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唐宋山水畫鑒賞

唐宋山水畫鑒賞

唐宋山水畫鑒賞

輞川圖

《輞川圖》,是畫家晚年隱居輞川時所作。畫面群山環抱,樹林掩映,亭台樓榭,古樸端莊。別墅外,雲水流肆,偶有舟楫過往, 呈現出悠然超塵絕俗的意境。在王維的山水畫中,尤其這幅《輞川圖》所創造的淡泊超塵的意境, 給人精神上的陶冶和身心上的審美愉悅, 曠古馳譽。元代<湯後士>在其所著《畫鑒》中說:「其畫《輞川圖》,世之最著也」。此卷為唐人摹本,構圖著色尚存唐人氣息。

唐宋山水畫鑒賞

雪溪圖

傳世的《雪溪圖》可以說是最接近於史載王維繪畫風格的一件作品了,絹本,水墨,縱36.6厘米,橫30厘米,無款,有宋徽宗趙佶題籤「王維雪溪圖」。原作不知存何處,我們所見的圖片恐怕還是翻錄於《中國名畫寶鑒》圖錄。圖下方一座木拱橋將觀者引入白皚皚一片冰雪世界,樹木凋零,人煙稀少,小溪的兩岸有茅屋四五間,溪中有一葉篷船,有船夫撐篙而行。情景冷漠蕭瑟。畫家用墨色染溪水,以映襯兩岸之白雪,坡石有漬染似無勾皴,這正是唐代山水畫的一大典型特徵。令人感到驚訝的是全圖採用俯視法,所畫場景之透視異常精確,無論比例、角度,即使以焦點透視質之,皆中規矩。

王維(701-761,一作698-759)唐代詩人、畫家。字摩詰,山西祁(今山西祁縣)人。玄宗開元五年(717),以16歲少年中進士,仕途順利,官至尚書右丞,世稱「王右丞」,晚年歸隱藍田輞川。他的詩,流傳千古,著名的詩句如「每逢佳節倍思親」,「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等,幾乎婦孺皆知。人們雖知道他還是一個畫家,但是恐怕大多對之缺乏明晰的印象,因為據考證現存的傳為王維的畫,都被判為後人臨摹或根本就是偽作。

金碧交輝:李氏固自帝王家

唐宋山水畫鑒賞

李昭道 春山行旅圖

李思訓身為皇室,其作品反映了貴族階層的審美趣味和生活理想,因當時社會的各種矛盾和佛道思想及文人隱居習尚的影響,也使他在作品中時常流露出一種出世情調。即所謂「時靚神仙之事,□然岩嶺之幽」。

李思訓的金碧山水畫對後來中國山水畫的發展,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後世山水畫中的青綠山水就是對他這一派畫風的延續。明代莫是龍和董其昌等人提出繪畫上的南北宗論,則將他列為「北宗」之祖。

金碧交輝:李氏固自帝王家 李思訓(651-716,一作653-718)唐代書畫家。字建睍,一作建景。出身唐宗室。唐高祖從弟長平王李叔良孫,李孝斌子。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市)人。唐高宗(650-683)時為江都令,武則天朝(684-704)棄官潛匿,唐中宗朝出為宗正卿,唐玄宗開元初,官至左武衛大將軍,因玄宗時官至右武衛大將軍,所以被稱為「大李將軍」。擅畫青綠山水,受展子虔的影響,筆力遒勁。題材上多表現幽居之所。傳為他的作品有台北故宮博物院藏的《江帆樓閣圖》軸,畫遊人在江邊活動,以細筆勾勒山石輪廓,賦重青綠色,富於裝飾性。此畫雖今被認定為宋人手筆,但可以反映他的畫風。

唐宋山水畫鑒賞

李思訓 江帆樓閣圖

李邕碑稱李思訓「雲麾將軍」。工書法,擅畫山水樹石,筆格遒勁,能得湍瀨潺湲、煙霞縹緲難寫之狀。鳥獸草木,皆窮其態。其畫著色山水,用青綠為質,金碧為紋,繼承和發展了六朝以來以色彩為主之山水畫法,自成一家。《圖繪寶鑒》謂:「用金碧輝映,為一家法,後人所畫著色山,往往多宗之。」明代董其昌推其為「北宗」之祖。弟侄之間,凡妙極丹青者五人。子昭道,亦擅山水,故人稱大李將軍、小李將軍,世稱「二李」。畫跡有《山居四皓圖》《春山圖》《江山漁樂圖》等17件,著錄於《宣和畫譜》。傳世作品有《江帆樓閣圖》軸,絹本,設色,縱101.9厘米,橫54.7厘米,長松峻岭,竹樹掩映,山徑曲折,殿廊隱現,江天空闊,風帆飄渺,山石青綠,略有皴斫,無款,傳為李氏所畫,圖錄於《中國繪畫史圖錄》上冊。

卓爾峭拔:關家山水筆力強

唐宋山水畫鑒賞

關山行旅圖 五代 關仝(傳) 絹本水墨 縱144.4厘米,橫56.8厘米

此圖上畫峰巒高聳,氣勢雄偉;中畫深谷壇林,中藏古寺;近寫板橋茅店,旅客往來,商賈停驂,維以寒林雞犬,富有生活氣息。布境兼「高遠」與「平遠」兩法,樹木有技無干,用筆簡勁老辣,有粗細斷續之分;落墨則漬染生動,饒於墨韻。《宣和畫譜》稱關仝「尤善作秋山寒林,與其村居野渡,幽人逸士,漁市山澤,使見者如在灞橋風雪中,三峽聞猿時,不復有市朝抗塵走俗狀。」所述畫外之情,亦可與圖中約見之。此畫無款,據收傳印璽,可知先後為賈似道,元內府,明內府,明晉王府及清安岐收藏,後入清宮。《墨緣匯觀》及《石渠寶笈續編》等畫書著錄,可以認為是代表關仝畫風之作。

唐宋山水畫鑒賞

龍宿郊民圖 絹本設色 縱156厘米 橫160厘米 藏台北故宮博物院 《龍宿郊民圖》是董源重要的傳世作品之一,它描繪了居住於江邊山麓的民眾慶賀節日的情景。此圖以山為主,右側的兩座大山佔據了畫面的大半,山頂且有礬頭。山下水面空闊,溪流蜿蜒,樹木茂密成林。山下的人家在樹頭掛起了燈籠,溪邊又有兩條舟船,上豎彩旗,數十人自岸及舟聯臂排列,似正在表演慶賀的歌舞。山下道路上點綴著一兩行人,似在趕路,又似在遊覽。這幅圖畫的用意應該是表現清雅的江南山水中居人生活的舒暢和愉悅。在董源的山水作品中,這似乎是一個常見的主題,即使是以表現山水為第一目的,他還是情不自禁地要畫出居人的生活圖景,並將此中透出的生命活力感染給無言的山山水水。此作技法池以披麻皴和水墨渲染為主,畫山形時先勾出輪廓,再用長披麻皴手法,以中鋒筆自上而下左右披拂,線條大致平列,但也時時交疊會合。山上的礬頭則作空心點皴,呈現草木葳蕤情狀。在皴染基礎上畫家又給山石敷以重絳色,同時將山頭染為青綠。這樣就將李思訓的精於設色和王維的擅用水墨巧妙地結合起來。後人稱讚董源「神品格高,無與比也」。以《龍宿郊民圖》驗之,他的畫的確不愧為有「品」有「格」的上乘之作。

董源(?-962),字叔達,鍾陵(今江西進賢西北)人,南唐中主時曾任北苑副使,世稱"董北苑"。他的山水多畫江南景色,草木豐茂,秀潤多姿,被人們形容為"平淡天真"。其用筆細長圓潤,稱"披麻皴",有時也用點描繪郁茂的叢樹苔草。宋代沈括說董源的畫"用筆甚草草,近視幾不類物象,遠視則景物粲然"。

現存的可以認定為董源真跡的有三類。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的《龍宿郊民圖》所繪山崗圓深,草豐木茂,雜樹掩映,山麓則有人家張燈於樹,似乎有節日之氣。此畫人物近於工筆重著色法,山水為小青綠,用披麻皴,山頂作礬頭,已自成一家面貌。分別藏於上海博物館的《夏山圖》和遼寧博物館的《夏景山口待渡圖》以及藏於故宮博物院的《瀟湘圖》則屬另一類,水墨淡色,形體如一,都是描寫江南多泥被草的山巒丘陵,風雨明晦中的平遠景色,用短條子和墨點的組合描繪景物,這是董源確立的一種新的風範。還有一類為藏於美國王季遷處的《溪岸圖》,今已售於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後苑副使臣董源畫"款,畫高山峻岭景象,不突出用筆,重用墨,有推測為董源早期作品者。但此畫真偽爭議極大,曾於1999年末在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引發一場大討論,有專家說其為張大千偽作之畫,雙方各執一詞,但國內專家多傾向於真跡一說。

唐宋山水畫鑒賞

匡廬圖

《匡廬圖》是荊浩的代表作之一,描繪的是廬山的自然景色。此作畫境宏闊博大,氣勢雄偉峭拔,反映出以荊浩為代表的北方畫派的基本藝術特徵。為了便於吸納萬象,寫成「全景山水」,作者採用立軸構圖,以縱向布局為主。由下往上看,作品層次井然,一層高過一層。畫面下端細繪出山麓景緻,樹木、屋舍、河流、石徑、撐船的舟子、趕驢的行人,一一攝入筆端,準確表現出來。再往上是山間峰巒、瀑布、亭屋、橋樑、林木,山光嵐氣,隱約浮動,山峰越上越高。越高越形峭拔,在群巒眾嶺的映襯環擁下,最高峰挺然直出,上摩穹蒼。此圖集中體現了荊浩的筆法特點,勾、皴、染三法並舉,既突出了造型的結構、形態的立體感和厚重感,又顯示了水墨技法的特殊韻致。在畫面的營造上,作者將「高遠」、「平遠」二法結合起來,交替使用,峻峭聳立的巍巍峰巒與開闊平曠的山野幽谷自然出現在圖中,毫無抵牾不合之處;而古松巨石與層疊的峰巒相映相發,更是將全畫幽深縹緲的境界清楚準確地烘染出來。

唐宋山水畫鑒賞

寒林重汀圖 立軸 絹木 設色 縱179.9厘米

《寒林重汀圖》描繪的是隆冬時節的江南景色。圖中山丘靜穆橫卧,水汀幽深綿延,落盡葉片的樹木無言挺立,纖纖蘆葦瑟縮於風中,溪上小橋空寂清冷,掩映於荒丘寒樹間的屋舍闃無聲息,所有景象構成一個蕭瑟凄清的無人之境。作者在彼岸坡丘旁以大筆橫拖皴出重重的沙汀,氣勢渾茫厚重,這樣又有別於此岸的蘆葦蕭蕭、水流緩緩,又從格局氣勢上打破了平均狀態。兩側的坡嶺、樹木、沙汀、屋宇等似同實異,彼此呼應,使靜態的圖畫具有了內在的動感。此圖山坡以披麻從坡腳上皴,由密而疏,直至坡面方留空白。又于山坡起伏處加上苔點。圖中皴筆以方折增強動勢,粗闊勁健,苔點則兼用渴筆、焦墨、亂鋒,運筆迅疾。力量勁猛,增強了畫面的生動和逸趣。在堤岸畫法上,作者以長披麻與碎筆亂點結合,為畫面帶來了節奏感和運動感。汀渚則用長披麻濕筆平拖,具有酣暢渾樸的特點。

空靈迷濛:董源麾下僧道行 唐宋間,禪宗盛行,南方山水畫派崇尚「平淡天真」。觀此圖,雖主峰聳立,卻無堅凝、雄強之勢,但見柔婉;曲山抱合處,密林叢叢,三二茅舍坐於其中,柴門洞開,引小徑迴旋,折入深谷;坡岸逶迤,有樹木偃仰,碎石臨流,蒲草迎風。令人幽情思遠,如睹異境,如米芾所贊, 「……嵐氣清潤,布景得天真多……明潤郁蔥,最有爽氣……老年平淡趣高。」 「巨然山水,平淡奇絕。」巨然師董源畫山用淡墨長披麻皴,層層深厚,山頭轉折處疊以礬頭,用水墨烘染,不施皴,留白,苔點飛落, 「用筆草草,近視之兒不類物象,遠視則景物粲然」,整個畫面氣勢空靈,生機流蕩。

巨然,其籍貫一作建業(今江蘇南京),一作鍾陵(今江西南昌)。可以確定的是,巨然是「受業於本郡(指今江蘇南京)開元寺」(劉道醇《聖朝名畫評》)。大約在這個時期,巨然成為董源的門人。

劉道士,建康(今南京)人。工佛道鬼神,落筆遒怪,尤善山水,師董源,與巨然同時,畫亦同。但劉道士在左,巨然則以僧在左。以此為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沃德利成書畫院 的精彩文章:

中國瓷器瓷畫欣賞
有一種極美叫做絞胎瓷
王獻之 行書技法要訣
黃庭堅行書《山預帖》

TAG:沃德利成書畫院 |

您可能感興趣

古書畫欣賞:唐宋五代山水作品選
王翚《仿唐宋元諸家山水》十幅冊頁賞鑒
國畫里真有「綠水青山」,淺談唐宋青綠山水畫
陳振濂:唐宋鑒藏印摭談
古書畫欣賞:明 李流芳《唐宋詩意畫冊》
明 李流芳《唐宋詩意畫冊》欣賞
頂級精品!王翚《仿唐宋元諸家山水》冊頁
宋克草書欣賞《唐宋人詩卷》
唐宋繪畫 上海博物館典藏
歷代畫論(連載27)唐宋: 《山水論》《山水決》(唐)王維
劉松岩編《唐宋元十六家山水畫技法圖解》之一
唐宋山水畫:自然的觀照與山水審美意識的覺醒
吳熙載篆書《唐宋詩》
台灣故宮博物院珍藏唐宋元清的六幅古畫
吳讓之篆書《唐宋詩》鑒賞——筆走龍蛇,功底深厚!
董其昌《臨魏晉唐宋諸書卷》
唐宋元明清玉器風格鑒賞
清 王翚《仿唐宋元諸家山水》十幅巨型冊頁
歷代畫論(連載19)唐宋:《畫苑補益·山水訣》(宋)李成 撰
唐宋遼金元玉器珍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