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風雨道:食慾之過如邪教!

風雨道:食慾之過如邪教!

五色令人目盲,

五音令人耳聾,

五味令人口爽,

馳騁田獵令人心發狂,

難得之貨令人行妨。

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

故去彼取此。

~~《道德經》第十三章

一點思考:

近讀曾騫先生的近作《吃出來的麻痹和聒噪》,其中有段話十分深刻~

「普遍的觀念是,要對自己好一點,多吃點好的。人們普遍性的邏輯,往往把滋膩物當作了好的補品。過分的美食主張已成為一種邪教。食物和藥物一樣,歸根結底而言,都沒有所謂的補。」

於是,我認真的回想在生活中所見之場景,誠如其言、絲毫不虛!細細觀察這社會人心,但看身邊的人們(吃貨這個詞,的確成了某種意義上的褒義;在明白人看來,那是真沒法說啊!),不難憶起《楞嚴經》中,世尊諄諄之語:「唯此世間,善少惡多,飲苦食毒,未嘗寧息!」

放眼望去,人們的餐桌上:

表面珍饈海味、推杯換盞、觥籌交錯、醉生夢死而欲盡其樂;實質卻是,一場物命的煉獄和屠宰場,陰壑里、哀嚎震天、怨毒叢生。

許多人為了所謂的【面子】,將剩飯、剩菜當作假面光鮮的炫耀,不惜浪費。也不知他們哪來的那多福氣,可以如此任意消耗!

福盡而死,祿盡則亡

這不是,你信就有、不信則無的傳說、臆想,在【吃】這件事上,可大可小、大能要命、小則生病。

想起自己曾經工作時的一個經歷:

有一天,中午下班時與同事一併去對面吃簡餐,說實在那飯是有點涼的、菜的味道的確差強人意。

邊吃邊聊了一些話,然後幾乎就是趕著點回去休息;就在起身要走之前,同事突然望著我的碗盤、笑著說道:「這飯味道這麼差,你居然吃的一粒不剩啊?餓傻了?」

我笑了笑,多少有些許尷尬。瞅了一眼對方的盤子,還有半碗飯晾在那裡。暗覺有些可惜,卻只能笑著回答:「嗯。早晨沒吃飯,是餓傻了,呵呵。」

這段插曲,在我生活中,幾乎是屢見不鮮。當作玩笑的,笑笑也就過去了。

可是,大家也都成年了,誰也沒有資格或義務去教另一個成年人,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那些迷戀美食、對物命生殺予奪成為一種漠然、習慣、以貪口舌之欲為榮的人們,自然也許是他們福報深厚,可以隨便浪費。

大概是我覺得生活艱苦罷!

所以自付是個無福消受的命!

對待吃這件事上,不敢、也提不起一種【見鮮就想嘗】的衝動。總覺得,裹腹即可、少點鹽無妨、辣味得有,其他的似乎沒有什麼要求。

更不敢,拿自己的福報開玩笑。

動不動,就珍饈海味、剩飯剩菜。

我從小得到的教養里,沒有這個。

GIF/1K

人如果僅僅

以自私的方式存在於世,

宣揚物性,遠離靈性,

發展自我慾望,那麼只會很墮落。

只會更符合那些黑暗力量的需要。

現在是真正到了一個

逆於生樂,半百而衰的時代。

GIF/1K

物性

凡是總有一個【度】的界限,如何把握這個度呢?林林總總也許有太多教條、道理,落在實處:只一個降低貪心,對其他生命油然升起一份感同身受、尊重而已!

在【吃】這個問題上,首先需要關注了解的,不是味道、也不是類別,而是【食物從何而來】的明了。

這社會上,有不少正在學習、或踐行【吃素】的人們,其目的、初始想法不相雷同,但總歸是好的。這並非是要宣揚某種主義,而是【我們都太過於關注自己】,自私並不能自利,相反是有百害無一利!

為啥呢?

因為,物有命,命有性。

舉例而言,一頭豬、一隻鴨、一條魚,這些每日種種被我們當做【食物】的,難道不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被宰殺後的屍體?

既然同是生命,白刀子進紅刀子出時,它們會疼嗎?會叫嗎?也許只是不會用【中國話】告訴你:「卧槽!老子恨死你了,你TM要殺我!」

你摔一跤,傷筋動骨、血流如注時,你疼嗎?那把做食物的菜刀,只不過沒插在你我身上罷了,人間的法律不允許殺人,可以殺物的嘛,除此有何區別?

物既然有命、有性,那吃進去,就會融合它們的屬性而進入你的身、你的心、你的靈。這在傳統醫學也好,現代科學也罷,都是鐵證如山的,不信者、無非不知罷了!

例如,豬的動物屬性里,比較明顯的是【貪婪、愚痴】,身既然與心相互影響,於人如此、於物亦如此。好食豬肉者,日久天長下來,總是會受此屬性的傳染、影響,更加深自己的【物性】,而非【人性】。

古聖先賢,早已將人性解讀的很透。

真正的人、稱之為人者,其性淡、其心仁厚、與上天之好生同齊同德。

這才是,人應有的模樣。

萬物當然是有靈的。

靈與靈之間,有眼所非見的因果,是影響、也是擾亂,【好吃者必好殺】,如果你說我很善良啊,為啥還這麼多不平不順?多半是,你太好吃、殺物取命、不以為知,誰知【因果不虛】,逃不過坎坷波折。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

細微處,極其細膩處,才是修正之道。

一飲一啄,莫非前定。

吃這件事上,還是小心為妙;

就算是,為自己和家人,想想也好。

假使我說的都是胡扯,你不損失什麼。

萬一,上面這些話都應徵了呢?

GIF/1K

靈性

曾騫先生篇首那段話里,尤其提到【靈性】二字的重要。

靈性又是什麼呢?說一個場景,容易理解些~

許多人家喜歡養貓養狗,或其他寵物。

然後與這些動物相處時,會發現【它們居然聽得懂我們的話,甚至理解我們的心思】。然後人呢,就會加倍愛惜他自己的寵物。

愛屋及烏嘛!一邊體會著自己狗狗、貓貓的靈氣和暖心,一邊跟朋友在飯局上大談特談【狗肉的鮮香】。

你本來就承認萬物有靈。

你只是按自己的喜好來界定親疏。

自己家的寵物是【夥伴、家人】,餐桌上的物命是【食物】,然後心安理得的該吃吃、該喝喝,僅此而已。

也許只是從未這樣思付過,還依舊按照自己養成的習慣過活罷了。並沒什麼對與錯,想改不改,都在我們自己罷了!有些人,活一生也不會覺得這有什麼,因他從沒有完善【人性】的打算,老話說:【虛生浪死而已矣】。

食慾,人之大欲。

過度,便是禍患。

明知一碗米飯、一盤炒蛋、一盤青菜,就能夠吃的既飽也不差了;偶爾吃點燉湯什麼也都挺好,可偏偏要每天每夜、到處搜羅美食,吃喝無度、放縱不止。

各類美食節目層出不窮,殺物、烹飪之方式千奇百怪、無所不盡其極,不斷迎合著大眾貪婪於吃的慾望。

祖宗留下的【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 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古訓,都早被當做棄物扔進了垃圾桶。

食慾之過,真像是邪教。

蠱惑人心,只談味道而不顧殘忍。

GIF/1K

養生

每日只要翻開手機、打開電腦,總會跳出許多訊息。

其中不乏海量的養生廣告和養生教程。

能咋辦呢?養生都成一個搞笑的詞了。

問題是,大眾也懶得去親自學習些真正有用的東西啊。甚至,連真假、好壞、深淺都分不清楚,怎麼學呢?

養生,是什麼呢?

靠吃,還是靠喝?

以我愚昧的理解:

養,是善護念;

生,是生慈悲。

一個嗜殺物而飽己腹、心怨毒而欲熾盛之人,固然身財萬億,吃遍世界珍饈、嘗遍名葯、瞧遍名醫,也救不了這陰律無情的鐵釘因果啊!

心壞了,福盡了,身子自然毀了。

那是什麼葯,什麼人也救不活的。

就像是,將一個有窟窿眼兒的籃球,不停打氣(醫藥食等外力),就是死活不把那個破洞給補好先(身心之漏),卻指望依靠邊打氣、邊投籃來得取人生各種虛幻狂妄的分數。

這就是現在養生的顛倒邏輯而已。

就連學醫、學道之人,都開始迷信依賴以葯、以物來保養這個身體;打心底是怕死、自私的,他們既如此、可想那些無知者又何堪了!

世道難量。人心惶惶。

身見困頓。貪生怕死。

救人者忙著撿錢的多,被救者為了續命稀里糊塗,直到耗散殆盡、投入棺土。

既不信,食慾過度、濫殺好吃、作踐身心是病之實;也不信,心念怨毒、貪婪妄想、顛三倒四是死之因。

還能說什麼呢?

我也只是一個病秧子而已。

三寸食管落百味

掉進肚腸臭難當

千金裝扮假皮面

慈心無價不買賬

顛顛倒倒卧殘塌

迷迷糊糊倒黃土

只見腑臟藏怨逆

不知心地保安康

讓時間變得有生命

風雨道∣心靈共鳴的自留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風雨道 的精彩文章:

《法滅盡經》揭示人類未來(二)
假聰明和真糊塗

TAG:風雨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