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道醫學堂丨 質源性致病外因

道醫學堂丨 質源性致病外因



中國道醫


這裡沒有雞湯、偏方、謠言、廣告,只有可信賴的道家健康養生知識!



質源性致病外因

編輯/中國道醫研究院






點下面鏈接

辟穀招生


第七期,道醫丹道辟穀養生營招生啟告!





在外因治病因素中,質元(源)性的物質廣泛存在。自然界的風氣、寒氣、暑氣、濕氣、燥氣、火氣等六種氣機,就是其中能量較大,作用較強的一類質源性物質,當它們以異常情況出現時,又稱之為六淫和六邪。這六種物質是既存在著物理性的能量,但根本上還是氣的能量作用。




1

六淫性質




六淫,即風、寒、暑、濕、燥、火六種外感病邪的統稱。淫,即這六種氣未按正常規律出現,而發生違反常規的交雜性、混合性、過量性、亂序性的產生和出現,故又稱之為六大邪氣。風、寒、暑、濕、燥、火,在正常的情況下,稱為「六氣」,是自然界六種不同的氣候變化。「六氣」是萬物生長的條件,對人體是無害的,故《素問.寶命全形論》說:「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即是說人依靠天德能量之氣、地氣能量之氣、以及消化吸收的水谷之氣而生成與生存,同時遵循四季時序生、長、收、藏的規律而成長生活。同時,人們在生活實踐中逐步認識了它們的變化特點,產生了一定的適應能力,所以正常的六氣不易於使人致病。當氣候變化異常,六氣發生太過或不及,或非其時而有其氣(如春天應溫而反寒,秋天應涼而反熱等),以及氣候變化過於急驟(如過據的暴冷暴熱等),在人體內神運不力,正氣不足,抵抗力下降時,六氣才能成為致命網素,侵犯人體而導致疾病」這種情況下的六氣,便稱為「六淫」。「淫」,即太過和侵淫之意。由於六淫是不正之氣,所以又稱其為「六邪」。是屬於外感病的一類致病因素。




2

六淫共同致病特點


1



六淫致病多與季節氣候,居外環境有關。如春季多風病,夏季多暑病,長夏初秋多濕病,深秋多燥病,冬季多寒病等,另外,久居濕地常有濕邪為病,高溫環境作業又常有燥熱或炎邪為病等等。


2



六淫邪氣既可單獨侵襲人體而致病,又可為兩種以上的邪氣同時侵犯人體而致病。如風寒感冒、濕熱泄瀉、風寒濕痹等。


3



六淫在發病過程中,不僅可以互相影響,而且可以在一定的條件下相互轉化。如寒邪入里可以化熱;暑濕日久可以化燥傷陰等。


4



六淫為病,其受邪途徑多侵犯肌表,或從口鼻而入,或兩者同時受邪,故又有「外感六淫」之稱。


六淫致病從今天的臨床實踐看,除了氣候因素外,還包括了生物(細菌、病毒等)、物理、化學等多種致病因素,作用於機體所引起的病理反映在內。這種用六浮來概括病邪,把致病因素與機體反應結合起來研究疾病發生髮展規律的方法,儘管還不十分細緻,但卻是一個比較正確的途徑。




3

六邪各自性質及致病特點



1



風為春季的主氣,但四季皆有風,故風邪引起的疾病雖以春季為多,但不限於春季,其它季節亦可發生。道醫和傳統中醫學認為,衛氣不同易傷於風。氣足則不畏風邪之襲。風邪為外感發病的一種極為重要的致病因素。風邪外襲多自皮毛肌腠而入,從而產生外風病徵,如《素問·風淪》說:「風氣藏於皮膚之間,腠理開洒然寒,閉則熱而悶。」




風邪的性質及致病特點:




風為陽邪,其性開泄,易襲陽位。風邪善動而不居,具有升發、向上、向外的特性,故屬於陽邪。其性開泄,是指易使腠理疏泄開張。正因其能升發,並善於向上向外,所以風邪侵襲,常傷及人體的上部(頭面)、陽經和肌表,使皮毛腠理開泄,常出現頭痛、汗出、惡風等癥狀。故《素問·太陰陽明論》說: 「故犯賊風虛邪者,陽受之」,「傷於風者,上先受之」。



風性善行而數變。善行,是指風邪致病具有病位游移,行無定處的特性。如風寒濕三氣雜至而引起的痹證,若見遊走性關節疼痛,痛無定處,便屬於風氣偏盛的表現,故又稱為「行痹」或「風痹」。數變,是指風邪致病具有變幻無常和發病迅速的特性而言,如風疹塊就有皮膚瘙癢,發無定處,此起彼伏的特點。同時,由風邪為先導的外感疾病,一般發病多急,傳變也較快。故《素問·風論》所說:「風

者,善行而數變」,即概括了風邪為病這一特性。



風為百病之長。風邪為六淫病邪的主要致病因素,凡寒、濕、燥、熱諸邪多依附於風而侵犯人體,如外感風寒、風熱、風濕等。所以風邪常為外邪致病的先導。古人甚至把風邪當作外感致病因素的總稱。故《素問.骨空論》說:「風者,百病之始也。」《素問·風論》說:「風者,百病之長也。」



2



寒為冬季主氣。在氣溫較低的冬季,或由於氣溫驟降,人體注意防寒保暖不夠,則常易感受寒邪。此外,淋雨涉水,或汗山當風,亦常為感受寒邪之重要原因。寒邪為病有外寒、內寒之分,外寒指寒邪外襲,其致病又有傷寒、中寒之別。寒邪傷於肌表,郁遏衛陽,稱為「傷寒」;寒邪直入內里,傷及臓腑陽氣,則為「中寒」。內寒則是機體氣不足,失切溫煦的病理反映。外寒與內寒雖有區別,但它們又是互相聯繫,互相影響的。陽虛內寒之體,容易感受外寒;而外來寒邪侵入機體,積久不散,又常能損及人體陽氣,導致內寒。




寒邪的性質及致病特點:




寒為陰邪,易傷陽氣。寒為陰氣盛的表現,故其性屬陰,即所謂「陰盛則寒」。陽氣本可以制陰,但陰寒偏盛,則陽氣不僅不足以驅除陰寒之邪,反為陰寒所悔,故又說「陰勝則陽病」(《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所以感受寒邪,最易損傷人體陽氣。陽氣受損,失其正常的

溫煦氣化作用,則可出現氣衰退的寒證。如外寒侵襲肌表,衛陽被遏,就會見到惡寒;寒邪直中脾胃,脾陽受損,便可見脘腹冷痛、嘔吐、腹瀉等症;若心腎陽虛,寒邪直中少陰,則可見惡寒蜷卧,手足厥冷,下利清谷,小便清長,精神萎靡,脈微細等症。



寒性凝滯主痛。凝滯,即凝結、阻滯不通之意。人身氣血津液之所以能運行不息,暢通無阻,全賴一身陽和之氣的溫煦推動。一旦陰寒之邪偏盛,陽氣受損,則正如《素問·舉痛淪》所說:「寒氣入經而稽遲,泣而不行,客於脈外則血少,客於脈中則氣不通,故卒然而痛。」所謂稽遲、泣而不行、不通,乃是經脈氣血為寒邪所凝閉阻滯之故。氣血阻滯不通,不通則痛,故寒邪傷人多見疼痛癥狀。正如《素問·痹論》所說:「痛者,寒氣多也,有寒故痛也。」因此說寒性

凝滯而主痛



寒性收引。收引,即收縮牽引之意 。寒邪侵襲人體,可使氣機收斂,腠理、經絡、筋脈收縮攣急。如《素問·舉痛論》說:「寒則氣收」,「寒氣客於脈外則脈寒,脈寒則縮蜷,縮蜷則脈絀急,絀急則外引小絡,故卒然而痛。」縮蜷、絀急,即經絡血脈收引之意。如寒邪侵襲肌表,毛竅腠理閉塞,衛陽被郁不得宣洩,可見惡寒發熱,無汗:寒客血脈,則氣血凝滯,血脈攣縮,可見頭身疼痛,脈緊;寒客經絡

關節,經脈拘急收引,則可使肢體屈伸不利,或冷厥不仁。


3



暑為夏季的主氣,乃火熱所化。故《素問.五運行大論》說:「其在天為熱,在地為火……其性為屬。」暑邪病有明顯的季節性,主要發生於夏至以後,立秋以前,所以《素問·熱論》又說:「先夏至日者為病溫,後夏至日者為病暑。」暑邪純暑外邪,無內暑之說。



暑邪的性質及致病特點:




暑為陽邪,其性炎熱。暑為夏季火熱之氣所化。火熱屬陽,故暑屬陽邪。暑邪傷人,多出現一系列陽熱癥狀,如狀熱、心煩、面赤、脈象洪大等。



暑性升散,耗氣傷津。暑為陽邪,陽性升發,故暑邪侵犯人體,多直入氣分,可致腠理開泄而多汗。汗出過多,則耗傷津液,津液虧損,即可出現口渴喜飲,尿赤短少等症。暑熱之邪擾動心神,則心煩悶亂而不寧。在大量汗出的同時,往往氣隨津泄而致氣虛。所以傷於暑者,往往可見氣短乏力,甚則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素問.舉痛論》說:「炅則腠理開,榮衛通,汗大泄,故氣泄矣。」《素問·六元正紀大論》說:「炎火行,大暑至,……故民病少氣,……甚則瞀悶

懊憹,善暴死。



暑多挾濕。暑季除氣候炎熱外,且常多雨而潮濕,熱蒸濕動,使空氣中濕度增加,故暑邪為病,常兼挾濕邪以侵犯人體。其臨床特徵,除發熱、煩渴等暑熱癥狀外,常兼見四肢睏倦,胸悶嘔惡,大便溏泄而不爽等濕阻癥狀。


4



濕為長夏主氣。夏秋之交,陽熱下降,氤氳熏蒸,水氣上騰,潮濕充斥,故為一年之中濕氣最盛的季節。濕邪為病,亦有外濕、內濕之分。外濕多由氣候潮濕,或涉水淋雨,居處潮濕等,外在濕邪侵襲人體所致。內濕則是由於脾失健運,水濕停聚所形成的病理狀念。外濕和內濕雖有不同,但在發病過程中又常相互影響。傷於外濕,濕邪困脾,健運失職,則易形成濕濁內生;而脾陽虛損,水濕不化,亦易招致外濕的侵襲。



濕邪的性質及致病特點:




濕性重濁。重,即沉重或重著之意。是指感受濕邪,常可見頭重如裹,周身困重,四肢酸懶沉重等癥狀,《素問·生氣通天論》說:「因於濕,首如裹。」是說濕邪外襲肌表,則清陽不升、營衛不和,故頭昏而沉如束求布帛;濕邪留滯經絡關節,則陽氣布達受礙,故可見肌膚不仁,關節疼痛痛著等,又稱之為濕痹或著痹。濁,即穢濁,多指分泌物穢濁不清而言。濕邪致病可出現各種穢濁癥狀,如面垢眵多、大便溏瀉、下痢粘液膿血、小便混濁、婦女白帶過多、濕疹浸淫流水等,都是濕邪穢濁的病理反映:

濕為陰邪,易阻遏氣機,損傷陽氣。溫性重濁,其性類水,故為陰邪。濕邪侵及人體,留滯於臓腑經絡,最易阻遏氣機,從而使氣機升降失常,經絡陽滯不暢,常出現胸悶脘痞,小便短澀,大便不爽等症。由於濕為陰邪,陰勝則陽病,故其侵犯人體,最易損傷陽氣。脾為陰土,乃運化水濕的主要臓氣,性喜燥而惡濕,故濕邪外感,留滯體內,常先困脾,而使脾陽不振,運化無權,水濕停聚,發為腹瀉、尿少、水腫、腹水等病症。所以《素問·六元正紀大論》說:「濕勝則濡泄,甚則水閉胕腫。」



濕性粘滯。粘,即粘膩;滯即停滯 濕邪的性質粘膩停滯,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指濕病癥狀多粘滯而不爽,如排泄物及分泌物多滯澀而不暢。二是指濕邪為病多纏綿難愈,病程較長或反覆發作,如濕痹、濕疹、濕溫病等。



濕性趨下,易襲陰位。濕邪為病多見下部的癥狀,如水腫多以下肢較為明顯。此外,淋濁、帶下、瀉痢等病證,多由濕邪下注所致。故《素問.太陰陽明論》說:「傷於濕者,下先受之。」


5



燥為秋季主氣。以其天氣不斷斂肅,空氣中缺乏水分之濡潤,因而出現秋涼而勁急乾燥的氣候。燥邪感染途徑,多從口鼻而入,侵犯肺衛。燥邪為病又有溫燥、涼燥之分:初秋有夏熱之餘氣,燥與溫熱結合而侵犯人體,則多見溫燥病症;深秋又有近冬之寒氣,燥與寒邪結合侵犯人體,故有時亦見涼燥病症。



燥邪的性質及致病特點:




燥邪乾澀,易傷津液。燥邪為乾澀之病邪,故外感燥邪最易耗傷人體津液,造成陰津虧虛的病變,可見口鼻乾燥,咽干口渴,皮膚乾澀,甚則皸裂,毛髮不榮,小便短少,大便乾結等症。故《素問·陰陽應象人論》說:「燥勝則干。」



燥易傷肺。肺為嬌臓,喜潤而惡燥。肺主氣而司呼吸,與外界大氣相通,故《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天氣通於肺。」肺又外合皮毛,開竅於鼻,燥邪傷人,多從口鼻而入,故最易傷損肺津,影響肺的宣發肅降功能,從而出現乾咳少痰,或痰液膠粘難咯,或痰中帶血,以及喘息胸痛等症。


6

火(熱)



火熱為陽盛所生,故火熱常可混稱。但火與溫熱,同中有異。熱為溫之漸,火為熱之極。熱多屬於外淫,如風熱、暑熱、濕熱之類病邪;而火常由內生,如心火上炎、肝火亢盛、膽火橫逆之類病變。



火熱為病亦有內外之分。屬外感者,多直接感受溫熱外邪氣之侵襲;屬內生者,則常由臓腑陰陽氣血失調,陽氣亢盛而成。《素問· 調經論》所說:「陰虛生內熱,陽盛生外熱」;以及朱丹溪所說「氣有餘便是火」等,都是指的這一類病症。另外,感受風、寒、暑、濕、燥等各種外邪,或精神刺激,即所謂「五志過極」,在一定條件下皆可以化火,故又有「五氣化火」、「五志化火」之說。



火邪的性質及致病特點:




火熱為陽邪,其性炎上。《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 「陽勝則熱。」陽主躁動而向上,火熱之性。燔灼焚焰,亦升騰上炎,故屬於陽邪。因此,火熱傷人,多見高熱、惡熱、煩渴、汗出、脈洪數等症。因其炎上,故火熱陽邪常可上炎擾亂神明,出現心煩失眠,狂躁妄動,神昏譫語等症。《素問·至真要大論》說:「諸躁狂越,皆屬於火。」臨床所見火熱病症,亦多表現在人體的上部,如頭面部位。



火易耗氣傷津。火熱之邪,最易迫津外泄,消灼陰液,使人體陰津耗傷,故火邪致病,除有熱象之外,往往伴有口渴喜飲、咽干舌燥、小便短赤、大便秘結等津傷液耗之症。《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指出:「壯火食氣」,壯火,即是指陽熱亢盛的實火,最能損傷人體正氣,而使全身性的津氣衰脫。



火易生風動血。火熱之邪,侵襲人體,往往燔灼肝經,劫耗陰液, 使筋脈失其滋養濡潤,而致肝風內動,稱為「熱極生風」,表現為高熱、神昏譫語,四肢抽搐,目睛上視,頸項強直,角弓反張等。《素問.至真要大論》說:「諸熱瞀瘛,皆屬於火。」同時,火熱之邪可以加速血行,灼傷脈絡,甚則迫血妄行,血致各種出血,如吐血、便血、尿血、皮膚髮斑及婦女月經過多、崩漏等病證。



火易致腫瘍。火熱之邪入於血分,可聚於局部,腐蝕血肉發為癰腫瘡瘍。故《靈樞·癰疽》說:「大熱不止,熱勝則肉腐,肉腐則為膿,故名曰癰。」《素問·至真要大論》又說:「諸痛癢瘡,皆屬於心。」此心,主要即指心經火熱而言。因此《醫宗金鑒·癰疽總論歌》說:「癰疽原是火毒生。」臨床辨證,即以瘡瘍局部紅腫高突灼熱者,為屬陽屬火。



此外,火熱與心相應,心主血脈而藏神,故火盛除可見血熱或動血癥狀外,尚有火邪擾心的神志不安、煩躁、或譫妄發狂,或昏迷等症。




點擊鏈接查看更多內容


第七期,道醫丹道辟穀養生營招生啟告!




免費結緣奉請《太上三官北斗真經》、三官大帝護身卡!(數量有限,送完即止)




6月第一果是它!滋心養肝,一口一個,可惜很多人不會吃!




7月12日前,每天泡它喝,可把體內一年的病氣都能掃光!




汗是人體健康晴雨表(夏天出汗的必備參考)




關注道醫,學習正宗道教醫學!















問診諮詢/投稿


微信號:

w18901234567


郵箱:89928269@qq.com

中國道醫


◎ 中國道醫微信平台由武當山道醫傳承基地、中國道醫研究院創辦,秉承太上仙道貴生,濟世度人之教義,以傳承道醫精髓、弘揚道教文化及道家養生文化為己任,使道醫文化更好的為現代社會服務,減少人類疾病,提高健康水準。




宗旨:

援醫入道,以醫傳教,借醫弘道;又援道入醫,以道治心,以術治身,行道施醫。




如何關注中國道醫微信平台


① 點本文標題下方藍字"

道醫

"一鍵關注。


② 微信搜索微信號:

cndaoyi


長按下方二維碼關注




·END·


長按下方二維碼識別關注


中國道醫訂閱號


微信號:cndaoyi

更多精彩,點擊下方「

閱讀原文

」查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道醫 的精彩文章:

八字五行歸屬,看你易患哪些病症?道醫實用篇!
道醫學堂丨 物源性致病外因
道醫學堂丨隱性物元致病內因
三焦不通老病纏身(疏通法教學)
道醫學丹竅系統五!

TAG:道醫 |

您可能感興趣

氣質源於讀書
信賴源於品質,品質源自真誠
Curel珂潤-日本探索品質源泉秘境之旅
OPPO Find X高品質源於千錘百鍊,嚴苛標準讓人折服
丁肇中:反物質是什麼,暗物質源於何處,2024年會有決定性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