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佳沃為什麼做不好水果

佳沃為什麼做不好水果

直到今日,估計很多朋友還沒聽說過「佳沃」這個水果品牌;不過,如果說到佳沃的控股公司,那可就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了,它就是大名鼎鼎的聯想控股。

先容老冀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佳沃」的來歷。2010年,聯想控股成立了農業事業部;2011年11月,聯想控股組建了以陳紹鵬為首的管理團隊具體負責農業板塊,其中有不少高管來自聯想控股旗下IT板塊的聯想集團。2013年5月,聯想控股成立了做農業的佳沃集團,打出了自己的品牌「佳沃」。

大家可能知道,聯想做任何事情都是一板一眼,嚴格按照「搭班子、定戰略、帶隊伍」的管理三要素來操作。搞農業也不例外,佳沃的管理團隊先對整個農業產業做了非常細緻的研究,決定抓住中國消費升級的大趨勢,選擇高價值水果作為切入點,先是推出了藍莓,此後還推出了獼猴桃、車厘子等水果。

幾年下來,佳沃的水果業務到底做得怎麼樣?聯想控股2015年年報顯示,2015年佳沃集團的收入為16.39億元,主要來自於水果。這是個什麼概念?2016年,國內領先的水果電商天天果園拿到D+輪融資的時候,預計當年的收入是16億元。也就是說,佳沃的高價值水果業務在國內算是比較領先了,但是並沒有與競爭對手拉開差距。

到了2015年12月,聯想控股宣布將佳沃集團的水果業務與中國果業巨頭鑫榮懋集團戰略合并。合并之後,佳沃集團持有新公司43.25%的股份,原鑫榮懋集團總經理張劍擔任新公司總裁。這次戰略合并到底意味著什麼,各位可以自行腦補。

既然佳沃選擇的高價值水果這個品類符合中國消費升級的大趨勢,又背靠聯想控股這棵大樹,為什麼只做了兩年半就不再自己做了呢?

老冀之前曾經跟聯想控股的朋友交流過,他認為佳沃選擇高價值水果和全產業鏈的戰略都沒錯,但是戰略執行的次序卻錯了。

與IT製造業類似,水果要送到消費者的餐桌上,同樣需要經歷零部件(種子)、生產(種植)、銷售(渠道)的整個流程。不知道是不是因為聯想當年做PC的時候受制於晶元、操作系統等上游供應商,佳沃做水果的時候,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先取上游。

為此,佳沃在「種地」上投入了最多的資源,收購了國內一些優質的藍莓和獼猴桃養殖基地,並嚴格按照國外先進的耕種技術進行改造。老冀曾經參觀過佳沃的青島藍莓基地,那裡出產的藍莓確實好吃。

此外,佳沃還收購了萬里之外的智利的水果農莊。2013年12月的時候老冀還去考察過,那裡是典型的地中海氣候,特別適合水果生長,再加上先進的養殖技術,出產的藍莓、車厘子的品質都很高。

可是,佳沃似乎沒有花太多精力在水果的渠道上面,以至於老冀後來再想吃,卻發現無論是線上的天貓和京東還是線下的沃爾瑪和家樂福,似乎都很難買到佳沃的水果。

倍感困惑的老冀也跟佳沃管理層交流過,他們告訴老冀:中國農業的生產方式太落後,很難產出高品質的水果,因此需要在生產環節多下功夫。不過,他們似乎忘記了一個事實:無論是中國還是海外的水果生產,大部分都處於小而散的「小農經濟」狀態,短期內要整合起來,幾乎是不可能的事。相對而言,水果的流通環節卻正在走向集中,這與聯想當年剛做PC的情況正好相反。

老冀那位聯想控股的朋友認為,佳沃做水果的全產業鏈當然沒錯,不過應該首先從渠道入手,通過收購類似天天果園這樣的水果垂直電商,扶植其做大,先取得渠道的話語權,然後再去整合小而散的生產企業。而且,正是由於水果生產企業小而散,以聯想的資源和全球整合能力,當佳沃取得渠道話語權之後,即使不收購水果生產企業,同樣能夠獲得足夠數量的水果供應。

要知道,當年做PC的時候聯想走的就是類似的「貿工技」路線:聯想先做渠道,通過代理AST、IBM等廠商的PC積累經驗,然後在惠州建設自己的生產基地,最後才推出自己的PC品牌。如今做水果,IT出身的佳沃高管團隊卻沒有選擇同樣的路線。

最後的結果也就比較尷尬:佳沃手裡雖然有高品質的水果,卻沒有強大的渠道將其銷售出去,也沒有在高端消費者那裡獲得足夠的知名度。2015年12月,佳沃最終選擇與鑫榮懋戰略合并,一定程度也是為了補上渠道的短板,為此,佳沃只能選擇出讓控股權的代價。如今,合并後的新公司的水果業務仍然做得有聲有色,而聯想控股和佳沃集團更多的只是財務投資人的角色了。

從佳沃做水果的例子,可以看出當聯想控股進入其他實業的時候,都存在一定程度的水土不服。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恐怕也與聯想過去在IT產業太成功、有太多的「執念」有關。

2016年9月,聯想控股宣布將旗下的房地產開發業務悉數出售給融創,也是因為這塊業務浪費了大好的機會。2009年老冀採訪聯想房地產業務負責人的時候,他固執地認為一二線城市的房地產已經到頭了,因而非常保守地只在三四線城市少量拿地,最後的結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2011年開始,聯想控股還組建了豐聯集團進軍白酒行業,先後收購了湖南武陵、河北承德乾隆醉、山東曲阜孔府家、安徽文王等知名酒廠,但是在整合中卻沒有考慮白酒行業的規律,以至於到目前為止仍然效果不彰。

聯想控股2016年年報顯示,除了聯想集團的IT板塊之外,其他板塊的收入情況如下:

金融服務 15.83億元

創新消費與服務 21.32億元

農業與食品 32.66億元

新材料 47.02億元

顯然,每個板塊的「個頭」都還不足夠大,距離聯想控股「在多個行業擁有領先企業」的願景還有一定的距離。

那麼,未來聯想控股的實業如何才能破局?老冀認為,關鍵還是要放下IT巨頭的執念,多多重用懂行業的管理人才。由此,聯想仍然有希望在IT之外,培育出第二家甚至第三家行業領先企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冀說科技 的精彩文章:

由你單車金吉暉:我們就是要釘死ofo
vivo能超越OPPO嗎?

TAG:老冀說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