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演「深夜食堂」,我只服陳道明

演「深夜食堂」,我只服陳道明

藝壇長青

只因為比別人多一分自律罷了

文丨安可 一冉 圖丨來源於網路

前兩天,我們寫了熱播劇《我的前半生》。

對於這部打著師太旗號的IP劇,亦舒迷們貌似並不買賬。

有人說劇情太狗血,失去了勵志本色。

三觀被指不正,男、女主的人設被吐槽,連服化道也跟著背鍋。

卻也有驚喜。

那就是,觀眾將隱藏在醬子日料店裡的一隻「妖孽」活捉了。

忍不住想說聲:陳道明大叔,好久不見。

GIF/270K

陳道明飾演的日料店老闆卓漸清,是一個謎一樣的存在。

五十齣頭的大叔,獨自打理一家餐館,溫文爾雅,彬彬有禮,有內涵,有修養,但沒有家室,來去洒脫。

吸引到迷妹的傾慕,又能將熱烈的愛意不動聲色地擋開。

GIF/1.4M

與賀涵亦師亦友,時不時還能給出人生點撥,霸道總裁在他面前,秒變軟萌。

再單純的人也猜得出:這是一個有故事的人。

尤其是梅婷上線,帶出隱隱浮現的情史,更讓人對這位神秘大叔充滿了猜想。

餐館重逢的戲份,也讓人又欣賞到兩位戲精的精湛演技。

大叔一句「沒吃吧」,梅婷一個輕微的點頭,不著痕迹地揭示出彼此關係的不簡單。

大叔即刻開火做飯,梅婷的眼角追隨著他的背影。

未了的余情,全在這一雙眼睛裡。

梅婷走到唱片機前,放出一段音樂,四周一下子瀰漫出回憶的味道。

這段戲,幾乎沒有台詞,全靠眼神和肢體語言,一段撲朔迷離的感情糾葛就此拉開。

GIF/646K

儘管這段虐戀很吊胃口,不過很遺憾,這一回,道明大叔不搶戲。

在之前的發布會上,他直言自己在劇中就是個「純龍套」,從頭到尾都是配角。

而且,他是抱著學戲的心態來的。

「他們都是年輕一輩非常優秀的演員,我們按照過去的經驗在演戲,未必都是好的,時代不同了,我要靠近他們,靠近他們就是靠近現在的觀眾。這是一個學習的過程,我覺得很好。」

五年沒接拍電視,復出時「打醬油」,姿態還放得這麼低,明叔想幹什麼?

GIF/601K

已經年過60的陳道明,在熒幕前曝光越來越少,但每每出現,總能引發熱議。在很多人心裡,他一直還是那個被寵愛了好多年的少年。

年輕時,元氣滿滿,青澀斯文,眼神清澈,像一泓山泉。

到了中年,是薄薄的清貴,龜眼,眉似婆娑,悲喜不顯,隱隱有得道的禪味。

天津人藝的老師面試時,說他身上「有一種和時代格格不入的清高」,有人說他身上有民國范兒,到了《圍城》里的方鴻漸,他身上這些潛藏的特質,一下子釋放了出來。

(明叔的壁咚)

他飾演的方鴻漸,留著小中分,帶著民國的書生意氣,成為當時少女心中「最著迷的男人」。

《圍城》這部小說之所以有名,絕不只是因為它描寫了一個翩翩公子的多角之戀,某種程度上,它是當時小知識分子群體的一種自我反省。

舊中國知識分子身上的那些懦弱、虛榮、自私、功利、欺騙性,通過方鴻漸的感情遭遇,被錢鍾書一一嘲諷。

而35歲的陳道明,將大師筆下的尷尬人生演繹得近乎完美。

陳道明的血液里,有民國時代的因子。

出生於中醫世家,父親是燕京大學高材生,在天津大學任過教,還在天津美國救濟總署當過翻譯,小時候住在三層小洋樓里……

從小就活在民國的遺風裡,耳濡目染,心領神會,身上接載了那個時代的氣息。所以,他能將方鴻漸演得入木三分,不奇怪。

拍《圍城》時,陳道明多次上門,向錢鍾書先生討教,老先生說「你隨便弄」,於是兩人不聊方鴻漸,盡聊別的。

聊著聊著,爐子上的葯鍋漫了,「噗哧」一聲響,葯香滿室,書香也滿室。

看著眼前錢鍾書楊絳兩位老人,向來傲嬌的陳道明,第一次覺得自卑,「發現自己狗屁不是」。

《圍城》播出後,錢鍾書給陳道明寫來一封信,說陳讓他看到了一個活的方鴻漸。

陳道明身上有種與生俱來的貴族氣,夾雜著點淡淡的憂鬱,有些雜糅,卻又迷人。用梨園行當的話說,這是「祖師爺賞飯吃」,求也未必會有。

但別人沒有的東西你有,你就有戲。

演《末代皇帝》,火候不夠,壓不住角兒,味道不及尊龍版溥儀。

但那是一次很好的實習。

17年後,演《康熙王朝》,從面如冠玉的少年玄燁,一直到老態龍鐘的皇阿瑪,演得行雲流水,大氣磅礴。

陳道明似乎有「帝王緣」,《卧薪嘗膽》里的越王勾踐,《楚漢傳奇》里的高祖劉邦,《尚方寶劍》里的咸豐帝,都演過。

帝王好演,只要霸氣攢足,往高台上一站,天下就是你的。

帝王難演,將萬乘之君還原成血肉凡人,演出他獨處高樓的清寂落寞和悲涼,太難。

對於帝王,他有自己的解讀。

一個好的演員,經驗積累到一定程度,就像打通了任督二脈,理解高了,表達自然好。

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能在戲路的關隘中進出自如,定是背後有更深的功課,把人性參透了,把世事看穿了。

拍《黑洞》,是陳道明第一次演反派。原著中的聶明宇是個憂鬱的犯罪分子,愛穿黑衣戴墨鏡,「消瘦文雅,有學者風度,有些空寂落寞」,陳道明演來,融洽無間。

在這部戲中,白口罩成了一個很搶眼的道具,全劇中共出現了5次。

導演管虎說,戲裡本沒有白口罩這個道具,戴上了,臉都看不見了,還演啥。

陳道明卻說,在聶明宇年輕的時候,口罩是那個時代里中國人的必需品,戴上才有年代感,才像那個時代的人。除了道具自己找,還把道具師布置好的華麗布景全拆掉,重新打造懷舊風。

他在《藝術人生》中,解釋過原因,並不是所有的老闆都是極盡華麗之能事,聶明宇是一個因精神而存在的老闆。他要在最小的篇幅里完成最大的信息量。

陳道明在劇中拉手風琴,是聶明宇最舒緩的時候,他沉浸在回憶里,享受歲月和歷史。

《黑洞》里的黑老大,被陳道明演得像一隻陰鬱的貓,抄著風衣,躡步而行,穿過寒風裡灰黑的城市,這個厭世至極的人,不想打擾這個世界,也不想被外界打擾。

然而觀眾卻喜歡的不得了,從來沒有人將反派演得這麼真實,那麼立體,讓人倒吸一口冷氣。目瞪口呆之後,是服氣,一點也恨不起來。

就像《人民的名義》里圈粉無數的祁同偉。

GIF/959K

久未接觸大熒幕,陳道明最近的電影還要追溯到3年前,張藝謀導演的《歸來》。

故事從那段特殊年代開始,陸焉識被發放到西北荒漠去改造。後來,他逃了出來,踏上了回家的火車只為見妻女一面。

蓬頭垢面,破敗潦倒,破洞棉襖抵禦不了多少寒冷,膠框眼鏡只能保證視勉強清晰,透過鏡框感受他的目光,仍不失文人的清峻從容。

歸來後,陸焉識回到家中,圍著房子轉了又轉,最後停步在鋼琴前,彈奏自己熟悉的旋律。

這是影片的淚點之一,很多人被音樂感動,當大家以為馮婉瑜會因此而想起陸焉識時,她卻一掌把剛剛累積的情感全部清零,兩位演員的演技在此噴發。

一天天地,載著失去記憶的妻子去火車站,舉著寫了自己名字的牌子,彷彿與她一起在等待未歸的故人。

縱使相逢應不識,他還是會陪伴在其左右,愛和溫情不曾被時間沖淡。

陳道明演陸焉識,用的是「減法」,卻比「加法」更費功夫。

他的表演中流露著克制的勁,沒有故意煽情和誇張表現,一種隱秘幽辟的力量,存在於他的每一句台詞,每一個表情,甚至是一次轉身,留下的落寞背影。

一面是孤傲霸氣帝王相,一面是清高的知識分子,陳道明的兩副面孔深入人心。

即便陳道明扮演的角色已經有了「臉譜化」的痕迹,但他也沒有頻繁接戲,成為某一類角色的專業戶。

相反,他更愛惜羽毛。

入行30多年,他一共只接拍了19部電影、34部電視劇。

平均一年還不到2部。其中還包括像《建國大業》中出鏡不到一分鐘的龍套角色。

當下很多流量小咖動輒就是上百部作品,把這個數字拿到他們面前,很丟人的。

其實,這麼多年來,陳道明已經用教科書級的演技,告訴了我們什麼叫無限可能性。

比如,客串綜藝《一年級》,給新人講一段「公交車讓座」的戲,幾句話就把一旁的劉芸、佟大為、袁姍姍鎮住了。

「這個行業你們選擇了,它不光鮮,它的光鮮在最後和極少數人手裡,不能靠長相,也不能靠關係,也不能靠手段。」

想要成功,一戲成名,究竟靠什麼?

陳道明給出的答案是,只能靠自己平常學習努力。

陳道明自己走的,正是這樣一條路。

16歲在天津人藝跑龍套,一跑就是7年,這種單調枯燥的日子,讓陳道明學會了嚴格控制生活,就是自律。

在老百姓看來,明星的生活應該充滿燈紅酒綠和交際應酬的,但陳道明的生活恰恰相反。

他不愛喝酒,參加飯局對他來說,是一種煎熬。別人在酒桌上高談闊論,他就在旁邊發獃,久而久之朋友也不找他了。

吃貨把食物奉為天,可到了陳道明這裡,飲食成了最低要求。

他可以拍一部戲三個月天天吃一種飯,早中晚都不膩,炒米飯配榨菜,好的情況下加一碗湯。

有人評論陳道明,看上去不食人間煙火。的確,他就是一個深居簡出的人,可以一個禮拜樓都不下,家務事有家人操持,自己摸摸索索就是一天。當宅男的日子裡,陳道明都在幹什麼呢?瘋狂讀書。

讀書是獨處的時光,獨處更便於一個人學習、自省和思考。

身材好的叫大叔,有啤酒肚的叫大爺。30歲、40歲的大叔可以迷倒一片,問題是年過花甲的陳道明,一點也沒有老年人的自覺。

不參加真人秀,也沒有掀衣服露肉。但從他的身材上看,生活中,也沒有對自己放鬆要求。

走路帶風,男友力身材,帽衫配籃球鞋,迷妹們眼裡閃著小星星,內心OS全都是:帥炸了我的叔!

能讓女兒母親外婆三代人的審美代溝消失,這種魔力是源於日常健身鍛煉,熟悉他的人都知道,陳道明還獲得過高爾夫球全國比賽業餘組冠軍。

表演上,他不是簡單自律,甚至有些嚴苛。

參演話劇《喜劇的憂傷》,演了61場就調整了61場,不是因為演得不好,而是他一定要變,不斷嘗試,也許換一種方式,下次會更好。

有時候,在導演的要求下,一場戲演個四五遍,這四五遍里,陳道明絕不重複。結束後,他從不回看自己的表演,因為只要他看了,就要重來一遍。

GIF/779K

擺架子、難接近、清心寡欲,是貼在陳道明身上的標籤。其實,陳道明是不願分身去應對世故,畢竟,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唯市場才有票房,唯炒作才可博收視,把本該用在鑽研表演上的心,用在旁門左道上,就只能上熱搜話題榜,但捧不回獎盃小金人。

「山上的人,不要瞧不起山下的人,因為終有一天,他們會上山取代你;上山的人,也不要瞧不起下山的人,因為他風光時,你還在山下。」

把自己做好,才是最重要的。

現在,你還覺得明叔不簡單嗎?

藝壇長青,只因為比別人多一分自律罷了。

作者:安可、一冉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刊立場

值班編輯:庄兼程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新聞周刊 的精彩文章:

現在是屬於年輕人的電子時代,家長老師們,停戰吧
周迅:無路可退
這個程序員一年省了1個億,網友點評:中國智造需要你!
「湖北首富、70後、詩人」,閻志的思考:一個企業能給一座城留下什麼

TAG:中國新聞周刊 |

您可能感興趣

唐國強演的雍正,張國立演的康熙,論演皇帝,最服陳道明的霸氣!
陳道明女兒陳格如此漂亮卻很低調,知道真相後使人更加佩服陳道明
被林更新的字逗笑了?千璽的令人驚艷,娛樂圈字體最服陳道明孫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