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這也不能成為我偷懶的理由

這也不能成為我偷懶的理由

想申明一下:

1. 這不是一個做康復以及康復相關衍生產品的專業平台。發表的文章也僅代表個人觀點,見習類文章也無意向各位推銷產品。

2. 發文的本意並不是要針對(懟)任何一個人,也許只是空虛寂寞了想找點事情做,所以不如讀萬卷書。5月開通了公眾號,想寫一些自己在美國學習生活的所思所想,不至於荒廢時光。

3. 本平台支持各種風格迥異的原創作品,也歡迎提出修改意見。

4. 唔,不過小女子一人漂泊在外,無依無靠,見最近閱讀量爆棚,還是不禁心頭一暖吖。謝謝各位小主哪。

最近看到盆友圈在轉發這兩篇文章:

《骨科醫生呼籲:跑步減肥請三思!》《如果再有人跟你說跑步傷膝蓋,就把這篇文章轉給Ta!》 ,我就把兩篇文章都發給我老爸看,問問他覺得哪一篇文章對。他相信「生命在於運動」,但他最近膝蓋不舒服,不願意跑步。

先說《如果再有人跟你說跑步傷膝蓋,就把這篇文章轉給Ta!》這篇文章。文章運用了欲揚先抑的手法,先說了傳統思維裡面的跑步會傷膝蓋,也有某運動app支持數據跑步會傷膝蓋。後面用大量篇幅反駁「跑步會傷膝蓋」這個論點,並指出跑步的人比不跑步的人患膝關節炎的概率低。乍看看是沒有什麼錯,寫的很「科學」,【!!這種文章很容易引起中老年人的大量轉發,尤其那些退休後無所事事的老年人,開始從事各項跑步健身事業,一周不帶一天休息的,還會專門和子女炫耀,自己堅持跑步鍛煉身體】

《如果再有人跟你說跑步傷膝蓋,就把這篇文章轉給Ta!》此文中指出

更多數據,請看下面這個表格:不同跑量的跑者出現常見膝關節疼痛的概率。

從來不跑步的人群:41.1%

偶爾跑步的人群(一生跑250次):34.9%

經常跑步的人群(一生跑800次):39.2%

大跑量的人群(一生跑2000次):31.3%

那麼存在不跑步的人嗎?如何算是一次正規的跑步呢?(是否應該包括時間長短,速度,距離,心率,血壓,呼吸等指標?)

簡單算一下哈,大量跑步的人群(一生跑2000次):31.3%關節疼痛的概率比從不跑步,偶爾跑步,經常跑步的人患膝關節炎的概率都要低。

如果一周跑步2次,一個月8次,一年96次,如果按照平均壽命70歲來算,6720次。神馬?一周跑兩次都不算是大量跑步的人???還是我對跑步的定義有了偏差??還是對「一生跑2000次」理解有所偏差?

所以,我們驚訝的發現,如果按照一生跑2000次來算筆賬的話,2000/70/12/4=0.6,一周應該是跑0.6次。

【Excuse me ?這哪裡算是大量跑步人群,我所認為的大量跑步人群是一周跑5次,一生最起碼跑16,800次。】

先不糾結這些,可能是翻譯錯誤或是我理解錯誤,我想找來原文和實驗看一下比較靠譜。

美國貝斯大學醫學院的X光掃描經常跑步患和不跑步的人患膝關節炎的比較。確實查有此文章,但是並沒有提到"經常跑步的人膝蓋患關節炎的概率為22.8%,而那些不跑步的人,膝蓋患關節炎的概率為29.8%。」這個結果。所找到文稿中也未提及遺傳因素。可能是typo, 原文是的2637個人參與實驗,而網易上書寫錯誤為2683個人。

網易這篇文章雖引用了很多文獻,但是很tricky地方在於:

1.看完了原文,我還沒弄清楚對於運動量的劃分

However, in our study, among those whowereidentified as runners, 75% reported running at least 250 bouts in their lives, 50% ran at least 800 bouts, and 25% ran at least 2,000 bouts, supporting the idea that most runners ran far more than 10 bouts and were classified correctly

2. 最後的結果是癥狀性關節炎,有統計學意義,跑步的人比不跑步的人患關節炎的比例要大;但影像學研究並沒有統計學意義。

3. 不跑步的人可能是因為癥狀性關節炎疼痛導致無法跑步,而可以進行正常跑步的人,並不存在癥狀性關節炎。這樣就會造成結果的偏倚。然而網易那篇文章卻引用了癥狀性關節炎的結果

在一項關節炎流行病學的研究中顯示:

有19.2%的大於45歲的人群在影像學上顯示存在膝關節關節炎(Framingham study),有27.8%的大於45歲的人群在影像學上顯示存在膝關節關節炎(Johnston contry osteoarthritisprojects),有37%大於等於60歲的人群在影像學上顯示存在膝關節關節炎。

然而為什麼引文裡面膝關節流行率卻異常高呢?

美國人正常的BMI值是18.5-25kg/m2, 然而這篇文章的BMI是28.56 ± 4.9 kg/m2。額,是否在選擇人群上存在了偏倚??

4. 原文是橫斷面研究(cross-sectional study),就無法推斷是否是跑步保護了膝關節或是傷害了膝關節,也就是不能利用cross-sectional study 計算relative risk.

其他一些文章就不一一列舉了。。

誒,我也不是故意讓大家一大早起床就糟心的,我得寫了給我爹看,不然他保不準哪天開始就一個盡的跑步。適量跑步本身並沒有什麼壞處,保護心腦血管健康,增加鄰里友誼,防止關節僵硬,說不定還真能防止關節炎。但是對我爸爸這種體重的人來說,每天跑步對他並沒有益處,反而加速膝關節軟骨磨損。最適合胖子的運動當然可以減輕關節壓力的有氧運動,游泳啥的,在池子里自由翱翔。

==對於我這個死宅來說,可以開車的絕不走路,所以 ... 跟別說跑步了。【雖然偶爾會去gym跑步看看肌肉男養養眼==】但這也不能成為我偷懶的理由啊!

......

到底人們只相信自己願意相信的事情。。。最後一次和網易的文章較真。

在寂靜的夜晚碼完以上。

reference:

1. Is There an Association Between a History of Running and Symptomatic Knee Osteoarthritis? A Cross-Sectional Study From the Osteoarthritis Initiative

2.Epidemiology of Osteoarthritis

3.《如果再有人跟你說跑步傷膝蓋,就把這篇文章轉給Ta!》https://c.m.163.com/news/a/CO2AVLE90514843S.html?spss=newsapp&spsw=5&spssid=d38c23c43040c5c4ccb6dafa200adfa8&f=wx&f=wx&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f=wx

Bonus:今天的特邀嘉賓是我家二狗子【中美讀博之對比】寫給有志向讀博的童鞋們

中美讀博之對比

對於一名研究生來說,在國內讀博跟來美國讀博,各自都有哪些優缺點呢?

水平方面:國內的頂尖科研水平近幾年稱得上突飛猛進,不過美國科研的總體水平仍然要明顯高於國內。大體來說,美國常青藤級別的學校以及幾所頂尖公立高校的水平,要明顯高於國內高校。而國內清北華五中科院這樣的地方,研究水平已經超過了美國普通的州立大學。但問題在於,美國頂尖研究院所,對於不那麼牛逼的學生來說,申請難度實在是太大。對這些學生來說,考個國內頂尖院校的博士,或許比來美國讀個一般學校的PhD更划算。

管理方面:在美國讀博,糟心事要比在國內少得多。至少美國的研究生不用學思想政治,也不用整天拿著一堆發票,去看後勤人員的臭臉。同時相比於國內導師單獨負責的模式,美國研究生院的advisory committee在學生的教育管理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另外,在美國的研究生院,學生炒掉老闆另謀高就,是非常正常而且常見的事情,這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學生的權益,防止了老闆過度壓榨或者苛待學生。

工作模式方面:與國內的實驗室博士生頂大梁相比,美國的實驗室,尤其是大實驗室,有一個很大的不同,那就是聘用了大量的博士後作為科研的主力。而分配給博士生的課題任務,往往是相對簡單穩妥,重在科研訓練而非做出重大科研發現。而博士後們承擔的往往是難度大、強度高、風險大的工作。這樣博士階段或許不會有特別驚艷的publication,但是基本可以平穩地畢業,並且接受到系統的科研訓練。

畢業要求方面:國內的博士研究生,或者至少生物醫藥領域的博士研究生,畢業標準中往往有明確的影響因子要求。比如我的本科學校醫學院的博士研究生畢業要求就是第一作者SCI論文,單篇3分以上或累計5分以上。美國大學的PhD畢業往往沒有嚴格的影響因子要求,往往只要求有第一作者SCI論文即可。美國PhD的生殺予奪大權,基本掌握在老闆以及committee手裡。只有這些人一致認為一名學生已經達到了博士畢業的標準,這名學生才能順利地拿到學位。所以實際上美國的PhD畢業要求還是很高的。

最後,錢的問題:這個問題得分兩方面說。

首先,科研經費方面,國內的實驗室真的是好有錢啊好有錢。近幾年美國生物醫學研究的經費連年縮水,尤其是川普大帝登基以來,科研圈簡直有點民不聊生的感覺。像我們實驗室這種勉強拮据度日的實驗室,單單我們這棟樓上就不知凡幾。相較而言,現在在中國拿個國家級基金的難度,要遠遠小得多。很多尖端儀器之類的,在中國應用的要比美國廣泛的多。一些需要拿錢砸的大課題,國內的研究組做起來也更有底氣。

另一方面,博士研究生的待遇,那恐怕就是另一回事了。美國的PhD工資遠遠高於國內研究生。全獎的PhD每月工資大約在2000美元左右,在我們這種美國中部小城租房買車吃喝玩樂綽綽有餘。國內的研究生工資這幾年也在提高,但是依然差得很遠,至少想要達到經濟獨立還是很難的。我讀本科那會兒更慘,基礎醫學院的碩士研究生每月補助300塊錢,吃飯都不夠。於是國內的導師就這樣坐享極其廉價的勞動力,讓美國的同行眼饞到死。

其實不管是在中國還是美國,科學研究都是一條美好而艱辛的道路。道阻且長,與諸君共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公眾號 的精彩文章:

脫團投稿:第二十四期
新系列的開啟
詩歌/散文賞析
大成標普500等權重指數
婚姻等於付出?活該你老公離婚出軌!

TAG:公眾號 |

您可能感興趣

那隻青蛙是我們想成為卻不能成為的自己
我的性別,不該成為你偏見的理由!
沒有人能成為你,不如好好做自己
網傳橘子皮也能解鎖指紋!這不能成為你不買新機的理由
我這麼努力,不就是想成為貓奴嗎?
如果你養過寵物,卻沒有善始善終,那你是否想到它可能會成為這樣
你懂得窮過的滋味,這不能成為綁架別人的武器
窮游不是將自己游窮,不能成為對生活和工作放棄的理由
喜歡你,不需要理由,不喜歡你,什麼都可以成為理由!
以後我們再也不能靠這個技能成為有錢人了
能不能成為女神,有沒有成為人群中的焦點,就看這妝你會不會了
女人會不會成為好妻子,就看她能不能做好這3件事!
你是如何把孩子變成你不希望他成為的那種人的
我們都以為未來會成為開明的好父母,可是事情好像並不如想像的那麼容易
為什麼我能成為億萬富翁而你不能,不能說的秘密!
你養的那隻「蛙」,可能就是你最想成為的那個自己
我應該是成為不了我媽那樣的媽了
你是你,就不要成為別人
我不是生來就懂事,只想成為被你偏愛的那個
愛一個人不是為了他失去自我,而是成為更好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