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之我在上博修文物

之我在上博修文物

好友對我是這麼調侃的:一個90後海歸,告別燈紅酒綠,紮根博物館,為文物修復做貢獻。

畢業回國,去學裱畫

我是那種長期優柔寡斷偶爾果斷決絕的人。畢業回國的某天,月明星稀,泛舟湖上,遙想當年王石谷估計也是藉此景抒情而揮毫作畫,可常言道江山易改好景不常在,萬一哪天這番美景沒了還有畫可以留個念想,那萬一畫沒了,那不就慘了?愚公移山我不行,不如我就去裱畫吧。然後我醍醐灌頂,找到了方向。

裱畫在我國源遠流長,等到博物館學引入中國後,裝裱就成了文物修復學裡的一個專業門類。我所學的博物館學本就偏重理論,而且是很寬泛的大理論,要想更進一步就不能停留在表面,必須要找到一個切入點去研究更深層次的東西,若是我能從裝裱入手研究博物館學,也許會有所收穫。

沉下心來,從零開始

來這裡後我深刻的體會了什麼叫「百無一用是書生」和「四體不勤」,道理都懂,上手都不對。還好有凌老師在,他幾乎是手把手的教我,讓我能夠從零開始迅速進入狀態。傳統的師徒制對我來說是很新奇的,充滿了古老厚重的儀式感,凌老師沒有正式收過徒弟,我算是他唯一的關門弟子,所謂的匠人精神也都在這一師一徒中薪火相傳。

本文作者與其師父

工作之餘,師父經常訴說上博的歷史,他在我這麼大時正是上博剛開始輝煌的時候,單就書畫部就分好幾個班子,當真是人才濟濟,意氣風發,糞土當年萬戶侯,誰曾想大浪淘沙,沉沉浮浮,各奔東西,美國去了一波,英國去了一波,故宮去了一波,退休了一波,轉行了一波,到如今偌大的辦公室就留下我們師徒幾個了。我很慶幸自己把博物館學當做專業,慶幸自己在矛盾和迷茫時堅持了下來,也慶幸自己能在浮躁的環境里選擇這種方式安靜下來,更慶幸能遇到凌老師,緣妙不可言。

文憑學歷固然重要,但從你進師門這天起,你就得放棄這些虛名,之後的名氣全靠一雙手。埋著性子練五年基礎,十年出師。裱畫最講究功夫:刷功,刀功,排功。

第一步:刷是鬃刷

運刷,要勢大力沉,手腕輕盈,如白駒過隙,一蹴而就。這樣上的托紙褙紙才薄如蟬翼卻含千鈞韌勁。

第二步:刀是馬蹄刀

用刀,要手眼合一,心平氣和,用力要柔,運刀要潤,行雲流水最為恰當。

第三步:排是排筆

排筆,全在筆鋒,虎口要牢,手腕要松,沾飽漿水,一筆下去,不多不少,不幹不濕,紙才能不皺不爛。

功夫這種事其實沒那麼玄,就是時間和精力。漿糊打三年,一缽漿糊就能潤澤如玉,彈力十足,每天換水可保存數月之久,那業內就鮮有敵手了。

做做停停,停停想想

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擦桌子,三張桌子每張擦三遍,一遍濕一遍潮一遍干,這樣下來,心情定了,筋骨開了,活才能慢慢開始;下班後,整理打掃,檢查書畫,鐵打不動。這一行最忌諱貪快,這倒正好合我胃口。

裝裱三四十道工序,環環相扣,總要做做停停,停停想想,想想再做,馬虎不得。我們的工作就是裝裱,每天內容不固定,工作周期的長短隨著裝潢品式有所不同,從易到難,主要是鏡片,立軸,冊頁,手絹。

我所要做的就是跟隨,師父做什麼我做什麼,有問題就問,有想法就說,關鍵點師父會提點我,做錯了師父幫我補救。我主要負責前期的信息採集,記錄,拍照和存檔;製作中,做助手和觀察員;任務交付後,做整理,寫小結,彙報和存檔。

以立軸為例,接收原作後:

1. 由我負責拍照,整體的樣子,心子的全貌和細節,破損處尤其要多拍幾張,存檔;

2. 根據委託方的要求製作工作計劃,這個主要是我師父來把握,我來記錄;

3. 師父裁切畫心,我調配膠水,給畫上膠,為的是防止墨色脫落;

4. 燒水洗畫,漂洗乾淨後,上台揭畫心。

這些步驟,主要師父完成,要是書畫的狀況好,那就我來,我最怕揭畫心,把薄如蟬翼的舊宣紙一層一層從畫心背面撕下來,稍不留神就會弄壞作品造成大災難。等揭去舊紙,觀察作品,有破損的地方要補起來,我還沒有那個膽量做這一步,就此師父也沒少嫌棄我膽小。補好後,上助條,托畫心,晾乾,上牆。到此為止,畫心就定型了

等到畫心下牆,就要配料,根據作品的氣質,決定用什麼料子,多大尺寸的料子,要不要染色。這裡的料子主要指絹和綾,托料,上牆,等待,下牆。這些我都能夠勝任。這一步最難的是染色,很容易染得不均勻,那整張料子就廢了。

接下來就是「方心」。鑲料,卷邊,上夾口紙,弄好後把髒東西挑乾淨就可以托覆背紙了,覆背紙托好上「包首」,再把鑲好料子的畫心和覆背紙貼在一起,用刷子刷結實,然後上頭帖「飛機」,下頭粘搭桿,最後上牆帖平。

等到幹了之後下牆砑畫,用馬蹄刀裁去廢邊,裝上天桿地桿,穿好繩子,大功告成,周期最少要一個月。如果破損嚴重,要在畫心托好下牆後全色修補,這就要考驗我的繪畫功底了,當然,現在都是師父做的。整個過程每一個步驟都要拍照存檔,最後連同成品一起交給委託方。

生命不息,奮鬥不止

一部《我在故宮修文物》讓我們這個行當火了一把,但是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把興趣變為工作,再從工作出發研究學科,每一步都不容易。

其實裝裱師在行里還有一個雅稱,叫「畫醫」。醫者父母心,要求對待每一幅畫都像對待子女一樣耐心考究,因地制宜,因材施救;望聞問切,要求詩、書、畫、印樣樣精通,大到歷史、美學、物理、化學要了解,小到油、鹽、醬、醋要能幹。一幅字畫一個樣,切不能想當然,季節天氣的不同,溫度濕度的變化,光照的方向強弱,材料的優劣,都需要考慮進去,這就是這一行沒辦法被機器替代的原因,也是其魅力所在。

因此,除了基本的裝裱技術要每天練習外,我要學的還有很多。繪畫、書法、古漢語文學等所有傳統學科也是我需要熟知的,拍賣會要常去看,講座要常去聽。最起碼一件作品放在眼前,首先你要會看,然後才能去做。要捨得時間,學會等待,享受寂寞,不斷學習。念念不忘,必有迴響,值得就去做,沒什麼的。

作者:蔣亦浦

圖片來自作者

編輯:大偵探

【一天】

欄目介紹及徵稿啟事

是否想過,自己從事的這份工作,在別人眼中是怎樣的存在?

你是否覺得,這日復一日的工作,干久了也會有些許倦怠?

你是否好奇,那些圈子裡的夥伴,究竟有怎樣的工作狀態?

你是否困惑,這個行業有許多問題,卻總是千頭萬緒理不清?

現在有一個機會,你是否願意拿起筆來,記錄下你一日人生的生活片段,分享你對這個行業的點滴想法?

我們希望打開圈外人了解文博事業的窗口,

記錄下這個時代文博行業的真實情況,

構築起我們這一代文博人的記憶庫……

弘博網推出【一天】欄目,搜集文博圈典型環境下典型人物的日常,真實呈現問題,記錄行業現狀。現特向大家徵稿:

徵稿對象:

所有關注博物館事業發展的人,包括但不限於:

1、事業單位(博物館、考古所、文管所等各部門工作人員)

2、行政機關(文物局、文廣新局等)

3、相關企業(展覽、照明、展櫃、運輸等)

4、高校師生(考古、文博、文化遺產等專業)

5、關注博物館事業的親們(志願者、博物館達人、普通觀眾等)

稿件說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弘博網 的精彩文章:

關於日本博物館,你想要了解多少?
非國有博物館如何增強自身「造血」能力?
動物世界:用「設計語言」講述「動物故事」
博物館教育的價值:態度、情感與價值觀
數字化「活起來」≠靜態展品走向「死亡」

TAG:弘博網 |

您可能感興趣

我在陝西歷史博物館修文物
《我在故宮修文物》
《我在故宮修文物》揭秘世界頂級文物由誰修復&如何修!
「我在中國修文物」
我在戰場修文物
邱錦仙:我在大英博物館修文物
《我在故宮修文物》里的匠人離世,無數文物上有他的印
《我在故宮修文物》讀後
上博最美文物之玉器細節圖
每天畫一隻小動物 川博女文物修復師愛上畫動物
古代文物上的勞動者形象
藏在博物館裡的「狗」文物
「探秘」天博文物修復室
一篇文看懂文物修復
當我們逛博物館時,文物在想什麼?
訪古尋蹤——我在中國修文物!
《我在故宮修文物》走紅B站,參觀博物院靠排隊不能盡興,怎麼辦?
博物館裡擼貓看文物
戲精博物館上線,文物在抖音里跳起了「噹噹當」
柏林博物館的中國文物之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