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張愛玲:人淡如茶,因為愛過,所以慈悲

張愛玲:人淡如茶,因為愛過,所以慈悲





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刻意的修飾,也沒有曲折的情節,但卻是那麼的有意味。




輕輕地一句「噢,你也在這裡?」代表了所有——

所有的開始,所有的結局,所有的人生……




亦如張愛玲對茶的熱愛一樣,她相信緣分,相信緣分是偶爾光顧的浪跡四方的旅人,有緣人自會發現,無緣者任他尋千百度也會錯過。




她不會刻意去修飾什麼,所有女人有的絮絮叨叨、不依不撓她全有,卻唯有她,用冷峻銳利的眼光描畫下一個舊中國。




她愛茶,便以茶入文,抒情寫意。




大抵是因為茶如人生,張愛玲的許多膾炙人口的作品中都將茶作為情感載體。她的文章也像茶,余香溢鼻、苦盡甘來、讓人久久回味,無法忘卻。




張愛玲嗜茶,所以她筆下的女主角們也常與茶打交道,以茶為喻。從令人低回不已的故事裡,我們不難找到她對茶的依戀與喝茶主張。




《茉莉香片》




《茉莉香片》便是以茶命名,開篇便說:「我給您沏的這一壺茉莉香片,也許是太苦了一點,我將要說給您聽的一段香港傳奇,恐怕也是一樣的苦——香港是一個華美的但是悲哀的城。您先倒上一杯茶——當心燙!您尖著嘴輕輕吹著它,在茶煙繚繞中……」




事實上,張愛玲嘴上說的「苦」,並不是茉莉花茶的苦,而是生活中各種紛繁雜亂的之苦。

茶在這裡,成了一種美好的嚮往,一種能驅散鴉片煙味的好東西。



說書式的開頭,是典型的、張愛玲式的向通俗小說的靠近。這裡的茶自然不再是普通的茶,比作傳奇,便影影綽綽可窺故事底色;而故事裡的苦也不儘是一味的苦吧,拿茶作比,又多了些回味。




《桂花蒸》




《桂花蒸》講的則是偷茶。阿小的男人,並沒有明媒正娶她,也無金戒指,更養不活她。阿小自己在洋人家當阿媽。




男人來找她,「她給男人斟了一杯茶,她從來不偷茶的,男人來的時候是例外。男人雙手捧著茶慢慢呷著……」

以一杯偷來的茶,用喜劇效果,完成了阿小的悲壯愛情。




要知道,「蘇州娘姨最是要強,受不了人家一點點眉高眼低。」阿小可是從來不貪的,如今卻甘心偷茶,要是叫哥兒們察覺了,豈不英名盡喪?晚節不保?偏她又這麼地理直氣壯。讀來不免心中一陣悲涼。




《紅玫瑰與白玫瑰》




「振保的生命里有兩個女人,他說一個是他的白玫瑰,一個是他的紅玫瑰。一個是聖潔的妻,一個是熱烈的情婦……」這可以說是《紅玫瑰與白玫瑰》中的精髓。




同樣是茶,到了《紅玫瑰與白玫瑰》里,卻成了調情的工具。




嬌蕊故意讓振保知道她記得他「喜歡喝清茶,在外國這些年,老是想吃沒得吃。」通過這樣的方式讓他心猿意馬、意亂情迷。因為一個女人只有愛一個男人、在意一個男人,才會記得他身世背景,做過什麼、愛吃什麼。嬌蕊對此和盤托出,振保也心知肚明。




兩個人曖昧不明、各懷鬼胎,這時「阿媽送了綠茶進來,茶葉滿滿的浮在水面上,振保雙手捧著玻璃杯,只是喝不進嘴去。他兩眼望著茶,心裡卻研究出一個緣故來了。」嬌蕊呢,「低著頭,輕輕去揀杯中的茶葉揀半天,喝一口。」放肆地「把一條腿橫掃過去,踢得他差一點潑翻了手中的茶。」

此處一來無聲勝有聲,可借茶傳情。二來雙方其實都在暗自籌劃如何將對方拿下。




茶在整個調情過程中被描寫得極其生動,張力十足,也可以看出張愛玲對飲茶細節把控十分精準,對喝茶必有一定研究。




《半生緣》




還記得世鈞與曼楨相遇時的情景嗎?




問:「你是哪裡人?」答:「六安,產茶葉的地方。」不得不感嘆,張愛玲的工筆精湛。曼楨和世鈞那悠悠「半生緣」,便始自一杯茶。這杯茶,無香無味,只略帶少許茶色。




這杯茶,並不是什麼好茶,像洗桌布的水。他們幾個人在過年那天在一家灰撲撲的小食店裡碰上了,湊在一張桌子上吃飯,喚店家拿紙來擦筷子要不到,曼楨便說:「就在茶杯里涮一涮吧,這茶我想你們也不見得要吃的。」




看似平淡無奇的一個場景,細究起來,日後兩人之間的得不到、已失去、回不去,是不是從這一杯不體面的茶開始就鋪墊好了?

一切都彷彿是註定的,悠悠半生,就像是那杯茶,清冷、苦澀又難言。




《半生緣》中心靈尋愛與人世鴻溝突顯的落差,就是張愛玲一世的情愛。茶,清新、清心、清靜、清寂、清凈,《半生緣》中的對六安茶的輕描淡寫,又不失文雅之趣。




《傾城之戀》




范柳原舉起茶杯對流蘇說:「你迎著亮瞧瞧,裡頭的景到使我想起馬來的森林。」




流蘇沒有看見什麼森林,「杯里的殘茶向一邊傾過來,綠色的茶葉粘在玻璃上,橫斜有致,迎著光,看上去像一棵翠生生的芭蕉。底下堆積著的茶葉,盤結錯雜,就像沒膝的蔓草與蓬蒿。」




在張愛玲看來,流蘇描畫的不是茶葉,而是她那如蔓草與蓬蒿般凌亂。




《怨女》




最難忘的情景莫過於銀娣上吊之前,「拿桌上的茶壺,就著壺嘴喝了一口,冷茶泡了一夜,非常苦」。




那是她自殺前的心情寫照,清冷、苦澀。她死意已決,顧不得許多。這一口茶便道盡了銀娣的凄楚。

如此神來之筆,足以看出張愛玲是喝茶的行家。《怨女》中,銀娣便是一個嗜茶的女人。在穿孝期不能戴耳環,她耳朵眼裡塞了根茶葉蒂。




如此凡事有茶,可知是真的喜歡。







詩清只為飲茶多,張愛玲的愛茶,大概也跟她的為人處世有關,或者說,與她的為人處世相吻合。




張愛玲的家世顯赫,祖父張佩綸是清末名臣,祖母李菊耦是朝廷重臣李鴻章的長女。這樣的家庭雖然是衣食無憂但卻是張愛玲痛苦的開始。在她極富傳奇的一生中,有絢麗驚世的成名過往,有痴心不悔的愛情經歷,有十里洋場的上海故事,有華美悲涼的香港情緣,還有離群索居的人生遲暮。




文字像一把華麗又寒冷的劍,她優雅地揮舞著。愛情像一場絢爛而冒險的旅程,她堅定地飛蛾撲火。




她,是民國世界的臨水照花人。




也許,就像她自己說的:

因為懂得,所以寬容。因為愛過,所以慈悲。




這,就是張愛玲,一個站在紙張與文字背後真正懂茶的人。




驚濤駭浪之後的人淡如茶,大概說的就是這個意思吧。






文:茶的故事(訂閱號:teastories)編輯整理。


圖:

來源網路

。內容僅供參考。轉載請聯繫授權。



點「閱讀原文」進商城,

與張愛玲一同品味如茶生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的精彩文章:

手把手!教你用悶泡法泡老白茶
茶葉蛋怎麼做才入味又好吃?
暑天到,白茶壓餅正當時,茶農親解茶餅生產全過程!
白茶壓餅的兩大毒瘤,做舊和夾層!
丁家寨的茶回甘到底是什麼感覺?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張愛玲:因為愛過,所以慈悲
張愛玲:女人喜歡錢,是因為沒吃過錢的苦
張愛玲:喜歡錢,因為沒吃過錢的苦。
張愛玲對弟弟張子靜的冷漠背後:是真薄情還是因為不懂愛?
張愛玲:最大的幸福,是你愛的人正好也愛你
張愛玲的姑姑為什麼喜歡張愛玲?也許是因為她們有共同的敵人
張愛玲對濫情渣男卑微的愛:因為愛你,我可以放棄一切,包括你
我愛上了你,不願辜負,亦如張愛玲愛上了胡蘭成!
她是張愛玲的姑姑,愛情也和張愛玲相似,78歲那年才如願
同是遇人不淑,張愛玲後得遇良人,蕭紅卻悲劇到底,愛切忌盲目
張愛玲:對於大多數的女人,「愛」的意思就是「被愛」
所謂伊人,張愛玲
在感情里,比起張愛玲,我更愛三毛的原因
蘇青與張愛玲關係莫逆,一是因為互相欣賞,也是因為兩人過於相像
楊絳評價張愛玲筆下的女人:多是一些「饑渴者」,張愛玲很好
張愛玲:面對父親的凶暴,母親的冷漠,愛人的背叛,只能選擇自強
張愛玲:訴不盡的人間蒼涼
張愛玲:「女人啊,還是要有錢」
楊絳評價張愛玲:我對她有偏見,你們都過高看待張愛玲了
張愛玲與丈夫賴雅:世人眼裡的「不般配」,為何在她眼裡卻是真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