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美國科研團隊成功將動圖植入細菌DNA

美國科研團隊成功將動圖植入細菌DNA

利用CRISPR基因編輯技術,一個美國科研團隊日前成功將一幅5幀奔馬動圖植入大腸桿菌的DNA(脫氧核糖核酸)中,並達到預期效果:動圖被成功保存,且可播放。

同時被植入的還有一張人手圖片。這一研究發表於12日出版的英國《自然》雜誌上。

美國哈佛大學研究人員首先將動圖和圖片傳入構成DNA的基本成分——核苷酸中,並依據每幅圖的像素創造出代碼。之後他們利用基因編輯技術,使用兩種蛋白質將代碼寫入大腸桿菌DNA中。其中的動圖部分,由科研人員分5天逐幀植入。

研究報告的共同作者之一塞思·希普曼告訴英國廣播公司,植入的數據分散在多個大腸桿菌細胞中,並沒有儲存在單一細胞中,「因此我們必須將不同碎片重組成完整影像」。

為了重新「讀取」信息,科研人員對細菌的DNA進行排序,並使用特製計算機代碼破譯了儲存在其中的信息,使圖片和影像得以展現。

研究人員稱,圖像恢復的準確度為90%。今後,他們想利用這一新技術,製造分子記錄系統。

另據《自然》雜誌網站報道,希普曼是哈佛大學醫學院的合成生物學家。在研究大腦發育時,希普曼發現缺乏一種能捕捉到腦細胞如何識別不同身份的技術,這讓他萌生了製造分子記錄系統的想法。

按希普曼說法,有些細胞能「將細胞內以及細胞外環境中正在發生的事編碼,並將信息寫入自己的基因組中」。

如果能使這些分子記錄在神經系統發育和信息存儲中起作用,將對研究人腦有幫助。

不過,業內人士指出,希普曼「精緻前衛」的研究成果距真正實現分子記錄系統,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需要依靠實質性技術進步方能實現。(海洋)【新華社微特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金融界 的精彩文章:

汽車新品牌頻出 漢騰汽車高起點入行站穩腳跟
「雙創債」指導意見出台 新三板公司添融資新渠道
阿膠新品上市比原品貴30% 成份相同惹爭議
招商蛇口土地資源納入 「前海蛇口自貿區」範圍
公告精選:溫氏股份中報盈利預減超7成;北方稀土二股東單日套現超2億元

TAG:金融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