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每日讀史164――勸諫的最好辦法是讓被勸者成為旁觀者

每日讀史164――勸諫的最好辦法是讓被勸者成為旁觀者

每日讀史164―― 勸諫的最好辦法是讓被勸者成為旁觀者

前集中講到,劉備大敗的消息傳到了成都,諸葛亮嘆息說:「可惜法正死了,否則必能阻止陛下東征之舉。」法正為什麼有這樣的本事。來看他是怎麼勸劉備的。

裴松之注的《三國志》里有記錄了這樣一個故事:先主與曹公爭,勢有不便,宜退,而先主大怒不肯退,無敢諫者。矢下如雨,正乃往當先主前,先主云:「孝直避箭。」正曰:「明公親當矢石,況小人乎?」先主乃曰:「孝直,吾與汝俱去。」遂退。

啥意思,就是劉備這個逃跑將軍這一天和曹兵打仗,忽然轉性,面對箭雨就是不肯撤退,沒人勸得進不知道哪根筋搭牢的劉備。這時法正出現了,他沒有去勸劉備,而是擋在劉備身前,這一擋,劉備就由面對箭雨的主角,轉變成了法正面對箭雨的旁觀者,俗話說,旁觀者清,劉備立即察覺到了無比的危險,於是不用勸就和法正一起撤了。

其實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不靈,關鍵就在於沒有換位思考,位置一旦換了,思考的角度也就換了,法正在勸說劉備時就用了這個辦法,當然前提是劉備關心法正,就如法正關心劉備,不然的話,就悲劇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阿默讀史 的精彩文章:

TAG:阿默讀史 |

您可能感興趣

「快趁熱乎吃吧」 勸者無惡意,吃者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