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無文藝,不電影,真的嗎?

無文藝,不電影,真的嗎?

今天下午我參加了一次影展,「金荷獎」杭州短片嘉年華展的前展。

無文藝,不電影,真的嗎?

今年已是第五屆,本屆金荷獎把目光聚集在電影的最初形態——短片上,並特辟「一種未來的誕生」單元,主要徵集對象為影視專業的畢業生作品,面向全國。

無文藝,不電影,真的嗎?

這次影展精選出來的四部短片是2016年MPEG畢業影像紀優秀短片作品。

其中畢贛導演的短片作品《金剛經》作為驚喜片出現參與放映。

野 孩 子

先來說說今天看的第一部短片電影《野孩子》吧。

無文藝,不電影,真的嗎?

電影劇照及導演照

初看片名,以為這部電影講述的是某個野孩子不羈童年的故事,看完才發現,這說的卻是留守兒童和空巢老人的故事。

電影隱秘晦澀,這可能也是短片電影的一個特點吧,限於時長,電影所想要表達的東西就會被濃縮。

故事探討了一個青春期留守兒童的生活和內心世界。故事的主角,啞子,出生在河北石家莊,11歲那年母親離家出走,父親在外打工,與奶奶兩人相依為命。

90年代村裡常來一些流浪藝人駐紮演出,啞子被其中一位美旦所吸引,因為他在她身上感受到了媽媽般的味道。啞子來到了後台化妝間想看一看她,卻發現扮演美旦的是一位長相俊美的男性。

兩人相識後,戲子答應帶他去外面的世界看看,但無奈戲曲沒落,人們開始對戲曲失去耐心失去興趣,戲子也無聲得消失了。

伴隨奶奶的去世,啞子的生活又重新陷入了孤獨的迷霧中。

電影的故事不長也不複雜,但卻一下子表現了很多東西,這是我沒想到的。影片中還出現了大量的蒙太奇手法,使用了多種道具隱喻了人物之間的關係。

首先啞子與戲子的第一次見面,是在鏡中互相見到對方的第一眼的,此後戲子化妝時、卸妝之後與啞子的兩次互動交談也同樣出現在鏡子前,包括最後戲子無聲的消失,導演也是給出了一個啞子獨自一人出現在鏡子里的鏡頭。

頻繁出現的這面鏡子,意喻著啞子與戲子兩人關係的如夢似幻,真實與虛幻交織,同時又易碎,暗示了兩人的關係處在隨時破裂的狀態。

影片中另外一個頻繁出現的意象就是紅色的鯉魚。

無文藝,不電影,真的嗎?

電影《惡女花魁》

這在日本文化中更為普遍,特別是在妓院,就會看到很多紅色的金魚。電影《花魁》中常常出現的紅色金魚,就意喻著性。

無文藝,不電影,真的嗎?

電影《惡女花魁》

短片一開頭就是啞子把頭扎進水裡憋氣的場景,而第一次出現的紅色鯉魚就象徵著少年青春期內心的騷動。

由於啞子從小失去母親,母愛的缺位讓他對愛、對女性多了幾分困惑與好奇,戲子的出現一定程度上彌補了這種缺位。母愛的缺位卻由男性來彌補,不得不說這個故事有一定的荒誕怪異之處。

雖然電影只有短短25分鐘,卻道出了少年與時代、自身以及周圍人的交集中產生的迷茫孤寂和失落。

該片在2016年入圍了First青年電影節短片競賽單元、第15屆ISFVF國際學生作品展等多個競賽單元,並收穫了多個一等獎。這部短片也是我認為今天的四部短片中最值得一說的作品。

夏 蟲 語 冰

電影的名字取自莊子的《秋水》,意為夏天的蟲子不知道冬天的寒冷,你告訴它冬天有多冷就沒有意義。

無文藝,不電影,真的嗎?

電影劇照及導演照

影片講述了一位鄉村青年夏康做了上門女婿,與女方家的楊雨佳互有好感後,卻被其母強姦的故事。影片也藉此討論了偏遠鄉村地區的婚姻生活問題。

這部短片的導演今天也到了現場與各位觀眾做了交流,對於短片本身的意涵導演可能並沒有強烈的訴求,主要還是以呈現敘事為主,所以在該片中也少有蒙太奇的手法出現。

金 剛 經

提到這部短片的導演可能各位影迷會比較熟悉,因為他的代表作《路邊野餐》曾引起過不錯的反響。

無文藝,不電影,真的嗎?

電影《路邊野餐》

《金剛經》是畢贛導演的第二部短片電影,不得不說畢贛導演真的是一個很文藝的導演,他的電影沉悶枯燥,甚至還有點乏味無聊,可你也不得不承認,在傳統的電影拍攝技法套路之下,你會發現他的許多有意思的探索和創新,這一點是比較難能可貴的,我想畢贛導演在這方面是有天賦的。

該片是黑白片,至於電影到底講了啥,我無可奉告,儘管我去網上查也能查到劇情介紹,但是我不想說,因為這部短片成功把我看睡了。

好想哭啊,本來就困,當初看《路邊野餐》的時候我就沒能堅持看下去,想說畢贛導演的作品還是相當考驗我們一般人的耐力的。

電 影 病

最後一部《電影病》

無文藝,不電影,真的嗎?

電影劇照及導演照

男主角小星有電影病,他每天除了吃飯睡覺就是看電影,不看電影他就難受,不去找份正經工作,靠著朋友的接濟過著寄生蟲一般的生活。

在生活中的每一個小細節小場景都能引發他對電影劇情的想像,我只能說他中毒太深,用他朋友的話來說就是整日活在夢裡。

該短片套用了許多經典香港電影里的橋段,比如《花樣年華》、《無間道》、《喜劇之王》等。

我倒覺得這有偷懶的嫌疑,算不上致敬,因為太沒有創意,所以不太喜歡,也是今天四部短片中我個人最不喜歡的一部。

四部短片都講完了,實在乏善可陳,沒有驚喜,儘管都是精選出來的優秀短片作品,但我實在看不到作為新銳力量的生猛勁。

我常常在思考一個問題,是不是新銳導演都會步入一個誤區,或者說一個死角走不出來,因為拚命想要表現自己在對電影語言把控上的出色能力而忽視了講一個真正的好故事的能力。

我們拍電影是應該越文藝越晦澀難懂的好,還是越通俗易懂接地氣的好,這是長久以來一直困擾我的一個問題,因為我始終覺得拍電影的那批人和看電影的那批人有著不一樣的觀影需求。所以我們的電影到底拍給誰看?

拍給自己看嗎?對啊,侯孝賢導演不是說了嘛,電影是一種很私人的東西。可這現實嗎?電影始終是要面向觀眾,它的對象始終是廣大的群眾。

我個人偏向更靠近百姓生活的電影,喜歡細膩浸潤著生活和煙火氣的電影,這與我做隨影評這個公眾號的理念是一致的。

不是我反對文藝電影,文藝電影有它存在的意義,是電影藝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現狀是現在好多電影不是真文藝,它只是拍得文藝,文藝成了一種腔調後,會把電影引入歧途,找不到腳踏實地的感覺。

所以我常常看到的是作為一部電影,攝影上做得不錯了,可故事劇情實在令人失望,有點無病呻吟,總覺得我們缺少一種想像力,一種驚為天人又不乏深刻的腦洞。

或許是客觀因素不允許,或許是我們真的缺乏創造力,所以我們總是拍不出像《龍蝦》、《狗牙》、《肌膚》這樣看似扭曲意外卻又鞭辟入裡的作品。

無文藝,不電影,真的嗎?

圖片來自網路

我時常想起JK羅琳在哈弗畢業演講上所講的話,其中她所說的兩點我印象非常深刻,時間越久越覺得她說得很對,也越來越深有體會。

她提到了兩個關鍵詞——失敗和想像力。

失敗,我能理解,因為大部分人都懼怕失敗,一心想要成功,往往低估了失敗的價值,我認為人年輕的時候能有一場失敗也許是一種幸運,它所帶給你的價值可能遠比一路順風要來得多。

幾年前,起初我聽到JK羅琳說想像力的重要性時其實並不非常理解,當時也沒有意識到想像力原來如此重要。後來事實證,的確,想像力也同樣被人們低估了。

除了這次影展上的短片,我也看過許多其他比如上海大學生(國際)微電影節的一些短片作品。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科班出身的導演的作品,拍得非常有電影的味道,畫面,節奏,敘事風格,雖然有格調,看起來有逼格,可看多了你會覺得這只不過是一種套路。

彷彿被困在傳統主流的電影語言中走不出來,故事情節也如此,看不到導演真誠的心,作為一個講故事的人並沒有在認真得講故事,生搬硬套的痕迹過於明顯。

而另外一些更富有創意的故事好多來自業餘選手,但他們在電影語言的把握方面又不夠成熟,拉低了影片的質感。

作為新生代的電影人們趕上了一個好的時代,卻也面臨更大的挑戰,突破和創新定是我們未來的必經之路,我真心希望更多鮮活,甚至野蠻生長的力量在中國電影的土地上生根發芽直至崛起。

無文藝,不電影,真的嗎?

電影《金剛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隨影評 的精彩文章:

看完這些電影才明白大家對《長城》的憤怒
經典,我就一定要喜歡嗎?

TAG:隨影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