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崇禎皇帝為什麼要殺死袁崇煥,是自毀城牆還是另有隱情?

崇禎皇帝為什麼要殺死袁崇煥,是自毀城牆還是另有隱情?

在明朝被殺死的邊關大將中,袁崇煥算是死得最慘的一個了,也是死得最有爭議的一個。崇禎殺死袁崇煥,還是在滿清入關打到北京城下的這樣一個關鍵時刻,到底是自毀長城呢?還是另有隱情?

崇禎皇帝為什麼要殺死袁崇煥,是自毀城牆還是另有隱情?

崇禎皇帝

首先,我們來看看袁崇煥是怎樣一步步由基層小官員如火箭般的速度當上國防部長兼大軍區指揮官的。剛開始他在福建當個小知縣,這小同志很是關心國家大事,經常給朝廷寫信,於是在回京述職面聖的時候,被破格提拔進了兵部。然後他又一個人跑去關外偵察,回來後信心滿滿的對崇禎皇帝說:「給我足夠的錢糧,我一個人就可以守住山海關。」崇禎一直苦惱關外的後金,一聽說袁崇煥可以幫他解決問題,高興之下便破格提拔袁崇煥為僉事,督關外軍事,發帑幣20萬。袁崇煥表現良好,四年之後就當上了遼東巡撫,五年之後再升為兵部尚書兼薊遼督師,這可是相當於現在的國防部長這一級別的了。

崇禎皇帝為什麼要殺死袁崇煥,是自毀城牆還是另有隱情?

袁崇煥

接下來我們再來看看崇禎皇帝為什麼要殺死袁崇煥?首先,袁崇煥喜歡說大話,對崇禎皇帝說:「五年建部可平。」崇禎皇帝信了,要錢給錢,要糧給糧,反正是絕對支持。要知道當時明末的財政異常緊張,國庫空虛,而袁崇煥在任遼東之間,消耗的錢財甚至已經佔到國庫收入的近半以上。可是如此巨額的投入,並沒有換來如袁崇煥誇口的戰果,皇太極繞過寧遠偷襲關內,袁崇煥在薊州堵截,跟皇帝說:絕不會讓後金軍前進一步。但皇太極又輕鬆地繞過薊州直撲京城。雖然最後把後金軍趕跑了,但袁崇煥明顯說了大話,一個欺君之罪是跑不了了。

其次,擅殺大臣。袁崇煥上任不久,就把毛文龍給殺了。當時的毛文龍,和袁崇煥平級,也是一個令滿人頗為棘手的人物。毛文龍手下的兵,雖然兵紀不怎麼樣,但是戰鬥力卻不容小視。而袁崇煥卻以他不聽節製為由,請出尚方寶劍,斬毛文龍於帳前。對於毛文龍這一級官員,區區袁崇煥一個薊遼督師,也不能決定其生死,尚方寶劍是崇禎賜予袁崇煥的緊急處置權,袁崇煥一個薊遼督師,未經請示,只因毛文龍不聽節制,就自作主張殺了一個封疆大吏,崇禎皇帝怎麼看,這是在向崇禎叫板嗎?所以「帝殊驚」,這事單獨論究起來,又是一個死罪。

崇禎皇帝為什麼要殺死袁崇煥,是自毀城牆還是另有隱情?

袁崇煥雕像

接下來還有,袁崇煥和皇太極私自議和。崇禎皇帝不準與後金議和,在他眼裡後金只是建州衛的叛賊,或者叫建州奴。一個邊關大將,朝廷重臣,在非常時期,沒有得到朝廷明確表態議和之下,與作戰的敵人私自溝通議和,說什麼五年建部可平,是當崇禎是傻子吧。這又是一個死罪。

還有的是,袁崇煥部將只認袁崇煥本人,連皇帝的命令都不聽。袁崇煥被捕後,關寧軍當即棄守京城防線,在袁崇煥的部將祖大壽帶領下,開始返回關外駐地。皇帝的詔書都不起作用,大臣們奉命只得請求袁崇煥叫回部,袁崇煥的一封書信還真的就將祖大壽給召回來了l。國家首都受到外敵進攻,勤王之師千里迢迢趕來了,僅僅因為領導被抓就負氣走人,這與叛亂有什麼區別?而且皇帝的聖旨不如一個大臣的書信,大明王朝戰鬥力最強的軍隊直接變成了袁崇煥的私人部隊,再嚴重下去袁崇煥不就可以去當皇帝了。這能讓崇禎皇帝不殺袁崇煥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人物故事 的精彩文章:

TAG:歷史人物故事 |

您可能感興趣

崇禎為什麼非要殺袁崇煥,因為他自毀長城?
袁崇煥為什麼一定要殺毛文龍?這不是自毀長城嗎?
崇禎為什麼非要自毀長城,為什麼非要凌遲袁崇煥
如懿傳:她不惜自毀容顏陷害如懿,謀害皇后,最終被乾隆賜死!
自毀長城的崇禎皇帝:殺掉袁崇煥,明朝已經亡掉一半了
被稱為太陽女神的謝娜,會因這身黃毛大衣自毀形象嗎?
《武動乾坤》楊洋「自毀形象」挑戰自己,吳尊這大鬍子是要幹啥?
此人僅憑几袋沙土輕鬆退敵,皇帝卻要誅殺他,被捕時大怒:這是自毀長城!
一代名將袁崇煥本可以不死,是崇禎這個木頭腦袋自毀江山
唐玄宗問太廟自毀的原因,姚崇的回答與眾不同,果然姜還是老的辣
如懿傳:她不吝自毀容顏栽贓如懿,暗殺皇后,終究被乾隆賜死!
這些明星是在自毀星途,只有他犯了錯,還被網友原諒
這武器寧願自毀也不給德軍,希特勒下令:只要找到,一定摧毀!
開國丞相的自毀聲譽,掩藏著什麼讓他難以啟齒的隱情?
秦王嬴稷為何自毀長城也要逼死白起?無他,因為得到的比失去的多
她是最經典紫霞仙子,亦是大眾心中女神,卻因它自毀形象
擅殺毛文龍,袁崇煥自毀長城,罪不可赦
自毀形象無下限,但是笑起來依舊是仙女好嗎!!
為了這兩個人,朱元璋不惜殺絕賢臣良將,結果卻是自毀長城
為什麼趙構要自毀長城殺了岳飛?三句話說出死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