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你真的懂什麼是日系攝影嗎?

你真的懂什麼是日系攝影嗎?

攝影,終究和美學脫不了干係。學習攝影,也是培養審美。每當你模仿他人,跟風拍攝一些餵養眼球的照片,是否也會偶爾停下來思考,這樣做的意義是什麼?美的提煉與創作,真的是這麼簡單的事嗎?思考過後,難道不會想要探究其背後的深層內涵?

在搜索引擎中輸入「日系」加「攝影」這兩個關鍵詞,馬上就會得到一堆教人怎麼拍清新風格的照片:後期減弱對比,降低飽和,顏色搭配一定要清新,最好還要有點過曝。然而,這只是表面形式上的日系,而非日系的本質,最終結果只是生產了一堆形似而神不似的同質化照片。

日系不是矯情,不是空洞的圖像,不是只有色調而沒有內容,更不是故作文青、滿屏小確幸。

- 日系不只小清新 -

既然要說日系攝影,就從源頭說起。攝影傳入日本的歷史其實與中國的情況很相似,起點也是十九世紀西方帝國主義武力入侵,日本被逼開放港口,結束鎖國政策。一些舶來品也隨著歐美的文化入侵而植根萌芽,攝影,就是其中之一。

不過日本的現代化過程比中國更順利,較少受到外國入侵和持續內戰的影響(譬如在明治維新以前的德川幕府時代,日本便享有240年的和平)。因此日本在保傳統文化方面較有成效,日本的攝影發展也因而呈現了獨特而具民族特徵的風格──既柔又剛,也許就是所謂的菊花與劍。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日本作為戰敗國,受到了原子彈轟炸,這些歷史事件在日本人的心中形成了揮之不去的陰霾。加上戰後早期淪為美國的半殖民地,經濟百廢待興,導致當時日本的年輕攝影師,在他們的作品中表現出強烈的哀傷、狂暴、反叛的情緒。

大家耳熟能詳的老一輩日本攝影師,不僅有森山大道、荒木經惟,同期還有一個對整個日本攝影史影響深遠的人――東松照明,被世人稱為「戰後寫真之巨人」。

作為那個時代的代表人物,東松照明拍攝了大量的日本戰後作品,六十年代也是日本攝影史上的黃金時期,當時的攝影與社會、時代密不可分,攝影師在面對社會改革與民族動蕩時也絕不迴避,因此也產生了非常多具有衝擊力的作品。

說了那麼多,不是要深究日本的攝影史,只是想大家了解一點:所謂日系,除了小清新以外,還有更多不同的流派和風格。

- 那麼,日系究竟是什麼? -

由中國傳入,在日本紮根演變起來的審美觀,最主要的體現有以下兩點。

詫寂

詞源本身如同此字在漢語中相似,並不是很積極的辭彙,到了14世紀受到禪宗等的影響,這個概念開始受到正面評價,從而融入了日本的美學意識中。

舉個栗子,茶道當中「鰲彼「包含的意思不僅是粗糙,也包含雖然外表樸素但富有質感,有追求美感的意願。而韃樅耍如同《山上宗二記》所寫,也就是那些「不持一物,唯覺悟、工夫、 技術三者齊備者也」的人,也被稱作「貧乏茶人」。

簡單來說,它指的是一種直觀的生活方式,強調在不完美中發現美,接受自然的生死循環。

而寂字最初也不是什麼特別美的概念,《徒然草》等古書中記載這個詞有年代久遠的書冊散發出陣陣濃味的意思,到了室町時代,這個概念在俳句的世界中得到了相當的重視,還被納入了能樂等藝術形式中,並開始理論化。不要裝飾,直指本源的精神。

川內倫子的照片有一種淡淡的感覺。它像是一無所說,卻又無所不說。

幽玄美

暗示,而不明示的美。日本在明治維新以前,主要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在美學領域,將中國作為技能的「藝」和作為理法的「道」結合起來,形成了關於「藝道」的思想。

其中,和歌曾被看作是藝道中最主要部分。藤原俊成(1114~1204)著有《千載集》,其子藤原定家(1162~1241)是《新古今集》的撰寫者之一。他們認為技能的訓練固然十分重要,但只偏重技巧,理法或「道」便會減弱。於是主張超越單純技能方面的訓練,追求內在性的修養,以達到「幽玄美」的境界。

不追求技巧,由生活中覓取靈感,化作種種注滿情感的照片。這是只停留在表面,追求大光圈和清新色調的人所不具備的。

- 女性攝影師的融入:日系攝影的現代面貌 -

雖然日本人本身的傳統美學就已經非常接近現代日系審美了,但在發展過程中也不是沒有轉折點的。

1989年出現了世界上最小巧的全自動功能的相機-big mini,標榜小巧、易用、便宜。瞬間吸引了年輕女性的眼球。愈來愈多的女性加人攝影這個圈子,將攝影作為她們的日常娛樂,而廠商們則看中了女性這個新興市場,出版社和廣告商大力起用年輕女性作宣傳,也令更多的女性加入這個攝影圈子之中。

其後,一些出色的女性攝影師在國際比賽上大放光茫,對整個攝影文化起著非常顯著的影響。最初以攝影為自娛目的的女性,她們不太注重器材和技巧上的事情,隨心地拍照,而對象多數是家人、朋友與生活片段。

這與當時男性所拍的方式非常不同。男性一般對技巧更有追求,有更完整的靈感、意圖和拍攝計劃;而女性則是以情緒主導思考。環環相扣,女性攝影愛好者創造了一個更大的市場,而商機也令女性攝影師的影響力大大增加。

女性的加入使得日本攝影成為了一種新的語言,改變了一整代人在攝影上的表達方式,致使形成現在的日系攝影風潮。而這種風潮傳到亞洲其他各地後,人人都爭先恐後地模仿。

- 日系的本質――與人的聯繫 -

現代日系取材自生活,其重點不是在於技術和器材的層面。曾記得這張照片在網路上爆紅時,我作為拍攝者本人常常看到一堆「技術比器材更重要的論調」,「這是一場AE86跑贏GT-R的比賽」的論調。但重點並不是技術!

別人都在說:有好器材不等於有好技術,最重要還是技術吧!我想糾正這種想法,器材固然只是低層面的東西,有錢便買得到。但技術對人而言同樣是低層面的東西,只要願意花時間去學,再難懂的理論最終也能融會貫通。

然而什麼是比技術更高層面的東西?我認為是靈感以及對情感的體會。

靈感很難得,只有福至心靈的靈感才可以把作品升華到一個新的層次。那可能是單純熱愛攝影的反應、可能是單純喜歡被攝景、物、人的反應。但那些都不是偶然,而是經年累月的努力,再加上一點「剛好來訪的運氣」以及天時地利才能造就的。因為艱難才更珍貴。

而比起靈感更高層次的東西是情感。人生數十年這一程,沒有人帶什麼到這裡來,也沒有人能帶走什麼。只有在人生中的種種經歷才是存活過的證據。快樂如是、悲傷如是,失望、擔心、狂喜、期待??正面的負面的都是情感。

「有心、有感,便有憾。」――情感是人生活在世上,對現實的知覺和回應。

人只有真切地體驗這些感覺、並將它表現出來,照片才有靈魂。沒有這些東西,攝影師只是過客,只是一個按快門的記錄者,當中沒有「自己」的存在。

所以,那些真正厲害的攝影師或是都經歷過深刻的故事,或是對生活異常敏感,沒有這些過去,沒有那麼有力,也沒可能有作品中的那些深度。這是買不來、學不來、等不來的。

器材、技術是低層次的東西,那怎樣才可以觸及日系攝影的真面目?

――「削減到本質,但不要剝離它的韻,保持乾淨純潔,但不要剝奪生命力。」

有時我會想:為什麼有些攝影師的作品讓人根本看不懂,卻又備受吹捧;有些攝影師很勤奮不斷推出作品,照片技巧完美,但一直只能充當二流。

我曾經以為那是因為運氣、機緣,或是因為沒有很好的營銷技巧。後來再看多了那些名攝影師的傳記和文字著作。感覺好像開始明白了為什麼――要成為「出世」的人,首先要「入世」。

好比荒木經惟的照片,我只有看過他的文字後才慢慢看得懂他的照片。在妻子陽子死後,天空在他看來就變成了那種顏色。

好比石川v樹的照片,拍照就是當時最真實的感覺,在女兒剛出生便被告知患有無法根治的心臟病時,所有的一切才會被如此真切地體會。

當然還有很多例子,當時完全看不明白,並非因為沒有足夠高水平的攝影技術(大師們的作品技術含量並不高),而是因為沒有足夠的人生經驗去理解。或許攝影的本質就是修行,就像電影里的主角,只有苦澀地走過人生卻還保有情感的人才可以上窺天道。日系是源於對生活最本真的體驗。

來源 | 現代攝影網 編輯 | 藝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藝見 的精彩文章:

舊愛,生鏽的
當爛木頭遇上樹脂
設計師嘴裡的「人性化設計」到底是什麼?
她將唐朝美女畫成貓,托貓寫意千年事

TAG:藝見 |

您可能感興趣

不知道這些攝影師,還談什麼喜歡日系!
日系妝容你們喜歡嗎?那是少女的顏色哦
日系風這麼丑?你還穿嗎
日系妝容你們喜歡嗎?那是少女的顏色哦~
為什麼很多修車師傅都建議買日系?日系車真有那麼好?看完扎心了
日系妝容那麼美,怎麼畫才最好看?
日系妝容的高級感是怎麼來的?看完這篇你就懂了
被日系小清新種草?但你知道如何用手機找到那種感覺嗎?
日系妝容的高級感是怎麼來的 ? 看完這篇你就懂了
這個「日系感」的美潮會是你的心頭好嗎?
日系妝容里的小心機!終於知道為什麼有些小姐姐那麼好看了
為什麼日系小姐姐們化的妝可以好看成這樣!
日系車的可靠性公認比美系、德系都好,為什麼你可知道?
為什麼別人的日系空氣感扎發那麼好看?……
日系車質量好又省油?到底是謊言還是真相?
「你的秋裝,還是日系感的便宜又好穿!」
誰說只有日漫風才是「日系」?這種風格一樣很好看!
清新夏日,漂亮的日系妝容你怎麼能錯過?
「匡威搭牛仔?還是日系寬鬆的最好看!」
懂得這幾種日系妝容,讓你美美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