗的車內空間。

圖:內飾方面,Wagon R的配置也非常豐富,很多人以為K Car就一定非常簡陋,但其實K Car只是在體型和動力受限制而已,其內飾與普通緊湊型轎車不無多樣。

圖:一台好的K Car,除了外觀靚麗、內飾寬敞之外,就是車內配置的豐富性以及人性化的設置了。

圖:要想在Wagon R的尾箱內放一個託運箱肯定不現實,但放一些包包,兒童椅還是沒問題的。

圖:往往是這種小細節最能體現K Car的設計感,這種細節,非常值得國內所謂的自主汽車品牌學習,一味追求尺寸大、空間大,但各種配置用起來非常不順手,那又有何用?自主品牌,還是太功利了!

其實,一台K Car由於法規的限制,內部空間基本已經確定了,而願意入手Wagon R的人幾乎都是看外觀以及車內的人性化設計。反正都是一台K Car,長寬高最大也只能是這樣了。動力也只能是自吸的0.66公升自吸引擎或者動力稍強的0.66公升渦輪三缸引擎。要想操控、要想快,可以選擇同為K Car的鈴木AltoWorks。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無敵汽車網 的精彩文章:

當二選一的時候 K20A GK5&渦輪化思域FB
中港合作結晶品:LanEvo 7代
明星搶風頭?大夥秀出賽車正能量
寶馬推電動M2!此話當真?果然?

TAG:無敵汽車網 |

您可能感興趣

亞洲知名聲優鈴木千尋Special Talk Event今日開票!
Motogp西班牙站馬奎茲奪冠,但看點是鈴木車手Rins
鈴木健一X十文字青原創動畫《Fairy gone》發布PV!
街車檔案|2019款Suzuki Katana Black Edition 黑刃之鈴木妖刀
武士雙刀:鈴木Swift Sport KATANA限量30輛
專為藝術之地推出的車型 鈴木Swift Sport小巧玲瓏
鈴木發布英格尼斯Sport Edition特別版官圖
隼鳥涅槃 鈴木Hayabusa隼新款專利圖曝光
鈴木平民鋼炮Swift Sport來了,自排車型第三季導入
鈴木裕:暫未考慮《莎木3》Switch移植 不在計劃之內
[2019MOTOGP-Suzuki]-鈴木藍色戰車 GSX-RR
鈴木Swift Sport換裝大黃蜂競技裝,強悍風格羨煞網友
鈴木Ciaz GL Plus泰國發表,勁裝上身討好年輕買家
漢堡人家族再添新丁 鈴木Burgman180曝光
鈴木裕:《莎木3》暫時不會登錄Switch
摩托車與汽車的對決:鈴木KATANA vs 雨燕KATANA
大佬版《真三國無雙8》Cosplay:五仁叔變諸葛亮、鈴木亮浩扮趙雲
Switch版《莎木3》?鈴木裕表示不會有的
鈴木裕:別問了 《莎木3》暫不移植任天堂Switch
鈴木在荷蘭舉辦SWIFT SPORT KATANA限量聯名款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