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試帖詩並不是乾隆朝才有的科考要求

試帖詩並不是乾隆朝才有的科考要求

(作者:王華東)

因為胡適先生考證的那個北京曹雪芹生活於乾隆年間,所以主流紅學家就把《紅樓夢》確定為乾隆朝的作品。這種因果倒置的推論本來不足為信,確定一部文學作品的創作時代,總還得需要提出一些客觀證據來支持,於是紅學家們多年來搜腸刮肚,苦心孤詣在《紅樓夢》書中搜尋到「三大證據」,這就是「試帖詩」、「時憲書」和「寶玉懷錶」三件「物證」。在長期的紅學辯駁過程中,紅學家們也往往津津樂道這「三大物證」,試圖以此證明《紅樓夢》只能創作於乾隆年間,從而達到一舉擊垮各路草根紅學研究者確定作者新說的目的。但實際上這三個東西都不靠譜。前些天我們發表了顧躍忠先生的文章《從賈寶玉懷錶的形制看〈紅樓夢〉時代背景和成書時間》,聶橋先生的文章《糾正曹學對〈紅樓夢〉中「時憲書」的曲解》,有理有據地反駁了其中的兩個「物證」。剩下一個「試帖詩」的問題,土默熱先生的一篇文章《試帖詩不能證明〈紅樓夢〉創作或續寫於乾隆年間》有論述,在向大家展示這篇文章時,加點我的看法。

讓我們首先來看看《紅樓夢》書中關於「試帖詩」的描寫。在第97回《林黛玉焚稿斷痴情 薛寶釵出閨成大禮》中,提到「李紈正在那裡給賈蘭改詩,冒冒失失的見一個丫頭進來回說:大奶奶,只怕林姑娘不好了!那裡都哭呢。」第118回《記微嫌舅兄欺弱女 》中,寫寶玉出家之前準備應考:「命麝月秋紋等收拾一間靜室,把那些語錄名稿及應制詩之類都找出來,擱在靜室中,自己卻當真靜靜的用起功來」。

紅學家們認為,不論是李紈為賈蘭改詩,還是寶玉準備應考用功讀「應制詩」,都說明那時科舉考試已經有了「試帖詩」。據嘉慶修《大清會典》記載,會試兩場表文改為「五言八韻唐律一首」,是從乾隆二十二年開始的;鄉試加試「五言八韻唐律一首」,以乾隆己卯科(二十四年)鄉試為始。紅學家們由此推測,《紅樓夢》的這些描寫,必在乾隆二十二年或二十四年之後。並由此進一步推斷,這應是乾隆年間曹雪芹創作《紅樓夢》的鐵證。

這一推論表面上看似乎言之鑿鑿,有理有據,但實在經不起推敲:其一,《紅樓夢》書中出現的這兩處關於「試帖詩」的描寫,一個在第97回,一個在第118回,均屬於後四十回範圍;而胡適認為《紅樓夢》後四十回並非作者原作,乃高鶚所補寫,不能證明曹雪芹創作前八十回的時間也在乾隆年間。其二,紅學家們根據甲戌本成書於乾隆十九年,再根據曹雪芹「披閱十載」反推十年,認為八十回《石頭記》創作於乾隆九年至十九年,亦不能證明在乾隆二十二年或二十四年之後。

再退一步想,《紅樓夢》書中這兩處關於「試帖詩」的描寫,固然不能證明前八十回創作於乾隆年間,那麼就一定能證明後四十回續寫於乾隆年間嗎?似乎也未必。仔細爬梳有清一代科舉史料,紅學家們推測的《紅樓夢》中「試帖詩」描寫只能出現在乾隆二十二年「鄉會試加五言八韻詩」之後,恐怕也大成問題,有重新加以甄別清理之必要。

「鄉會試加五言八韻詩」,確實是在乾隆二十二年和二十四年朝廷欽定並從此成為定製的,但乾隆之前科舉考試就沒有試帖詩么?我國科舉制度始於隋代,科舉「試帖詩」源於唐代,唐代文人的試帖詩傳至今天的多如牛毛。連小學生都熟知的《賦得古原草送別》:「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就是著名詩人白居易十六歲時的一首應考習作「試帖詩」。

自宋熙寧至有明一代,科舉場中基本不考詩賦,文人們也就很少去寫「試帖詩」。到了清朝,情況則有了變化。順治十四年,丁酉科場舞弊案引起「皇上震怒,部嚴加覆試,以《春雨詩五十韻》命題,黜落舉人三十餘名,主考房官22人刑於市」。這是有清一代科舉場上增「試帖詩」的開端。康熙十八年開設博學鴻詞科,體仁閣殿試時,特試賦一首、詩二首,康熙帝親覽試卷「以詩取士」,以選拔那些「學問淵通、文藻瑰麗」的布衣文人。這是清初博學鴻詞科首次出現的「試帖詩」。

雖然乾隆二十二年之前鄉會試增考詩賦尚未成為定製,但各地的縣試(即童試)卻一直都將「試帖詩」作為必考科目。有關這方面的史料很多,據康熙版《惠來縣誌》、《平武縣誌》以及當時一些應試童生的記載:縣試共考五場,第一場就要試「四書」文兩篇,「五言六韻試帖詩」一首。嗣後幾場,也要考律賦和駢文。《紅樓夢》中的賈蘭,初入科場參加的只能是縣試(童試),考試前必須做「試帖詩」準備,所以其母李紈才要為兒子「改詩」。

由於朝廷有了鄉會試「以詩取士」的先例,當時文人舉子又都經歷過縣試的「五言六韻試帖詩」,故備考鄉會試時,也不能不作「試帖詩」方面的準備。正由於有了這方面的社會需要(就像今天編寫各種高考複習大綱一樣),康熙一朝文人們選編評點並出版唐人試帖詩漸成風氣。毛奇齡的《唐人試帖》,陳訏的《唐省試詩箋注》,臧岳的《應試唐詩類釋》,牟欽元的《唐詩五言排律箋注》,蔣鵬翮的《唐人五言排律詩論》等,都成書於康熙年間。

《紅樓夢》書中描寫賈寶玉在應試前,「把語錄名稿及應制詩之類都找出來」用功學習。所謂「語錄」,當為康熙皇帝的《聖喻廣訓》,乃是當時科場必考科目;所謂「應制詩」,即當時文人編寫的「唐人試帖」。這不僅不能證明《紅樓夢》後四十回續寫於乾隆二十二年之後,反而恰恰是續寫於康熙朝的證據。

包括陳寅恪、俞平伯在內的很多國學大師,認為《紅樓夢》書中前八十回的好多詩都是模仿「試帖詩」。比如姐妹們在大觀園中的《詠紅梅花》詩,專家們根據詩題《詠紅梅花得「紅」字》、《詠紅梅花得「梅」字》、《詠紅梅花得「花」字》,便判斷為「賦得體」,因而認為屬於「試帖詩」。這其實是一種誤解。「試帖詩」必須採用「賦得體」,但「賦得體」卻不一定就是「試帖詩」。「賦得體」以題前冠以「賦得」二字得名,起源很早,南朝梁元帝即已有《賦得蘭澤多芳草》一詩,此時尚無科舉制度。唐代以後,除「試帖詩」採用此體裁外,也常應用於詩人平時集會分題,或摘取古人成句為詩題。再說,《紅樓夢》中的幾首《詠紅梅花》均為七言律詩,而「試帖詩」必須是五言排律,二者差異明顯。

還有的紅學家認為,《紅樓夢》描寫元妃省親,命姐妹們題詠大觀園。寶玉所作三首詩與黛玉替他做的一首詩,均屬五言律詩且尾聯帶有 「頌聖」的特點,應屬應制詩的一種變相形式,因此似與「試帖詩」有關。這也是一種誤解。應元妃之命所作的詩當然是應制詩,但應制詩不一定就是「試帖詩」。《紅樓夢》書中的詩多五律或五言排律,但「試帖詩」必須是「五言八韻」或「五言六韻」,因此書中的哪一首詩也不符合「試帖詩」的體裁。

五言八韻詩之祖是南朝《文選》所載古詩十九首之《賦得·明月皎夜光》,系梁蕭統編選的傳世無名氏之作:

望 日 升 明 月,中 秋 皎 夜 光。

素 娥 懷 故 里,游 子 倍 思 鄉。

仙 籟 空 霄 凈,闔 家 酒 樂 揚。

萍 蹤 星 百 轉,遷 客 淚 千 行。

金 桂 幽 香 徑,銀 輝 照 葉 黃。

歸 鴻 雲 過 盡,玄 鳥 暖 回 粱。

霧 靄 濕 寒 樹,白 蘆 泛 淺 塘。

風 清 消 醉 意,荷 葦 盪 瓊 漿。

「試帖詩」採用八韻排律的形式,是為了附合當時八股文的結構。每韻上、下兩句為一聯,首聯「破題」,次聯「承題」,三聯「起股」,四、五聯「中股」,六、 七聯「後股」,結聯「束股」。每聯一股,合成八股,正如文章的起、承、轉、合。下面我們不妨選錄兩首清代的五言八韻「試帖詩」,供朋友們與《紅樓夢》詩比對研究,方知二者的差別:

嘉慶已未翰林王廷紹《賦得驚雉逐鷹飛》

百中虛文囿,蒼鷹掠地歸;(破題)

如何驚雉影,翻逐鷙禽飛;(承題)

色木罹羅避,心偏竄野違;(起股)

多因魂未定,不識計全非;

路問金眸疾,風卷鐵距威;(中股)

幾番愁側翅,一瞬失殘翚;

抱木猿猶轉,藏林鳥亦稀;(後股)

山樑無獵羽,好自惜毛衣。(束股)

嘉慶丁丑翰林李惺《賦得陰陰夏木囀黃鸝》

長夏千章木,濃陰百囀鸝;(破題)

雙襟黃似綉,一帶綠成帷;(承題)

葉暗佇蹤久,枝高送響遲;(起股)

舌尖風剪剪,身外雨絲絲;(中股)

坐宛遮雲母,歌能斗雪兒;

好音難自閟,炎景不曾知;(後股)

楊柳三義路,櫻桃四月時;

幽情煩鼓吹,寫出畫中詩。(束股)

綜上所述,《紅樓夢》前八十回中的詩與「試帖詩」無關,後四十回中關於科舉應試詩的描寫,也不能證明續作者就是乾隆朝的曹雪芹。「試帖詩」問題已不能作為《紅樓夢》創作於乾隆朝的證據,後四十回的續作者也有康熙朝人的可能。曹雪芹是這個續書者的託名,因為書中後四十回結尾處明明寫著,空空道人把石頭上「收緣結果的話頭」又抄錄了一遍,交給了悼紅軒中曹雪芹托他遍傳世人。但這個曹雪芹卻不是胡適考訂的那個乾隆時期北京西山的曹雪芹,而是另有其人。

《紅樓夢》成書於康熙朝有充足的證據,胡適派紅學家們認為只能成書於乾隆朝,這是天大的錯誤,必須徹底否定!

————————————

校對:

至真齋主 編輯:瀟湘夜雨

深度解讀,高屋建瓴。吳氏紅學,高端學術。 知識的盛宴,智慧的光芒。

新觀點、新視角,同一部紅樓,不一樣的文章。歡迎關注"吳氏紅學"頭條號,欣賞更多吳氏紅學精品文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乾隆 的精彩文章:

「四川歷代舊志提要」「乾隆」《江安縣誌》(四卷)
你不是乾隆,沒來過揚州,怎識江南女子的柔美聰慧
亞洲史上第一個共和國,曾向乾隆稱臣遭拒,存在110年後亡於荷蘭
這個滿清皇帝想盜朱棣的墓被嚇走,於是把嘉靖墓刨了,結果死後落得屍骨無存的下場

TAG:乾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