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酷暑難耐如何度日?唐朝詩人的夏天:時暑不出門,但惜夏日長

酷暑難耐如何度日?唐朝詩人的夏天:時暑不出門,但惜夏日長

夏天在古代文人墨客的筆下顯得特別有格調,唐朝時的平均溫度比現在要高,夏天可能要更炎熱。看看唐朝詩人眼中的夏天 ,詩詞意境很美。

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唐·白居易)

赤日滿天地,火雲成山嶽。草木盡焦卷,川澤皆竭涸。(唐·王維)

苦熱中夜起,登樓獨褰衣。山澤凝暑氣,星漢湛光輝。 (唐 柳宗元)

《苦熱行》唐·王轂

祝融南來鞭火龍,火旗焰焰燒天紅。

日輪當午凝不去,萬國如在洪爐中。

長安南里王村唐墓壁畫,眾人消夏吃酥山

唐代京都長安的夏季異常炎熱,紀實詩人杜甫在詩中寫道:「飛鳥苦熱死,池魚涸其泥。」(《夏日嘆》)又說:「七月六日苦炎蒸,對食暫餐還不能。」(《早秋苦熱》)即便到了初秋,依然熱得連飯都吃不下。在熱浪的煎熬中,那些權貴人家便去想法子避暑,主要有以下幾種措施。

一是窖冰驅暑。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記載:「楊氏(國忠)子弟,每至伏中,取大冰,使匠琢為山,周圍於席間。座客雖酒酣,而各有寒色,亦有挾纊者。其驕貴如此也。」把冰塊雕琢成冰山模樣,頗能引發人們的聯想,心理上增加了寒冷的感覺。難怪賓客們各有寒色,甚至還有人蓋上絲綿了。楊國忠子弟還用這些冰塊交結朝臣,「每至伏日,取堅冰,令工人鏤為鳳獸之形,或飾以金環彩帶,置之雕盤中,送與王公大臣。」伏天送冰如同雪中送炭。

二是高搭涼棚。夏天屋裡如同蒸籠,太陽伸出無數條手掌,把人們從屋裡抓了出來。然而暴晒在太陽底下也不是辦法,於是人們想出了高搭涼棚的對策以遮擋陽光。

《開元天寶遺事》記載:長安富家子「每至暑伏中,各於林亭內植畫柱,以錦綺結為涼棚,設坐具,召長安名妓間坐。遞相延請,為避暑之會。時人無不愛羨也。」不但能取涼,而且有坐具,還有名妓唱小曲,這在當時也算是高級的消夏方式了。

——皇帝避暑——

在皇帝是天、皇帝是天下父母的年代。皇帝老爺過夏的方式當然是最奢華、最先進,最不計任何成本的。

在《唐語林》卷四中有這樣一段記載:「玄宗起殿,……時毒方甚。上在涼殿,座後水激扇車,風獵衣襟。……四隅積水簾飛灑,座內含凍。」

這段描述的就是網上盛傳的「涼屋」了,涼屋通常傍水而建,採用水循環的方式推動扇輪搖轉,原理就像民間的水車,將水中涼氣緩緩送入屋中,還有就是直接將水澆在屋頂上,然後沿著屋檐而下,製成「人工水簾」,在降溫的同時,涼氣也能進入屋子。

何其獨具匠心,別出心裁,三郎為了環肥也真是蠻拼的!

但如果一間小小涼屋就滿足了,那麼皇帝老爺子的折騰能力也不過爾爾了,人家避暑通常去行宮的,九成宮,唐朝的避暑山莊,依山而建,山中無暑日,這一點,皇帝們參得可透了。

——大臣避暑——

好了,皇帝完了,上大臣。

《唐語林》卷五又記載某王御史大夫,「宅第有一雨亭,檐上飛流四注,當夏處之,凜若高秋。」

劉禹錫的詩《劉駙馬水亭避暑》中也描述了水亭特色:「千竿竹翠數蓮紅,水閣虛涼玉簟空。琥珀盞紅疑漏雨,水晶簾瑩更通風。」

看這兩段描述,原理應該和涼屋是一個模式,只是由屋換成了亭,檔次就差了一截,在等級森嚴的古代,這點不難理解,福利待遇總不能超了皇帝吧。

唐朝發明了有如空調的降溫設備,那麼還有其它現成的降溫用品嗎,有,當然有,那就是冰了。

冬天收集放在地窖里或者長途跋涉開採而來,夏天就可以用來一解暑熱了。

據《開元天寶遺事》卷上記載的一段關於楊貴妃娘娘娘家的:「楊氏子弟,每至伏中,取大冰使匠琢為山,周圍於宴席間。座客雖酒酣各有寒色,亦有挾纊者,其驕貴如此。」

此情此景,一個字壕字方能表達我的小情緒!

——其他人——

欣賞完皇親貴胄在夏天裡那種熱不到我的日子,咱再來看看其他一些人吧,先是有錢人。

《雲仙雜記》說:「長安冰雪,至夏日則價等金璧」。

如此高昂的價格,不是普通人能承受的,中產階級就算採購,也不會大批量的,應該只是用來冰鎮瓜果蔬菜。

因為緊跟後面的事就看得出作者濃濃地艷羨之意了,「白少傅詩名動於閭閻,每需冰雪,論筐取之,不復償價,日日如是。」

唐朝粉絲也夠瘋狂的,一筐筐的黃金往白居易家送。我要是白少傅,就直接換成金子,抱著也涼快呀!

難怪在他的大作中,是這樣說的:

夏日閑放

時暑不出門,亦無賓客至。

靜室深下簾,小庭新掃地。

褰裳復岸幘,閑傲得自恣。

朝景枕簟清,乘涼一覺睡。

午餐何所有,魚肉一兩味。

夏服亦無多,蕉紗三五事。

資身既給足,長物徒煩費。

若比簞瓢人,吾今太富貴。

妥妥有姦情的感覺,一個人躲屋裡,輕衫薄衣,吃香喝辣,好不愜意。桌子底下藏著冰吧!而且樓主嚴重懷疑,這貨吃的喝的穿的,都是取自粉絲的,哼哼!

千不要說樓主誤會了,因為他的安靜實在大有可疑呀,請看他的另一大作,

苦熱題恆寂師禪室

人人避暑走如狂,獨有禪師不出房。

可是禪房無熱到?但能心靜即身涼。

哈哈暴露了吧!人人都暴走,就他與老和尚無熱到,人家是心裡有佛,而他有粉絲!

不是每個詩人都像白居易那樣有個買冰的粉絲,沒有,只能自己撐著了。【詩人比詩人,能氣死詩人,不氣活】

上李白、杜甫。

夏日山中

作者:李白

懶搖白羽扇,裸體青林中。

脫巾掛石壁,露頂灑松風。

樓主就是喜歡詩仙的赤誠奔放,不拘小節。

夏夜嘆

作者:杜甫

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腸。

安得萬里風,飄颻吹我裳。

昊天出華月,茂林延疏光。

仲夏苦夜短,開軒納微涼。

虛明見纖毫,羽蟲亦飛揚。

物情無巨細,自適固其常。

這位就老實多了,開門坐等自來風。也不像李白那樣窮折騰。

其實在唐朝絕大多數城裡人都是用這個法子來度夏的。

下面看來一個總結,

酷暑難耐的夏天,古代沒有空調,

那些大詩人會幹嘛呢?

蘇軾一定是在——

吃吃吃

俗話說得好:愛吃的詩人,運氣一般都不會太差。東坡肉、關東煮,大家都熟悉吧,最無奈的是蘇軾連病了都要吃,還特別會找借口:余患赤目,或言不可食膾。余欲聽之,而口不可,曰:「我與子為口,彼與子為眼,彼何厚,我何薄?以彼患而廢我食,不可。」大意就是患了眼疾,醫生不讓吃肉,他說眼睛病了,可嘴不同意不吃啊,不愧是我大中華一位偉大吃貨。

睡睡睡

原文:《納涼》攜扙來追柳外涼,畫橋南畔倚胡床。月明船笛參差起,風定池蓮自在香。大意就是說拄著棺杖到哪兒找個涼快的地方呢,柳樹底下不錯,就這吧!

看月亮

原文:《夏夜追涼》夜熱依然午熱同 , 開門小立月明中。竹深樹密蟲鳴處 , 時有微涼不是風。白天熱,晚上還這麼熱,煩人!

心靜自然涼

原文:《夏日聯句》「人皆苦炎熱,我愛夏日長。」我只能說不是心靜自然涼的事兒,有本事你從山上下來!明明是山高自然涼嘛。

喝酒

詩仙:夏天最頭痛的詩人一定是李白了,白酒黃酒喝哪個好呢?還是雞尾酒好啊,要加冰,只有皇宮裡有冰,還有啤酒,不行夏天我還是回去跟皇帝混,冬天再溜走!

猜天氣

原文《江村》:清江一曲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事幽。夏天一定讓杜甫又恨又愛,為啥呢,茅草屋啊,夏天透透風正好涼快,可是一下雨又漏,整個夏天杜甫都在操心:今天下雨,今天不下雨,今天下雨...下還是不下呢,到了秋天茅屋就破了。

看人割麥子

原文《觀刈麥》: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復有貧婦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遺穗,左臂懸弊筐。聽其相顧言,聞者為悲傷。這個原文比較好懂,無論春夏秋冬,詩人都要憂國憂民!

宅家裡

原文《苦熱》:赤日滿天地,火雲成山嶽.草木盡焦卷,川澤皆竭涸. 輕紈覺衣重,密樹苦陰薄.莞簟不可近,再絺綌三濯。大意就是說到處一片火海啊,平日遊玩山水,這下連門都不想出了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唐朝 的精彩文章:

最新亮點:古代帝王們都有一張離奇「出生證明」,上面只寫了八個字?
此國軟禁我國大使 致使國王被抓回我國咔嚓 我國出動軍隊1人
中國古代竟有人一怒之下,借兵就滅了古印度,犯我華夏雖遠必誅
唐朝在位時間最長的四位皇帝:三個大名鼎鼎,這一個卻名聲不顯
中國歷史上十大殺兄奪位的皇帝

TAG:唐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