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括紙上談兵,是一個2000多年的冤案
談起趙括,不能不說「紙上談兵」。要說紙上談兵,不得不講秦趙長平之戰。
公元前前262年-前260年,秦國率軍在趙國的長平(今山天山西省晉城高平市的西北)一帶和趙國大戰。趙軍最終戰敗,秦國獲勝進佔長平,秦共斬首坑殺趙軍約45萬。
這場戰役的主人公有秦之白起、王齕,趙之廉頗、趙括。
我們要說的問題,也就從趙括開始。
兩千年以來,趙括被塑之為一個只知理論,不切實際的「空想家」,甚至把趙國之敗歸之於趙括。
實則一樁冤假錯案。
趙括,是為趙國馬服君趙奢的兒子。馬服君趙奢死後,趙括襲封做了馬服君。因為他深諳軍事,喜談兵學,門徒眾多,所以那個時代的將領們尊稱他為馬服子。
子,在那個時代,能夠被稱為「子」的絕非是一般水準。
事實也是如此,《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裡面就明確記載:
趙括自少時學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當。嘗與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難。
意思是說,趙括的軍事理論,連他那個一生征戰無數的趙奢都無法將他駁倒。
乍一看來,趙括確實是個軍事理論高手,但這與他「紙上談兵」又什麼關係呢?
趙括是如何被「紙上談兵」的
那麼問題就來了,趙括這個軍事理論高手,是如何被「紙上談兵」的?
所謂「紙上談兵」,是比喻那些空談理論,不能解決實際問題。乍一看也沒有毛病,趙括是個軍事理論高手。
很多人拿紙的問題說事兒。「紙」的製作開始於我國西漢差不多武帝時,時為「灞橋紙」(不晚於武帝時代)。東漢蔡倫造紙,才大範圍使得造紙術廣為流傳。
很多人講,那時候還沒有「紙」,講紙上談兵有點牽強,顯然是欠缺考慮的。
那麼趙括是如何被「紙上談兵」的呢?
前面講了《史記》中司馬公記載趙括:趙括自少時學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當。嘗與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難。
關於「紙上談兵」在《史記》原句中根本沒有,不僅如此,就連清朝之前的所有典故中也未出現過該詞。「紙上談兵」就是現代的某些書上聲稱是對趙括的形容造成的影響罷了。
因為趙國長平大敗,趙括也就這麼被「紙上談兵」。
秦趙長平之戰,趙敗責不在趙括,秦為慘勝
問題又來了,那麼既然趙括非紙上談兵之輩,那真實的情況應該是什麼樣。何以會有長平之慘敗?
筆者考究以為,長平趙之敗,有x大重大失誤。
以趙之短,攻秦之長
以己之短,攻彼之長,在秦趙之戰中這個重大的戰略性錯誤從廉頗開始。
秦國有地理,所擅長的是步兵和防守。趙國所擅長的是自武靈王胡服騎射以來弓箭兵、輕步兵、騎兵等戰場突擊力量。
但廉頗卻主動堅守,放棄了自身優勢與秦國拼消耗。
與秦國拼消耗
秦國自收巴蜀以來,可以說是有了一個強有力的物資供應大後方。
這也就是為什麼秦國敢吃了秤砣鐵了心的一干就是14個月的拼消耗。
秦國步步為營,以壕溝、弩兵封鎖的戰術對戰趙國,楞是把一場突發的戰爭,演變成了戰略決戰。
演變成了戰略決戰
趙國的整體國力是不允許長時間對峙拼消耗的。在當時趙國的戰爭潛力是遠遠不如秦國的下,突發戰成為了戰略決戰,趙國已經輸了一半。
實際上,保住趙國最珍貴的物資資源,人力資源和精銳的部隊才是上策。可惜的是當時的趙國沒有人明白,楞是讓它成為了秦趙的戰略性決戰,埋下了覆滅的隱患。
臨陣換將
如果說,以己之短,攻彼之長,拼消耗演變成戰略決戰是趙國敗亡最根本的話,臨陣換將就是一個覆滅的引信。
廉頗被趙括所代替,並不是說廉頗多厲害,趙括又多弱。
臨陣換將,新統帥上任是需要磨合期的,戰鬥力的形成短則三月,長則很難說。
讓一個首次上戰場的趙括面臨兩個國家的戰略性決戰,在優勢盡失的情況下。即便是秦趙易將而處,焉能勝?
所以說,把秦趙長平之戰的成敗安在趙括手裡是極其不客觀也不公平的一樁冤案。
靳生禾和謝鴻喜先生的《長平之戰—中國古代最大戰役之研究》一書中,曾這樣評價:「若不唯成敗論英雄,亦不能不看到他(趙括)畢竟指揮趙軍對強大的秦軍作了極其英勇的殊死戰,亦給了敵人以重大殺傷。」
事實也正是如此。
戰國時代,「十圍五攻」是為常例。當時秦趙長平之戰,秦國「當幾倍於趙」,那麼至少秦國的兵力得是趙國的2倍甚至更多,否則不能夠包圍趙國軍隊的。
當時的情況是秦王「發年十五以上悉詣長平,遮絕趙救及糧食」。把秦國小孩都發動起來投入長平之戰,那麼試算下秦投入戰爭的人數又何止百萬?
長平之戰後的秦國,《史記》中有明確記載,說:「秦卒死者過半,國內空」。若按百萬來說,長平之戰中秦亦戰死不下四五十萬人。
這也就是為何,長平之戰後白起欲乘勝直下邯鄲時,會有「秦兵勞,請許韓、趙之割地以和,且休士卒」,秦王考慮暫時撤兵,推遲圍攻邯鄲的原因。
長平一役,趙國已再無還手之力,秦軍雖勝,但亦遭受重創,元氣大傷。
那麼造成秦國軍隊元氣大傷,顯然不可能也必然不是廉頗以「堅壁不戰」與秦軍相對峙的結果。
事實上也只能是趙括從全線突擊開始,反覆強行突圍讓秦國軍隊遭受了重創。
就是這樣一位最後戰死沙場的軍事將領,將趙之慘敗歸之於他所謂「紙上談兵」,儼然是冤案一樁。


TAG:太史小令 |
※長平之戰,被誤解了2000多年的趙括,「戰神」白起卻這樣評價他!
※長平之戰,冤屈了趙括2000多年,事實真相卻是另有隱情
※趙括統帥40萬大軍,斷糧46天而不亂,為何被說成紙上談兵?
※趙括:長平之戰趙國死了40萬,這個黑鍋我不背
※紙上談兵的趙括,不僅害死40萬趙卒,還毀了父親一世英名
※長平之戰中,趙括連犯三個錯誤,導致40多萬趙軍被坑殺!
※趙括是「紙上談兵」嗎, 斷糧後死磕白起46天
※長平之戰趙軍被坑殺40萬,坑爹貨不是趙括,而是另有其人?
※四十萬趙軍被坑殺,是趙括紙上談兵的鍋?歷史書騙了你很多年
※長平之戰趙括只是背鍋的?趙國必敗,再換100個戰將也沒用
※長平之戰:45萬趙軍被坑殺完全是因為趙括?
※長平之戰非紙上談兵之錯,趙括背了兩千多年的鍋
※40萬大軍被屠戮一空,趙括為何不敢放手一搏?都是紙上談兵害的
※坑殺趙國40萬士卒的長平之戰,戰敗是因沒聽趙括母親的這句話
※「紙上談兵」的趙括到底是不是個冤案?
※長平之戰坑死四十萬,紙上談兵,趙括也是受害者,到底算誰之過?
※戰國著名背鍋俠趙括,學富五車,從未紙上談兵,被人恥笑兩千年
※這位被嘲笑了兩千年的敗軍之將趙括,在今天看來似乎是被低估了
※他背了「紙上談兵」這口大鍋兩千多年,趙括真的那麼無能嗎?
※有人說:長平之戰中趙括戰鬥力是白起的6倍,我說: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