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鄉愁」鋪就小康路——來自老區信陽的脫貧攻堅報告之二

「鄉愁」鋪就小康路——來自老區信陽的脫貧攻堅報告之二

□本報記者胡巨成本報通訊員劉宏冰

村裡開起中國鄉村復興論壇,多國專家登台「論劍」;村裡辦起旅遊開發公司,整合全村旅遊資源;村裡建起遊客服務中心,全方位提升服務檔次;村裡吃住游購一條龍,深山溝里歡樂透……

「這些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卻在信陽偏僻山村頻頻上演,得益於我們多年持續推動美麗鄉村建設,把綠水青山變成了引領群眾脫貧致富的金山銀山。」談起信陽美麗鄉村建設帶來的變化,信陽市委副書記劉國棟感慨萬千。

「鄉愁」洞開致富門

這是一個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能遙寄鄉愁的地方。如今許多人來信陽,時間再緊也要去轉轉郝堂。

誰也沒想到,曾經閉塞、貧窮的郝堂村,轉瞬間實現美麗嬗變,2013年年底名列全國第一批「美麗宜居村莊示範」名錄,還被農業部確定為全國「美麗鄉村」首批創建試點村。一年四季,遊人如織。

郝堂的成功讓信陽看到了鄉村的希望,全市美麗鄉村建設隨即全面鋪開,並很快與精準扶貧深度融合,新集、杜崗、連崗、西河灣、里羅城村、七里沖、醉仙橋等一大批散落在大別長淮間的珍珠被擦亮,為飽受貧窮的老區人打開了致富之門。

張因群,新縣西河灣的人,過去一直吃低保,大家都說他有點智障。西河灣越建越美,遊客越來越多,大家一指點,他頭腦也靈光了,經常往山上跑。

「靠賣野山珍,他每年能掙四五千塊錢呢。」老支書張孝翱樂呵呵地說,「美麗鄉村建設,讓西河人家家受益。今年年底,全村脫貧沒有問題。」

去年4月,中國鄉村復興論壇在這裡舉辦。面對600多名來自世界各地的鄉建民宿專家學者,新縣縣委書記呂旅自豪地宣布,經過三年努力,西河灣、田鋪大灣、蓮花村、丁李灣等40餘個獨具魅力的深山小村沉睡的財富被喚醒,群眾脫貧有了長久保障。

2016年,新縣全年接待遊客達280餘萬人次,相關收入超過14億元,旅遊富民變為現實。

美麗鄉村入畫軸

商城縣湯泉池自古聞名,而緊鄰的七里沖村卻垃圾遍地,村舍凋敝,過往遊人少有停留。

這是過去的事情。如今再來,這裡空氣清新,點綴在青山綠水間的白牆黛瓦生機靈動,園林式社區錯落有致,如一幅絕妙的山水畫軸,引得遊人紛紛停車駐足,徜徉其中。

村民夏傳國早年在工地上受傷留下後遺症,母親患精神病40多年,兩個孩子上學,生活困難。堂叔夏厚學把路邊新蓋的兩層小樓免費借給他,在駐村扶貧幹部幫扶下,夫妻倆開起了農家飯莊,每到雙休日,遊人爆滿。僅今年清明節三天,就掙了6000多元。

里羅城是大別山腳下另一個村,也是全國美麗鄉村示範村。該村將環境整治與民俗文化結合起來,讓新時代的鄉村煥發生機。連續兩屆大美里羅城民俗文化節,吸引鄂豫皖周邊縣市上萬名遊客前來,享受這裡富起來的鄉親們奉獻的一台年味十足的民俗盛宴,還有美得讓人心醉的奇峰怪石、飛瀑流泉……

青山綠水「歡樂谷」

潢川縣仁和鎮連崗村位置偏僻,多荒山薄地,全村被胡橋水庫分隔成22個村民組45個自然村,近3000人被困其中,2014年前三分之一是貧困人口。

困則思變。一座鄰近公路和水庫之間的連崗新村迅速崛起,新村規劃容納1300餘戶近6000人。

村裡利用生態資源優勢,成立了旅遊開發公司,對胡橋水庫進行整體開發;引進了光州茶業合作社和綠之泉園林種植合作社,將分散的農民土地和荒山集中種植茶葉和園林植物。有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也有了滿意的工作和收入,已有620人脫貧。

在光山縣東嶽村,駐村幫扶組組長鬍超指著東嶽新村廣場前一棟正在緊張施工的建築告訴記者,那是村裡正在修建的遊客服務中心,就是要把李先念舊居、東嶽文殊寺、明清古居、光山十八坊傳統手工技藝體驗館,以及全村五六個生態觀光家庭農場等旅遊資源整合打包,為遊客提供更周到更貼心的服務。

「如今,全市已有125個貧困村被國家旅遊局批准為鄉村旅遊重點村。」劉國棟興奮地告訴記者,「老區村莊,正慢慢變成人們體驗『鄉愁』、縱情山水、樂享田園的『歡樂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河網 的精彩文章:

河南省新政鼓勵「互聯網+藥品流通」
河南地質遺迹資料庫記錄中原「足跡」
國際會議彙集鄭州 七國科技主管專家研修班在鄭舉辦
何繼善:從礦工隊伍里走出來的科學家

TAG:大河網 |

您可能感興趣

非遺傳承人冉藝飛:傳承古技藝助力脫貧攻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