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遆康 家的暢想

遆康 家的暢想

《家的暢想》

作者:遆康 排版:譚聰

對於離家的遊子來說,家---是永遠懷念的父愛與母愛、是每個人嚮往的溫馨港灣、是我們時時刻刻牽掛著的幸福。它可以很簡單,也可以很富足;它可以像富麗堂皇的貴族皇宮,也可以像自然得體的村野小舍。一個完美的家,也許用盡自己一生的時間,還不能將它勾勒完全,而一個簡單的家,只需一盞茶的功夫,就可以把它收拾的乾乾淨淨的,會使你立刻感覺到家的溫暖。

自幼時起,在我的心中就對家有著無限的眷戀和依賴感,因為那裡有著鹹菜米粥的粗茶淡飯,蘊藏了平平淡淡的農家樂趣,還有那節日里的小酒小肉,卻是我們慶賀這累累碩果的豐收喜悅。每當我們背起行囊離開家的的時候,心裡便裝下了這份親情,無論離家有多遠,我們都會記起家鄉的山、家鄉的水、還有那家鄉的親人。無論離家的日子再苦再累,只要想起父母的囑託和期望,想起那個溫馨的家,就會使我們熱血沸騰、信心百倍。家,此刻就是我們的依靠;家,就是我們的精神食糧。隨著歲月的流逝,看著他們已漸漸老去,我們已是成年人的,有了自己獨立的生活方式,明白了自己更多的責任,我們知道應該如何去面對生活中的困難與挫折,應該為自己的前途而努力奮鬥,去建造一個真正屬於自己的家。以前的那個老屋並非自己未來家的真實構造,懵懂的心靈對家有著無限的遐想,儘管那只是概念性的思想萌芽,但彷彿看到了花滿枝頭、果香滿園、或金碧輝煌、或小橋流水、或深宅豪邸 ……在我的心中,家就應該是這樣的絢麗。從那時起,我便踏上了一條建設幸福家園的奮鬥征程。

有次和朋友外出遊玩,不經意間我發現了一處地方,那是在山巔之下、清泉之濱、依山傍水的農家小院,那裡處處流露著生命的氣息, "我的家就應該是這個樣子,是應該建在這樣美麗的地方。 "我的一聲嘆息把所有人的眼球都吸引了過來,於是大家都不約而同的停下腳步 ……看著那

格地方,象是看到了世外桃源一般,後來我們大夥一致同意把那裡定為我們的歇腳之地。與房主談好之後。我們便放下行囊,收拾起屋子,大概一盞茶的功夫就將屋子收拾停當並住了下來,一個簡單的家有了,我們辛苦過後卻能感受著一個家所帶來的溫暖。

參加工作後,自己真正租房的日子才拉開序幕,我知道我已不是那個十五六歲無憂無慮的天真少年了,我可以獨立地生活,獨立地去面對生活中的一切,我將來要成家立業,需要努力的工作、努力的賺錢,去建造屬於自己的家庭。因此,我一直馬不停蹄的為之奮鬥著 ……我相信:麵包會有的,牛奶會有的,房子會有的,一切都會有的 ……

耕耘的日子是辛苦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這片土地現在真是精彩無比,只因為它有著無數感動的因素,才更加讓人們流連忘返從而百倍珍惜。看那拔地而起的高樓大廈,看那林立在城郊市野里的花園小區,還有那建造別緻的田間小築、還有那富麗堂皇的別墅豪宅、有著自然風光的農家四合小院、有著典雅脫俗的三居室等等……各式各樣家的構建、模式、風格,家的規模、裝修、擺設,無不成為現在社會文明的時尚之一,裝飾自己的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別具一格。在建設美好家園的這條征程真是任重而又道遠,這沿途的奇觀意境,有著太多的誘惑,讓我們決心難下,不如我們索性慢下腳步來,邊走邊看,邊走邊欣賞,以便充實自己家的內容。

日子一天天地過著,原來荒涼的土地上出現了一片繁忙的景象 ……

作者簡介

遆康 陝西華陰人,市作家協會會員,在部隊服役期間擔任新聞報道員、《軍地視野》特約記者,曾用筆名一竹小哥,發表詩歌、散文於《玉泉報》、《華山報》、《創業者報》、《華山風》、《晨風》,《藍田文藝》等。

徵稿啟事

編輯團隊

總編:冰月

總監:瞭然

顧問:遙遠

主編:紅煊

策劃:譚聰

審稿責編:灰姑娘 陳再 象彌

排版:紅煊 譚聰 微光 文曉紅

主播:橙子 默兒

稿費:冰月

如果您喜歡本篇文章,蘋果手機讀者可掃上方圖片二維碼進行讚賞,請留言讚賞作者名字,感謝您的欣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學微刊 的精彩文章:

萬嘉義 行走險趣
解珂 親人的笑臉
蟬鳴溪畔 歲月留痕
沁心百合 品味幸福
小腳奶奶嘮叨的至理名言

TAG:文學微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