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味只在一「筍」間,馬蹄筍來頭不小
蘇東坡先生曾寫道:「可使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
有聰明人接其意道:「若要不俗又不瘦,最好餐餐筍燒肉。」
筍著實是一樣好東西,老家的馬蹄筍就讓我時時想起,尤其是在這炎炎夏日。
每年端午節過後,吃過粽子和楊梅,馬蹄筍就從冬眠中蘇醒,
一根根尖筍兒在春雨的催促下,快速地從泥土中鑽出,
三三二二開始出土了,但是盛產卻是6-7月,
時下正是馬蹄筍開始上市的時節。也有人問,
夏天怎麼會有筍?但馬蹄筍就是盛產在夏季。
記得小時候挖筍都是一大清早去竹林,尋找未破土或者剛剛破土的嫩筍,
如果破土出青了,會有微微的苦味,就變次品了。
尋找未破土的筍是個技術活,
但是在爺爺的指導下,我也是掌握了這技術的。
如果晴天,仔細辯認哪兒的土有微微的潮濕,那下面肯定有筍仔;
如果是下雨天,就要看看哪兒的土有微微的裂隙與隆起了。
找到了這兩種特徵,我總是會很興奮的叫起來:
爺爺,快來,這裡有筍!爺爺小心翼翼地用專門挖
筍的工具挖開旁邊的土,總能挖出又肥又嫩的筍來。
拿回家後媽媽很快就燒起來,我們就可以大塊朵頤了。
蹄筍有很多吃法,我們家最喜歡的吃法莫過於清水煮了。
就是把剛挖的筍剝去殼,切成條狀,放在涼水裡煮
(一定要涼水,如果燒開水再放進去就不好吃了),
只需加少許鹽,不需要加其他任何佐料,
食物的原味自此完美地保存了下來,
鹽巴的鹹味提升了筍的鮮味和甜味,
讓其在舌尖上的層次感更加鮮明,
而筍湯喝起來也是清淡爽口。
排名其次的是筍炒雞蛋,把筍切成丁,
先炒熟,敲上幾個雞蛋,再炒出來,
也是很美味的……還有筍炒肉、
筍燒鹹菜、冰鎮筍、筍燉老鴨,想想都流口水。
在老家,馬蹄筍又叫綠竹筍,台灣也是叫綠竹筍的。
屬禾本科竹亞科莿竹屬叢生竹種,為合軸型叢生竹的筍用竹,
是中國南方優良的筍、材兩用竹種,因其筍形似馬蹄,
故稱「馬蹄筍」。馬蹄筍的上市時間為每年6—10月,
其口味清爽、營養豐富.
並含有大量活性粗纖維素,能減少人體內有毒物質的積留和
吸收,馬蹄筍,高纖維、低脂肪、富含18種人體
所必需的氨基酸和鐵、鈣 、錳、鋅等礦物元素及維生素,
是「綠色食品」。
馬蹄筍歷史悠久,早在唐代就有挖筍充饑的記載。
鋸傳,乾隆皇帝下江南期間騎馬路過黃田境內的一崗嶺,
因勞累飢餓過度摔下馬背,被一筍農發現。
好心的筍農便挖筍給乾隆充饑,乾隆帝從未吃過如此鮮美的食品,
便問此為何物?筍農答曰:「麓筍」。此時乾隆的坐騎引頸長鳴,
馬蹄朝筍農方向踢來踢去,乾隆一看此筍與馬蹄極為相似,
就賜名為「馬蹄筍」,一崗嶺也賜名為「馬蹄嶺」,
從此馬蹄筍便成了皇宮貢品。
清煮馬蹄筍
馬蹄筍炒雞蛋
涼拌馬蹄筍
馬蹄筍燒鹹菜
冰鎮馬蹄筍
馬蹄筍燉排骨
好吃的馬蹄筍,只屬於夏日,像蟬、像荷香、像艷烈的鳳凰花。
秋風一至,便枯索難尋。夏天吃一道甘冽多汁的馬蹄筍,
真覺得人生到此,大可無求了。


TAG:非主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