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湖北首富、70後、詩人」,閻志的思考:一個企業能給一座城留下什麼

「湖北首富、70後、詩人」,閻志的思考:一個企業能給一座城留下什麼

閻志

卓爾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

精神歸處

漢口惠濟路和澳門路交界處,U型的卓爾書店貼著路口而立,頗具舊廠房風格的紅色外牆在這片金融大樓遍立的地界很是打眼。前一天晚上,閻志在這裡接待了詩人北島一行,交談直至深夜。

他是卓爾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是這家24小時書店的主人。這幢五層小樓的最頂層,是獨屬於他的空間,他在那裡品茶、寫字、接待重要的客人,比如不久前連續兩晚到訪的馬雲。

2017年5月19日,馬雲和閻志在卓爾書店一樓

這些身份之外,他是詩人閻志。他18歲開始寫詩,至今出版了七八本詩集,國內各詩歌獎項均有斬獲。每個月,他都要抽出時間主編《中國詩歌》雜誌。

「我做這些(雜誌和書店)也是出於內心平衡的需要。」他告訴《中國慈善家》。

多年前,閻志出版了傾十年之功打造的自傳體長詩《輓歌與紀念》,這是他惟一修改三次以上的詩作。在此之前,他對改詩不屑一顧,他曾堅信,寫詩更多的是一種感覺,而感覺是無從修正的。

在《輓歌與紀念》里,他寫滿了自己的成長印象——有幻想與現實的交錯,有鄉村到城市再到「城市陷落」的生活感受,有對生存環境的憂慮。隨著寫作的深入,他越發感覺「才力不逮」,只好不斷增刪揣摩。

閻志經歷過年少的清貧,做過記者,以自己的商業敏銳和對市場的快速反應不斷積累財富,隨著卓爾上市摘得湖北首富桂冠。這段經歷被媒體翻來覆去地品評,而閻志總低調回應,「我就是個寫詩的。」

就如賈平凹寫《商州》,莫言寫《高密東北鄉》,馬爾克斯寫馬孔多小鎮,閻志也在尋找自己生活的根。「詩人在懷鄉詩中對於鄉村、田園、故鄉等心靈風景不斷頹敗與消逝命運的輓歌式吟唱與敘述,成為全球化時代中國鄉村歷史宿命的寓言性證詞,這是閻志懷鄉詩重要而獨特的詩歌文化價值之所在。」他的詩集《明天的詩篇》獲第二屆徐志摩詩歌獎時,授獎評語這樣評價。

「回家的路也許漫漫無期,因為所有的道路,早已被蛇、螞蟻、岩石佔領,而我們的家園,從來都沒有像現在這樣,遙不可及」……在他的筆下,養育了城市的鄉村卻被城市以冷漠隔絕,「父親」和「兒子」之間隔著「很多城池、很多車鳴」的距離。

怎樣才能讓充滿鋼筋水泥的城市變得柔軟,變得感性?兩年前,閻志以卓爾書店的名義創辦了武漢詩歌節。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千百年來曾引得無數文人騷客留下傳世詩作的武漢亦被稱為「詩城」,如何讓詩歌重新被擁抱,如何助力武漢的城市人文氣質提升,閻志很早之前就開始了思考。

舒婷、吉狄馬加、葉延濱、吳思敬、雷平陽、田原、張清華、李少君等知名詩人及評論家應詩歌節之邀來到武漢,「詩歌又回到公共生活空間,詩歌的生命力依然存在,她正在喚醒我們的靈魂。」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吉狄馬加說。

2016年,第二屆武漢詩歌節,「中國詩人面對面·北島專場」,閻志與北島交流。

去年,北島受閻志之邀,參加了第二屆武漢詩歌節,到卓爾書店做了一次專場交流。8年前的冬天,北島在香港發起為期四天的「香港國際詩歌之夜」,十幾位來自四大洲的詩人在香港掀起詩歌的聲浪,楊振寧、梁文道等數百人到場。「詩歌之夜」能改變香港的文學空氣嗎?詩歌能否成為治癒現代文明的一劑葯?北島回應,只要詩歌繼續存在,年輕人就能找到精神源泉。

這一次,北島再訪卓爾書店,和閻志探討如何將詩歌活動開展得更為深入,影響更多為城市帶來活力的年輕人。他表示,打算把「香港國際詩歌之夜」的武漢分會場搬到卓爾書店,與國際詩壇同步互動。

避開喧鬧的人群,北島細品卓爾書店之後感嘆,一間24小時大型書店,就像一片文化綠洲,實屬不易。而由書店舉辦詩歌節,更容易把詩意帶到市民的日常生活中。

卓爾書店

2013年,卓爾書店在閻志的執著下創辦,是卓爾為數不多的幾個不賺錢的項目之一。書店位處市中心黃金地段,只需把產業出租,穩賺不賠,但閻志看重書店這一文化建設的載體和平台,「明知不賺錢也決定開,」希望能吸引文化愛好者、對閱讀有偏執追求者、熱愛生活者這三類人的關注。

「小時候我們鎮上有個書店,我每天都要去,我的待遇也很高,每次可以進櫃檯裡面,零距離跟那些書在一起,真的是很難得。」書店自此成為特別的存在。

閻志以前喜歡去武漢一家叫做國風的書店,「在西北湖公園,雖然沒有很好的條件,但大家席地而坐,是個放鬆靈魂的地方。」後來國風消失了,很多類似的獨立書店也漸漸難以為繼。

閻志希望卓爾書店不只是一個看書的地方,而是像誠品書店一樣複合、跨界,充滿人文關懷。(圖片由卓爾書店提供)

為了打造一家理想的書店,閻志四處考察、學習,去得最多的就是誠品書店。誠品書店的創始人吳清友曾遭遇過連續15年巨虧,始終不渝。「每個人一生下來都有他命定的功課,無所謂偉大不偉大。」吳清友說,在賠錢的時候,把痛苦變成修行,看看自己的耐力,因為這是你當年許的願。

卓爾書店也是閻志給自己許的願。他希望卓爾書店不只是一個看書的地方,而是像誠品書店一樣複合、跨界,充滿人文關懷。在卓爾書店,新書可以出租,書店樓上開有清吧、陶藝吧、親子樂園、文學講堂,定期開辦講座、演小劇場戲劇、辦展覽……書店24小時向環衛工人開放,為他們提供熱水和臨時休憩場所。

因他的詩人身份和他對卓爾書店的看重,有人給閻志冠上「儒商」之名,閻志對此類恭維敬而遠之,「卓爾的起家也不是靠文化產業,而是『做生意、過日子』。」但是卓爾書店顯然份量夠重,他已把書店的物業股權轉給了女兒,望其傳承。

「現在就開了這麼一家,以後儘可能多開兩家,我們這方面沒有壓力,但不是說再開十家八家,而是想做精,讓這個書店一直開下去。」

《中國慈善家》2017年6月刊封面

漢口北不是一個項目

漢正街北去20餘公里,車子開上岱黃高速,漢口北國際商品交易中心的三面廣告牌便迎面而來。這個建面600萬平方米、一年線下交易額高達500多億元的巨型市場集群地處武漢航空城、橫店編組站、陽邏深水港等三大國家級交通樞紐戰略資源的黃金節點,20大類專業批發市場、逾2萬名商戶彙集成中國中西部規模最大的消費品交易與物流平台,也是中西部惟一的國家採購貿易方式試點市場,現下已成為武漢的新地標。園區內有物流港,以輕軌連接市區,背靠高速,今年長途客運站也通到了這裡。

這一片以前叫作「黃陂南」,因位處黃陂區南部,隨著卓爾建設的漢口北國際商品交易中心入駐,「黃陂南」被慢慢弱化,改為朗朗上口的「漢口北」。今天,武漢人已習慣稱呼漢口北國際商品交易中心為「漢口北」。

漢口北國際商品交易中心

「以前,黃陂南那麼大一塊荒地,給誰誰敢接?」卓爾控股品牌總監黃萱回憶,10年前,漢口北尚未開發時,公交車要接受補貼才肯增加發車頻次,而從市區開車到現在卓爾總部所在的盤龍城經濟開發區,「還要收十塊錢的過路費。」

投資漢口北幾乎讓閻志傾家蕩產,但他看到了漢口北的區位優勢和發展潛力,認定其適合發展現代、新型的商品集散地。多年後回憶他的堅持,「我們用堅定的意志,甚至有點大無畏的精神投了這個項目。」閻志說。

原本武漢最大的批發市場在漢正街,「500年前一沙洲,500年後樓外樓」說的就是這裡。早在明朝萬曆年間,漢正街就已形成市鎮,由於水上交通便利,沿街店鋪行棧日益增多,貿易往來頻繁。到清代康熙、乾隆年間,漢正街成為「漢口之正街」,發展至鼎盛。上世紀80年代後漢正街逐漸成為華中地區的小商品批發中心,把握著武漢商業的命脈。

進入21世紀,漢正街規劃滯後、配套不完善、消防隱患、交通擁堵等問題不斷暴露,「半夜一聽到消防車的聲音,就嚇得睡不著覺,就算是買了保險也不放心。」漢正街商戶們對自己的未來多有擔憂。而漢正街所代表的前店後廠、多業態混雜經營模式也日漸式微。

2011年,武漢市政府明確提出,限期完成漢正街傳統批發市場搬遷。其時,漢口北國際商品交易中心已陸續建成二十餘個品牌化的大型專業市場集群,對漢正街批發市場的承接於是順理成章。

然而要撼動漢正街這樣一個「巨人」,談何容易。

為了給漢口北第一個鞋類市場招商,閻志親自帶隊,到義烏、東莞跑了很多遍,同時在漢正街人對人、點對點地做商戶的撬動工作。

隨著配套設施不斷建成、物流便利對商戶吸引力的增加,漢正街商戶開始主動向漢口北轉移,蜘蛛王、戈美琪的湖北總代也在搬遷之列。卓爾對這類批發大戶給出的優惠非常驚人,「在漢口北都有他們的一棟寫字樓,我們兩千多塊錢一個平方賣給他們,對外市場價是五六千,其實算下來,這不是一個虧本的生意,因為他們是大戶,小戶是跟著大戶走的。」

以前商戶們在漢正街上的門面大多是租賃的,一個十多平米的門面,一年租金也要上10萬,更頭疼的是商戶們租不到倉庫,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的貨物只能分散放在多個民房,租金也隨著地價水漲船高,物流成本高企,而批發最講究成本。

現在,很多率先從漢正街大興路鞋市搬遷出來的商戶,已經在漢口北買下多套商鋪。漢口北對新商戶還推出門面限期免租、按鋪面大小同比例配倉庫、發放現金獎勵搬遷等一系列頗具吸引力的政策。

漢口北延續了漢正七街、漢正八街的叫法,只在前面填了個「新」字,「主要是文化的傳承,為商戶保留一些漢正街的記憶,」黃萱指著連接批發城和客運站間的天橋說,這座天橋不久前才建成,之前聽商戶反映拎著行李不好過馬路,他們便代建了天橋。

商戶們在漢口北體驗到了物流條件的極大改善,「告別了大車轉小車、拖車加扁擔的方式,賺錢都比以前輕鬆了。」

閻志沒有把漢口北當成一個開發項目,「而是把它當成卓爾安身立命的、代表卓爾社會責任和發展水平的事業來做。」

互聯共贏

2015年年中,卓爾開始進行轉型升級,推出「批發市場+互聯網」的「卓爾雲市場」計劃,打造全球交易平台。「我是中國企業家裡面少有幾個懂批發市場,並真正天天跟批發市場商戶打交道的人。」在一些場合,閻志表示,「我們擁有中國民營最大規模的批發市場,我們不做批發市場的B2B電商,誰做呢?」

「卓爾雲市場」計劃

閻志認為,漢口北最大的優勢便是集結了頗具規模的實體商戶。在這個移動互聯網和電商唱主角的時代,不僅漢口北,中國絕大部分的批發商和小型加工企業,都在主動集結擁抱,因為任何一個商戶都難以覆蓋所有商品,在上下游市場單打獨鬥難成氣候。轉型勢在必然。

「卓爾雲市場」計劃得到一號店創始人於剛的認同,於剛隨後注資2000萬美元加入卓爾,受邀出任集團董事會聯席主席,指導卓爾的互聯網轉型、線下線上整合的戰略規劃及布局,助力閻志實施「雲市場計劃」。

「老閻的思路非常開放、非常宏偉,他很清楚地知道互聯網像洪流洶湧沖刷過來,沒有一個行業、沒有一個企業可以『倖免』,要敢於自己革自己的命。」於剛回憶二人的合作始末,「現在卓爾已經有了這麼好的線下優勢,關鍵是怎樣充分地在線上發揮。」

對於多年來一直根植於商貿流通領域的卓爾集團,互聯網化是一次大考驗,成功將意味著解決了生存與發展的大問題。

「其實漢口北批發城裡很多商戶都有自己的工廠,全國分銷幾百個城市,有的一年能做到幾個億甚至幾十億營業額,但你跟他們聊電商聊互聯網,他們很多人完全不了解,認為自己只靠線下也活得下去,為什麼要改變模式?」但閻志知道,等危機真的發生再想改變就太遲了,比如曾經在武漢市場上熱銷的漢派女裝就已經被蠶食得失去了優勢,讓批發市場觸網B2B並不容易,不是簡單地把線下搬到線上。

「讓全球交易更簡單,幫助遍布世界各地的客戶降低交易成本、物流成本、金融成本。」閻志闡釋卓爾轉型的初心,「不僅是把市場做繁榮,還要幫助你升級,這叫公信,我想這是卓爾最優秀的品質之一。」

兩年來,卓爾通過自建平台、頻繁收購,形成以卓爾購、蘭亭集勢為核心的內外貿綜合交易平台、以中農網、華棉所、中金網為核心的垂直交易平台集群,以及由卓集送、卓金服、卓易通等組成的物流、金融、供應鏈服務平台矩陣,打造智能交易生態圈,以此千億級B2B交易平台,進入中國互聯網核心圈層,入駐商戶超20萬。

「我們做這個生態圈,做這樣一些平台,實質上是在幫助他們(漢口北商戶),如果我們不負責任的話,把這個市場建成之後賣了或租了,就算了,很多人就去搞別的開發了,對吧,這是正常商業模式。」閻志說,「複製是最好的商業模式,就不斷複製不斷增長,最輕鬆了,但是我們沒有這樣做,就是我們覺得我們對這批商戶有責任。」

漢口北被閻志投射了很多理想,他想要造一座「城」,而不僅僅是鋪攤子上規模。「漢口北現在只有區域影響,希望有一天它像義烏一樣,甚至比義烏還厲害,在全球有一定影響力。」閻志說,「最好的理想,是可以實現的理想,可以實現的,一定是要接地氣的,一定要務實的是吧。」

漢口商業博物館

與一座城的連接

陸遊曾寫「雖錢塘,建康不能過,隱然已大都會也」,大都會即指漢口,說的是杭州和南京都比不了漢口,因其以鹽、茶、當、木、布、葯六行聞名天下。民間曾流傳一句話,「貨到漢口活」,漢口因商業而興起,也因當時的商業形態成為明清四大鎮之首。

閻志認為,這段歷史不應被遺忘,應該有一個場所來記錄這塊商業沃土的發生髮展,以及它的影響力。「卓爾立足漢口商業血脈,我們打造漢口北,它應該說是目前中國規模最大的內向型商品批發市場,那麼作為漢口商業文化的傳承者,我們更應該了解、熟知,深刻理解漢口商業的精神內涵。」

去年年末,卓爾歷時4年籌劃打造的漢口商業博物館在漢口北開館。這是中國首座集中展示城市商業發展史的博物館。

在閻志看來,漢口商業的精神內涵可以概括為兩點,一是包容,一是敢為天下先。當年漢口從一塊灘涂,演變為繁華都市,曾是世界影響力最大的糧、鹽市場之一,也是當時中國最大的內陸轉運市場。「它做了很多領先甚至超越了那個時代的東西,我們應該去掌握、發揚它的精神內核。」

殷商以來漢口商業的千年發展史,以及漢口商業在不同歷史節點所創造的輝煌與傳奇,都在漢口商業博物館得到了展現。「百年之後,我現在關心的很多東西都不在了,那麼一個企業,你在這個城市,被人怎麼看待?與這個城市有什麼樣的關係?我在思考這兩個東西,我想這也是很多人做公益的基本出發點。」閻志說,「我希望未來我們這個城市,能多點博物館、體育館,多點書店,多點足球場等場所。」

在思考中,閻志腦中浮現過很多場景,比如他向武漢大學出資6000萬助建的卓爾體育館,「想像著每天有那麼多人在裡面,享受快樂、找到快樂,這是很幸福的事情,沒那麼複雜。」

2015年12月20日,武漢大學卓爾體育館奠基動工。

卓爾體育館規劃總建築面積3.72萬平方米,是國內最大的校內體育館之一,能同時容納8000名觀眾。「武大卓爾體育館是武大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建設的一件大事,是企業支持文化教育事業的代表性項目,也是校友支持學校建設的典範。」武漢大學黨委書記韓進說。

閻志還向武大捐贈4000萬元設立「卓爾獎助學金」,至此,他累計向母校捐贈達1億元。閻志直言,捐助武大最初是受師兄陳東升的感召,此前陳東升為武大捐建了國內第一座高校美術館——萬林藝術博物館。時任武大校長李曉紅希冀武大優秀的企業家校友能夠團結起來傳遞珞珈精神,「近年來武漢大學在國內外的影響力大幅攀升,離不開校友的巨大貢獻。」李曉紅說。

「武漢這座博大、包容的城市容納了我的青春與奮鬥,激勵了我的創業和夢想。這塊土地是我們的生命之根、文化之根。」在卓爾體育館奠基儀式上,閻志表達了對武漢這座城市和武大的感恩。

至今,卓爾在各項公益慈善活動上的投入已超過3億元,閻志坦陳,以前捐款就是「腦袋一拍」,隨意性很強,現在卓爾關注的方向是助學和文化體育,也有很多公益活動正在通過第三方機構進行。

「在公益這方面,馬雲所做之事真的值得學習,他關注教育、環境這兩個最根本的東西,境界高。」閻志說,「如果慈善停留在家鄉、愛好,這是一個層面,到了國家、人類、未來,那又是一個層面,這一點上,我覺得他看得很遠,我也願意積极參与。」

閻志說,自己做卓爾慈善基金會,「就是想變過去的隨意性為系統性,變過去的粗放為精細,變過去的一次性為可持續,以商業之便補充城市的文化建設。」

閻志看重慈善精神的傳承,「比如我現在支持了你兩三萬塊錢,你把書讀完,等你有能力時,也拿錢出來支持一個學生,那就特別有意義,會讓更多的人受益,你可以把這種精神傳遞出去。」

卓爾走到今天,很多人誇閻志成功,他聽聞後都會一擺手,「我這不算快的。」在他眼裡,卓爾還處於青春期,血氣方剛,他希望有一天卓爾能夠像它的名字一樣,更加優雅起來。

來源:《中國慈善家》雜誌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周刊立場

值班編輯:庄兼程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新聞周刊 的精彩文章:

周迅:無路可退
這個程序員一年省了1個億,網友點評:中國智造需要你!
小龍蝦為什麼這樣「紅」?
用戶提問海爾:能洗餐巾紙!能洗乾淨嗎?

TAG:中國新聞周刊 |

您可能感興趣

胡雪岩:一個倒夜壺的小人物,奮鬥30年,成了全國首富
2018年中國的六大女首富,有三位首富都來自房地產行業
跟大馬首富吃一頓飯後,60歲的他馬上生下一雙子女,還捐9成財富
2019年中國首富又換人:馬雲只排第三、許家印第二,第一是他
敗在長白山下的首富:一個買水虧20億,一個花兩百億建了座空城
歷史上最牛的三個太監:一個讓後人感謝了2000年,一個外是交家一個是世界首富
全球華人首富換人:李嘉誠都沒排進前三,新首富身價達2600億
姓「馬」的4個名人,圖一 中國首富,圖三火遍全球,最後一位臭名遠揚!
華人首富、行業大佬雲集秀場前排!媓·2018不一般!
2018富人榜馬化騰中國首富,網友:第一和第四相差了1千多億,中國貧富差距大啊!
清朝第一女首富,17就嫁了首富的兒子,一生靠兩個字堅持!
2018年世界首富排行,前五名財富總和,即將打敗一半的地球人!
2018胡潤全球富豪榜:貝佐斯第一,馬化騰為全球華人首富
泰坦尼克號沉船時,在船上的美國第一首富和第二首富是如何逃生的!
和紳原來是18世紀首富,抄家的時候眾人都驚呆了
苦等李嘉誠18年,幫李嘉誠成華人首富,還生下一個未來的世界首富
擁有580萬華人的這個國家,排名前十的首富華人就佔了八個!
從中國首富一年4變中,更能看出李嘉誠穩居15年華人首富的可貴
年僅34歲的江蘇首富,資產千億,其父親竟是全球第一「狂人」
山西首富的魔咒:10年來3位山西首富成老賴,一個跑路一個破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