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低得下頭 才能抬頭
最近熱播的大軍師司馬懿確實相當好看,記得上一次看三國還是高一閱讀課那會兒了。這使我最近對三國又燃起了興趣。一代梟雄曹操,建安元年挾天子已令諸侯,號令天下。那時的漢室已是斷壁殘垣,風雨飄搖;內憂外患,滿目瘡痍。且不說這個作為的正確與否,在亂世中,不得不佩服曹阿瞞的膽識與魄力。而促成之者荀彧,也算是給漢獻帝與曹家搭了一座橋樑,雖身為漢室三朝老臣,知道自己無力回天,只能從中周旋。PS;大家讀羅貫中的三國,屬於歷史章回體小說,很多情節純屬杜撰。不如正史來的可靠。
司馬懿,是當時的京兆尹司馬防第二子。科普下,京兆尹相當於現在的北京市市長。可謂是少有才學,他曾拒絕了曹丕多次的邀請入仕,甚至不惜折斷自己的雙腿。這部劇裡面我覺得最有意思的除了曹丕 曹植的世子位之爭以外,還有楊修與司馬懿的鬥法。楊修,字德祖,作為曹植加入世子位之爭的第一幕僚,他為曹植爭奪世子之位也是費盡心機。很多時候的自作聰明也為他後來的死埋下了伏筆。一盒酥,沒等曹操嘗一口,就被分給下人吃了。還有當關羽水淹七軍,樊城失守的時候,曹操親自帶兵出征,行軍到樊城,正當曹操進退兩難之時,在軍中喊出了雞肋二字作為口令。楊修便參透了其中含義「食之無味 棄之可惜」 最後招來殺身之禍。司馬懿與他相反,雖然知道其中意思,但他藏得很深,他知道曹操是雄猜之主,所以知道卻不道破。
楊修臨死前與司馬懿的對視
木秀於林 風必摧之
司馬懿最後憑藉自己的能力,去江東說服孫權,讓他發兵攻打關羽。這次解救樊城之急,司馬懿功不可沒。東吳名士張昭曾說,不信世上有第二個孔明,結果司馬懿確實把他們說的心服口服。如果說舌戰群儒分上下集的話,那主演非孔明和仲達莫屬了。當曹操自知無法實現統一的時候,他也感嘆了屬於一代梟雄的悲涼「老驥伏櫪 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 壯心不已」。東吳孫仲謀,西蜀劉玄德,還是沒能臣服於大魏。建安25年,曹操去世。曹丕正式登基,他做了曹操不敢做的事情,稱帝。司馬懿協助陳群上奏九品官人法,這套法度對士族的勢力有所打壓,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腐敗的滋生。這是對選官制度的一種革新。讓越來越多的有道德有才華的人可以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不過距離科舉制度,那還有很長一段路。但是這種改變,對於封建社會,是一種具有代表性的進步。
英雄末路 美人遲暮
我記得電視劇中有那麼一段話令人印象很深刻,楊修在臨死之前對司馬懿說過,人的青春只有一次,它讓每一個人都對命運作出選擇,從此之後,就再也沒有後悔的餘地了,這就是權謀。兩人在一開始就在曹丕曹植二人身上押寶,可是太子終有一人。論詩賦造詣,曹丕不如曹植,論軍功武力,他不如曹彰。最後他爭得太子之位,除了一些前朝元老為了守護周禮制度的那份堅持(如潁川荀彧和荀攸,清河崔琰等等),還有司馬仲達功不可沒。人生不止要爭個輸贏,更要爭個對錯。曹丕用人方面,和他的父親還是很像的。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縱使郭嘉臨終託付給曹操的那幾句話,(如大王不能用,請殺之,我還沒有看透仲達啊)還有荀彧的那一番論調。可曹丕還是選擇了司馬懿,選擇這件事其實是相互的。因為建功立業也好,征戰沙場也罷,更多的是君與臣之間的那份信任與坦誠。歷史書慢慢讀三國慢慢品,你真的會在其中悟到很多。現在的管理者,我覺得管理之類的雞湯可以少讀一些,但歷史書不可不讀。後來的結局大家也都知道了,曹丕死後,司馬懿官拜太尉,司馬炎奪權自立,改魏為晉。他廢曹芳為齊王,曹家三代苦心經營的大魏,從此宣告結束。
能低頭 才能抬頭
司馬懿忍了曹家四十幾年,最終還是篡權自立。奪權方式暫且不表,這種忍耐力我想連越王勾踐都稍遜三分吧。
古之成大事者,未必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志。與君共勉。


TAG:黑Mamba |
※做人,能抬頭,亦能低頭
※只有埋頭才能抬頭
※「抬頭老婆低頭漢」,我用腳趾頭想了又想……
※貓貓低著頭不說話,一抬頭凍得大鼻涕都出來了
※抬頭是骨氣,低頭是勇氣!
※智者,常低頭:低頭問心,抬頭看路
※趕緊抬抬頭 別做「低頭族」
※帶抬頭顯示的摩托頭盔,還擁有後視鏡,不用轉頭就能看到後方!
※不想養了!狗被綁木頭丟河裡拼了命抬頭還是一直沉下去
※王思聰果然是遊戲控 走路也捨不得抬頭
※抬頭是進取,低頭是智慧!
※前面妹子走樓梯能不能走快點,害得我一直沒敢抬頭
※抬頭望燦爛 低頭見斑斕
※讓狗狗學會抬頭低頭(下)
※男子低頭坐在馬桶上玩手機,門縫突然傳來喘氣聲,抬頭一看傻眼了
※絕地求生:用頭也能控制遊戲角色?抬頭就會喝葯,扭頭立馬開鏡!
※你見過豬抬頭嗎?為什麼豬不能回頭也不能抬頭?今天算是長見識了
※長期低頭看電腦得上了頸椎病,多抬頭可以治好嗎?
※吊頂裝得好 抬頭是享受
※鬼谷子:有時候低頭是為了看清腳下的路,也是為了更好的抬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