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太平清醮的由來

太平清醮的由來

太平清醮的由來

「醮」,古時為祭神的意思。其原始目的是古代農民百姓對上天神佛的庇護表示感謝,或祈求平安而舉行的隆重祭典,是一種人與鬼神溝通的儀式。

《中華全國風俗志》:「打醮通常分兩種,有所謂清吉醮,每年有一定時期,及時舉行,各處時期不同……謂乏打醮也;或有喪家為死者超度,藉表子女之哀痛,亦延僧道誦經……此種打醮,俗謂做功德」。在雲和,兩者是有區分的,做醮是人們在廟宇里由道士舉行的佛事活動,祈求一方平安;而做「功德」則是由道士為死者超度亡靈,甚至人還健在時就做「功德」稱「生功德」,據說可以避免死後在「陰間」受厲鬼的折磨。

在雲和,太平清醮又叫「開光清醮」、「保安清醮」,一般指道士設壇在廟宇祈求一方太平、風調雨順、國泰民安。有一年一次、一年二次,也有三、五年才做一次。我縣沙鋪、黃源、崇頭、赤石等地有一年兩次,春季設「禾苗醮」,祈求一年四季風調雨順五穀豐登,也叫春醮;秋季設「人丁醮」祈求消除災禍、健康長壽,也叫秋醮;在六月舉辦的叫「六月醮」。醮儀活動時間一般為一天一夜,一天二夜、三天三夜,少數也有七天七夜;設醮大都在立春以後擇吉日舉行。雲和甌江以北的居民保留了閩南汀州文化的傳統特色,與本縣其他地區略有不同。

做醮,有很強的地方特色和很強的民俗性。

做醮以一村或數村集體主辦,由群眾自行組建:「某某村某某殿廟醮祭理事會」,包括經費籌集等整個建醮過程。活動雖然頗費時力,但對於鄉民來說,通過這一項重要的佛事活動,可以增進大家的團結、合作和友誼。

太平清醮是道教儀式群和民間娛神活動的結合。從儀式的角度來說,它實際上是集合了諸多醮儀的儀式群。每一種醮儀又包含了諸多成份,主要儀式有:建壇、煉火、進表、恭請諸神、誦經懺悔、超度亡靈、造船送船、漂放花燈等,最後還要挨家挨戶分送靈符,消災祈祥,以保全境家家平安。醮祭要事先擺好三界神位,三牲供品,點上香燭。法事開始,鼓樂齊鳴,燃放爆竹,傳統的民樂笙、簫、琴、笛、嗩吶和鑼鼓等樂器,吹打彈奏,氣氛熱烈。道士跟隨音樂,擇舞靈刀,吹著龍角,有板有眼,邊唱邊舞,節奏明快,舞姿優美。演唱中道士把全村人的姓名或本次醮祭的領頭人寫成奏章,一一上報天庭。如果是禾苗醮,則還要把全村土地開列清單,表示這一片田地是屬於保護的範圍。保佑全村五穀豐登,六畜興旺,財源廣進,口舌埋藏,火盜雙沉,百病不侵。如有人碰上厄運,還會在神前祈求逢凶化吉,遇難呈祥。村民對全年的生活寄託著美好的願望。

在諸多的儀式中,要以煉火與造船送船規模最大,參與人數最多。

煉火一般用5-13籮松炭焚燒,最多的可達30餘籮。場內溫度一般在200-300度不等。煉火時,道士帶領火兵(預先選定的煉火人員)脫光了鞋襪,赤腳在火堆上行走、舞蹈、翻跟斗,還要把佛像、香爐、甚至是病人抬過火坑、道士用嘴把燒煉過的磚塊叼出火坑、用布裙把燒紅了的炭火撮火出火坑,等等。道士在火上舞得越激烈,觀眾情緒也越高漲。這種廟堂文化,充分體現了土生土長的原生態民間藝術,體現了中華民族百折不撓、自強不息、赴湯蹈火的人文精神。最後由群眾集體自由踩煉,場面壯觀。

煉火,是一種集音樂、舞蹈、體育於一體的綜合藝術。煉火者赤腳在燒紅了的炭火上表演,是具有濃厚地域文化色彩的一項傳統民俗活動,起源於先民對犬的崇拜,與本地畲民的篝火慶祝狂歡相似,後來發展為殿宇或某些佛事活動的一個組成部分,是人們祈求平安、消除污穢對美好願望的寄託,有廣泛的群眾基礎。一般在新建、修復殿廟、佛像重新雕塑或家庭安置香火、為重病人驅病消災等醮祭活動中進行。

煉火以陰陽五行水火相行相剋的原理體現了周易文化內涵。融進了娛神、祭神、防病、保安的意識,病人過火坑,認為就可以去病消災,經過煉火的廟宇認為就是清潔乾淨。煉火為整個醮祭活動增添了豐富多彩的內容,吸引了更多的群眾參與。

醮祭活動的另一個大型項目是「造船送船」。毛澤東詩詞中有「紙船明燭照天燒」之句,借用了民間佛事活動中造船送船的一句俗語。人們用稻草紮成小船和撐船的船公、船婆,船上點上香燭,放進三牲飯食,居民則丟進紅包、錢幣;道士把鬼魅惡煞請上草船,送出村莊,送往江洋大海,以保地方安寧。任何醮事,造船送船活動是絕不可缺少的。造船送船參與人數多、場面壯觀,這一活動最吸引入的是對歌。據說鬼魅在船上有飯、有酒、有肉又有好聽的山歌,就不再想出來了。對歌內容豐富,情緒高漲,只要在場的人,無論大人小孩,都可以唱。歌詞大多是即興創作,但也有現成的山歌,群眾與道士對唱,一般道士都很會唱山歌,如在對歌場上敗給了歌手,就很難堪。山歌內容十分豐富,是民間文學寶庫中一支燦爛的鮮花,有待我們去挖掘和開發。

民俗簡介:

太平清醮是鄉民酬謝神恩,祈求合境平安的盛大祭祀活動,陶河大小嶼及楊古埔太平清醮「打醮三年停三年」如此往複歷史悠久,楊古埔太平清醮2016年度是第三年醮,下次起醮要等三年後,第三年醮最為隆重,儀式繁多,巡遊區域跨度大,總路程往返達到30公里之多。

楊古埔族共有13個自然村,主醮場設於城隍廟所在地,醮棚供奉「三界爺」,另有紙紮高大神像身,分別為「大士王」、「百公老爺」、「山神土地爺」、「翰堂爺」、「華光大帝」 ,祭孤場地設於深田洋(俗稱幽場)各村設有祭台於村町,豎立青竹「丁桿」。祭祀儀式主要由道士在主醮場和幽場進行。

建醮流程大致分為:齋戒、洗街凈井、起醮、巡「丁桿」、城隍老爺巡鄉、放生、祭孤、謝天地等。建醮期間主醮場每天都有道士進行的各種祭祀儀式。

巡遊分三次進行:

12月9日第一次巡遊 ( 俗稱「巡丁桿」 )視察各村準備情況。12月10日是重點的第二次巡遊 , 城隍老爺落鄉接受村民敬香祈福,道士於村町進行祭祀儀式,讀奏本村「人燈簿」。12月11日第三次巡遊,跨區前往岩田村(岩田村每六年舉行一次太平清醮,「搭醮」楊古埔), 巡遊隊伍前往該村舉行祭祀儀式,返回主醮場後隊伍繼續前往放生地點進行放生儀式。巡遊隊伍由城隍老爺神像、道士、鼓樂隊、傳統麒麟、獅、醒獅、布馬、花籃隊、旗隊等組成,參加人員超過千人。

最為神秘的祭孤在第三天(12月11日)的晚上進行,普渡各方孤魂,城隍老爺監幽,幽場供奉大量紙紮品,生活用品、食品成席擺放,「扇糕」塔、由麵包搭成的包山矗立田間,高大的鬼王 「大士王」怒目圓睜,手指幽場,道士頌經做法,村民們燃香敬拜。

零時過後經「問杯」城隍老爺擇定時辰「散幽」燃燒「大士王」,太平清醮理事成員「敬謝天地」燃燒各紙紮神像,齋戒結束醮事至此完成。

希望大家把自己親身經歷

或者身邊的朋友的經歷

發送到我們公眾號

我們將給大家進行公布

邀請網友進行評論

感謝大家的支持,我們將會繼續努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屌咖笑嘻 的精彩文章:

TAG:屌咖笑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