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知漢字:「儒」字解

知漢字:「儒」字解

字本指的是「掌管祭祀典禮的禮官一類的人」。

字由「雨」字和「而」字組成,要了解「需」又要先了解「而」。

字的甲骨??文的形象是「長著長鬍須的下巴」;金文?與篆文的「而」字則像個「垂手站立的人」,鬍鬚的形象則不很明顯了。

《說文·而部》中說:「而,頰毛也。象毛之形。」也就是說,「而」的本義是「下巴上的鬍鬚」,「而」的其他意思,如今天我們作為連詞或副詞所使用的「而」的意思都是它的引申義。

?字中,我們??也可以看出「而」字表示「鬍鬚」的意思。「耐」字的由一個「而」字和一??個表示「手」的「寸」字組成。

「耐」本是指古代一種「剃掉犯人鬍鬚的刑罰」。此種刑罰,秦漢時期使用較多。在古代,這是一種比較輕的羞辱人的刑罰。由於這種刑罰最輕,故「耐」有了「耐得住」,「忍耐」的意思。??

?????

??

《禮記》中將古代的官員分為四類,分別稱為「六大」、「五官」、「六府」和「六工」。第一類「六大」,即掌管卜筮祭祀典儀的一類官;第二類「五官」,大概相當於今天的組織部長、民政部長、國防部長之類的實權人物;第三類「六府」,相當於今天掌管國庫一類的官職。第四類「六工」,即掌管基本建設一類的官職。

上述四類官吏,掌管卜筮祭祀的排在第一位。郭沫若認為,隨著人們對於天的信仰的變化,即由「信」逐漸地轉為「不信」,掌管祭天事務的司禮官們,即「六大」的地位也逐漸變化,最後竟淪落為街頭的流浪文人。他說:

「這是《禮記》的《曲禮》裡面所說的古代官制。這兒包含著祝宗卜史的『六大』,在古時是最上級的天官,然而在春秋時這些都式微了,倒是『典司五眾』的一些政務官大出風頭。所謂『禮樂征伐自大夫出』,便是這個事實的隱括了。再進,更鬧到『陪臣執國命』的地步,『天官』們的零落也就更不堪問了。」郭沫若認為:「這些便是『儒』的來源了。」

他說:「儒,在初當然是一種高等遊民,無拳無勇,不稼不穡,只曉得擺個臭架子而為社會上的寄生蟲。」

郭沫若說當時的這些人是「寄生蟲」大概是指「儒」們並不直接從事生產勞動;說他們「擺個臭架子」大概是說這些人還是一些文化人。可以想見,這些人在當時主要做什麼,大概是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識為社會做一些文化服務之類的事情,比如教育。

及至到了孔子,以有意識地總結、傳承古代文化為己任,並由此建立了一套政治哲學和倫理道德的思想體系,「儒們」也就有了自己的「家」,成為了「儒家」。

「儒」本應出於古代的司禮官,這從後來儒家特彆強調「禮」也可以很明白的看出來。孔子把恢復「周禮」作為自己一生的奮鬥目標,要「克己復禮」,甚至說:「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

所以,郭沫若說「儒」來自古代司禮的官員,應該是正確的;而伴隨這轉變發生的或許就是從「需」字中衍生出了「儒」字。

感謝你分享「知漢字」給你的朋友們。

知字學堂丨漢字從未如此精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字學堂 的精彩文章:

TAG:知字學堂 |

您可能感興趣

中國人,你認知漢字嗎?
最有趣的運動員紋身!老外不知漢字意思,各個詞不達意,看了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