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好又貴的運動早教班,精髓在這裡,了解了在家也能做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我,一起科學育兒
今天文章有錄音哦~
大J的話
上周分享了一篇文章,早教值得去嗎?去不去上早教差的真不是錢(點擊標題回顧),沒想到反響這麼熱烈
(這裡也說句題外話,這篇文章被抄襲的很厲害,非常感謝很多替我舉報的朋友們。有的因為「借鑒」洗稿,即使我確認了大家的舉報,也被駁回了,並不是我沒確認哦。大家也不用為了這個替我生氣了,大浪淘沙始見金)
。那篇文章里我提到了,
發展身體和感官是學齡前早教班很關鍵的一個重點。
很多運動早教班都會提供一些鑽隧道啊、玩降落傘啊等活動。但從我考察的經驗來看,即使在紐約,很多早教的老師也並沒有真正理解為什麼要提供這些活動。今天想和大家透過現象看本質,看清真正的關鍵後,其實在家也完全可以實踐起來。談這個之前,大家不妨先回憶一下周圍比我們寶寶再大一點的孩子們:
是不是有很多孩子走路永遠不好好走,有很大一部分孩子邊走路邊喜歡用手摸著牆一路划過去?
是不是有很多孩子練習寫字時,永遠無法在規定的空格里寫,總是會寫出格子,有的孩子甚至一句話都可以上上下下?
是不是有的孩子走路什麼都沒問題,但就是容易跌倒,平地都能自己把自己絆倒,一到了手腳並用的項目比如跳繩跳舞就不行了?
這就是今天要講的的概念:身體意識。
什麼是「身體意識」?
身體意識,就是知道自己身體在空間里的位置,
這句話聽上去特別抽象。但我們回頭再看剛剛舉的例子就能幫助大家理解了。為什麼孩子要用手劃牆壁走路呢?因為他對於自己身體在空間的位置模糊,所以他必須使用一個參照物來幫助他走直線。
為什麼孩子寫字總是上上下下呢?因為他手臂不了解「平行直線」是怎麼回事,也許儘管他已經很努力想要寫在格子里,但手臂卻無法配合。
為什麼孩子手腳並用就不協調呢?因為孩子還需要「思考」才能發出命令指揮身體,但手和腳的命令不同,他們就顧不上了。
這些都是受「身體意識」所影響的,
身體意識不僅僅是今後坐姿站姿,運動能力的體現,更是今後學習的關鍵。
現在我們都知道,大運動是孩子一切發展的基礎,但大運動只是一個起點,會抬頭會坐會走路只是基礎,最關鍵的是發展身體意識,幼兒早期是開發身體意識的黃金期。
從某種角度看,好的早教班貴的也是有道理的,因為他們會有很多針對性的活動來發展孩子身體意識,而這是父母所不知道的。比如下面這些圖裡的活動,歸根到底都是在發展身體意識。
但即使不去上早教班,家裡也是有足夠的遊戲可以鍛煉的,這就是我今天想要分享給大家的。
發展身體意識的關鍵
在分享玩什麼之前,先要分享一個小方法。這個方法很簡單,但做不做得到,堅不堅持做,日積月累造成的效果就會很不同。我和小D這三年上各種早教班的經歷發現,即使有些是紐約挺不錯的早教中心,也會忽視這個點。
在孩子玩耍時,需要告訴孩子他們正在做的動作和方向,我接下來分享的在家進行的遊戲也需要這麼做。
寶寶
滑
了下來,從
上面
滑到了
下面
寶寶
爬進
了隧道,在隧道的
裡面
寶寶
走
上了台階
我們現在在XX的
前面
寶寶在媽媽的
旁邊
寶寶用手
撐在
地上,手和腳
一起爬
不要以為我們做的任何動作都是自然而然的,早期孩子是需要「思考」才能做出相應的動作的。而這些
語言輸入就是在幫助孩子形成這樣的思考過程,
接下來他們在不斷運動的過程中就可以把思考和身體動作結合起來,經過不斷強化就能變成自然而然,這就是發展身體意識很關鍵的第一步。
走迷宮
文章開頭舉例里走路不好好的孩子,走迷宮就是特別好的鍛煉。
孩子身體意識發展的第一步其實就是視覺發展。
舉個簡單例子幫助大家理解,比如有的孩子大了不敢往下跳,走樓梯特別是往下走的時候都是怕怕的,其實就是視覺發展的問題。他無法預估視覺看到的深度,從而對自己身體能力不自信。迷宮是最基礎的讓孩子發展視覺,要沿著走,不能踩到線,這些對於年紀小的孩子來說不容易的。
但恰恰就是這樣的早期鍛煉,才能避免大了以後出現的這些各種問題。這裡說的迷宮和我們傳統認知的迷宮還不太一樣,找幾張圖分享大家,很多在家都能執行的。
圖書迷宮
並不是非要用書的,在地上貼膠帶也是可以的。這個是在小D
會走路後
就開始玩的,那時她年紀小,無法明白迷宮遊戲,用膠帶對她吸引力不大,反倒是用她喜歡的繪本更能吸引她。「哎呀,不要碰到Elmo啊~」,
這樣的指令比「不要踩到線」對她來說更加容易理解,而且更加有趣。
蜘蛛網迷宮
這個是上次去一個做幼教老師的朋友家玩時,她發明的遊戲,算是迷宮的一種變形了,要求孩子們不能碰到膠帶從一頭到另外一頭。這個遊戲的好處是,孩子可以
往下爬
,也可以往上跨
。為了避免碰到,孩子就需要先
用視覺進行判斷
,然後根據自己的判斷,對身體做出相應的指示
,這算是高階的身體感覺發展遊戲了。
我家房子小,空間有限,我後來就嘗試了右邊這樣的簡易版,也不錯的,推薦給大家。小D現在3歲剛過,
玩這個還是有難度,但正是有難度也就說明了有發展的空間。
這個全家一起玩,或者讓我們的孩子和大一點的孩子一起玩,會非常有樂趣。
模仿動物走路
如果你嫌上面這樣的遊戲在家做太麻煩的話,那就推薦這個給大家,完全不用把家弄亂,隨時隨地可以玩,就是模仿各種動物走路。
發展身體意識的另一個關鍵點就是要讓孩子明白,「我身體的各個部位都能幫助我,什麼情況下我可以用身體哪部分幫助我」。
這個意識很重要,我們平時生活中總見過這樣一類人,在我們外人看來,明明換個手、換個姿勢就能解決的問題,她總是用一個特別彆扭的姿勢在做,其實這就是身體意識的薄弱。
這是我和小D平時最喜歡在家玩的遊戲,一開始需要我演示和她一起做的,
她鍛煉身體意識,我還能局部塑形,真的非常非常推薦哦。
下圖都是網上找的圖片,需要保持這樣的姿勢在地上走路。棕熊走路
這個是小D玩的第一個,從
會走路開始
就能玩。青蛙走路
這個大概在小D
2歲左右引進
的,但是她還不怎麼會跳,常常我在一旁跳,她在旁邊保持這個姿勢走路。螃蟹走路
這個是
最難
的,對於我們女性拜拜肉絕對有好處,小D現在3歲剛過,我們每天都在一起鍛煉這個。負重練習
我們自己的身體有時就和空氣一樣,因為太自然常常會被忽視。要意識到自己的身體,就需要有一個外界的刺激,這也是為什麼開頭提到的孩子需要用手劃牆壁才能走直線。而負重練習就是借鑒了這樣的思路,
主動地提供一個重量,一個外界刺激,讓孩子更加明確地感知自己身體各個部位在哪裡。
推重物
小D剛會爬
的時候,我們就開始玩這個遊戲了,每次洗衣籃都是讓她幫忙推。當然一開始要根據孩子靈活度和力量,少放一點東西,不然就推不動。現在她會走了,我也會一直讓她做這件事,還可以讓孩子
推門
,手裡拿一些重的物體走路
等,這些都是給了孩子重物刺激,讓她對自己身體部位更加有意識。設置路障
孩子會爬會走後,在她這些最常見的運動上加上一點點阻力,
其實也是可以讓孩子留意自己平時習以為常的動作,這份察覺正是對自己身體的意識。
很多早教班裡爬上爬下的設施其實就是這樣的目的。我在家經常利用的是枕頭。最簡單的就像下面這樣,我通常會和她一起
用枕頭搭一個高塔
,然後問小D,「你準備好了嗎?塔倒下了!」
,然後將小D埋在枕頭下,讓她爬出來。
她非常喜歡,可以玩的很瘋。友情小貼士,這個也非常適合周末賴床時玩,我半閉著眼睛用床上枕頭埋她,哈哈~
複雜一點的可以像下圖那樣在家搭一個
障礙道路
,要求孩子不能碰到地板的情況下去尋寶,
比如,找到我藏起來的那幾個球。這是需要孩子走路已經挺穩當後開始玩
的,墊子比較軟,也是在鍛煉平衡能力。
最近天氣炎熱,很多孩子都無法去室外玩耍,這些小遊戲其實也是
很好的室內放電工具。
但最關鍵的是,我想再次提醒大家重視孩子的運動發展,每天保證孩子充足的運動時間。
以前的孩子每天都在外面瘋玩,而我們現在卻要花錢讓孩子去玩。這樣的轉變其實應該引起我們的深思。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精力是成功的前提。這不僅僅是老生常談,也該體現在我們的育兒觀念中!
我的第二本書
《跟美國幼兒園老師學早教》
上市了
。這本書大部分話題都適用於2~6歲的學齡前孩子,包含11大領域:幼兒園選擇、早期教育、性格培養、情商教育、社交能力、習慣培養、親子遊戲、性教育啟蒙、親子溝通、愛與規則、父母成長。京東網現在也在推出優惠購,
原價48元,現
優惠價29.80元。
而且京東網還在預售期,現在預訂,還能獲贈一本精美有聲書小冊子《聽大J
講早教》,該小冊子只在預售期間送出。點擊今天文章最後的「閱讀原文」
,就能訂購了哦。關於新書詳情,戳->《跟美國幼兒園老師學早教》|最好的老師是父母,最好的早教在家裡。
推薦閱讀
點擊標題直接看文章
不只是為了健康,為什麼美國強調孩子每天2小時戶外活動
手巧才能心靈-0~6歲精細運動發展里程碑
都說趴很重要,但一趴就哭難道真的不是「虐待」嗎?
坐不直,抓不好,吞咽不好,寶寶發育問題的根源是這個
天氣轉涼,在家搭個隧道和寶寶一起玩玩吧
大J,坐標紐約,曾經知名外企經理,現全職媽媽,分享在美國學到的育兒知識,沒有理論翻譯,只有在兒醫指導下的實踐心得和運用企業帶人智慧的聰明育兒方法。微信公眾號:
大J小D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就能直接上京東網訂購我的新書啦!


※不只是教你偷懶|太累時怎樣帶娃才不容易發火
※美國認知老師用這三個小遊戲考核孩子認知發展
※我們為什麼見不得孩子快樂?
※不想讓孩子今後過的渾渾噩噩,請從小喚醒這份覺察
TAG:大J小D |
※修圖真的是修出了精髓,能不能再搞笑一點,全都是高手啊
※這些都是能夠實實在在用在每一天的佛法精髓,供養給您!
※這三種調釣精髓,知道的越早越好,不必多問,你可能還是一知半解
※手腳冷,睡不好,易衰老?教你在家這樣做,輕鬆趕走這9種毛病!(醫術精髓)
※「白羊座」的精髓都在這裡,不用再去問別人了
※一衣多穿的精髓,被我找到了!
※低端局吃最好的雞,滅最多的人,這才是這款遊戲的精髓!
※螺螄粉的精髓在於聞起來臭?其實它真正的精髓是在這裡的!
※有的人吃泡麵永遠吃不出精髓,但他們煮出來的泡麵你只能看著流口水
※灌籃高手為什麼如此經典?知道了井上這一精髓之處才能完全了解!
※想要養好五臟,做好這四補,便是達到了中醫養生文化的精髓!
※泡麵小食堂道出做泡麵的精髓,你要找的精品泡麵在這!
※網紅臉再漂亮也覺得氣質不夠她們與真正美女有什麼區別差在哪裡網友回答是精髓一定要看
※孩子回奶奶家沒幾天,就學會了這項技能,並且學到了奶奶的精髓
※現在玩絕地求生,不會那麼一兩句黑話,根本玩不到精髓
※山田直美也太可愛了吧,日系妝的精髓全在這了!
※王者快跑:這些不讓別人跑第一的英雄,才是快跑的精髓
※龍珠超:力量大會後悟空再也用不出自在極意功,這才是真正精髓?
※你真的會洗臉嗎?這幾個方法才是洗臉的精髓,不小心就洗美了
※懂不懂啊,襪子才是時尚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