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井陘之戰:韓信以少勝多打敗趙國二十萬主力軍的策略

井陘之戰:韓信以少勝多打敗趙國二十萬主力軍的策略

西漢初年,韓信與張耳率領數萬漢軍,越過太行山,準備攻打趙國。趙國將領陳余集結二十萬大軍迎戰。雙方在井陘對峙。

井陘之戰:韓信以少勝多打敗趙國二十萬主力軍的策略

趙國謀臣李左車根據漢軍勞師遠征以及當時的地形情況,提出正面堅壁不戰,用奇兵斷絕敵人糧道的計策。

這本是正確的計策。但陳余卻認為自己熟讀《孫子兵法》,堅持「十則圍之,倍則戰」的戰法原則;又認為趙軍處於有利地形,是正義之師,所以不屑於採用李左車的「旁門左道,雕蟲小技」,堅決要與韓信光明正大地正面對戰。

韓信獲知陳余不聽李左車的建議,喜出望外,立即部署作戰對策。

首先,韓信挑選兩千騎兵,每人各帶一面漢軍紅旗,半夜抄小路迂迴到趙軍側翼,準備偷襲趙軍大營。其次,韓信派出一萬士兵為先鋒部隊,在綿蔓水東岸沿河列成背水陣。

井陘之戰:韓信以少勝多打敗趙國二十萬主力軍的策略

一切準備妥當,次日拂曉時分,韓信率領漢軍向井陘口進發,引誘趙軍出擊。兩軍一交鋒,韓信立即命令漢軍佯敗,退向背水陣。趙軍以為漢軍不堪一擊,於是傾巢而出,在綿蔓水岸與結成背水陣的漢軍展開戰鬥。

背水陣中的漢軍退無可退,只好奮力血戰到底。趙軍久戰不勝,正想返回大營待明日再戰,卻見己方大營上插滿了漢軍的紅旗,頓時大亂。

韓信於是趁機命令漢軍兩面夾擊,一舉全殲趙軍,殺死陳余,活捉趙王歇。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井陘之戰。

井陘之戰:韓信以少勝多打敗趙國二十萬主力軍的策略

《孫子兵法·虛實篇》說:「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趨下;兵之形,避實而擊虛。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敵而制勝。故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

杜牧注曰:「兵之勢,因敵乃見;勢不在我,故無常勢。如水之形,因地乃有;形不在水,故無常形。水因地之下,則能漂石;兵因敵之應,則可變化如神者也。」

孫武把用兵形象地比作水流,強調用兵作戰要根據敵情而決定其取勝的方針策略,不能墨守陳規,生搬硬套某種戰法。

井陘之戰:韓信以少勝多打敗趙國二十萬主力軍的策略

有人說,在井陘之戰中,陳余是敗給了《孫子兵法》。這話看起來似乎有點道理,但並未能看到陳余失敗的內在關鍵。

俗話說,死讀書不如無書。井陘之戰中,陳餘墨守陳規,生搬硬套《孫子兵法》的戰法原則,犯了教條主義的錯誤,又豈能把失敗的原因賴在《孫子兵法》頭上?

反觀韓信,他一反常規布置背水陣,並以奇兵趁虛直搗敵營,不但不拘泥於兵書古法,還能大膽創新,靈活用兵。此消彼長之下,終於一舉打敗趙軍,創造了以少勝多的戰爭奇蹟。

兵無常勢、水無常形,不僅在古代戰爭應該如此,在現代生活中同樣應該如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至簡歷史 的精彩文章:

巨鹿之戰與彭城之戰,項羽都創造了以少勝多的奇蹟,垓下之戰為何未能再造神話?
草根皇帝漢宣帝劉詢如何中興漢室?
此人與漢宣帝有世仇,為何還能位居麒麟閣十一功臣第三?
宋朝宰相年薪上百萬,包吃包住,為何還有人說難當?

TAG:至簡歷史 |

您可能感興趣

李世民為什麼能以三千五騎兵打敗敵方十萬主力大軍?
八路軍第115師,抗戰兵力如何?為何戰鬥力完勝國軍五大主力?
北青:十連勝國安士氣高漲,主力缺戰無礙衝擊亞冠
解放軍四野八大王牌師:每一個戰鬥力,都超過國軍五大主力
十八軍為何能在國民黨軍「五大主力」中 排名首位?
趙國四十萬主力,在長平一戰就被全殲,為何能堅持四十年才被滅國
國民黨五大主力之一,陳胡湯三系爭雄主角,卻被解放軍消滅
中國0:2韓國!國足雪藏主力、策略性輸球,奪冠目標依然不變
同為二戰戰敗國,日本不能有軍隊而德國成北約主力?德國人說了兩個字
國軍五大主力戰鬥力如何?華東野戰軍精銳盡出,只為殲滅這支部隊
張靈甫的「整編74師」,號稱「國軍五大主力」之一,戰鬥力多強?
如果主力二傳刁琳宇缺陣對泰國女排的半決賽,中國女排勝算幾何?
中國抗戰四大稀有步槍:大多數以仿製為主,號稱戰時主力武器
戰國第一殺神白起,在趙國主力盡喪後,為何抗命不攻打邯鄲?
長平之戰後,趙軍主力已被消滅,為何秦國等了40年才滅掉趙國?
74軍能成為國民黨五大主力之首,為何與張靈甫沒有任何關係
國乒最大對手浮現,連勝女乒三大主力奪冠,劉國梁坐鎮也無濟於事
五國聯盟「襲擾」亞太!某擁核大國或成第一主力?俄軍此舉令敵方啞口無言
這支部隊在抗戰時聞名,抗戰後被譽為國民黨軍五大主力之首
全錦賽,00後小將4:0完敗朱雨玲奪冠,連續戰勝國乒兩大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