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2017年上海美術學院雕塑系碩士研究生畢業作品(下)

2017年上海美術學院雕塑系碩士研究生畢業作品(下)

2017

上海美術學院 畢業創作

雕塑系 碩士研究生

研究生導師

孫 楨

導師:蔣鐵驪

《飾.1》 2014

粘土尺寸可變

通過搓,壓,揉,捏等捏塑手法,對粘土進行捏塑,可以使它一次成型,加上掌紋的壓印,自然而然地出現了花卉的肌理效果。我對這種材料非常著迷,我嘗試和它進行直接的碰撞和對話,將它們高高低低,層層疊疊地放在一起。將這種材料用在雕塑中,我選擇了雕塑課堂上最常做的習作「半身像」為造型基礎。

《飾.2》 2014

粘土 110*35cm

《飾.3》 2014

粘土 130*140cm

我想表達的是一個人的世界,不是孤獨,反而是安全感,我覺得這是性格內向的人的一種通病,包括我在內。

《飾.4》 2016

粘土 120*70cm

《飾.4》表達的是在我連續做了很長一段時間的粘土花卉之後的一種生活狀態,彷彿是陷入了自我世界的一種極端狀態,我想把這種狀態保護起來,好像是不想被外人所打擾。藝術來源於生活,安靜是生活中最舒適的一種狀態,我嘗試用創作的形式將這種日常狀態保留下來。

《序.1》 2017

粘土 200×60cm

我試圖在作品形式上尋求突破,並發現我一貫用到的這些黏土花卉本身就已經展現出了美的一面,如果加上一點構圖和層疊的上下擺放,何嘗不是一件耐人尋味的作品?這樣反而讓作品變得更加純粹,最後配上乾淨的鏡面不鏽鋼底座,它簡單幹凈也有細節,素雅也炫麗。

吳 宙驊

導師:肖敏

《黑洞》

綜合材料 32*64cm

黑洞是一種未知。通過塑造一個黑色的空間來象徵著人對於自身的內在,精神世界的未知。作品是由一張張逐漸變形的圖像累積而成,在燈光的映襯下才顯現出那個幽深的黑洞。在不斷重疊的過程中,圖像開始由平面向立體轉化。黑色的平面轉化成一個黑色的空間。整個過程緩慢而又不明顯,就彷彿人在自我認知的過程一樣,慢慢地思索回憶和自省,才會感受到自我的變化。

《相似》

透明樹脂,玻璃瓶 45*62*62cm

人類作為一種群居和獨處皆可的生物,聚集在一起的人群,數量上的龐大而稱之為「人群」,而「群體」中的人們往往有著某種共同的情感和思想,體現出一種這些共通的氣質和特點,這樣稱之為「群體」。而當這樣共通之處被打破或淡化後,群體就分崩離析,亦就是說群體和人之間不是絕對的。我,是作品中的任何一個單個玻璃瓶;們,可以是那裡差不多造型的玻璃瓶,或者差不多高度的玻璃瓶,或者差不多容量的玻璃瓶,或者差不多透明的樹脂。通過類似某些特徵,他們被視為一個群體;又因為某些不同,他們顯得各自獨立,與眾不同。

《造型 NO.1》

鑄銅 47*16*17cm

造型嘗試中試圖運用單一的造形方式和單一元素堆積的,在製作過程中只採用了小泥團,慢慢累積而成。

《造型 NO.2》

玻璃 50*20*20cm

作品是一次偶發的結果,在之前的造型嘗試中試圖運用單一的造形方式和單一元素堆積的,而翻制過程中留下的硅膠模具的內部造型吸引了我的注意。嘗試將觀察方式逆轉,運用玻璃透明的特性使得,其內外兩部分都能夠觀察到。

肖 偉騫

導師:張海平

《這個瞬間不是這個瞬間》系列作品二 2016

玻璃 80*70*3cm

《這個瞬間不是這個瞬間》系列作品三 2016

大理石 190*80*5cm

《這個瞬間不是這個瞬間》系列作品四 2017

玻璃鋼、鋁絲 90cm*35cm*120cm 尺寸可變

《這個瞬間不是這個瞬間》系列作品五 2017

玻璃鋼 110cm*70cm*120cm 尺寸可變

作品通過透明的玻璃材質、大理石材質來表現水的漣漪狀態,通過懸掛的水滴來表現水花綻放的瞬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美雕塑 的精彩文章:

TAG:上美雕塑 |

您可能感興趣

哥圖畫室2018年燕山大學飛來捷報!恭喜我校學子獲得雕塑系第5名!全省前20佔兩席之位!
魯迅美術學院雕塑系洪濤教授作品欣賞
天津美術學院雕塑系主任,譚勛作品欣賞!
希臘雕塑系列之三:其他希臘雕塑家的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