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美元貶值給央行寬鬆之機

美元貶值給央行寬鬆之機

[華夏時報網]

冉學東

6月過後,市場流動性極度寬裕,各種利率下行,市場以為7月央行可能要開始緊縮了。但是出乎市場預料,央行的政策卻開始寬鬆,有人把最近的貨幣政策概括為從「去槓桿」轉變為「穩槓桿」。

7月13日,央行超量續作3600億MLF對沖1795億到期量,這次操作對衝掉了一半的到期資金,還有一半的資金投放市場,並且利率並未發生變化。

央行的態度為什麼變了呢,筆者認為最大的原因應該是美元進一步疲軟。7月13日美元繼續下挫,最低到了95.4426,跌幅達0.34%。今年美元的走勢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儘管美聯儲連續加息,並已經確定要縮表,但是美元一跌再跌。

近日美聯儲主席耶倫的表態讓美元近期反彈的可能性破滅。7月12日,耶倫在半年一次的國會貨幣政策聽證會上表示,美國經濟前景向好,個人消費和企業投資回升,失業率降至4.4%的歷史較低水平,個人消費支出通脹近期走弱至1.4%,但仍會向2%的目標邁進。目前,美聯儲貨幣政策仍屬於「支持性的」,未來將繼續逐步去除這些支持。

她還表示,由於既非支持性亦非抑制性的聯邦基金利率水平,即所謂的中性利率,按照歷史標準來看,近來已經顯著走低,「聯邦基金利率無需再進行很大提升,就已經接近了中性利率水平。」

耶倫對美國經濟上漲步伐的判斷是偏弱的,所以她只能說,在長期內,壓低中性利率的因素有可能逐漸消失,因此在未來幾年內,額外的漸進式加息對實現經濟增長和2%通脹目標還是有幫助的。即便如此,美聯儲公開市場委員會認為,長期中性利率很可能比過去幾十年要低。這使市場更加相信,美國央行加息的步伐有可能放慢,年內或不再加息。

耶倫之所以降低加息預期的另外一個原因可能是即將開始的縮表計劃,耶倫強調聯邦基金利率仍然是最主要的貨幣政策工具,縮表將在年內「很快開始」,從小到大逐步縮減,以不擾亂市場為原則。最初每月削減再投資金額100億美元左右,逐步擴大至每月縮減500億美元。

「未來美聯儲資產負債表規模應小於當前的4.5萬億美元,大於危機前的規模(約1萬億美元),『正常化』將在2020年至2022年左右完成。」耶倫稱,流通中的貨幣從危機前的6000億美元擴張至如今的1.5萬億美元,長期內的水平將由經濟需要所決定。也就是說,美聯儲縮表的時間將持續5年。

美國經濟復甦再顯疲態,美聯儲加息節奏變緩,對美元是打擊,對人民幣無疑是好消息。人民幣此輪貶值最大的影響因素是從2014年開始的美元牛市周期。此輪美元牛市已經終結了嗎?美元再次進入熊市通道?這目前恐怕是金融市場最大的懸念。

不論如何,美元的疲軟對中國央行是一個絕好的喘息之機。近日一反過去幾個月以來比較偏緊的貨幣政策,貨幣形勢開始略有寬鬆,這當然是承接6月份以來避免再次出現6月錢荒而實行的寬鬆政策,流動性極度充裕,貨幣市場上的各種利率都接連下滑。

事實上,6月份金融數據出台,M2增速繼續下行,但是6月份相對5月份的 M2增加了2.99萬億,屬於最近幾年月度增速最高,但M2為什麼增速是下行的,因為這是說的同比,而去年6月的M2的基數非常高,是當年的第二高,因此同比增速是下滑的。

說明什麼問題?經濟要轉型升級,此前貨幣寬鬆的慣性非常大,銀行信貸依然非常兇猛。再說,從去年年末到今年前半年持續偏緊的貨幣政策和利率的上漲,已經讓數千億的企業債券中止發行,這直接威脅到經濟的增長。而企業債務積累過多,利率的上漲必將增大企業的負擔,也會進一步抑制經濟增長,這一點央行不會沒有壓力。

因此,一旦看到美元疲軟,監管會不失時機地抓住喘息機會,讓融資成本下行,流動性充裕,然而去槓桿就只能暫且放放了。

責任編輯:孟俊蓮 主編:冉學東

查看更多華夏時報文章,參與華夏時報微信互動,公眾號:chinatimes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華夏時報 的精彩文章:

酒業回暖難抵「出海」尷尬 業內呼籲扶持政策
「營改增」全面試點周年考:稅改紅利大釋放 企業普減負
全面實施城市配套服務商戰略 萬科大都會系北京首發
632億收購+3000億銷售預期 孫宏斌重新定義融創邊界
第二十三屆聽障奧運會中國體育代表團動員大會在京舉行

TAG:華夏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