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14月分娩,5歲不會說話,父母以為是啞巴,開口驚死個人!

14月分娩,5歲不會說話,父母以為是啞巴,開口驚死個人!

「知行合一」對於中國人來說,是一個再也熟悉不過的成語。在校園裡很多學校有不少與「知行合一」有關的道路、建築,像「知行路」、「行知堂」等。

還有一些高校將「知行合一」作為校訓的一部分,比如,東北大學的校訓為「自強不息,知行合一」,北京交通大學的校訓為「知行」等,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名字和教育理念也與「知行合一」有直接關係。

「知行合一」,寥寥四字,卻是實際,樸素而充滿哲學智慧,在這四個字後有一個名揚海內外的名字,王陽明。王陽明大家或許知道,但是我們可能不知道這麼千古不遇的奇才,人生也充滿了傳奇,母親懷胎14個月才誕下,5歲了還不會說話,父母都意味他是啞巴,結果一張口就是四書五經,嚇死個人,直到35歲,開道悟智,建功立業,開始開掛的人生。

王陽明出身於浙江餘姚一個顯赫的家庭,天生有種特殊的氣質。什麼氣質呢,反正就是不一般,或許就是上天註定偉大的人物該有的氣質!

他的母親懷孕超過14個月才分娩,讓人驚奇的事,傳說在他誕生之前,他的祖母,夢見一個穿著紅衣戴著佩玉的天神,踩著七色的雲彩,抱來一個粉雕玉琢的萌娃,這可能就是一種先兆,註定了他的不平凡。

祖父大喜過望,有感於祖母夢中的雲彩,給他起了淘寶爆款般的名字: 「王雲」。這名字,很容易讓人聯想,馬雲是不是出生前他奶奶也夢到了雲彩:)。

可是,王雲出生後幾年卻讓人失望,完全沒有夢裡那般的天賦異稟,直到5歲還不能說話,一度被家裡人認為是智障。

直到有一個高僧路過,摸著他的頭說「好個孩兒,可惜道破。」

祖父一聽,趕緊去翻手裡的《論語》:

雖即之,仁不能守之,雖得之,必失之。

《周易.繫辭》:

天地之大德曰生,聖人之大寶曰位。何以守位,曰仁。

以論語,周易中以上兩句話,改名王守仁。

之後奇蹟就發生了:五年不開口的王陽明,一開口就把狀元老爸平時念叨的四書五經叨咕得滾瓜爛熟!或許,天機只需要一個名字來道破。

之後,被視為神童的王陽明,被送去了北京的私塾念書。而他的過人腦洞也在和私塾老師的日常交流中嶄露頭角。

「老師,什麼才是人生中最最最最重要的大事?」

先生給出了自以為完美的答案:「自然是讀書當官。」

王陽明顯然很不滿意:「不不不,是當聖賢。」

這一年,王陽明12歲。

當時公認的聖賢是朱熹,最流行的玩兒法叫「格物致知」。簡單講,就是朱聖人宣稱:「這個世界上的所有真理,都蘊藏在具體事物之中。」

於是王陽明決定對庭院里的竹子下手:

他死盯著竹子冥思苦想了七天七夜,希望能夠悟出宇宙本原,萬物之理。

結果七天後,他用盡洪荒之力,倒在竹子邊大病了一場。

17歲時,王陽明迎娶了當時江西地方長官諸養和的女兒,就在「與有情人做快樂事」的新婚之夜,王陽明又玩了把個性。

他沒有抄黨章,而是鬼使神差地走到一處道觀,和道士嘮了一通宵的養心和養生術。

直到第二天早上,他才想起來還有一檔子事兒,趕緊回家把新婚之夜該做的事兒補上。

如果,這事發生在現在,這麼不靠譜的人哪裡去找媳婦呀,可新娘和他老丈人能夠接納得了這樣的奇葩,估計本身也是奇葩。

由於王陽明耗費了大量課外時間和精力在研究聖賢養成計劃這個高難度課題上,一會兒修佛,一會兒崇道,一會兒鼓搗兵法,結果從五歲時就被視為種子選手的他連續兩次高考落榜。

有人在發榜現場未見到自己的名字而號啕大哭,王陽明卻無動於衷。大家以為他是傷心過度導致面癱,於是都來安慰他。

結果他的臉上掠過一絲滄桑的笑。他說:「你們都以落第為恥,我卻以落第動心為恥。」

28歲那年,王陽明終於發揮出正常水平,以優異成績通過禮部會試。仕途平順、歲月靜好地過了七年國家公務員的生活。

兇險的政治漩渦中他思考了一個終極問題。

然後正如所有大牛都會遇到人生套路一樣,他捲入了一個極為兇險的政治漩渦。

當時的朝局,是內朝宦官和外朝士大夫撕逼最凶的時候。

但宦官有皇帝撐腰,明顯佔了上風,可以隨便打朝臣的屁股。

就在漸漸沒人敢說話的時候,王陽明一不小心逞了回英雄。

結果是得罪了大宦官劉瑾,打了四十記屁股不算,還被貶到荒無人煙的貴州龍場去當驛丞。

貴州龍場的老驛丞快高興瘋了,有生之年終於盼到有人替他背這口大鍋。

然而劉瑾還怕王陽明死得慢,一路上安排刺客追殺。

路上幾次喬裝改扮,金蟬脫殼,死裡逃生,驚險程度不亞於好萊塢諜戰大片。

九死一生趕到龍場,王陽明命是保住了,但因過度驚嚇和折騰,落下了嚴重的肺病,只剩下半條命了。

然而現實是,上帝給你關上一扇門的同時,總是順便把窗也關上。

當王陽明看到龍場的辦公條件和居住環境時,才真叫哭都哭不出來。

那是一個很適合拍攝極限生存類節目的地方。

那時的龍場還是尚未被商業開發的原始森林,空氣中充滿了致命的有毒氣體。

呼吸可能會死,不呼吸一定會死;

貧瘠的龍場也沒有住宅群,只能在天然改造的山洞裡吃住,野獸時不時來山洞裡晃悠。王陽明之前的某一任驛丞就在睡夢中被一頭黑熊活活咬死。

睡覺可能會死,不睡覺可能會瘋。

但王陽明與那些妖艷賤貨不一樣的地方在於:他是個要干大事的人——做聖賢。

這種極端惡劣的非人條件下,正好讓他思考一個終極問題:如果是孔孟那樣的聖賢,遇到這種極端情境,他們怎麼應對?

在思考這個終極的過程中,他:

戰勝了無處不在的瘴氣

戰勝了常年累月的疾病

戰勝了物質匱乏的貧瘠

戰勝了殘暴兇猛的野獸

現實世界固然異常殘酷,但也讓王陽明遠離了人世的煩擾。

熠熠生輝數百年的心學,在物質與精神的雙重試煉下,破石而出,驚艷世界。

那年,他剛好35歲。

所以,龍場悟道,固然是王陽明35年的念念不忘,也需經由龍場洞窟絕境中,才能產生那一記迴響。

後面的事情我們都知道了。

王陽明因平定寧王之亂和西南剿匪,成為文臣出身而因軍功封侯的大明第一人。

更是首創心學,影響後世海外三百多年直至今日都有無數擁躉的心學宗師。

有人說,他是中國歷史上兩個半聖人之一,一個是孔子,一個是王陽明,半個指曾國藩

有人說,中國和日本之間只差一個王陽明,陽明心學給日本明治維新提供了巨大的精神資源

徐階、張居正、黃宗羲、曾左李胡......,500年來中國各個時期第一等人物多將王陽明奉為自己的精神導師。

2015年,兩會討論時,習主席說,陽明心學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華,是建立文化自信的重要切入點。

心即理、心外無物、知行合一、致良知,這些就是陽明心學的核心理念。心學也是最簡便易行的哲學之一。我們今天應該如何看待心學?心學在我們這個時代還有什麼價值?這麼簡單的幾句話為什麼具有那麼大的力量?

之所以陽明心學在現代被大力推崇,因其對於現代人來說,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獨立思考,不迷信權威

陽明心學正是陽明先生不迷信當時的權威「程朱理學」,獨立思考,勇於實踐(守仁格竹,格到吐血),積極探索的結果。放棄獨立思考,迷信權威就是平庸的開始。

生活里,我們迷信權威可能是潛意識和不自覺的,因為是某個權威人物的結論就放棄了思考,放棄了思辨,讓我們總是在一個思維的牢籠里跳不出來,只有打破牢籠,才能實現心靈和人格的躍遷。才更容易直指問題本源,快速解決問題。

2、知行合一,在事上練

陽明心學的行程和發展是王陽明堅持知行合一、在事上練而得來的,所謂的「實踐出真知」,一次次的磨難與打擊沒有打倒王陽明,反而用一個個不世之功讓陽明心學的體系不斷完善並驗證了其價值。

知行合一是很多人的座右銘,而提出「知行合一」的就是王陽明。如果不能知行合一,所謂「思想的巨人,行動的矮子」,也只會是知行的侏儒。

很多人修身養性,平時一副謙謙君子模樣,一碰到點事,立刻「炸毛」,比魔鬼還可怕。這就是典型的不能知行合一。不僅要認識(「知」),尤其應當實踐(「行」)。

那如何才能知行合一呢?就需要「致良知」,沒有致良知,知行合一也就成了空談。

有人說,「掌控不了情緒的人掌控不了人生」,這句話看似很有道理,但是根本上是錯的。錯就錯在掌控,「情緒」是致良知、知行合一的結果,而不是類似外力似得刻意鉗制。

3、致良知

致良知是陽明心學的核心理念。致良知真有那麼重要嗎?真的有那麼神奇嗎?

「良知」何指:第一、明善惡(道德)。第二、辨是非(智慧)。「只好惡就盡了是非,只是非就盡了萬事萬變。」良知就是一個知是知非的心。

那有些人會問兩個問題,一是,我按良知做事,被人騙、被人利用怎麼辦?講良知豈不是要吃很多虧?二是,良知既然人人都有,那為什麼還那麼多的惡人?每個人的良知都一樣嗎?是不是我自己認為的「良知」,我就可以自己按自己的「良知」去做。

這兩個問題其實就是學習陽明心學最核心的兩個問題。良知,人人都有,但是我們的良知逐漸的被蒙蔽了,需要不停的去「致」,需要不斷的用良知審視我們的生活。踐行良知不是當冤大頭,而是回歸到事物本身,用「良知」創造性的解決問題。

/完/

更多您感興趣的內容,敬請關注微信公眾號:讀經明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分娩 的精彩文章:

媳婦因疾病生育困難,婆婆逼迫生子,分娩時卻不幸去世
關於分娩,國際上的一些習俗
通過侵入性的內檢來掌控分娩進展真的好嗎?

TAG:分娩 |

您可能感興趣

今日民諺——有錢人驚死 無錢人驚無米
三國後期大將:18歲初上戰場,在魏軍中七進七出,驚死了司馬師
驚死眾人,改變美國漫畫史的超級英雄,原來僅有他是沒有超能力
驚死人喔!正妹「鳥仔腳」瘦成這樣,她馬上要大家再看清楚一點
驚死人喔! 正妹「鳥仔腳」瘦成這樣 她馬上要大家再看清楚一點
因為一聲電話鈴 他竟震驚死亡!
七進七出敵軍的絕世猛將,驚死晉景皇帝司馬師,不是常山趙子龍
三國里超越呂布趙雲的猛將,單騎橫掃八千敵軍,驚死權臣司馬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