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解放軍橫穿西伯利亞,美國夾擊成泡影!

解放軍橫穿西伯利亞,美國夾擊成泡影!

近些年來,中俄頻頻加強軍事合作,雙方互動越來越頻繁。中俄在軍事方面的不斷加深,旨在遏制美國的霸權主義,以及震懾美國身後的那些魑魅魍魎。自今年以來,面對美國在東亞和中東歐洲方向的戰略圍攻,中俄不得不聯手行動。就在剛剛,中國國防部宣布,大批解放軍啟程前往俄羅斯參加「國際軍事比賽-2017」。

7月8日,據中國國防部披露稱,中國解放軍參加「國際軍事比賽-2017」部隊開始跨國鐵路投送。陸、空軍5支參賽部隊官兵攜裝備物資從滿洲里口岸駛往俄羅斯境內預定比賽場地。據了解,這是解放軍首次乘火車穿越千里無人的西伯利亞!

在歷史上,西伯利亞是一片不毛之地,這片土地覆蓋著千年凍土和廣淼無極的森林草原。這裡人煙稀少,歷來是罪犯的流放地。直到工業革命以後,西伯利亞得到了俄羅斯的大力開發。為了打通東西大動脈,開發遠東地區,俄羅斯花了數十年耗費了大量心血在這裡修建了兩條大條路。西伯利亞大鐵路是世界上最長的鐵路,它穿越了人煙罕見的西伯利亞,將俄羅斯歐洲部分和亞洲部分連接到一起,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意義。尤其是二戰期間,西伯利亞大鐵路發揮了巨大作用,前蘇聯利用該鐵路從將英美的支援的戰略物資源源不斷輸送到前線,才因此而戰勝德、日法西斯。

值得注意的,此次我國軍隊乘坐火車前往俄羅斯參加「國際軍事比賽-2017」的起點位於滿洲里。而從位於內蒙古的滿洲里出境,沿西伯利亞大鐵路,經俄羅斯的莫斯科,再經波蘭的華沙、德國的柏林、可到荷蘭的鹿特丹。這是歐亞大陸橋上必經之路,也是最重要的大通道,軍事戰略意義不同凡響。現在,解放軍正沿著這條大通道前往比賽地點,一方面有利於增強我國的兵力投送和機動性,另一方面也體現了俄羅斯對中國的高度信任。

當前,美國在東北亞部署了薩德反導系統,在波蘭部署了神盾反導系統,順帶拉著北約小弟在波羅的海展開大規模軍演,欲圖從東西兩個方向對俄羅斯實施戰略圍堵。由於俄羅斯幅員遼闊,東西長達上萬公里,時差相隔11小時。俄羅斯軍力雖然強悍,也難以在東西方向同時應對美國的戰略進攻。另外,美國還加大對俄羅斯的經濟制裁,俄羅斯雙拳難敵四手,所以尋找戰略合作夥伴共同制衡美國是上策。

近些年來,我國給予俄羅斯經濟上的大力支持,讓俄羅斯在應對美國和歐盟的經濟制裁上不再捉肘見襟,而俄羅斯不斷給予我們軍事上的技術裝備支持,讓解放軍蛻變為一支現代化的敢戰之師。由於美國同時視中俄為勁敵,一再逼迫中俄,迫使中俄不得不加強軍事合作來應對危機。

在筆者看來,解放軍第一次跨越西伯利亞,不僅彰顯了我軍威和國威,也深層次反映出中俄兩國在戰略層面達成了一致。一旦美國從東西方向對俄發動攻擊,中國可依據中俄戰略合作協議,藉助西伯利亞鐵路為俄羅斯提供強大的後勤和戰略支持。同樣,中國一旦遭受攻擊,俄羅斯亦可通過西伯利亞鐵路調動百萬雄師支援中國。中俄互為犄角,將使美國東西夾擊的鉗形戰略意圖化為泡影,而西伯利亞鐵路的作用更顯得不可替代。

美國不惜重啟惡魔計劃,中俄該下決心了!

為妥善解決朝核問題,中俄剛於近日提出了和平談判和分步走的方式,並建議美國停止對朝鮮的軍事舉措。然而,美國完全沒聽進去,甚至還在聯合國上放出狠話,將動用包括武力在內的一切措施保護盟國及自身安全。這還沒完,美國一國會議員又公開狂妄叫囂,對付朝鮮必須重啟「星球大戰」計劃。美國的一意孤行無疑讓半島籠罩在戰爭的烏雲之下。

7月5日,據美國《航空周刊》雜誌網站報道稱,美國國會議員里奇·艾利森發表公開信稱,朝鮮洲際導彈試驗成功後,美國導彈防禦系統應該部署到地球軌道上才能確保安全,他說「不僅是感測器,還有攔截器,都應該大舉部署」,他要求恢復里根時代提出的「星球大戰」計劃中部署太空偵測和攔截彈道導彈衛星的計劃。里奇的提議並沒有得到國會的理會,但從中可以看出美國對朝鮮是7月4日成功發射的洲際彈道導彈深感不安和恐慌,美國接連釋放出開戰的信號,似乎要下狠心解決朝核問題了。

眾所周知,里奇口中的「星球大戰」計劃也被稱之為反彈道導彈防禦系統的戰略防禦計劃。該計劃由「洲際彈道導彈防禦計劃」和「反衛星計劃」兩部分組成。其目的就是利用各種技術手段對敵方的洲際導彈和航天器進行攔截並予以摧毀,防止敵對國家對美國及其盟國發動的核打擊。這個計劃乃是時任美國總統里根於1985發表電視講話時提出來的。該計劃本打算在1994年開始部署,。但由於昂貴的經費和技術的超高難度,美國不得不於20世紀90年代宣布中止。

美國總統里根提出的這個「星球大戰計劃」正值美國和蘇聯爭霸,美國生怕蘇聯會用核武器攻擊自己,於是建立了這個反導彈計劃,從而來提升自身安全指數,維護其核優勢。但是後來由於蘇聯解體,這個計劃也被擱置起來。如今,美議員重提該計劃,表面劍指朝鮮,實則擴充軍備,想搞軍備競賽將朝鮮背後的中俄卷進來。須知,美國當年就是通過軍備競賽拖垮了蘇聯,導致蘇聯分崩離析。現在美國又故伎重演,真是別有用心,居心不良。

在美國議員里奇看來,朝鮮4日發射的「火星14」是一種兩級液體燃料,具備公路機動部署能力的洲際彈道導彈。這種導彈可覆蓋美國阿拉斯加州及沿海重要城市,而美國現有的技術還無法準確的攔截該導彈。 如果朝鮮繼續進行核導試驗,不排除美國率先採用武力先發制人。

此前第一軍情曾指出,美國在朝鮮進行的所有軍事舉措都是變相對中俄施壓罷了!因為在5日,中俄就朝核問題達成了一致看法,而且俄羅斯還制定了解決朝鮮問題的路線圖。美國在朝鮮精心布置多年,豈能容中俄打亂所有計劃。所以,美國表現的極為敏感。

除了提出重啟星球大戰計劃之外,特朗普還打算在2018財年計劃中,為導彈防禦局增加79億美元資金,支持美軍開發相關項目。另外,前導彈防禦局局長,特瑞·奧伯倫提出「發展多種攔截手段,由在大氣高層飛行的無人機攜帶的激光武器來實施」,他認為,發展攔截手段,就是要解決比前蘇聯還邪惡的朝鮮。看來美國真是要下狠心了,解決朝鮮問題似乎提上日程了,筆者似乎也聞到戰爭的硝煙味了?

所謂上兵伐謀,其次伐兵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熟讀孫子兵法的美國怎能不知這個道理。而可笑的是,美國卻還抱著冷戰思想試圖重啟星球大戰計劃,讓全世界跟著陪葬,真的是自負過頭了。憑一己之力想力挽狂瀾,遲早會被歷史的車輪碾壓。況且,從美國深陷阿富汗的十幾年的表現來看,美國想打朝鮮還得問問中俄是否答應,想一箭雙鵰,恐是捉肘見襟有心無力。

中國量子衛星是神來之筆:開啟世界量子太空競賽

英媒稱,中國發射的量子通訊衛星已經開啟了世界量子太空競賽,在理論上這種利用量子科學原理的新型衛星能夠提供無法被破解的保密通訊頻道。

據英國廣播公司網站6月16日報道,這個名為「墨子」的衛星去年8月從中國西北的戈壁灘上發射,是第一個量子通訊衛星。

報道稱,這是建設新型互聯網努力的一部分,這種新互聯網將來比現在的互聯網更加安全。

試驗衛星「墨子」攜帶精密的光學設備,繼續繞地球運行,並且向兩個距離1200公里的、建立在山頂的地面站發射信號。

報道稱,衛星上的光學設備的用途是向地面站發送光的粒子或光子,其中加入「密匙」傳送加密信息。在安徽合肥的這個項目的主要研究人員潘建偉說,中國已經開啟了世界量子太空競賽。

量子保密技術在很多方面應該類似於現有的加密的網路金融數據技術。

報道稱,在客戶和網店分享敏感信息前,雙方要交換複雜的數字,以此把隨後發送的信息字碼打亂。信息裡面還包含了能夠安全破解信息的密匙。

但是數字本身的弱點是它能夠被截獲,在擁有足夠計算能力的情況下,這些數字能夠被破譯。但是量子加密十分超前,因為它能夠利用量子科學隱藏密匙。

報道稱,在太空真空中,因為沒有原子,至少原子數量微乎其微,因此量子信號受到的干擾很少。

這就是為什麼中國的「墨子」衛星測試具有重要意義的原因。這種測試已經證明了在太空建立的網路是可行的,這個結果發表在最近一期的科學雜誌上。

但實際操作上實現上述構想並不容易。衛星每天,或每晚,只有在不到5分鐘時間裡穿越中國上空的500公里距離,因為太陽強光會輕易淹沒量子信號。「墨子」號衛星的精密光學設備產生至關重要的光子對,並向建在中國高山上的望遠鏡發射。

技術的傑作

潘建偉在中國科技大學的辦公室對BBC記者說,他在2003年的時候有了上述設想,當時許多人認為那是個瘋狂的想法。他說,因為在實驗室里做複雜的量子光纖實驗當時的挑戰性就很大,你怎麼能在幾千公里的距離作同樣的試驗,而且光學設備是被安裝在以每秒8公里速度飛行的衛星上面?

報道稱,當衛星飛越中國上空的時候,用激光束指引衛星的光學設備,讓他們瞄準地面基站。測試顯示到達地面的光子保留了加密通訊所需的量子特性。

數學家阿圖爾·埃克特也被中國的試驗觸動,他在發給BBC的電郵中說,「中國的試驗是很了不起的科技成就。」埃克特上世紀90年代在牛津大學學習量子信息的時候就建議用配對光子加密的方法。他解嘲地說:「當時我建議過這種計劃,但我沒有想到這個計劃被提到如此的高度。」

新加坡國立大學的物理學者Alex Ling也在同一領域做研究,但他的首顆小型量子衛星在2014年發射後不久發生爆炸。他對「墨子」衛星大加讚揚:「試驗毫無疑問是技術上的神來之筆。」

按照中國研究的下一步計劃,潘建偉將同他從前的博士研究導師,維也納大學的蔡林格合作。他們要通過「墨子」衛星證明,在一個國家之內能夠實現的試驗目標也能在這個歐亞大陸實現。

潘建偉說,將來的量子互聯網將包括地面的光纖網路,太空中的衛星將不同的光纖網路連接起來。他認為這個構想將來會成為現實。

報道稱,目前潘建偉已經開始準備衛星布局的細節以完成上述實驗。

報道稱,雖然一些觀察員對於是否有人願意為量子互聯網投資有保留,但是潘建偉和蔡林格以及其他科技人員認為一旦量子網路問世,無人能抵禦其誘惑。

圖片: 「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與興隆量子通信地面站建立天地鏈路。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攝

中國破解量子密碼獲突破 速度是閃電兩倍

港媒稱,中國用金剛石進行的一項實驗使量子密碼的破譯離現實更近了一步,從而可能在有朝一日破譯為銀行、政府和軍隊提供安全保護的數字加密技術。

據香港《南華早報》網站5月7日報道,安徽合肥的量子物理學家們在他們的實驗中,利用一種植入金剛石內部的新型量子計算裝置,把數字35分解成因數5和7。這種被稱為因數分解的過程是破解如今密碼術中最流行的數字演算法的關鍵。

這項研究是由中國科技大學量子物理學家杜江峰領導的,詳細的研究結果3月份發表在美國《物理學評論通訊》周刊上。在這項實驗中,研究人員向被固定在金剛石的「氮空位中心」內的粒子發射激光和微波束,「氮空位中心」是金剛石內部十分適合亞原子互動的微小空間。這些粒子在2微秒的時間內便得出了解答,其速度比閃電的速度還要快一倍以上。

報道稱,速度是密碼破譯的關鍵。得益於一種被稱為量子糾纏的現象,量子計算機有可能大大減少破譯密碼所需要的時間。

流行的RSA演算法是由羅恩·里里韋斯、阿迪·夏馬爾和倫納德·阿德爾曼在上世紀30年代編寫出來的,它利用兩個大素數的乘積對信息進行加密。只有知道這兩個素數的人才能夠對信息進行解碼,因為當這兩個素數足夠大的時候,對它們的乘積進行分解幾乎是不可能的。確定RSA加密系統所使用的素數將需要十分巨大的數字計算能力和長達數千年的時間。

但是從理論上說,量子計算機可以在瞬間破譯一個RSA密碼。一些研究人員稱,中國第一台量子計算機可能在今後幾年內正常運行,但仍然有需要克服的問題。

合肥的這項研究工作引起了像高軍濤等密碼專家的注意。高軍濤是陝西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的密碼學副教授,他為國防行業編寫加密演算法。他說:「嚴格地說,(實驗結果)是對密碼的破譯,儘管仍處在初始階段。這無疑是一個突破。」

報道稱,2012年,杜江峰團隊曾憑藉對數字143的因數分解創造了一項紀錄,但這一結果是利用核磁共振技術在液體介質中取得的,這種介質不容易被照搬到實際應用中。兩年後,一個來自日本、英國和美國微軟公司的多國研究者團隊利用相同的技術對數字56153進行因數分解而創造了新的紀錄。但是,中國此次的實驗在一種完全建立在固態材料上的環境中對數字進行了因數分解,從而使該系統變得更加穩定。

論文第一作者許克標說,該團隊的金剛石裝置可以對某些類型的6位數甚至位數更多的數字進行因數分解。他說:「而且它是可伸縮的,這是我們系統的一個巨大優勢。」

中國研發量子雷達追蹤F-5 中美展開較量

美媒稱,第一批部署在海外的洛馬公司F-35B聯合攻擊戰鬥機已經到達其在日本的駐地機場。

美國《國家利益》雙月刊網站1月18日發表文章稱,隸屬於美國海軍陸戰隊戰鬥攻擊機121中隊的這批飛機於18日開始抵達岩國海軍陸戰隊航空站。

美國海軍陸戰隊第1航空聯隊指揮官羅素·桑伯恩少將說:「F-35B的到來體現了我們對日本防衛和太平洋地區安全的承諾。我們把最先進的技術帶到太平洋地區,以響應我們所參加的各種任務,並向我們的地區盟友提供更大的支持。」

海軍陸戰隊戰鬥攻擊機121中隊指揮官巴多中校說:「我們在美國接受的訓練為我們在日本的任務做好了準備。我們非常榮幸能受到如此熱烈的歡迎。」

F-35常駐亞洲不僅凸顯了美國對亞洲以及對美日安全同盟的承諾,也是對中國日益強大的實力的一種威懾。將來,隨著中國防空體系越來越強大,F-35等隱形飛機將成為在戰爭中唯一能滲透進中國領空的手段。

海軍陸戰隊2012年啟動了把戰鬥攻擊機121中隊轉移到日本的計劃,當時海軍陸戰隊指定該中隊為第一支擁有F-35戰鬥機的部隊。在研發F-35的這些年裡,該部隊從波音的F/A-18「大黃蜂」過渡到能短距起飛/垂直降落的F-35B,臨時配置版本被稱為Block 2B。 雖然Block 2B軟體系統和態勢感知性能十分有限,但駕駛這種臨時配置版本為海軍陸戰隊提供了學習如何在戰鬥中操作這款戰機的機會。

另據美國商業內幕網站1月20日報道,美國海軍陸戰隊在日本岩國基地部署F-35B戰鬥機以警示中國。這是美國F-35B戰鬥機首次進行長期海外前沿部署。

中國量子雷達獲重大突破,F22無處遁形!

2012年,在美國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單光量子信息項目的資助下,美國羅切斯特大學光學研究所研究團隊成功研發出一種抗干擾的量子雷達,利用偏振光子的量子特性來對目標進行探測和成像。該研究團隊宣稱,由於任何物體在收到光子信號之後都會改變其量子特性,可輕易探測到隱身飛機,而且幾乎不可被干擾。

而就在中國墨子號量子衛星成功發射後不久,也傳來了中國電子科技集團第14研究所在量子雷達領域取得突破的捷報,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該系統由中電14所智能感知技術重點實驗室研製,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國電科27所以及南京大學等協作單位的共同努力下,經過不懈的努力。

完成了量子探測機理、目標散射特性研究以及量子探測原理的實驗驗證,並且在外場完成真實大氣環境下目標探測試驗,獲得百公里級探測威力,探測靈敏度極大提高,指標均達到預期效果,取得階段性重大研究進展與成果。

科技人員研究發現量子接收系統的雜訊基底極低,相比傳統雷達的接收機,雜訊基底能夠降低若干個數量級。雷達作用距離可以大幅提升數倍甚至數十倍。從而大大提升雷達對於微弱目標,甚至隱身目標的探測能力。

量子雷達技術是近年來在量子計量領域新興的一個重要研究方向,主要是利用光量子不同於經典電磁波的物理特性實現對目標的準確測量。相對於基於傳統電磁理論的雷達,量子雷達不但具有更高的靈敏度及探測精度,而且具備更強的抗干擾和抗欺騙能力,量子雷達技術為隱身目標的準確探測提供了一種新的有效技術途徑。目前對量子雷達的定義尚存在一些爭議,但一般認為量子雷達分為三種,即單光子量子雷達、干涉式量子雷達以及量子照射雷達。

量子雷達是一個新興的研究領域,其理論和實驗研究處於起步階段,有大量的問題有待解決,不過隨著研究的繼續深入,相信終有一天中國的量子雷達將會成為美日隱形戰機的「剋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戰略網 的精彩文章:

浪費了大好光陰,最後還淪為階下囚
中國遠望6號測量船訪菲:不是賣軍火的
印度人到底多神奇 竟這麼折騰自己
人比人得死:中國軍工看眼就會 這國看幾十年1秒忘
外媒稱中國將建50萬噸浮島基地 可起降上百架戰機

TAG:戰略網 |

您可能感興趣

西伯利亞「野獸」突襲歐洲 雪景美不勝收
中國曆朝距西伯利亞更近,為何佔領西伯利亞的是沙俄?
為什麼說西伯利亞大鐵路是俄國的命脈?
圖文直擊中國美——哇塞,野生大天鵝從遙遠的西伯利亞飛到此越冬
大清國不北上與沙俄爭奪西伯利亞?
《西伯利亞風雲》強勢來襲,颳起一陣西伯利亞風
攝影師深入西伯利亞,窺探西伯利亞非法猛獁象牙盜採者
來自俄羅斯西伯利亞的胖橘貓,威武霸氣!
二戰日本不打美國:與德國在西伯利亞會師,徹底打敗蘇聯?
英國德比郡一隻野兔鬍鬚上冰柱讓您感受西伯利亞的寒冷
中國北方那麼一大片土地,為什麼說西伯利亞是俄羅斯「撿」來的?
西伯利亞雪橇犬
沙俄佔領西伯利亞數百年,為何西伯利亞還是那麼荒涼
俄羅斯:西伯利亞太小了,還是把部隊拉到北極練習專打美航母吧!
西伯利亞的黑雪
電影:西伯利亞
俄羅斯西伯利亞「打臉比賽」壯漢互抽,冠軍因中掌過多眼神獃滯
西伯利亞颶風「東方野獸」席捲歐洲
是誰擊敗西伯利亞熊,不是歐洲也不是美國,烏拉
擔憂!「有害」的黑雪襲擊了俄羅斯西伯利亞,引發居民撤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