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弗拉門戈-周:七十年代的釣蛙趣事

弗拉門戈-周:七十年代的釣蛙趣事

七十年代的釣蛙趣事

文|弗拉門戈-周

那時,廠里的小孩都曉得:「青蛙吃害蟲,保護莊稼,是蟲」。

因為這是常識。

上小學時,真的就學過一門課,叫《常識》。

上小學時,真的就學過一門課,叫《常識》,裡面有「青蛙是益蟲」的知識。還看過一部科教影片,其中有大量的慢鏡頭動作,讓人見識了青蛙的捕蟲神技。

不過,在那個食品匱乏、精神生活相對單調的年代,去田野里捕捉青蛙,既可滿足口腹之慾,又可享受種種樂趣,就像打魚摸蝦一樣,十分常見,不覺得有什麼不妥。

去田野溝邊、河塘邊叉青蛙。

73、74年,才上二、三年級,暑假裡,常常上午8、9點出發,3、5個小夥伴一起,記得有奇志、紹軍、李清等,帶上叉子,去田野溝邊、河塘邊叉青蛙。

叉子近似魚叉,有磨尖的三根刺。

叉子近似魚叉,叉頭用鋼絲或鐵絲彎曲成「山」字做成,有磨尖的三根刺,約5、6公分長,中間一根稍長,叉頭的尾部固定在竹子做的叉桿上。好的叉頭需用鋼絲做的,電砂輪磨尖,甚至還要打磨倒角刺,且尾部要焊接。如果用鐵絲做,幾下子就會打彎變形不好用。

奇志手持的正是一把漂亮的捕蛙利器——鋼絲「叉子」,他媽媽的徒弟在車間里幫忙做的;我的那把是用鐵絲自製的,相形見絀。

紅日當頭,土壤表面都曬得熱乎乎的,大家短褲背心涼鞋,興緻勃勃,一人一桿叉子,或提手上,或扛肩上,低著頭沿著水溝的兩邊探尋。

幾個人中,只有紹軍聽媽媽的話,乖乖地戴著大草帽,其餘的都把大人的話當耳旁風,出門直接頭頂烈日。

水溝兩側面野草叢生。

水溝兩側面野草叢生,青蛙們披著絕妙的保護色,安靜地躲在陰暗角落裡乘涼,眼力不行,難以發現。

小夥伴中,數奇志的眼睛最尖。一旦發現目標,就會激動地打手勢要大家過來看,並壓低嗓門,歡快地自語:

「老子先發現滴!老子先發現滴!」

或者哼著當時最時興的兒歌《小小螺絲帽》中的那幾句:

「看見了!看見了!看見了!」

一邊將叉子對準目標,穩穩地靠近,快速出手。

命中目標!

青蛙「呱呱」慘叫,小夥伴們雀躍歡呼:

「叉到了!叉到了!」

小心翼翼收叉,將青蛙高高挑起。

小心翼翼收叉,將青蛙高高挑起。叉頭上的青蛙,花白肚皮朝天,四隻爪子亂蹬,徒勞掙扎。

有時候,青蛙未被刺中,只是卡在兩根刺之間,陷入淤泥中,動彈不得,奇志會放開叉子,果斷脫掉涼鞋,敏捷地跳入溝中,直接用手抓。

不過,用叉子捕捉青蛙,雖然好玩,但效率太低,並不實用:因為目標不易發現,準確命中又有難度,受傷的青蛙也會很快死去,只能丟掉。

所以,要論實用的捕蛙方法,還是大人們採用的「夜捕法」靠譜:即天黑後出發,帶上長筒手電筒,到田埂上直接動手捉。

半夜裡,青蛙們都跑到田埂上乘涼,突然遭強光照眼,會懵逼,一動不動,只管下手撿就是了。

雖然是個不錯的技巧,無奈大半夜荒郊野外,不免讓人心生恐懼,至少是「少兒不宜」。

總而言之,田野河溝青蛙很多,令人垂涎,但捕捉不易。

一個「客人」的不期而至,「顛覆」了一切。

81年班上女同學合影,邱麗(右)。

記不得是74、還是75年,反正是7月份暑假,班上美女同學邱麗的表哥,從隨縣鄰近的京山縣過來玩。也忘了是誰傳的消息,早上8、9點鐘的樣子,一號樓的「適齡少年兒童」十好幾個,齊聚三樓樓梯口,圍觀表哥 「傳經送寶」,作示範。

表哥參加工作不久,個子不高黑瘦精幹,短髮自然卷貼著頭皮,大眼睛賊亮。見他表情自信輕鬆,用鋼絲鉗將一根粗鐵絲彎成「Р「狀,鐵圈20多公分口徑,再用針線將一個舊布口袋的袋口縫到鐵圈上。

這樣,加了手柄支撐的布袋子半米多長,看上去口小肚子大。

一幫人又隨表哥來到樓下,找到靠牆角一處水溝旁,潮濕的草地,「刷刷」幾鋤頭下去,就見三條肥大的黑蚯蚓,伸著懶腰露頭。

把小段細鐵絲打折當針引著線,將三條蚯蚓穿膛而過,兩頭一合,使勁打個死結,就是個頗有分量,圓圓的「肉球「誘餌。一米多長的線一頭吊著這個「肉球」,另一頭系在一根短竹竿上。

捕蛙新工具就此完成,很簡單的標配兩件套:有著手柄的長條布袋,垂著「肉球「誘餌的釣竿。一手提袋,一手舉竿,很方便。

看上去,似乎並無動人之處。

印象中,整個製作過程,表哥只做動作,不怎麼說話。

接著,沒有什麼耽擱,眾人簇擁,穿過緊挨廠區的小村莊,來到地頭。

清晰地記得,那是一個涼爽的上午。陰天。

稻田和村子靠的很近。

抬眼望,滿目都是無際的稻田,將村子緊緊包圍。高桿的稻子極為茁壯,葉子深綠,鬱鬱蔥蔥,密不透風。稻田和村子靠的很近,之間僅有小片的荒地,點綴著一些墳頭,野草瘋長,欲與稻葉試比高。

大家在一座墳頭腳下站定,雙腳都深陷於雜草之中,半圓形地圍在表哥身後,眼瞅著他右手將釣竿伸向稻田裡,連抖幾竿,肉球誘餌遂擠開稠密的稻葉,墜入不可見的稻田底部。

手繼續不停地抖動,很快地里有了明顯的動靜:一陣窸窸窣窣,伴隨葉子的摩擦聲,誘餌四周好幾處的稻葉急劇搖晃,搖晃的葉子在快速移動,分明向誘餌集聚而來。

葉子下面依舊什麼也看不見。

只是,葉子下面依舊什麼也看不見。

不一會,他手一舉竿,一隻壯碩的蛙已懸掛繩上!

肥蛙含著誘餌,口半張,四爪下垂,吊在半空晃悠,形神呆萌。竿子一收,左手裡的口袋就勢一接,蛙準確入袋,將袋輕晃兩下,青蛙脫餌落入袋底,撲騰亂蹦。

右手接著伸竿,抖動,肉球再次擠開 密密的稻葉,墜入稻田底部。稍加抖動,抬手舉竿,接著一收一接,輕晃兩下,又一隻健美的蛙入袋底。

專註釣蛙。

兩隻作伴,蹦躂得更歡。

窸窸窣窣,周邊明顯搖晃的稻葉更多,聲音更急,所有「動靜」目標明確,直奔誘餌而來。

表哥神情恬淡,伸竿抖動,舉竿收竿,口袋接應,搖晃,一氣呵成。

很快,附近的野草叢也有了不小的「動靜」,有的「動靜」似乎還蠻膽大,直接從我們腳邊一划而過,往誘餌而去。

在晃動的雜草間隙中,讓人瞥視到幾隻青蛙縱躍而過、匆匆忙忙的身影。

蛙們彷彿都聽見了「大會餐」的集結號,「義無反顧」、不斷加入到某種「狂歡」之中。

可能只有20分鐘,反正肯定不到半個小時,青蛙已被裝滿大半口袋,估計4、5斤是有。

從口袋的表面看得出,蛙們擁擠不堪:上面的蛙還可小幅度蹦跳,下層的只能艱難地向上拱動。

肥美的青蛙。

由於起竿頻率越來越快,常常有蛙吞咽不到位,於半空中 脫鉤,表哥也能敏捷地伸出口袋,妥妥地接住,少有「漏袋之蛙」。

「夠了」。 表哥輕聲說了句。

一幫人簇擁著打道回府。

剛才的整個釣蛙過程中,大家只是張著嘴巴看西洋景,表現出了少有的安靜。現在緩過神來,開始嘰嘰喳喳議論不休了。

「個狗日的 克瑪 (註:武漢話 青蛙 ),太他媽的苕了吧!?」

「個板滿養的,一個接一個,搶倒上鉤,不曉得是么樣想的?」

「個X子養的,這樣釣 克瑪 ,也太過癮了吧!」

……

(註:市井武漢話的口頭禪,多數情況是表明一種驚訝、親熱、或欣賞的態度,並非罵人。易中天的考證有道理。)

奇蹟被親眼目睹,新方法開始快速普及,且流傳之快超出了想像:

夏季里,再也看不到有人用叉子叉青蛙了,周邊的釣青蛙的人,比以往明顯要多,幾乎都是子弟學校的學生,手上拿的全是標配的兩件套:系著黑蚯蚓的釣竿,P型手柄支撐的長布袋。

好像也只是過了兩年,開始不斷碰到一些陌生的釣蛙人,但手上還是那標配的「兩件套」。

令人沮喪的後果也幾乎同時出現了:

附近的青蛙明顯一年比一年少,一年比一年難釣。

一般而言,出去一趟,底線的收穫,怎麼也得毛重1斤左右吧。後來,想要確保底線,廠里的小夥伴們只能不斷擴大垂釣區域:往西甚至要涉水越過沙河,向東,常常要橫穿鐵路;往南,要過老沙河橋,向北,要到化工廠。

很可能是由於廠礦在快速擴張,應該也有縣城人口增長的原因,反正到了78、79年時,周邊的水稻田很快就消失了,取而代之的各種蔬菜地:生薑、辣椒、西紅柿、茄子、菜薹等都有。

周邊的農民也在那幾年,漸漸由糧農變成菜農。

菜地里當然也有青蛙。但小夥伴們心儀的還是稻田裡的青蛙:

在田野里、溝塘邊逛久了,也看出了點名堂,雖然都叫做青蛙,其實外形顏色差別不小,稻田、棉花地、水溝、堰塘中等不同環境的的青蛙,都有各不相同的保護色。

小夥伴們公認,只有稻田裡的青蛙堪稱「青蛙王子」,因為它們嗓門大,模樣俊,彈跳佳,背上翠綠或橄欖綠的顏色鑲著黑點,十分靚麗顯眼。

然而,沒有了稻田,「青蛙王子」越來越少見。

麻煩的事還有,青蛙們的警惕性似乎也在逐年提高:

蛙們義無反顧,飛蛾撲火沖向誘餌的景象是見不到了。但看到誘餌在跳動,還是會被吸引過來,但很少果斷地吞食誘餌了。

更有狡猾的青蛙,會怔怔地盯著誘餌半天,眼神中布滿疑慮,就是不下口,或只用嘴觸碰試探幾下。有時雖下了口,但半吞不吞,你一舉竿,它就立馬吐掉誘餌,掉頭就跑。

即使這樣,每年暑假,還是會約上三五個小夥伴們外出釣青蛙。田間地頭,堰塘四周,水溝兩邊,總有我們饒有興緻、低頭垂釣的身影。

當然,我們也在長大,學賊了,出門都知道帶頂大草帽,斜挎個軍用水壺。不然,暴晒半天,頭上會長包,肩膀上、胳膊上會曬蛻皮,夠難受的。

對了,更糟心的事情也出現了——農民們對釣青蛙的態度開始發生很大的改變。

剛開始,農民們只是好奇或鄙夷,但不乏友好:

「青蛙還可以吃?」

「廠里的娃子真是饞!」

甘冽的井水。

水壺的水幹了,到村子裡討點水,每每被熱情地接待,用葫蘆瓢從大水缸里舀水,讓我們喝到甘冽的井水,並將我們的水壺灌滿。

後來,農民們對我們釣蛙的隊伍表現出了憎恨,開始咒罵和驅離。

莫非真切感受到了青蛙在減少,蟲害在增加?

但那時的我們顧不了那麼多,依然熱愛釣蛙:

加上紅辣椒、生薑、大蒜頭,紅燒的青蛙實在味美,口腹之慾難以抵抗啊!

還有,田野郊外視界的敞亮開闊、烈日灸烤下蒸騰著的野草氣息、急風驟雨帶來的透心涼爽、溝堰深處茂密枝葉背後的莫測神秘、青蛙聞聲而動的傻痴呆萌、上鉤後的沉甸手感,種種不可言說的感覺都會讓人陶醉、難以自拔!

80年7月,釣蛙少年已長大,初中畢業,邱麗(前排右4),筆者(後排右2),奇志(右1)。

82年8月,釣蛙少年已長大,建軍、李清、筆者、奇志、紹軍、蘇海(從左至右)。

83年,釣蛙少年已長大,奇志到廣東當炮兵。

不過,79、80年就沒有再釣青蛙了。

快樂的日子總是短暫。

因為,已經初三,中考快到了!

-END-

六根者誰?

李輝 葉匡政 綠茶韓浩月潘采夫 武雲溥

醉能同其樂,醒能著以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六根 的精彩文章:

一個男人的紙上私奔
《明月幾時有》:許鞍華成功躲避了「重大題材」這個陷阱
我有一隻飛鳥,在春季——艾米莉?狄金森詩歌欣賞
《岡仁波齊》:流淚滿面和無動於衷都是正常的
漂泊者的宿命是繼續漂泊

TAG:六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