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運勢 > 佛教修行不是放棄愛情 如何看待情慾和愛情

佛教修行不是放棄愛情 如何看待情慾和愛情

葉蘭慧

對於情慾和愛情,佛教是如何看待的呢?

佛教修行不要求放棄愛情,而是以「智慧」正視愛情。

對於愛情,佛法沒有加以否定,事實上佛教不否定任何東西,而是教你認清一切事物的實相;當你真正體悟到一切事物屬於緣起性空的本來面目,你就知道怎樣看待一切事物了;這是佛法上所講的「智慧」。

因此佛教的修行沒有要我們放棄愛情,而是以智慧正視愛情,而放下愛情的執著,也就是說以健康的態度享受愛情,不痴迷於愛情,當失去愛情或是愛的對象時,也能以健康的態度面對,不致失去理性,傷心得死去活來。

一般人可能會說愛情是盲目的,哪能保持健康的愛情;以健康的態度面對失去的愛情,不是很冷淡無情,不像愛情了嗎?正因佛法教我們健康的愛情觀,可避免盲目的愛情所帶來的傷害,所以說佛教對於愛情,看似無情卻有情。

佛家所說的禁慾,戒色,不只是外在的形式

出家的修行人,要斷絕情慾,在環境上與外界隔離,這是不用討論的。然而佛教在禁慾上,不是採取單純禁止的手法,而是講根本道理給你聽:「四聖諦:苦集滅道;八正道」,「三法印: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盤寂靜」,「四念處:觀身不凈,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等等。

佛法告訴我們諸法緣起性空,色無常、苦、空、無我,受、想、行、識也都是如此,所以對這些色受想行識等身心的現象,要認識其因緣,不要執著,這也就是「智慧」;從心性上徹底明了之後,自然從根本上斷絕情慾;否則光用壓抑的作法,是很痛苦很難消受的,而且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

佛教的修行不是直接抑制情慾的,而是從根源阻斷情慾的,好比不用一味的砍枝葉,而是從大樹的根砍斷,枝葉自然不再長出來。大乘佛教的修行課程與目標是,心中有愛有情,但沒有情執,而把愛與情擴大為大愛,也就是「慈悲」,「慈」就是予人快樂,「悲」就是拔人痛苦;而且是不限對象的,所謂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也就是說我與有情眾生是一體的,不管有緣無緣,我對待一切眾生平等、慈悲。

每個人的修行程度參差不齊,要達到這個最高目標,首先要由修「智慧」下手,逐漸去掉我執,達到無我的果位,這就是小乘的阿羅漢果位;而大乘則更由「無我」的「智慧」進一步體悟我與眾生一體,而往廣渡眾生的目標邁進;所以有人說佛教的中心思想就是「慈悲」與「智慧」,而慈悲是建立在智慧的基礎上。

當然也不是說一定要證得阿羅漢果位之後,才能廣渡眾生;只要發心行菩薩道,學習菩薩救苦救難,廣渡有情眾生的精神與作法,就是發心菩薩,可以渡眾生。

行菩薩道,一切以利人為出發點,利人而利己,自渡而渡人,這是大乘佛教廣渡眾生的最佳寫照。總而言之,智慧與慈悲的佛教,對於愛情,看似無情卻有情。

出家修行是佛教的傳統,從印度到中國,出家修行有兩大任務:

一是自度,為求得自己的解脫,為證得阿羅漢果而出家修行;

二是協助他人和護持眾生修學佛法,幫助眾生得度和覺悟。

佛教對出家僧人的要求和禁忌更為嚴格,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是對外到內對人境界和修為的要求,而不僅僅是「禁止」!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佛教白馬寺開光日記 的精彩文章:

佛教對婚姻的詳細分析 眾生始終輪迴六道是因為
佛法化解姻緣不順 婚姻不順怎麼辦
龍年出生的人2017年運程 不同年代屬龍人的運程
「看破紅塵」竟然不是出自佛教 六根六塵造善業

TAG:佛教白馬寺開光日記 |

您可能感興趣

你會因為愛情而放棄親情嗎?
「為了愛情而放棄友情,你願不願意?」
別放棄愛情,好嗎?
愛情不走心,絕對要放棄
無論如何,不要放棄愛,也不要忘記愛-紅樓夢中讀出的愛情忠告
不願意為你放棄家庭的婚外情,絕對不是真的愛你!
不要因一點瑕疵而放棄愛情,在愛情里,需要的是真情,不是完美
愛的最長情,從不輕易放棄愛情的星座!
當你放棄親情選擇愛情的時候 已不值得同情 張靚穎你是有多恨嫁
總是用情很深的白羊,該如何放棄一段錯誤的戀情呢?
無法放棄所念但又相互理解,就是愛情最美好的樣子啊
天后王菲真性情愛自由,為了愛情放棄家庭,招來不少謾罵
為了錢財會放棄愛情,水瓶座真的那麼絕情嗎?
沒有哪種愛情,需要你放棄尊嚴;與其卑微的戀愛,還不如選擇單身
千萬不要因為愛情放棄了親情
好准!測什麼令你放棄愛情
面對不被看好的愛情,是該放棄還是該堅持?
愛情心測:你挑情人一定不會放棄的擇偶條件是什麽?
最糟糕的愛情,莫過於不知道該等待還是該放棄
心理測試:你喜歡哪張創意情侶照,測你為了愛情放棄些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