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花道和茶藝,為何被說是生活美學

花道和茶藝,為何被說是生活美學

「物物皆非苟設,事事俱有深情」這樣的居家生活之美,是今天很多人的追求。其中,最顯見的飲茶品茶,插花賞花,無疑已被看作是生活美學的代表,承載著我們的所求。那麼,花道和茶藝是如何發展成生活美學的呢?

從「花道茶藝」到「居家之美」

【花道】

花的喧鬧、絢麗、明艷之美,折射出傳統中國人生活觀念和理想中「動」的一面,也就是充滿對美好生活的渴望和憧憬,不斷開拓自身的審美情趣、生活品位,充分發揮創造性、想像力的一面。

1、20世紀以來相繼發現的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中出土了大量的陶器,其中有許多器皿的表面都繪製或雕刻著花瓣的紋樣。某些遺址中,還有花木的種子出土。這說明我們的祖先在數千年前,就已開始利用花木來裝飾自己的生活了。

2、在先秦時期,人們對於花的欣賞,與他們對於自然的理解是相統一的,草木之華,也就是明艷、嫵媚的花,既能帶來感官的愉悅,又是物候和時令的風信。人們從花那裡體驗美感,感受自然的魅力也以花為天道循環的徵兆,從花的榮枯盛衰中感悟宇宙的真理,以此安排自己的生產和生活。

「孟春之月,始雨水,桃始華,倉庚鳴。」——《禮記月令》

《詩經》中有許多以草木起興的篇章,所謂起興,就是情感和思緒由觀花而蕩漾開去,聯想、延伸到日常生活和社會實踐的各個方面。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周南桃夭》

而《楚辭》則是中國文人詩歌的淵藪,從它對花草的吟詠更能看出此時上層社會觀花、賞花的動向:鮮花、芳草在《楚辭》中已經成為獨立的審美對象,並被賦予了積極的道德內涵。

3、秦漢以後,花草所象徵的理想、人文精神逐漸世俗化、生活化,人們在日常生活中越來越普遍地種花、養花、賞花,借花來裝點日常起居、保養生命。

漢代人對花草投入了巨大的熱情,在長安、洛陽等地星羅棋布的園林廣廈中,種植著名目繁多的奇花異草,春容秋謝、四時代興。人們或是穿行在似錦的繁花中游宴,或是折取時鮮的花朵放在居室中,佩在身上……

對花的熱情,展現了中國人對於凡俗人生、日常生活的積極、樂觀的信念。人們不僅取花的美艷來裝點生活起居,營造芬芳襲人的生活情境,還試圖開掘花的養生、保健功能,以花入葯、入食、入酒。

4、唐宋以來,直至明清,中國人對花的熱愛達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

一是花道,也就是插瓶花、賞瓶花。這一風氣的流行,表明中國人對花的欣賞超越了單純的觀賞層面,進入到一個更高的境界。二是中國的詩詞、繪畫等藝術形式,因為花的強勢介入而拓寬了表現範圍,湧現出大量的詠花詩、詞、文和繪畫作品,進而增進了中國人的審美意識。三是中國的花卉種植、培育水準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並且湧現出一大批專門介紹種花、賞花知識的著作。四是以花入食、入酒、入葯、入茶等的範圍極大拓展,推動了中國傳統的飲饌水平的提升。

【茶藝】

茶的沉靜、樸素、平淡,則呈現出中國人「靜」的一面,那就是不事雕琢、洗去鉛華、返璞歸真的生活理想。

1、茶在最初, 即被當成一種具有藥用和養生保健功能的食物。相傳神農氏曾作《 食經》,其中就有「 茶茗宜久服,令人有力,悅志」的說法。早在西周時代,中國人就開始人工種植茶樹,以供上層貴族日常服食了。《詩經?豳風》的《七月》和《 鴟鴞》兩篇中,就有採茶的描述:「采荼薪樗」「予所捋荼」。根據《爾雅》和後人解釋,「荼」就是茶,它的葉子「可炙作羹飲「——「羹飲」也就是粥。用茶煮粥,自然和後來的飲茶大不相同。

古書中甚至有以茶為菜的記載,《茶經》中提到的晏嬰就是一位。晏子在齊國為相,生活簡樸,飲食無肉,常吃「茗菜」——「茗菜」就是茶。拿苦茶當菜,恐怕並非出於簡樸,而是有另外的目的。古人認為茶「令人有力,悅志」,到了後來,以訛傳訛,就出現了「苦茶,久食羽化」「茗茶,輕身換骨」的說法,成功的例子有道教仙人丹丘子、黃山君等。

2、魏晉以後, 有關茶的神異功效的傳說漸次消歇,中國人對茶的態度由動而靜, 不再追求外在的生命時空經驗的拓展,而是轉向內在生命體驗的調適。與此同時,服食茶的方式,也由煮粥、食菜變為用水烹煮,這堪稱中國茶文化史上的一大轉折。此時,人烹茶、飲茶,已經開始欣賞和品味茶本身能帶給人的感官享受和審美體驗了。先前人對飲茶抱有的那種種羽化登仙的期待,在此時已經煙消雲散了。人們轉而皆飲茶、品茶來清心寡慮,追求恬淡、平和的日常生活體驗。

3、唐代以前,飲茶之風盛行於南方,北方人還不適應「水厄」。《封氏見聞記》中也說過,唐代初期北方人還不喜飲茶。這本書還提到,飲茶之所以風靡大江南北,主要歸功於兩個人——陸羽和常伯熊。

陸羽說:采造、辨別好茶,盛茶、炙茶、煮茶和飲茶器具,以及煮茶所用的水、火和飲茶的方式等,都有專門的學問,並非純粹的形式問題——這就把飲茶上升到了至精至妙的精神體驗的高度。

陸羽之後,常伯熊又踵事增華,來往於文人士大夫之間,表演茶藝茶道,終於使得飲茶成為人人向慕的生活時尚。至遲在陸羽生前,唐代的文人士大夫中間已經流行起品茶的休閑方式了。

4、這種趣味和理想,在進入宋代以後被更多的人所接受。唐代以前,飲茶並非飲清茶,而是要加入姜、鹽、蔥、桂皮、茱萸、薄荷等調味劑的。陸羽在《茶經》中首倡飲清茶,品味茶之「雋永」,宋人蔡襄、黃庭堅等人繼起而力革在茶中加入調味料的做法,終於使飲茶的審美趣味定格在「沖淡」「清和」之美,成為歷代飲茶人心中的金科玉律。

擯除這些刺激性強的味道,專註於清淡之味,實際上是想在「咸酸之外」,體會清凈幽遠、含蓄內斂的審美感覺和精神體驗。他們要借茶的「味」,來訓練、培養出更為細微、精妙、玄遠的審美感覺。

中國人飲茶、品茶的歷史,就是不斷剔除外在慾念、影響,漸次回歸世俗人生、日常生活和內心體驗的歷程,也是世俗人生、日常生活和內心體驗的價值和重要性不斷被發現、開掘、深化的歷程。羽化升仙的虛妄追求、酸咸苦辣的味覺體驗,逐漸被淡化、消解,代之以不可言宣的沖淡、清和、雋永的審美和精神體驗。茶的沉靜、樸素、平淡,則呈現出中國人「靜」的一面,那就是不事雕琢、洗去鉛華、返璞歸真的生活理想。

插瓶花、賞瓶花和烹茶、品茶的藝術,被稱為「花道」和「茶藝」。花道和茶藝是表、是實踐,而這實踐內在的初衷和底蘊,則是傳統中國人對日常生活境界的追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的精彩文章:

張鳴琦 品茶閑詠
拿什麼掘金500億新中式茶飲市場?聚茶有話說
世界正在獎勵那些愛喝茶的人
不同的茶混著喝 這是個很嚴重的問題
喝茶,你被驚艷過嗎?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高級花道茶藝師帶你走進生活美學!
茶問:何為茶藝,何為茶道
為什麼花藝師都愛學茶藝?
『茶藝』的理念,就是『茶道』,茶德呢
我願意為了這樣的茶室學茶藝
茶藝不等於茶道?茶藝和茶道的區別
茶藝師手法紛呈,讓茶藝美得繽紛
茶藝,因你而美
「茶藝表演」是「茶道」的墮落?
茶藝學習給我帶來不一樣的快樂
泡菊花茶時,萬萬不可直接加水!跟茶藝師學訣竅,菊花味足清香
如何像茶藝師一樣,泡出好喝的白茶?
娶茶藝師當老婆,開啟怎樣的逗比生活?
茶藝師-茶藝的基本知識,教你如何泡茶
茶藝和茶道的區別
茶藝和茶道的區別
陳婷當家庭主婦生活超古典,張藝謀老婆練習茶藝,彈古琴很在行
如何欣賞茶藝——茶藝六大美
李健曬出自己家的豪宅,裝修復古喜愛茶藝,能考上清華是有道理的
茶藝是一種生活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