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我們總結了近十年的百部高票房電影,一窺內地影市之變

我們總結了近十年的百部高票房電影,一窺內地影市之變

2017年開局以來,國產片的處境一直十分尷尬。春節檔橫掃票房之後,國產片似乎就再也沒有「重振雄風」。哪怕是到了暑期檔,國產片依然要對進口片避讓三分。僅僅是一部好萊塢動畫電影《神偷奶爸3》,也能在5天攬下5億票房,足以讓國產片聞風喪膽。

我們總結了近十年的百部高票房電影,一窺內地影市之變

截止到目前,內地票房最高的十部電影中,只有三部是國產電影,剩下七部都是進口片。雖說接下來還有暑期檔和國慶檔兩個強檔期,上半年國產片在進口片的猛烈攻勢下「完敗」,已是不爭的事實。

國產片遭遇進口片的票房碾壓,早已不是一件新鮮事。有觀眾認為,近些年的中國電影市場爛片橫行,很難應對「好萊虎」的來勢洶洶。那麼,到底是中國觀眾偏愛進口大片,還是國產電影自己不爭氣呢?從近十年的內地年度票房十強榜單中,或許我們可以一窺端倪。

縱觀百部高票房電影 一窺內地影市之變

還記得十年前票房最高的電影是哪一部嗎?不是《集結號》,也不是《哈利波特與鳳凰社》,是一部今年剛剛推出續作,目前正在內地影院瘋狂吸金的好萊塢大片。沒錯,2007年的票房冠軍正是《變形金剛1》,當年在內地攬下了2.82億票房。

我們總結了近十年的百部高票房電影,一窺內地影市之變

十年過去了,《變形金剛1》的2.82億票房早已不再令人稱奇。僅從今年上半年來看,斬獲5億以上票房的電影就有20部之多。十年間,內地影市發生了哪些變化?又出現了哪些新的趨勢呢?縱觀近十年來躋身年度票房十強的100部電影,或許可以從中一窺端倪。

我們總結了近十年的百部高票房電影,一窺內地影市之變

1、內地影市邁入10億時代

由上表可見,2010年是內地電影市場的一個轉折點。在這一年,好萊塢大片《阿凡達》斬獲13.39億票房,成為內地電影市場首部票房過十億的電影。第二年,《變形金剛3》同樣斬獲了超10億票房,再次驗證了內地電影市場的票房潛力。

好萊塢大片衝破10億大關後,國產電影很快迎頭趕上。2012年,中小成本電影《人再囧途之泰囧》創造了12.71億的票房神話。此後《西遊降魔篇》、《心花路放》、《西遊記之大鬧天宮》也陸續突破了10億大關,國產電影的「10億時代」自此開啟。

我們總結了近十年的百部高票房電影,一窺內地影市之變

2015年,可以說是中國電影產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在這一年,全年的中國電影票房達到了史無前例的440.69億元,全國影院總數超過6000家,銀幕總數已達31627塊。這一連串的數據,已經讓中國電影市場成為了僅次於北美的世界第二大電影市場。從當年的票房十強榜單來看,票房過10億的電影高達8部,其中5部是國產電影。

近兩年,儘管電影市場增速逐漸放緩,邁過10億票房門檻的大片卻越來越多。去年,有9部電影在內地斬獲了超10億票房,其中5部是國產電影。今年上半年剛過,已有10部電影票房超過了10億。不出意外的話,今年的破十億電影數量將再度突破紀錄。

2、重工業電影最「吸金」

縱觀近十年內地影市的票房冠軍,絕大多數都是大投資、大製作、大陣容的重工業電影。這些電影以絢麗的特效、宏大的場面,給觀眾帶來了絕佳的視聽體驗,其吸金能力不僅在中國市場,在美國本土市場以及全球各個海外市場都是驚人的。

我們總結了近十年的百部高票房電影,一窺內地影市之變

近幾年,國產重工業大片也展現出了強大的票房潛力。2015年,《捉妖記》以24億票房成為當年的票房冠軍。同年,《尋龍訣》斬獲16億票房,被視為國產重工業電影的新標杆。2016年,《美人魚》狂攬34億票房。這些國產重工業大片的「吸金力」,已經與好萊塢大片不相上下。

值得一提的是,在內地斬獲高票房的重工業電影中,好萊塢系列電影為數不少。僅是《變形金剛》系列,十年內就有三年問鼎內地票房冠軍。《速度與激情》、《哈利·波特》、《007系列》、《復仇者聯盟》等系列電影,幾乎每部都能躋身票房十強。反觀國產片,除了兩部《畫皮》,幾乎沒有成功的重工業系列電影。這或許是國產電影票房稍顯落後的重要原因。

3、香港電影人的貢獻突出

縱觀近十年來的票房十強電影,還會發現一個現象,相當多的高票房電影,都是內地和香港的合拍片。據文創資訊統計,2007-2016年躋身票房10強的國產片中,有27部是內地和香港的合拍片,1部是純港片,4部是多地區合拍片,只有19部電影是純正的「內地血統」。

我們總結了近十年的百部高票房電影,一窺內地影市之變

從去年來看,《美人魚》、《湄公河行動》、《西遊記之三打白骨精》、《澳門風雲3》四部電影都是內地與香港的合拍片,票房都突破了10億大關。周星馳執導的《美人魚》,更是以33.92億的超高票房,刷新了內地票房紀錄。今年上映的《西遊伏妖篇》、《拆彈專家》、《春嬌救志明》等電影,同樣有著不俗的票房和口碑表現。

歷經十餘年發展,內地與香港的合拍片不僅成為了國產電影的一種重要類型,也在提升國產電影質量、喚起觀眾觀影熱情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可以說,國產電影在票房上的高歌猛進,離不開香港電影人的貢獻。

4、名導走下神壇 跨界導演成為吸金王

前些年,常年居於票房排行榜前列的,除了好萊塢大片,還有中國知名導演所拍的電影。張藝謀、馮小剛、姜文、吳宇森、陳可辛……這些名導一旦推出新作,就相當於預約了當年的票房十強排位,沒有人會懷疑他們的票房號召力。

近幾年,這些知名導演還在不斷推出新作,票房號召力和影響力卻大不如前。去年,馮小剛的《我不是潘金蓮》僅斬獲4.84億票房。張藝謀執導的中美合拍片《長城》,無論是口碑還是票房都未達預期。近三四年的高票房電影中,名導執導的電影所佔比重明顯降低。

我們總結了近十年的百部高票房電影,一窺內地影市之變

知名導演走下神壇,一方面是因為自身所拍的爛片消耗了以往的好口碑,另一方面則是因為新晉導演的崛起。自2012年以來,中國影壇出現了一支「新生軍」——跨界導演。徐崢、趙薇、郭敬明、韓寒等跨界導演,都成為了電影圈的「吸金王」。據文創資訊統計,近十年的票房十強榜單中,有7部電影是跨界導演執導的。

這些跨界導演,本身有著數量龐大可以直接轉化為觀眾的粉絲基礎。他們在圈內的人脈以及對資源的整合能力,是新人導演無法企及的。跨界導演的到來,為相對單調的中國影壇輸入了一股新鮮血液。但由於專業性不足,跨界導演的作品多數褒貶不一,引發了不少爭議。

主場作戰的國產片 贏不了進口片嗎?

十年前,內地影市的票房冠軍是《變形金剛1》。十年後,內地影市的票房冠軍是《速度與激情8》。聽起來,中國內地的票房市場一直被好萊塢大片「壟斷」,事實卻並非如此。

據文創資訊統計,2007-2016年躋身當年票房十強的100部電影中,51部電影是國產片,49部是進口片。由此可見,儘管好萊塢大片一向聲勢甚大,國產電影其實並沒有「輸陣」。

我們總結了近十年的百部高票房電影,一窺內地影市之變

具體來看,國產片的票房表現似乎有「大年小年」之分。在2009年、2013年和2015年,國產片的票房表現好於進口片,各有6-7部電影躋身當年的票房十強。在2007年,2011年和2012年,國產片總體的票房表現遜色於進口片,只有3-4部電影躋身十強榜單。

現在來看,國產片票房爆發的三年,都是因為某種類型的電影的走紅。2009年恰逢建國50周年,是主旋律電影的高產期,誕生了《建國大業》等四部高票房主旋律電影。2013年是青春片嶄露頭角的一年,趙薇、郭敬明的導演處女作大獲成功,引領了青春片的拍攝熱潮。2015年,「喜劇」成為了這一年的電影關鍵詞,不少優質的喜劇片都斬獲了票房佳績。

近十年中,國產片慘遭票房碾壓的那三年,則是因為遭遇了好萊塢的「票房怪獸」。2007年上映的《變形金剛》、《哈利波特5》、《加勒比海盜3》,2011年的《變形金剛3》、《功夫熊貓2》、《哈利波特8》、《速度與激情5》、《加勒比海盜4》,2012年的《碟中諜4》、《復仇者聯盟》、《泰坦尼克號》,每部都是全球範圍的「票房收割機」,國產片很難與之匹敵。

如此來看,今年上半年國產片的票房低迷,就不是那麼令人意外了。上半年上映的《速度與激情8》、《變形金剛5》、《加勒比海盜5》,都屬於近十年來最為吸金的系列電影。更何況,上半年上映的國產片總體質量平平,雖有一些口碑不錯的作品,但其質量不足以引發觀影熱潮。

不過,下半年還有暑期檔、國慶檔和賀歲檔三個強檔期,現在斷言國產片的「完敗」,未免為時過早。據文創資訊統計,近十年躋身年度票房十強的國產電影中,有31部電影都是下半年上映的,上半年上映的僅有20部。也就是說,下半年的國產電影如果品相稍好,仍然有翻盤的機會。

成為票房大國就夠了嗎?

過去的十年,是中國電影產業迅猛發展的十年。十年來,國內電影票房從33億增至457億,成為世界第二大電影市場,電影銀幕數也超過了4.5萬塊,成為世界擁有銀幕數最多的國家。中國電影產業的高速發展,可以說是有目共睹。

然而,當我們回顧這十年的高票房電影時卻會發現,能在電影史上留存下來的,能夠經得起觀眾、歷史、藝術、美學檢驗的電影,依然少之又少。尤其是最近五年的高票房作品,只有《湄公河行動》、《夏洛特煩惱》、《大聖歸來》等寥寥幾部贏得了好口碑,大部分高票房電影的口碑都是褒貶不一,其中更摻雜著《小時代》、《私人訂製》等口碑撲街的作品。

究其原因,中國電影產業還存在著不少短板。目前,中國電影工業化僅僅處在起步摸索的階段,電影類型比較單一,同質化和跟風現象嚴重。想要補齊這些短板,提升國產電影的品質,並非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每一個影視從業者都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

另一方面,逐利資本大量湧入影視圈,也是國內爛片叢生的重要原因。進入影視行業的資本大多數都是不專業的資本,他們追求的是收益,而不是作品的質量。受制於資本的需求,不少電影製作者只得把電影當成一門生意,通過IP和鮮肉換來了高票房,卻犧牲了電影的品質。近些年高票房低口碑的電影,大多都陷入了這樣的怪圈。

歷經十年的發展,中國能夠成為全球第二大票房市場,這當然是一件好事。然而,票房大國不等於電影強國。如果影視製作者滿足於「票房大國」的美名,一味地追求票房,無視電影品質,最終只能落入口碑票房雙輸的結局。身為票房大國,影院里最受追捧的卻是其他國家的電影,還有比這更尷尬的事嗎?

作者 | 文創資訊記者 任珊

本文為「文創資訊」原創獨家稿件,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更多精彩文章請關注:文創資訊(http://news.vsochina.com)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創資訊 的精彩文章:

我們為何越來越不喜歡看國產愛情片了?
當日漫賣腐賣肉成風,引入美漫能否凈化國內漫畫市場?
2017中國動畫電影市場陷入低迷,《神偷奶爸3》能否力挽狂瀾
伍士賢《反轉人生》讓人失望,國產片暑期檔開畫整體陷落
低成本奇葩遊戲火了一個又一個,卻為何都已成為記憶?

TAG:文創資訊 |

您可能感興趣

全球歷史上票房最高的十部電影,你看過幾部?
全球票房排名前十的電影你看過幾部!最後一部讓我大跌眼鏡
大年初一的電影票房,全靠這6部電影,哪部電影是你想看的?
撐起大年初一票房的五部電影,哪部電影你有買票的慾望?
當年這部電影拍了兩年,裡面巨型璀璨有八個影帝影后票房卻凄慘
最被渴望有續集上映的四部電影,每一部電影都成就了一個影帝
這是一部十年前低調上映的神奇的電影
大年初一的電影票房,全靠這5部電影,有你想看的嗎?
去年評分最高的十部外語電影,你錯過了哪一部?
大年初一上映的七部電影,前三部有望票房巨頭,你打算追哪部?
大年初一上映的七部電影,看這預售票房真是幾家歡喜幾家愁啊
這十部優秀的國產電影 只是敗給了票房
十一部因為片名爛,而被人錯過的高分電影,你看過幾部?
豆瓣高分電影推薦第八波,十部總有一部會震撼你的內心
吳京十六年前的電影被罵成是一部爛片,沒想到裡面大咖雲集
有史以來,國內票房最高的搖滾電影,沒有之一!
大年初一,電影看幾部
張譯拍的最好的四部電影,《紅海行動》票房高、口碑好,但卻好不過這部票房最低的電影
泰國影史票房最高電影,竟然是一部鬼片
一部電影總結十八大以來中國成長,觀眾感嘆「厲害了,我的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