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在畢加索博物館遇見俗人畢加索|巴塞羅那

在畢加索博物館遇見俗人畢加索|巴塞羅那

在畢加索博物館遇見俗人畢加索|巴塞羅那

晚年畢加索 攝/Ralph Gatti

一直以為畢加索是離我很遙遠的畫家,一直不明白這個光著膀子作畫的老頭為何能天然地進入人們的大腦記憶。即便在我幼時生活的鄉下僻壤,也早就知道有這樣一位著名人物。後來發現,他離我們的時代並不遙遠,1973年去世,卻收穫了世界級的名望。

命運十分眷顧這位私生活一團糟的藝術家,畢加索親眼看著自己的作品被收藏進盧浮宮,看著自己的作品帶來的巨大財富。他93歲漫長的一生與梵高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享受著圍觀和鎂光燈以及來自崇拜者的辯護,後者則窮困潦倒37歲自殺身亡。

這是周海濱巴塞羅那遊記第一篇

在畢加索博物館遇見俗人畢加索|巴塞羅那

2017年7月13日,巴塞羅那剛剛蘇醒,從melia barcelona 酒店打車,帥氣的司機毫不猶疑地帶我們前往,大約過了半個小時,在一道狹長的小巷旁,停住了。我愣了一下,直覺告訴我,這裡彷彿是我家鄉皖南的村落街巷,高大的牆壁直衝雲霄,人走在裡面,享受著涼爽的過堂風。尤其是青磚建造的房屋,這是中國明朝慣用的城牆磚塊。

在畢加索博物館遇見俗人畢加索|巴塞羅那

在畢加索博物館遇見俗人畢加索|巴塞羅那

在畢加索博物館遇見俗人畢加索|巴塞羅那

在畢加索博物館遇見俗人畢加索|巴塞羅那

在畢加索博物館遇見俗人畢加索|巴塞羅那

在畢加索博物館遇見俗人畢加索|巴塞羅那

在畢加索博物館遇見俗人畢加索|巴塞羅那

這是位於老城區蒙卡答路(Montcada)15號的畢加索博物館。在這座十三世紀的舊宅子里,中世紀的氣息撲面而來,站在窯洞式(其實是地中海摩爾式建築拱門)的房屋門廳,看見陽光灑向幽靜的庭院天井,旁邊的窗欞難掩華麗的氣息。

在畢加索博物館遇見俗人畢加索|巴塞羅那

畢加索是高產的畫家,但青年時期的作品,這家博物館收藏最多,這裡成為研究畫家早期藝術創作的重要場所,也是美術系學生的朝聖之地,因為畢加索13歲時的作品就已經讓美術系畢業生驚嘆不已。

在畢加索博物館遇見俗人畢加索|巴塞羅那

花5歐元租用了博物館的導覽器,我花了兩個小時的時間完整聽完了所有編號的介紹,對重要的作品,導覽器都會詳細的介紹畫家的創作背景和創作技巧,以及作品在畫家一生中佔據的位置。

博物館內禁止拍照。我一個廳挨著一個廳,享受著中文解說帶來的作品欣賞愉悅感,完整體驗了畢加索畫風的轉變。這個過程很美妙,從對畢加索一無所知,到靜下心來駐足觀看,到與作品產生共鳴,在這兩個小時之內完成了。

博物館於1963年3月9日正式對外開放,這也是首個專門展示畢加索作品的博物館。博物館最初只處於一幢被稱為德阿吉拉爾宮的中世紀哥特建築中,後來逐步將毗鄰的四幢建築一一併入,五幢建築都建於13-14世紀。

在畢加索博物館遇見俗人畢加索|巴塞羅那

1881年,畢加索出生在西班牙馬拉加,他的父親是美術教師,擅長禽鳥和靜物。小畢加索在素描和油畫中展露的過人天賦,讓老畢加索有了讓兒子以此謀生的想法。

在父親的督導下,畢加索接受了嚴格的學院派訓練。古典繪畫推崇的秩序、比例和美不可避免地決定了畢加索早期的風格。因而,畢加索早期的作品幾乎與學院派的繪畫語言一模一樣。

不過,在欣賞1894到1985年,十三四歲畢加索在拉科魯尼亞的繪畫作品,他的早熟令人吃驚。在一副名為《戴貝雷帽的男人》這幅油畫肖像中,人物的冷峻憂鬱和粗獷的個性,通過眼神迸發出來。顯然,畢加索早已超越了少年作品中的膚淺細節刻畫,對各種技巧恣意運用。父親看到作品後十分驚訝,將顏料和畫筆給了畢加索,承認兒子超越了自己。

在畢加索博物館遇見俗人畢加索|巴塞羅那

1895年1月,畢加索的妹妹孔奇塔染白喉去世,這讓老畢加索決心離開自己並不喜歡的拉科魯尼亞,他與巴塞羅那藝術學院的一位教授交換教職,搬到了巴塞羅那。此時的巴塞羅那已經是西班牙的經濟重鎮和藝術之城,吸納著來自歐洲北部的藝術潮流,見證了現代主義的爆發。

這次搬家對畢加索來說意義非凡,在巴塞羅那,學習人體繪畫和宗教繪畫,讓少年畢加索提高了筆法的流暢性。後來,其好友兼秘書薩巴特主持創建畢加索博物館,計劃將博物館建在畢加索的出生地馬拉加,但畢加索認為巴塞羅那才是真正與他聯繫最緊密的城市。儘管,1934年之後畢加索再也沒有回過西班牙。

在這家博物館最能感受畫家成長的階梯,他畫宗教畫,參加展覽和比賽,渴望被接納和認可。在這裡,你可以與俗人畢加索相遇。

在畢加索博物館遇見俗人畢加索|巴塞羅那

巴塞羅那畢加索博物館 攝/Roland Stallard

為了參加官方展覽,15歲的畢加索創作了以宗教題材為描繪對象的作品——《第一次聖餐》,並獲得了當地日報的報道。這幅寫實主義的油畫激勵了畢加索在第二年(1897年)創作出巨幅油畫《科學與博愛》。畫面里一位女病人在接受醫生的治療,並由一位懷抱嬰兒的修女陪伴。這幅油畫被認為是畢加索在學院派藝術時期的巔峰之作,與當時保守主義環境下風行的社會寫實主義相符,成功地表現出了醫學與慈善主題。

在畢加索博物館遇見俗人畢加索|巴塞羅那

1897-Science And Charity

在創作《科學與博愛》之前,畢加索繪製了一系列的準備草稿,色彩的選擇、房間的裝飾以及人物的位置姿態都有調整。但是,有一點沒有變,那就是始終採用經典構圖規律,讓欣賞者的注意力集中在女病人身上。

畢加索在業餘時間創作了大量的家人肖像,穿插使用粉彩、水彩、油畫燃料和墨水,以《佩芭姑媽肖像》和《自畫像》最為知名。前者將這位性格孤僻而富有宗教激情的女人形象躍然紙上,後者則是畢加索作品的常見題材,其狂放有力的筆觸體現了畫家的藝術造詣。

這時候,老畢加索沒有放棄對兒子的管教。1897年10月,畢加索前往位於馬德里的西班牙最負盛名繪畫學校——聖費爾南多皇家美術學院。在這裡,事與願違,畢加索基本上不參加那些古板乏味的課程,而更願意混在美術圈子裡,並展現出藝術的多樣性,創作了許多風俗主義場景的素描,流浪動物、弗朗門戈舞者和鬥牛士都活躍在他的筆下。

1898年春,畢加索在馬德里染上了猩紅熱,前往加泰羅尼亞南部的阿布羅小鎮療養。在近一年的時間裡,畢加索的風光素描和油畫呈現出隨性自由、色彩明亮的風格。

當畢加索返回巴塞羅那的時候,他被波西米亞的生活和先鋒派潮流所吸引,不願再去上學。19世紀末的巴塞羅那見證了現代主義的爆發,讓加泰羅尼亞的社會傳統被迫重構。

離畢加索博物館不遠的四隻貓酒吧,對畢加索來說意義重大。不僅是因為他人生中的首個個展在這裡舉辦,也是他與巴塞羅那當地誌同道合的街頭藝術家朋友談天論地的地方。更重要的是,這裡匯聚了前拉斐爾主義、象徵主義、頹廢主義等現代思潮,並由此在西班牙加泰羅尼亞發軔。

在這裡,畢加索廣交朋友,他的夥伴包括拉蒙·卡薩斯、米克爾·烏特里羅和聖地亞哥·盧西尼奧爾等現代主義擁躉,正是這些人參與了四隻貓酒吧的創建。也許這就是畢加索巴黎之夢的起點——他的作品開始脫離學院派的禁錮,開始隨性洒脫,以至於情緒化。

在巴塞羅那有了朋友圈的畢加索開始混跡於酒館和妓院,他的肖像畫不再是父母等家人,而是酒徒和妓女。在《沙發》中,畢加索用迅疾的筆觸展現了老鴇目光下的妓女和嫖客。

畢加索開始需要錢了,從1899年到1900年上半年,他參加了許多海報創作大賽,嘗試進入廣告界賺大錢。他還想儘快獲得圈內人的認可,在三個月的時間裡描繪了四隻貓酒吧里的常客和圈內人,這些肖像畫作在1900年終於在四隻貓酒吧大廳展出,作為藝術新星的畢加索在巴塞羅那立住了腳。

不過,畢加索的幸運之地是巴黎,那是1904年定居巴黎後的事了,他得到更多參加畫展的機會,進入了創作的「玫瑰時期」,最終成為享譽世界的藝術家。(畢加索的巴黎往事,留待作者前往巴黎時再行探尋)

……

有人說,在20世紀,沒有一位藝術家能像畢加索一樣,畫風多變而人盡皆知。畢加索的盛名,不僅因他成名甚早和《亞威農的少女》、《格爾尼卡》等傳世傑作,更因他豐沛的創造力和多姿多彩的生活,他留下了大量多層面的藝術作品。

30歲以後畢加索進入一個又一個不安分的探索時期,他的作品和他的生活一樣沒有絲毫的統一,連續和穩定。他沒有固定的主意,而且花樣繁多,或激昂或狂躁,或可親或可憎,或誠摯或裝假,變化無常不可捉摸,但他永遠忠於的是——自由。

世界上從來沒有一位畫家像畢加索那樣以驚人的坦誠之心和天真無邪的創造力,以完全徹底的自由任意重造世界,隨心所欲地行使他的威力。他不要規定,不要偏見,什麼都不要,又什麼都想要去創造。他在藝術歷程上沒有規律可循,從自然主義到表現主義,從古典主義到浪漫主義,然後又回到現實主義。從具象到抽象,來來去去,他反對一切束縛和宇宙間所有神聖的看法,只有絕對自由才適合他。

在畢加索博物館遇見俗人畢加索|巴塞羅那

在畢加索博物館遇見俗人畢加索|巴塞羅那

在畢加索博物館遇見俗人畢加索|巴塞羅那

畢加索博物館的紀念品商店儼然是一個書店。在這裡記下了畢加索的一句話:「一切沒有目標要實現沒有結局要征服、沒有謎團要解開、沒有奧秘要洞悉的事物,我都不感興趣。

在畢加索博物館遇見俗人畢加索|巴塞羅那

畢加索(圖源於網路)

童年時期:1881—1900

『1890年中期,畢卡索的畫作流露出濃濃的傳統現實主義畫風,十四歲的畢卡索畫了《姑媽佩帕的肖像畫》(Portrait of Aunt Pepa),肖像畫裡的生動、精神讓胡安-埃杜阿爾多·西爾洛特(Juan-Eduardo Cirlot)曾讚嘆道,「毫無疑問的,整個西班牙藝術史裡最棒的畫作之一」』

在畢加索博物館遇見俗人畢加索|巴塞羅那

1895-Man in a beret

在畢加索博物館遇見俗人畢加索|巴塞羅那

1896-Aunt Pepa

在畢加索博物館遇見俗人畢加索|巴塞羅那

1896-Self-portrait

在畢加索博物館遇見俗人畢加索|巴塞羅那

1896-the artist"s father

在畢加索博物館遇見俗人畢加索|巴塞羅那

1896-the artist"s mother

在畢加索博物館遇見俗人畢加索|巴塞羅那

1896-Mountains of Ma?laga

1897-Science And Charity 是畢加索早期最重要的作品,是對他當時日趨成熟的技術的挑戰。而憑藉此作品,他拿下了兩個學院的獎項。父親的好友Joaquin Vega 還用幾滴香檳給他完成了作為畫家的施洗。不過至此之後,他決定走上另外一條藝術道路,此畫是他學院風格的最後的大作。

在畢加索博物館遇見俗人畢加索|巴塞羅那

1897-Science And Charity

『1897年,畢卡索的現實主義畫風受到了象徵主義影響,在一系列的風景畫作品中,配上毫不自然的紫、綠色調,便是畢卡索的現實主義時期(1899年-1900年)的特色。』

在畢加索博物館遇見俗人畢加索|巴塞羅那

1898-Quiquet"s farmhouse

在畢加索博物館遇見俗人畢加索|巴塞羅那

1899-The divan

在畢加索博物館遇見俗人畢加索|巴塞羅那

1900-fairground

在畢加索博物館遇見俗人畢加索|巴塞羅那

1900-The embrace

在畢加索博物館遇見俗人畢加索|巴塞羅那

1899-The writer Ramon Revento?

在畢加索博物館遇見俗人畢加索|巴塞羅那

1900-Poeta decadente

在畢加索博物館遇見俗人畢加索|巴塞羅那

1900-view-of-riera

藍色時期:1900-1904

『畢卡索受到在西班牙孤單的旅行與他的朋友卡洛斯·卡薩吉馬斯的自殺影響,使得藍色時期(1901年-1904年)期間的畫作常顯現出陰鬱的感覺。此時期的畫作以藍與藍綠的色調為主,極少使用溫暖的顏色。在這段時間,畢卡索創作了許多描繪著骨瘦如柴的母親與孩子的作品,用色陰暗,並有時以娼妓與乞丐作為主題。』

在畢加索博物館遇見俗人畢加索|巴塞羅那

1901-still life the dessert

在畢加索博物館遇見俗人畢加索|巴塞羅那

1901The end of the performance

在畢加索博物館遇見俗人畢加索|巴塞羅那

1901-waiting

在畢加索博物館遇見俗人畢加索|巴塞羅那

1901-woman-in-a-bonnet

在畢加索博物館遇見俗人畢加索|巴塞羅那

1903-the roofs of Barcelona

在畢加索博物館遇見俗人畢加索|巴塞羅那

1903-The disinherited ones

在畢加索博物館遇見俗人畢加索|巴塞羅那

1904-The madman

『憂鬱的情緒並蔓延到了知名的蝕刻作品《儉樸的一餐》(The Frugal Repast,1904年)上。該作品描繪著一對看不見的男人與看得見的女人,兩人皆身形消瘦,坐在一張老舊桌子前。』

在畢加索博物館遇見俗人畢加索|巴塞羅那

1904-The frugal repas

粉紅色時期:1904-1906

『1904年,畢卡索在巴黎遇見了一位為雕塑家及藝術家工作的模特兒費爾南德·奧利弗(Fernande Olivier),與其墜入愛河,而開啟了玫瑰時期(又名粉紅色時期,1904年-1906年)。』

在畢加索博物館遇見俗人畢加索|巴塞羅那

1905-Madame Canals

立體派時期:1907-1916

『1906年畢卡索初次看到黑人的雕刻,受到莫大的感動。黑人原始、大膽、強烈的造型,給畢卡索很大的刺激。畢卡索的立體派,基本上不是純美學的,是走向理性的、抽象的,將物體重新構成,組合,帶給人更新、更深刻的感受。』

在畢加索博物館遇見俗人畢加索|巴塞羅那

1908-The offering

在畢加索博物館遇見俗人畢加索|巴塞羅那

1917-Columbus avenue

古典時期 :1917—1924 年

『藝術特點:開始對J.-A.-D. 安格爾精確而細緻的素描感興趣,畫風也由立體主義轉向新古典主義。』

在畢加索博物館遇見俗人畢加索|巴塞羅那

1917-Gored horse

在畢加索博物館遇見俗人畢加索|巴塞羅那

1917-Harlequin

在畢加索博物館遇見俗人畢加索|巴塞羅那

1924-Still life

蛻變時期: 1932—1945 年

以立體主義、現實主義和超現實主義手法相結合的抽象畫,劇烈變形、扭曲和誇張的筆觸以及幾何彩塊堆積、造型抽象,表現了痛苦、受難和獸性,表達了畢加索多種複雜的情感。

在畢加索博物館遇見俗人畢加索|巴塞羅那

1935-Minotauromachy

『畢卡索特別崇拜埃爾·格雷考,他的特色,像是拉長的肢體、醒目的顏色、神秘的面容,都深深的影響著畢卡索的畫風』

在畢加索博物館遇見俗人畢加索|巴塞羅那

1939-El Greco vs Picasso

田園時期 :1946—1973 年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主要居住在巴黎,巴黎收復後加入法國共產黨。 這一時期的藝術特點表現為,仍然以立體主義、現實主義和超現實主義手法相結合的抽象畫為主,手法運用更加靈活嫻熟,畫面粗狂幹勁,和諧統一。』

1957-Las Meninas

1957-The pigeons

1957-Vault

1957-Velasquez vs Picasso

1965-Painter at work

1969-Seated man

『畢加索於1973年4月8日在法國穆然過世。當時,他與妻子傑奎琳正招待友人前來晚餐,畢卡索過世前所說的最後一句話是:「為我乾杯吧,為我的健康乾杯,你知道我已經沒辦法再喝了。』

Picasso-Blue period

「寰行中國」系列之《風從西邊來》合輯(點擊標題可閱讀):

周海濱官方微信公號

聯繫微信:weishuo2015

周海濱作品

3.《失落的巔峰:

中共六位前主要負責人親屬口述歷史》

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新京報春季好書」、「新浪好書」

5.《我的父親韓復榘》

(韓子華口述 周海濱撰述)中華書局2013年版|「中國影響力圖書獎」

6.《風從西邊來》

中國青年出版社2016年版

噹噹|亞馬遜|淘寶|京東有售

購買周海濱簽名圖書,請「閱讀原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周海濱微說 的精彩文章:

揭秘:19年前歌壇一姐李娜出家的內幕真相
探秘:水滸好漢中唯一當上皇帝是人誰?
兒女口中的那些抗日名將父親
張新穎:黃永玉談老一代知識分子

TAG:周海濱微說 |

您可能感興趣

「俗人」王菲
蘇曼殊:亦痴亦瘋癲,半僧半俗人
害羞的蘇菲瑪索騙過了全法國人的眼睛 願做俗人而不讓人覺俗
俗人閑話 讀書
我為什麼喜歡「俗人」劉嘉玲?
氟西汀+單曲循環+背景圖:我們都是在夜裡偷偷崩潰過的俗人
當凡俗人尊崇施恩的神
蘇秦和劉邦俗人一面的啟示
自稱俗人的他奪《身臨其境》冠軍,行走的荷爾蒙為何這麼招女孩喜歡?
讀《荀子》:俗人與俗儒
佛陀:何故一切俗人輕賤三寶(圖)—道德真源
學佛人有這種跟世俗人不一樣的「富貴」
俗人多泛酒,誰解助茶香
沒有什麼慧根,安心做大俗人的生肖
● 章子怡罕見表白:見過世界後,想找個俗人變老
原來不止我們這些俗人喜歡在聖誕樹前面拍照留念!
錢鍾書:為什麼俗人都自以為很風雅?
「千面」陳志朋將登酷狗直播詮釋脫俗人生
世界盃「雷人」廣告策劃者:我知道俗人喜歡什麼
雖為俗人不染世樂,梵行高遠慈悲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