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夢驚魂40年(1)

一夢驚魂40年(1)

《孝賢文風》——百姓作家

一夢驚魂40年(1)圖文/姚念龍

(按:這是筆者2016年寫的一篇紀念唐山大地震40周年的文章,又要到每年的「7.28」了,整理一下再發出,願人們永遠記住這個日子:1976.7.28凌晨3點42分,10幾秒的時間,就讓一座百年工業老城變成了廢墟,24萬生靈瞬間失去了生命!)

離唐山大地震40周年(1976.7.28)的祭日越來越近了,近日反覆看了幾遍楊剛戰友寫的《天上一日 人間千年》,被文中生動的語言、鮮活的場景和感人的故事所打動,有時看得還眼眶濕潤,加之文中的圖片還有一些熟悉的面孔,不免也勾起了我一些酸酸的回憶。

(這是師司令部的南樓,地震後在樓的外面倒了一個水泥框架進行加固,後來外牆又抹了一層水泥。攝於2015年春節)

一、一夢驚魂

1976年7月27日這天,也沒感覺到與以往有什麼反常現象,全天都在搞著標圖訓練。當時我是空軍航空兵某師司令部的標圖員。師部位於唐山市遵化縣城偏西南約15公里處的羊角山下,山的北面是中營區,師部和一個團的團部就在這裡。機場跑道在山的南面,去機場要翻過一個山口,那山口叫搗葯口。當時為各團代訓的標圖員已回了各團,因他們不需要訓練遠方標圖,師標圖班的新兵訓練也已接近尾聲,邊跟班邊訓練。夏季是飛夜航的旺季,經常要飛到凌晨一點多。當年師指揮所在一個山洞裡,山洞很大,山南山北是貫通的,能放下兩個團的飛機。中營區較集中的那一片,共有5棟用楞石砌起來的二層樓。南面有3棟,最上面的一棟是團的空勤樓,中間一棟是師司令部的,下面一棟是教練機的。三棟樓的後面(北)這棟,是師司令部、政治部、機務處和我們標圖班的混合樓,樓門往北開,與此樓相對,中間隔著一條溝的那棟就是師首長樓了。我記的很清楚,那天下午師保衛科朱科長家屬來隊,住在二樓西頭,宣傳科李幹事的家屬也在二樓住。

那天天氣也沒感覺出有多熱,也可能是我們在山陰的原因吧,晚上睡覺都要蓋上被子。那時候我們都是新兵蛋子,睡覺特別死特別香,平時耳邊經常響的就是飛機的轟鳴聲。那天在睡夢中,彷彿飛機的轟鳴聲還在響,而且越來越大,越來越悶,根本就不知道響聲是從何處傳來,好像要掉進無底深淵。不對呀!夜航怎麼能飛這麼晚?這也不是飛機的聲音呀!壞了,蘇聯放原子彈了!今天要是跟班就好了,據說洞庫是能防原子彈的,這都是當年深挖洞、廣積糧的產物,洞庫門就有半米多厚。邊琢磨邊把被子往頭上拉,把頭包了個嚴嚴實實,試圖包上頭原子彈就傷不著我了。這時又聽到整棟樓都亂了起來,撲撲騰騰,又喊又叫,我睡覺的房間窗戶也被敲得山響:小姚小姚,快出來,地震了!我住在一樓走廊北側靠樓門口的那個房間,一屋住了4個人,一個是我高中的同學朱運忠(後來複員去了貴州),另兩個是我同年兵湖南的戰友,一個叫劉維信(很不幸,後來在師副參謀長的位置上英年早逝)、一個姓項,後來也複員了。聽到喊聲,我迅速爬了起來,我一把抓起手電筒(從師部去洞庫指揮所要走好一載山路,所以每個標圖員都配了一支手電筒),遢拉上拖鞋,拉開門就往外跑,其實這時已經不震了。樓前黑乎乎站滿了人,大家驚魂未定,這時忽然有個人一個箭步又竄進了樓里,誰?是宣傳科李幹事,家屬還沒下來呢!黎明前的黑暗慢慢在消退,這時人們才發現各自穿的衣服都很少,尤其是剛來隊的家屬,大家各自又回到了房間穿上了衣服。

(這就是當年部隊家屬院住的房子,包括部隊營區樓房的牆都是用這些楞石瓦子壘的。拍攝於2015年春節)

這時全師唯一的一輛小轎車(華沙)從汽車連開了過來,師首長要到下面查看災情。當時的師首長我還能清晰地記著:師長段祥祿、政委楊志福、副政委白雲飛、參謀長吳世友、政治部主任封謹,副參謀長有袁克誠、肖德忠等。小車開著大燈,一道白光直射過來,段師長的夫人李阿姨當時穿的衣服也很少,可她情急之下不知從哪抓了一把傘,只見李阿姨大傘一撐,把自己擋了個嚴嚴實實,並對著小車直喊:別開燈、別開燈!當時還有李亮副政委的夫人,阿姨也姓李,是師司令部管理科的會計。

師首長下去查看災情去了,大家也不敢再進樓,怕有餘震,天還黑,也看不清樓房震成了什麼樣,就在一起議論紛紛,猜測著震中在哪裡,有人提議,打開收音機,看能不能收到唐山台,不知是誰真的迅速跑到樓內拿出來一個收音機,來回嘰嘰哇哇擰了半天,沒有任何信號。壞了,震中別真的就是唐山。那些家屬在唐山的幹部一下子個個都緊張了起來。天慢慢亮了,查看災情的首長回來了,場內營房沒有倒塌的,遵化縣城部隊家屬院房子也沒倒塌。但沿途民房和遵化縣城裡面的房子倒塌不少。聽到這一消息大家稍稍舒了一口氣。

大家查看樓房,有的地方出現了裂紋,牆根下掉了不少水泥渣子。都是楞石砌的牆,這一震就是不倒裡面也沒有筋骨了,大家還是不敢在樓內久留。大概八九點鐘的樣子,只見一個人踉踉蹌蹌從營區大門口走來,說要找師首長彙報災情,要向中央報告,唐山沒了,百分之八九十的房子都夷為了平地(後來知道何止是百分之八九十)。好像宣傳科李幹事還認識此人,此人可能是唐山市委的一名工作人員。李幹事問他吃飯了沒有,那人說哪有飯吃,我能活著攔個車跑來已是萬幸了。李幹事趕緊跑步到下面地勤灶為這人端來了一些飯菜,也沒見這同志吃幾口就放下了。

(這就是當年地震沒震倒,後來被拆掉的鍋爐房大煙囪剩下的一載。1993年底,我隨部隊調往天津楊村時還在,而且之前一直都在使用著。拍攝於2015年春節)

說實話,凌晨(3點42分)的那次最大的地震倒沒感覺到多麼害怕,因為知道是地震了就已經震完了,幸虧樓房沒塌,塌了也就啥也不知道了。最害怕的還是當天下午四五點鐘那次7級左右的餘震。負責訓練我們標圖的是標圖班副班長,1971年兵,好像是湖南連源的,姓什麼……來著?一下想不起來了,班長倒想起來了,是1973年江蘇武進的,好像叫殷生光。當天下午,副班長非要安排我們在樓內訓練,把門窗全部打開,誰知大家正在集中精力訓練的時候,餘震開始了。到底都是小夥子,一個個蹦到桌子上迅速從窗戶竄了出去。可竄出去再想爬起來可就難了,地面就像大海里上下顛簸的小船,站不起,爬不動。劉維信邊爬邊罵副班長,怨他安排在室內搞訓練。樓牆在嘩嘩啦啦地掉著水泥渣子,整個牆就像酥了一樣,感覺爬得慢嘍就有可能被倒下的樓房砸到。鍋爐房燒暖氣的大煙囪在來回地擺動,煙囪口往上冒著黑煙,往下掉著灰渣,噼里啪啦地響,上下左右地搖晃著,好像再多震一秒鐘它就有倒下的可能,可它就是堅持到了最後也沒有倒下,讓人那個揪心啊!2015年春節我回老部隊,看到這個煙囪已被拆掉,只剩了個一米多高的茬子。

(未完,待續!)

作者:姚念龍,網名「水月樓主」,1956年12月出生,山東魚台縣谷亭鎮西姚村人。1975年7月高中畢業後回村任民辦教師;1976年2月入伍,歷任:戰士、師司令部參謀、科長;1996年8月轉業至山東濟寧港航局工作,2016年12月退休。愛好詩文、旅遊、攝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孝賢文風 的精彩文章:

浪淘沙/《老兵遊記》自駕甘南行

TAG:孝賢文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