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香港回歸20年,如何造就今天如此繁盛的藝術市場?

香港回歸20年,如何造就今天如此繁盛的藝術市場?

7月,用最瘋狂的夢想,去填滿下半年的空白。

7月,香港回歸祖國20周年。

20年,對於一個人生命維度而言,可以稱得上漫漫;但對一個喧囂與繁華的大都市而言,不過就是彈指一揮間。

可就是這彈指一揮的20年,對於國際藝術大都會的香港,則是千年不遇的重大轉折點。20年積澱,香港面朝廣袤大洋,背靠購買力龐大的亞洲市場,終於成為繼紐約、倫敦之後又一個世界級的藝術品交易中心。

來自全球的藝術工作者、畫廊、文化機構、策展人、評論家、收藏家、拍賣行,匯聚在亞洲國際都會,為香港注入創意、活力與生氣。沒有藝術氛圍的充盈,香港何以堪當越來越青春的活力之都。

換言之,在香港,奇蹟總是容易發生些。

香港是百年拍賣行佳士得、蘇富比最重要的亞洲戰場;也是內地拍賣行巨擎嘉德、保利、匡時向世界征戰的出海口;而本土拍賣行還能夾縫求生存,作出自己精專的特色。所以香港既有逾億元的藝術珍藏拍賣,也有考驗眼光的新晉藝術家的創作。不可否認,嶺南畫派的新一脈也在此衍生。

東西交匯,一個可以兼容《清明上河圖》與莫奈《睡蓮》兩種甚至更多種不同藝術風格的香港。

傳統與現代,傳承與創新……回眸20周年,發展與機遇,存在都如此合理。也許就是香港為什麼這樣「香」的真實答案吧。

專題

藝術香港回歸20年

文藝之光耀香港

香港,在鴉片戰爭之初,英國外交大臣巴麥尊勛爵曾認為它是「一個貧瘠之島,永遠不會成為貿易中心」。1842年,隨著《南京條約》的簽訂,璞鼎查成為第一任香港總督,這位在位僅一年的總督,卻為香港留下了最大筆的財富:第一,香港是自由港;第二,沒有關稅。從一個小漁村到手工作坊,再變身為轉口港到廉價工業基地;從金融之都,再到購物天堂和和藝術品交易中心——中國香港特區,這片彈丸之地,借用背靠內陸,面向南洋的地緣通路,在回歸祖國20年間,儘管歷經亞洲金融風暴、次貸危機以及佔中等幾番轉變、起伏,卻總能不斷抓准契機,增值變身。時至今日,香港成為全球經濟自由度指數最高的城市,同時也是世界上最袖珍、最重要的藝術品交易集散地之一。究竟是怎樣的歷史機遇,造就了今天香港如此繁盛的藝術市場?而在競爭愈發激烈的今天,它的未來又將走向何處?

高瞻

作為藝術市場的基石,畫廊和藝術展會對於市場的變化和藝術家的發掘有著最敏銳的嗅覺。全球頂級的畫廊Opera和亞洲當代藝術展入駐香港市場,願景與挑戰齊在,但他們充滿信心。是什麼讓他們對東方之珠垂愛有加?

OperaGallery Group總裁/Gilles Dyan:開放是香港最大的吸引力

亞洲當代藝術展總監MarkSaunderson:新的香港當代藝術展火力全開

回望

走過20年,香港古董收藏業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從早年作為連接內地與海外的中轉站,到如今積極擁抱內地市場。以一位本土藏家的視角切入,可以回望這段歷程以及這20 年來香港古董人的內外融合與開拓。

翟健民:香港回歸,迎來古董行業新生機

香港回歸20周年,香港古董行業也發生了深刻變化。《收藏·拍賣》專訪香港著名古董商人翟健民,從他的講述可以一窺香港古董市場變遷和古董人命運沉浮。

透視

若要討論香港這座城市的藝術生態,又怎能缺少被譽為「生產者」的藝術家?香港,作為中西融合的大舞台,在閃耀光環的背後,還活躍著諸多本土的藝術家,他們也是「生產者」中的重要力量,透視他們的創作,去真正體會這座城市在回歸前後的發展歷程。

司徒乃鍾(香港嶺南畫派代表人物):回歸,是為了弘揚、交融與開創

司徒乃鍾《邀山伴月聽琴聲系列之六 》94cm×62cm 2015年

施華初(香港青年畫家):香港的藝術市場更開放、更自由了

施華初《Nine color Deer》100cm × 100cm 2014 年

謝至德(香港攝影藝術家):用鏡頭去記錄城市的變遷

西九龍填海(1995 攝)

更多看點

賞鑒

明清德化瓷,玉骨冰肌中國白

多年來,德化白瓷以其潔白或白中微泛黃的釉色、細膩滋潤的釉質與胎骨,深受中外人士的喜愛。無論是瓷塑或是器皿,無論是實用器或陳設藝術品,它們都以「無裝飾」的極簡主義美學姿態,征服了東西方無數人的心。廣東省博物館所藏明清德化白瓷眾多,數量達千餘件。從今年6月至2018年1月,將由粵博流動博物館推出「永遠的『中國白』——廣東省博物館藏明清德化窯白瓷展覽」。精選出150件(套)左右的器物,這也是粵博首次推出德化白瓷的專題展覽。現選作其中一二,以作賞析。

西方首飾,19世紀的華美綻放

在西方珠寶首飾的發展史中,19世紀無疑是一個輝煌燦爛的黃金時代。伴隨著工業革命的爆發、現代科學的發展以及東西方多元文化的碰撞交融,加上受新古典主義、浪漫主義等藝術思潮的影響,19世紀的西方首飾風格可謂異彩紛呈、百花齊放,誕生了諸多閃耀的經典。透過這一時期的華美首飾,可以追思那個時代人們對於奢華的定義以及對美好生活的浪漫期盼。

五嶽仙山紋鏡與五嶽崇拜

五嶽,如中國人心目中圖騰一般崇拜的聖山,其來源久矣。從遠古的神話傳說中可知,有巢氏在山中築巢,先人得以避風雨躲野獸;燧人氏在山中鑽木取火,先人結束茹毛飲血的歷史;神農氏教人稼穡、嘗百草于山中,從此有了農業與醫藥……大山為人類提供了最初的庇護,大山也為人類提供了最初的食物,於是自古以來,人們便對山嶽懷有敬畏、崇拜之心。

投資課堂

光之藝術的「明」與「暗」

今年以來,影像藝術多次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但是公眾對於影像的了解大多局限於老照片,影像的內涵遠大於此。此外,中國影像市場發展十餘年來,有可圈可點之處,但是局限性也十分突出。如果說陶瓷藝術是火之藝術,那麼影像便是光之藝術,光線有明有暗,而影像市場的發展也是明暗相間,值得梳理思考。

藝術之旅

在美國中東部感悟博物館的美學激蕩

在美國遊學的三個月,流連在美國中東部,穿梭於城市之間,除了欣賞不同的街景,感受文化的碰撞,參觀博物館是所有行程中最重要的部分。中美博物館界在策展、布展、陳展等方面都有著較大的區別,其中芝加哥藝術博物館與華盛頓塞克勒美術館的兩個臨展尤其直擊我的內心,展覽不應只關注內容設置,其背後的美學蘊含更加發人深省。

藝術生活

藝術市集,讓生活更有味道

在鋼筋水泥的城市中生活久了,彷彿所有東西都是由工廠大批量生產的,相同樣式的物品在大街上一抓一大把,充滿了無趣感。突然,一種新的方式「藝術市集」,走進了人們的視野,改變著我們的生活。置身其中,隨處可以遇見充滿創意與靈感的作品,展現著一份別樣的生活態度,宣揚著一場自由的個性綻放。也讓我們再次找到相聚的快樂,在平淡無奇的生活中增添一點光彩,激起漣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收藏拍賣雜誌 的精彩文章:

50張版畫藏書票,讓你的書籍銘刻絲路印記
北京匡時首日14個專場橫掃6.6億元

TAG:收藏拍賣雜誌 |

您可能感興趣

今年香港春拍看什麼?
香港回歸為何定在7月1日?而澳門回歸為何卻選在12月20日呢?
五年前的福州和今天的福州,如今福州哪怕是夜景都不比香港差
60年代興起於香港的「潮州幫」,僅憑2點,20年後稱霸江湖!
今年香港金像獎,你看了嗎?
1949年上海解放,杜月笙逃往香港,黃金榮為何卻留在上海?
當年搶手的香港女星佘詩曼,感情生活豐富,如今為何年過40卻單身?
二戰後蔣介石為何沒能收復香港?是誰讓香港的回歸遲了52年?
上海,香港,天津 為什麼是100年前中國的北上廣
香港審美領先10年?30年前港劇中的美人,如今依然頻頻驚艷!
37歲的香港金像獎也正在遭遇中年危機!古天樂的影帝獎盃卻是實至名歸
古天樂居然白回了楊過時期?一起來看當今香港巨星在TVB時的日子
鏡頭下:1969年,那時還沒有回歸的繁華香港
當年號稱香港的四小天王,如今混的怎麼樣了?你知道嗎?
她曾是香港最美童星,35歲結束7年婚姻,如今混到連服務員都不如
香港影壇的8大男神,古天樂以前這麼白,最後一位至今無人超越!
曾經在中國紅極一時的日本女星,如今47歲在香港開演唱會,依舊美上天!
他是香港樂壇唯一贏過陳奕迅的人,年近50,依然如少年
香港史上首位影帝,年輕時驚艷了時光,如今71歲是TVB「黃金綠葉」
今年最強的「國民年下男」丁海寅下月18日即將首度來襲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