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害了!——袁紹是怎樣治理冀州的?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搬運
賴正直
討伐董卓的關東諸侯聯軍瓦解後,立即陷入了內訌。在這場中原勢力的重新洗牌中,最引人矚目的事件之一,是幽州的公孫瓚南下攻打冀州。冀州牧韓馥不是公孫瓚的對手,在公孫瓚的軍事壓力下,韓馥不得不將冀州交給袁紹接管。所以袁紹之取得冀州,並不是坐享其成,而是臨危受命。如何應對眼前的危機,進而把冀州打造成「南向以爭天下」的根據地,就成為考驗袁紹的重大課題。
實踐證明,袁紹出色地完成了這個課題(這與袁術坐吃山空、把各種政治軍事資本揮霍殆儘是一個鮮明的對照)。儘管袁紹本人和他的統治集團暗藏各種弱點,但是在建安五年(公元200年)他南下進軍官渡的時候,後方穩定、兵力強盛、糧草充足,已初步具備了席捲九州的實力。在時人的眼裡,袁紹不僅是最大的軍閥,而且儼然呈現天下霸主的氣象了。
袁紹是怎麼做到的呢?由於袁紹最後失敗了,史書沒有在這方面留下太多筆墨,但還是可以在斷垣殘壁中找到一些痕迹。歸納起來,袁紹在冀州的八年里做了以下幾個方面的事情:
一、消滅公孫瓚
袁紹接管冀州的時候,正是公孫瓚勢力最鼎盛的時期。能不能打敗公孫瓚,是關係到袁紹能不能在冀州站穩腳跟的首要問題。
然而,要打敗公孫瓚,決非簡單之事。公孫瓚長期在薊遼一帶與鮮卑、烏桓作戰,組織了一支久經沙場的強悍騎兵部隊,其中號稱「白馬義從」的騎兵尤為精銳,鮮卑、烏桓等游牧騎兵望見白馬都要避其鋒芒。公孫瓚以此騎兵之威南下冀州,來勢可謂驚天動地。而袁紹初掌冀州大權,亦急需立功樹威,因此他毫不示弱,率領專克騎兵的強弩兵,奮發神勇,殺傷極多,加上悍將麴義率涼州騎兵配合夾擊,公孫瓚大敗,白馬義從等騎兵精銳損失殆盡。從此,公孫瓚喪失了與袁紹爭霸的實力,只能困守幽州,在支撐了五年之後,最終被袁紹蠶食。
二、鎮壓殘餘的黃巾軍及其他各路賊匪
張角是冀州巨鹿人,主要活動地點在冀州,在鎮壓黃巾軍的戰爭中,冀州的廣宗、南皮、下曲陽等皆成為重要戰場,因此,冀州受到戰爭破壞是很大的。同時,冀州殘餘的黃巾軍勢力也特別頑強,在張角兄弟先後死去之後,仍長期堅持打游擊,與各路乘機而起的匪軍成為影響社會穩定的一大因素。
袁紹治理冀州,也就不得不面對這些頑強的打游擊戰的土匪。張燕的黑山軍首先就反對袁紹,在袁紹與公孫瓚的決戰中,張燕始終支持公孫瓚,最終被袁紹利用前來投誠的呂布的兵力打敗。就在界橋之戰後,袁紹剛剛打敗公孫瓚班師回鄴城的途中,黑山軍的於毒又聯合魏郡兵反叛,佔據了鄴城,好在叛軍中有個叫陶升的人,把袁紹和諸將的家屬轉移出城,解除了袁紹的後顧之憂,能夠集中全力包圍並攻克鄴城。袁紹趁熱打鐵,順藤摸瓜,緊緊追擊敗逃的賊軍,沿路摸清了左髭丈八等賊軍的據點,一網打盡。此後被袁紹陸陸續續先後消滅的賊軍,除了前面提到的張燕、於毒、左髭丈八以外,還有:劉石、青牛角、黃龍、左校、郭大賢、李大目、於氐根等(這些花里胡哨的名字,大部分應該是綽號)。
冀州的土匪不少,袁紹的剿匪工作做得也很出色,清除了各路賊匪,創造了一個較為穩定的社會環境來恢復經濟生產。
三、安撫北方游牧民族
東漢末年,北方地區最主要的游牧民族是匈奴、烏桓、鮮卑。鮮卑的活動範圍偏東北,與公孫瓚、公孫度的勢力範圍交界。袁紹面對的游牧民族主要是匈奴和烏桓。
袁紹採取的聯合烏桓、打擊匈奴的政策。當時烏桓強、匈奴弱,聯強打弱,當然成本較低。更為重要的是,烏桓位於公孫瓚的大後方,長期為公孫瓚所壓制的烏桓,一旦為袁紹所用,就成為牽制公孫瓚兵力的重要力量。相反,匈奴近在并州,反而容易成為公孫瓚籠絡的對象。實際上,袁紹也曾試圖利用匈奴的勢力,在關東聯軍討伐董卓的時候,袁紹與張揚就聯合了匈奴單于於夫羅屯兵河內,但是於夫羅臨陣出爾反爾,企圖退兵,為袁紹所阻止,於夫羅就劫持了張揚強行退走,袁紹派出悍將麴義擊破於夫羅,解救了張揚,但也和匈奴結下冤讎。在袁紹與公孫瓚的爭鬥中,匈奴支持公孫瓚,因此成為袁紹打擊的對象。
而烏桓則與公孫瓚有仇。公孫瓚出身郡吏,是在與烏桓、鮮卑作戰過程中不斷積累軍功而成為一方諸侯的,他的手上沾滿了烏桓人的鮮血。烏桓人痛恨公孫瓚,而公孫瓚也討厭烏桓人,他歷來主張對烏桓採取強硬的政策,並多次主動出擊烏桓。因此,烏桓死心塌地地與袁紹結盟,遼西烏桓單于蹋頓還主動請求和親,並聯兵攻擊公孫瓚。袁紹矯詔封三部烏桓單于——遼東峭王、遼西蹋頓、右北平汗盧為率眾王、本部單于,並利用閻柔撫慰烏桓各部。在烏桓騎兵的配合下,袁紹順利打敗了公孫瓚。
因此,袁紹治理冀州期間,北方邊境大體安定無事,使袁紹得以舉全力南下。而且,烏桓對袁紹及其家族感恩戴德、感情很深。在袁紹死後,袁尚逃奔遼西,當時的烏桓單于寇婁敦、護留葉都追隨袁尚西奔,而蹋頓則親自率領大軍來救冀州。甚至在袁尚死後,烏桓還是不服曹操,以致曹操不得不冒險北征,付出了極大代價。這樣來看,袁紹採取的羈縻烏桓的政策還是比較成功的。
四、發展農業生產
袁紹在冀州的經濟政策如何?史無明文記載。但是,在官渡之戰前夕,袁紹駐軍陽武的時候,沮授以「南軍谷少而資儲不如北」為由提出了持久戰的計策,而這個時候的曹操,「眾少糧盡,士卒疲乏,百姓困於徵賦,多叛歸紹者」,許攸投奔曹操後,對曹操說:「公孤軍獨守,外無救援,而糧谷已盡,此危急之日也。今袁氏輜重有萬餘乘,在故市、烏巢」云云。可見在官渡之戰前,袁紹的經濟實力、物資儲備遠遠強於曹操。
曹操是採取了屯田政策的,因為他懂得「夫定國之術,在於強兵足食」。但是,難道其他人就都是傻子,都不懂得「人要吃飯」這個道理?現在看來至少袁紹懂得這個道理,他很可能也採取了類似屯田的政策,招募流民,安排生產,積蓄糧草,修備農戰,只是敗者為寇,具體的材料沒有保存下來而已,因為歷史是曹操的人寫的,自然要把袁紹說得一無是處,以襯托曹操的英明偉大。
冀州的富庶,主要就黃巾起義以前而言的,因為那裡土地肥沃,水利條件好,然而經過黃巾起義的破壞,冀州的經濟情況實際上已經不容樂觀。據《三國志·武帝紀》裴松之注引《魏書》載:「袁紹之在河北,軍人仰食桑椹」,「桑椹」即「桑葚」,也就是桑樹的果實。袁紹的軍隊,一條條氣壯如牛的河北漢子,居然是靠吃樹上的果子過生活,可見在袁紹執掌冀州的初期,經濟條件是十分拮据的。可以想像,若無墾荒屯田等發展農業的良好政策,袁紹怎能把一支靠吃桑椹為生的近於流寇的軍隊,打造成為「精卒十萬、騎萬匹」、「輜重有萬餘乘」的強大武裝?在農業恢復之後,再加上打敗公孫瓚獲得其「積穀三百萬斛」,袁紹的經濟實力自然大增。
歷來史家高度評價曹操的屯田政策,認為這是曹操統一北方的重要基礎,但是,在官渡之戰時,曹操的軍糧儲備接近於零,成為曹軍的致命軟肋。這一方面可能是由於曹操此前戰事頻繁,糧食消耗大,另一方面也說明,曹操實行屯田政策的效果不如袁紹,袁紹在冀州的經濟政策似乎更為成功。
五、經營「曹操包圍網」,為南下作準備
冀州內外安定之後,袁紹就要南下施展抱負了。在此之前,袁紹已經作了一系列的準備,在戰略上建立一個包圍曹操的軍事網路。
這個網路包括:
(1)派出袁譚經營青州,趕走了田楷、孔融。公孫瓚很早就派人經營青州、兗州了,袁譚剛到青州的時候,能掌控的不過平原一城而已。要鞏固青州地盤,這一步是非常必要的。
(2)聯絡劉表、張綉、孫策,牽制曹操後方。
(3)改善與袁術的關係,充分利用袁術的最後一點影響力。以現代人的觀點來看,袁術確實正如曹操所說是「冢中枯骨」,一敗家子而已,但是當時的人可不是這麼認為的,人家畢竟是世家大族、貴胄公子,在當時社會上的影響是無以倫比的。袁術死後多年,其女兒流落到東吳,孫權還歡天喜地地娶回家當老婆呢。當時的人就是崇拜貴族血統,沒辦法。
(4)派出劉備在汝南、潁川一帶打游擊戰,騷擾曹操後方。
但是,最後也不得不承認,這個軍事網路看似龐大,實則存在諸多缺陷,破綻百出:
(1)袁譚智識平庸,雖能憑藉冀州強大的軍事後盾穩定局面,但直到官渡之戰前後,青州南部仍然掌握在臧霸、孫觀等代表青州豪族勢力的「泰山諸將」手裡,袁譚受此形勢所制,沒能在官渡之戰中發揮太大作用;
(2)劉表雖親近袁紹,也有實力,但其政策主要著眼於保境安民,並無經略之遠圖,最終沒有發揮實際作用;
(3)張綉倒是積極,但實力有限,搞來搞去反而投降曹操了;
(4)孫策本來有潛力威脅曹操,但意外死得太早;
(5)袁術眼高手低,早已是強弩之末,雖然有兵有糧,但打起仗來總是一敗塗地;
(6)劉備小打小鬧,也沒支撐多久就跑到劉表那裡去了。
軍事網路的失敗,只是表明袁紹沒有能夠取得絕對壓倒曹操的戰略優勢而已。在這個時候,要說打敗袁紹,曹操還差得遠哩。那麼,袁紹是因為什麼原因才被曹操打敗的呢?袁紹集團內部究竟發生了什麼,才會喪失對曹操的戰略優勢、一步一步走向覆滅?
且聽下回分解。
參考文獻
【西晉】陳壽:《三國志》,中華書局2000年版。
【南朝宋】范曄:《後漢書》,中華書局2000年版。
【清】趙翼:《二十二史札記》,中華書局1984年版。
盧弼:《三國志集解》,中華書局2012年版。
呂思勉:《三國史話》,中華書局2009年版。
方詩銘:《論三國人物》,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
于濤:《三國前傳:漢末群雄天子夢》,中華書局2006年版。
楊聯陞:《東漢的豪族》,商務印書館2011年版。
田餘慶:《秦漢魏晉史探微》,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關於時拾史事
搜索微信號:historytalking 關注
想看輕鬆有趣的歷史?想了解正史中的八卦事?想知道歷史中的各種稀奇古怪?時拾史事讀者群號30428330,歡迎喜歡歷史的各位加入群一起交流啊(^o^)/~
商務合作:Tel:15117934836 QQ:762993961


※關羽一直排名劉蜀武將第一嗎?——《三國志》里被忽視的八卦(42)
※關羽一直排名劉蜀武將第一嗎?
※三招臭棋給王朝留下短命基因:史家辣評「活該!」
※民主?不存在的,眼裡只有強權的俾斯麥要放大招了!
※老子就是不用朝廷的錢(關於明代白銀貨幣化)
TAG:時拾史事 |
※閻錫山是怎樣治理山西的?為何老蔣都說要想學管理,就找閻老西?
※唐代宗李豫是一怎樣的皇帝?他是怎麼治理國家的呢?
※唐朝的唐武宗是怎麼治理貪污的?唐武宗的五大措施具體是怎樣的?
※唐玄宗是怎樣治理國家的,唐朝怎樣恢復生機?
※劉秀、朱元璋都是平民皇帝,論治理國家,你覺得哪個更厲害?
※歷史上朱元璋用來治理貪官的剝皮刑罰,是怎樣的?
※牛得了創傷性網胃炎,怎麼治理,你清楚嗎?
※劉璋治理起益州周邊少數民族如何?益州人喜歡劉璋不是沒有理由的
※蜀王朱椿為何被稱為一代賢王?他採取了哪些措施治理蜀地?
※蕁麻疹看老道醫如何治理!
※貪官對朱元璋說:殺了我江山誰來治理!朱元璋一句話,彰顯霸氣
※朱詹基,難得一見的好皇帝,他是如何治理國家的?
※柑橘為什麼會黃化?怎麼治理?
※驚!劉備竟然這樣治理國家
※乾隆如此治理國家,你覺得合適嗎?
※嘉靖很懶竟能把國家治理好,為何勤奮的崇禎卻斷送王朝?
※冠絕詩壇的千古奇才李白,為何他的政治理想卻失敗了呢?
※朱元璋治理官場的兩個段子,能看懂的人都說太對了
※朱元璋和朱棣兩個半文盲,為何能夠將明朝治理的很好?
※古代的明朝,尼姑庵究竟是怎麼樣的,這麼亂要怎麼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