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黃賓虹畫名言名句分享欣賞

黃賓虹畫名言名句分享欣賞

黃賓虹畫

01、東方文化,歷史悠久,改革維新,屢進屢退,剝膚存液,以有千古不變之精神,昭垂宇宙。《與友人書》

02、古代書畫之所以寶貴者,固非其為古董而寶貴,乃其精神存在,千古不磨。《畫學講稿》

03、至於道尚貫通,學貴根柢,用長舍短,器屬大成,如大家畫者,識見既高,品詣尤至,深闡筆墨之奧,創造章法之真,兼文人、名家之畫而有之,故能參贊造化,推陳出新,力矯時流,學古而不泥古。上下千年,縱橫萬里,一代之中,大家曾不數人。《畫法要旨》

04、畫法莫備於宋,至元搜抉其蘊,洗髮精神,實處轉松,奇中有實,以意為之,而真趣乃出。元代諸君,資性既亮,孰途復正,往往於唐法中幻出逸格,絕無南宋以下習氣。《古畫微》

05、薪非火不燃,火非薪無附。古迹之留傳,皆後學之楷模,要其精神所寄,綿綿不絕,經千百載,而精神不磨。有精神而後氣韻可生動。畫者以理法為鞏固精神之本,以情意為運行之用,有精神而後氣韻可生動。以氣力為通變精神之權;理法當兼情意與氣力而言,理法似當,而情意不順,氣力不行,其理法猶未足也。法在理之中,意在情之中,力在氣之中。含剛勁與婀娜,化腐敗為神奇,可以守經,可以達權。《畫學南北宗之辨似》

06、藝術流傳,在精神不在形貌,貌可學而至,精神由領悟而生。《論畫宜取所長》

07、寫生只能得山川之骨,欲得山川之氣,還得閉目沉思,非領略其精神不可。余游雁盪過甌江時,正值深秋,對景寫生,雖得圖甚多,也只是甌江之骨耳。《黃賓虹畫語錄》

08、畫有筆墨章法三者,實處也;氣韻生動,出於三者之中,虛處也;虛實兼美,美在其中,不重外觀。藝合於道,是為精神。實者可言而喻,虛者由悟而通。實處易虛處難。苟非致力於筆墨章法之實處,則虛處之氣韻生動不易明。故淺人觀畫,往往誤以設色細謹為氣韻,落紙浮滑為生動;不於筆墨章法先明實處之美,安能明曉畫中之內美尤在虛處乎?《藝談》

09、畫有民族性,雖時時代改變外貌,而精神不移。《與傅怒庵書》

10、嘗悟筆墨精神千古不變;章法面目,刻刻翻新。《與傅怒庵書》

11、中國民族所賴以生存,歷久不滅的,更是精神文明。藝術便是精神文明的結晶。現時世界所染的病症,也正是精神文明衰落的原因。要拯救世界,必須從此著手。

12、鄙意以為畫家千古以來,畫目常變,而精神不變。因即平時搜集元、明人真跡,悟得筆墨精神。中國畫法,完全從書法文字而來,非江湖朝市俗客所可貌似。鄙人研究數10年,宜與人觀覽;至毀譽可由人。而操守自堅,不入歧途,斯可為畫事精神,留一曙光也。《致顧飛書》

13、道法自然,人與天近。物質有窮,精神無窮。《古畫微自序》

14、竭力追古,遺貌取神,成一家法,傳無盡燈,其與韓、柳、歐、王有功古文辭,無有差別。《自題淺絳山水》

15、15年來燕市古書畫,日有所見,有甚佳者,常得入目,拙筆因之時時變換。復悟古人全重內美,只在筆墨有法,不顧外觀粗拙。《與朱硯英書》

16、而惟追蹤內美,虛中有實,無實非虛。古人出於規矩準繩之外,初非急於求脫,自欺欺人。朝斯夕斯,實心毅力,有非徹底明了不作糊塗影響之談,方可得其門徑。《與汪孝文書》

17、春秋戰國時代,封建破壞,諸子百家著書之說,競相辯難,遂有了各人自己的學說,成為大觀。要之,三代而上,君相有學,道在君相;三代而下,君相失學,道在師儒,自後文氣勃興,學問便不為貴族所獨有。師儒們傳道設教,人民乃有自由學習和自由發揮言論的機會權利。這種精神,便是民學的精神,其結果遂造成中國文化史上最光輝燦爛的一頁。

18、君學重在外表,在於迎合人。民學重在精神,在於發揮自己。所以,君學的美術,只講外表整齊好看,民學則在骨子裡求精神的美,涵而不露,才有深長意味。就字來說,大篆外表不齊,而骨子裡有精神,齊在骨子裡。自秦始皇以後,一變為小篆,外表齊了,卻失掉了骨子裡的精神。西漢的無波隸,外表也是不齊,卻有一種內在美。經王莽之後,東漢改成有波隸,又講外表整齊。六朝字外表不求整齊,所以六朝字美。唐太宗以後又一變而為整齊的外表了。借著此等變化,正可以看出君學與民學的分別。《國畫之民學》

19、畫言實處易、虛處難,虛是內美,六法須於八法通之。《自題山水》

20、宋代鄧椿《畫繼》云:「畫之為用大矣,盈天地之間者萬物,悉皆含毫運思,曲盡其態。而所以曲盡者,止一法耳。一者何也?曰:傳神而已矣。世徒知人之有神,而不知物之有神。」

21、畫人物要有神氣,畫山水要有靈氣。神氣、靈氣都是從物體變化中出來。有變化,現象就複雜。當畫家處理複雜之現象,要沉著,要有沙裡淘金的本領,要大膽,要堅決,把沙淘盡,把金撿出。這還不夠,藝術家還得把自己身上所藏之金也拿出來,與沙里淘得之金化合起來,如此,神氣、靈氣即活現矣!《與友人書》

22、屢變者體貌,不變者精神。精神所到,氣韻以生。《中國山水畫今昔之變遷》

23、唐以前畫家,已不斤斤於形似,而以畫外有情為高,故王維之雪裡芭蕉,李思訓之煙霞飄渺,在精神而不在跡象,畫之貴於神似者以此。《畫學南北宗之辨似》

24、一幅好畫,亂中不亂,不亂中又有亂。其氣脈必相通,氣脈相通,畫即有靈氣,畫有靈氣,氣韻自然生動。四王之畫,小石迭成大山,點染與皴法俱分,通體氣脈不相聯,故乏生氣。《黃賓虹畫語錄》

25、作畫不求用筆,止謀局事烘染,終不成家。《國畫分期學法》

26、畫法之妙,全在用筆,用筆之法,包安吳『萬毫齊力"一語可謂直抉其微。王摩詰遊絲皴,吳道子蒓菜條,無論粗細筆,同此一理。1942年《題朱硯英山水畫》

27、作畫全在用筆下苦功,力能壓得住紙而後力透紙背。然用力不可過剛,過剛則枯硬。……剛柔得中方是好畫。用筆之法,全在書訣中,有」一波三折「一語,最是金丹。歐人言曲線美,亦為得解。院體縱橫習氣,就是太剛。《與朱硯英書》

28、名家歷代真跡,以古人之精神萬世不變,全在用筆之功力,如挽強弓,如舉牛鼎。力有一分不足,即是勉強,不能自然。自然是活,勉強即死。

29、畫有六法,骨法兼力,全在平日練習功夫,不可間斷。拳不離手,曲不離口,方可有得。無論粗細與丹青、水墨,只要用筆得法。法如莊子所謂「筌蹄」(務求分明,再能融洽,初步難修潔,進步難變化),得而忘之可也,棄之不可也。無法即如黑暗夜行,雖歷荊棘瓦礫之勞,而終是無路,此之謂魔。魔亦有道,非正道也。彼成魔者,非不用功,非不練習,只是不聞道。道如大路,平方正直。畫之道在書法中,論其法者,即在古人文辭中,此作畫不可不讀書也。《與朱硯英書》

30、鄙人每日雖無間斷,要皆自行練習古人筆力為多,留存在粗紙之上只一輪廓耳。1944年《與朱硯英書》

31、畫法用筆線條之美,純從金石、書畫、銅器、碑碣、造像而來,剛柔得中,筆法起承轉合,有乎有勁。《自題山水》

32、畫無中西之分,有筆有墨,純任自然,由形似進於神似,即西法之印象抽象。------今野獸派思改變,向中國古畫線條著力。」1948年《與蘇乾英書》

33、離於法,無以盡用筆之妙;拘於法,不能全用筆之神。見王伯敏編《黃賓虹畫語錄》

34、無法不足觀,而泥於法者亦不足觀。夫惟先求乎法之中,終超於法之外,不為物理所拘,即無往而非理。《與陳柱尊教授論畫書》

35、虛中運實,柔內含剛,此筆法也。《自題山水 》

36、畫貴工細,在筆有起伏轉折,墨有芳潤華滋,非徒描摹細謹,但求法備氣至。如此一幅畫成,自始至終得五六十次方可完成。《與朱硯英書》

37、所謂練習者,法有未備則研究法,氣有未至則研究練氣之法,法備氣至,始為成功,而後出而問世,毀譽尤當不介於心,此大家也。

38、自然之妙,在於有斷續聯綿,處處有情,節節回顧,若隱若現,不即不離。隔者可使之連,遠者可引之近。其法又層次,有布置,切不可誤入邪道,只墨守規矩準繩,自不能有所變化。古人有含毫吮墨,皓首窮年,不得其法者,皆由不審求於筆墨,未嘗虛心請益於名師益友。《黃賓虹畫語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逛樓 的精彩文章:

國畫欣賞-宋真好山水畫
趙涌伯工筆寫意花鳥畫欣賞

TAG:逛樓 |

您可能感興趣

中華名人聖賢經典名句十八句欣賞——劉慈欣
名碑名帖欣賞|米芾《叔晦帖》
中華名人聖賢經典名句十八句欣賞——周杰倫
歷代名家花鳥畫鳴蟬欣賞
中華名人聖賢經典名句十八句欣賞——李笑來
中華名人聖賢經典名句十八句欣賞——馮小剛
中華名人聖賢經典名句十八句欣賞——毛澤東
名家名家:孫克弘花鳥冊頁欣賞
世界名人經典名句十八句欣賞——巴菲特
名品欣賞古竹
IT名人經典名句十八句欣賞——馬雲
範文才《歷代名家名文名賦名帖十四篇》欣賞
世界名人經典名句十八句欣賞——愛迪生
李敖經典名句十八句欣賞
名家油畫欣賞
歷代名家畫撫琴圖欣賞
各種名貴蓮花欣賞
朱自清經典名句欣賞
古代名畫裝幀欣賞
國寶名畫:簪花仕女圖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