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視與聽》這組專題,由衷感慨諾蘭真當得起「偉大」二字
上周,《敦刻爾克》國內檔期終於塵埃落定,9月1日公映,還有兩個月。但國外包括港台最早這個星期四(7月20日)就能看到了。與此同時首波觀影評價已經出來,口碑好爆!
還記得我們之前做的一篇詳盡的「敦刻爾克大撤退」的歷史科普貼的標題么:《如果今年只有一個期待配額的話,我給它,給諾蘭》。再次推薦這篇好文大家觀影前一讀。
英國著名的電影雜誌《視與聽》在即將發行的8月號,以今年這部當仁不讓的暑期大熱門為封面,並做了一個極其詳盡的專題,採訪了諾蘭、製片人艾瑪?托馬斯(Emma Thomas)以及攝影師霍伊特?范?霍特瑪(Hoyte van Hoytema)。
現在,我們把這個專題全文翻譯如下,供你參考。
翻譯_@波昊BBH @hihi_無敵
校對_鯨魚&Anthony
原載於英國《視與聽》雜誌2017年8月刊,封面標題為:
《敦刻爾克:克里斯托弗?諾蘭談他的二戰史詩》
# 1
1940 ? 敦刻爾克
回 到 歷 史 現 場
「我們將在海灘上戰鬥,我們將在著陸地抗敵,我們決不投降。」
克里斯托弗?諾蘭的《敦刻爾克》,把二戰中溫斯頓?丘吉爾這句鬥志昂揚的名言,放在了一個被嚇壞的年輕士兵口中。這立刻就產生了先聲奪人的效果。
上面那句話是丘吉爾在敦刻爾克大撤退之後說的,號召英國人團結起來抵抗即將到來的納粹入侵
但擊退德軍幾乎是痴人說夢。當時,有338,000多人剛從敦刻爾克的海灘撤離歸來。他們登上了包括民用船隻在內的850多艘船,這已是萬幸。
在這種情況下,海灘和著陸點的意義被扭轉了。敦刻爾克大撤退就像是諾曼底登陸的反面。它成就了一個國家的神話:在救援到來前,英國一直獨自堅挺,並最終守到了勝利。
英國軍隊需要採取所有必要的手段離開歐洲。他們甚至還設法轉移了十四萬法國人、波蘭人和比利時人。
撤退船隻上的英國軍人
撤離是勢在必行的。德軍以極少的兵力攻入中立的比利時,誘騙英國遠征軍和一大批法國軍事特遣隊進入。這只是為了發動真正的閃電戰,用主力裝甲部隊,穿過傳說中不可逾越的阿登高地森林,入侵法國。
如此一來,德軍就能包抄馬其諾防線。而這條混凝土防禦工事,並沒有沿著比利時的邊界延展。
很快,背靠大海的英國人,和他們北面的盟友被隔開了。很多人都會逃不出去。而擔心自己無法逃生的英國盟軍則更多。
孤注一擲的海灘
諾蘭這部電影,想要達到的是一種讓人身臨其境的感覺。
# 2
諾蘭的二戰史詩:
關乎被摧毀的純真和理想主義
觀眾們會置身於那片沙灘上,被德國空軍狂轟濫炸。市民們相應戰爭部的號召,把自己的漁船或遊艇開到海峽拯救士兵,觀眾也將和他們並肩站在這些民用船隻上。
歷史上的大撤退,可以看到很多不堪一擊的民用小船
陸軍、海軍和空軍的視角,來自於士兵的個人經歷。
湯姆?哈迪扮演一名飛行員,在人數不足的英國皇家空軍里,他試圖在海灘上空提供持續有效的保護;
肯尼斯?布萊納扮演一名海軍司令,他負責協調複雜的疏散計劃——狄那莫;
湯姆?哈迪飾演的飛行員
馬克?里朗斯扮演一名船長,他自願加入艦隊,直面海灘上的危險。在去法國的途中,他還救了一名由斯里安?墨菲扮演的士兵。
這名士兵在返英路上乘坐的船沉沒了,他無法接受必須回到敦刻爾克的事實。
你要看很久的演員名單,才能找到一位女性。(米蘭達?諾蘭,飾演驅逐艦上的一名護士)。據說這個由著名女星扮演的角色不是被硬塞進電影的,不過這倒不是很可信。
米蘭達?諾蘭是導演諾蘭的表姐妹,也是《敦刻爾克》里稀有的女性角色
總之,這是一部以男性為主的電影。
作為一名赤誠的電影信徒,諾蘭和他的劇組拼盡全力以最高質量去捕捉最真實、最有感情的影像。
《敦刻爾克》拍攝現場
為了搭配電影的發布,他還挑選了一系列啟發了《敦刻爾克》的電影。這套「克里斯托弗?諾蘭特別呈獻」(『Christopher Nolan presents』)目前正在倫敦的BFI南岸影院展映。
BFI(英國電影協會)展映啟發了諾蘭版《敦刻爾克》的一些電影
這個系列最令人好奇的一點,是它在很大程度上迴避了戰爭電影。只有劉易斯?邁爾斯通1930年的經典電影《西線無戰事》是個例外。
《西線無戰事》劇照
《西線無戰事》講述了一群年輕的學生,在一戰爆發時被老師鼓勵,加入了德軍。
這個故事關乎被摧毀的純真和理想主義。
顯然,這才是諾蘭關注的重點。
# 3
以懸疑片的方式
講述一場偉大的戰爭
對談諾蘭
NJ= Nick James CN=諾蘭
NJ:我先問個顯而易見的問題,為什麼要拍敦刻爾克?
CN:一個電影製作人,會經常在大眾文化中尋找空隙,尋找一個還沒被搬上大銀幕的故事。敦刻爾克就是一則不受關注的經典故事。
自從萊斯利?諾曼1958年的電影《敦刻爾克》之後,這個故事似乎就被遺忘了
跟大多數英國人一樣,我是聽著這個故事長大的,它已經深入骨髓。這正是我所追尋的。
我可以全身心投入這樣一個題材,並將這個故事說給那些不知道或者不了解細節的人聽。但願如此。
NJ:這個故事的「英國性」對你來說重要嗎?
CN:「英國性」大概是這個故事(從1958年後)沒再被搬上大銀幕的原因之一。在現代影業中,妥當地講述如此大規模的故事,需要龐大的美國電影公司提供資源。
我有製作動作大片電影的經驗,也和華納兄弟有挺好的關係。所以我有能力把這個故事帶給他們,並解釋說,這雖然是一個英式故事,卻仍然具有全球性的吸引力。
這故事不僅簡單,也有很多能產生關聯性的元素。比如,士兵對自身人性的認識,由平民船隻完成的撤退,平民開著這些船來英吉利海峽幫忙,等等。
故事裡沒有美國人,我們當然也不會試圖把他們放進這個故事裡,這將是無法想像的。
敦刻爾克需要被正確地講述。我很想把這個故事建立在發自內心的感慨上,所以我採用了懸疑的拍法,用的是非常主觀的方式。
沙灘上的諾蘭和劇組
我們想把觀眾帶到士兵大撤退的沙灘、飛滿轟炸機的戰場、和前來援助撤退的船隻上。這些東西有普世的潛力。
NJ:你提到過老兵詹姆斯?瓊斯文章里的「虛偽的戰爭電影」。那篇文章批判了許多痴迷於個人英雄主義的經典影片。你會在電影中側重於展現集體奮鬥,而不是個人勇氣嗎?
CN:如果你讀了敦刻爾克的第一手資料,就會發現,你讀的越多,便越明白這個故事裡每個個體對生存的渴望。
這種渴望是以不同形式表達出來的,或高尚,或自私,或勇敢,或懦弱。這都是非常人性化的。
在大撤退當天,有那麼多人絕望地想要活下來,這建立起了一種特殊的集體英雄主義。
敦刻爾克的故事裡有許多英雄,但這件事直到今天都能和人們產生共鳴的原因,在於其中的集體英雄主義和集體行為。性格各異的人們真誠地團結在一起,完成了單個人永遠都達不到的目標。
NJ:影片對戰爭有很多不同地處理方法。近期有一些戰爭電影,展現了戰爭的殘酷性給士兵造成的心理創傷。不知道你在《敦刻爾克》里是怎麼處理暴力的?
CN:我們花很多時間研究了不同電影對戰爭的刻畫。我們還效仿了史蒂文?斯皮爾伯格《拯救大兵瑞恩》(1998)中的一個場景。
戰爭場面對人心的震撼不會消減,也很難拍攝。最後我們決定從另一個角度用力。
我看《西線無戰事》,讀詹姆斯?瓊斯的文章,是在思考電影這種娛樂方式與現實生活間到底存在什麼樣的關係。我覺得把《敦刻爾克》當作戰爭電影是不合適的。
對我來說,與時間賽跑,是這個故事最獨特迷人的元素。我自信能講好這個故事,是因為我決定把它拍成懸疑驚悚片。這是一個關於求生,而不是關於戰爭的電影。
總之,我們採用的處理方式,是把這部電影拍得既緊張刺激,又不血腥。我們嘗試給觀眾帶去懸疑的觀感,有刺激,也有驚悚,還有一定程度的恐懼。
但這種緊張感不會讓你不敢睜眼,而是會讓你緊握扶手,指節發白。
NJ: 「克里斯托弗?諾蘭特別呈獻」里有不少懸疑電影,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亨利-喬治?克魯佐執導的《恐懼的代價》(1953)。
CN: 《恐懼的代價》是和《敦刻爾克》最有關聯性的電影。和戰爭電影以及其它不同影片相比,它那種懸疑驚悚的電影語言,正是我們在尋找的。
《恐懼的代價》(Le salaire de la peur),1953年獲戛納金棕櫚獎
希區柯克和他的電影通常是懸疑的代名詞。而在這部影片里,克魯佐用自己的新方式處理物體的運動。他和精於此道的布列松做得一樣好。
在一個場景中,裝滿爆炸物的卡車需要退回峽谷上搖搖欲墜的木質平台。克魯佐用打滑的輪胎、看似要坍塌的木台,呈現出了比希區柯克還要緊繃的張力。這影響了之後的懸疑電影。
電影里支撐木台的鐵索馬上就要斷了
在敦刻爾克的研究中,我收穫了物體運動的處理方法。晃動的海浪、撞毀的船隻,如何在刻畫此類場景的同時營造出懸疑氣氛。
NJ: 有人認為《敦刻爾克》隱喻了英國脫歐。在電影製作期間,你考慮英國脫歐這件事嗎?
CN: 英國脫歐發生在電影的拍攝過程中。其實不論何時拍電影,世界都在改變。
《敦刻爾克》可能成為一場墨跡測驗(Rorschach test),它具備該實驗的基本元素。電影上映後,關於它如何觀照現實,一定會有多樣的、甚至是衝突性的解讀。我覺得這挺不錯。
墨跡 測 驗(Rorschach test)是著名的西方投射人格測驗。10張有墨漬的卡片按特定次序出現在測驗對象面前。醫生通過記錄他們的反映時間、肢體語言以及對問題的回答,分析對象性格
我對此並不陌生,在蝙蝠俠三部曲時期,我集中面對過這些問題。
當時,激烈的衝突性政治解讀,投射在我們所做的每一件事上。但整體上,大眾還是顯得通情達理,善解人意(或理解他們自己)。他們只是在其中發掘自己想要看見的東西。
蝙蝠俠三部曲分別是,《俠影之謎》(2005);
《黑暗騎士》(2008);《黑暗騎士的崛起》(2012)
我們真實、誠懇地講述《敦刻爾克》這個故事。它發生在1940年,不會直接影射政治問題。但這是個非常容易引起共鳴的故事,它所處理議題的重要性,在現代世界中並沒有降低。
NJ: 你熱衷於尋找真實年齡與當年士兵相仿的演員來演這部電影。為什麼?
CN: 我從未參與過戰爭,參戰會是我最可怕的噩夢。我46歲了,也不再可能被要求參戰了。
18、19歲的孩子被送上前線替我們打仗,我們經常忽視這件事。這事實令人噁心。我從不理解其中是否有正義性,但社會一直是這麼乾的。
為了抨擊這一現實,我儘力避免起用30歲演員出演新兵,這是好萊塢的傳統。我反而尋找年齡相符的,18、19歲或20歲出頭的演員。
演員費恩?懷特海特,生於1997年
# 4
《敦刻爾克》就像拍了三部電影
然後剪成一部
對話製片人艾瑪?托馬斯
James Mottram=JM;Emma Thomas=ET
艾瑪?托馬斯,諾蘭的妻子和合作夥伴,她出品了諾蘭1997年後的所有電影
JM: 《敦刻爾克》的製作和諾蘭之前的電影有什麼不同?
ET: 它們非常相似。諾蘭從來都一心一意,做事不走捷徑。但在許多方面,這部電影比其他電影更有野心。
《敦刻爾克》是從三個不同的視角進行敘述的,就像是拍了三部電影。我們製作了一部海上戲,拍攝了大量的空中飛行,以及有挑戰性的沙灘場景。
JM: 拍攝中你親眼看到敦刻爾克大撤退被重現,感受如何?
ET: 這令人動容。拍攝的時候正逢大撤退76周年。當你站在沙灘上,真的很難不去想那裡曾發生的一切。要從1940年那次行動引發的共鳴中掙脫,非常困難。
時至今日,士兵制服和腰帶上的扣子仍會被海水衝上岸。在處處都能勾起回憶地方,看見當年撤離行動的重現,真的非常感人。
歷史上的大撤退
JM: 《敦刻爾克》的後勤保障一直是個問題。你會不會暗暗希望諾蘭下次選一部小規模的電影?
ET: 那可能會無聊,不是嗎?
而且,我必須要謹慎考慮自己想要什麼。我已經嘮叨了很多年,讓他拍一部沙灘電影,但《敦刻爾克》和我期待的沙灘電影一點都不一樣!
# 5
IMAX是拍攝
這個世界的最好方式
對話攝影師霍伊特?范?霍特瑪
James Mottram=JM;Hoyte van Hoytema=HVN
霍伊特?凡?霍伊特瑪(Hoyte van Hoytema),電影攝影師,作品包括《鍋匠、裁縫、士兵、間諜》(2011)、《她》(2013)。這是他跟諾蘭繼《星際穿越》(2014)後的第二次合作。
JM: 《敦刻爾克》使用的IMAX技術遠多於你和諾蘭合作的《星際穿越》。你們為何如此喜愛IMAX?
HVN: 我們都相信,IMAX是打量世界最清晰且最無掩飾的窗口之一。
IMAX格式太棒了!它的清晰度和它呈現出的畫面質地都如此之美。我們找不到更好的格式來講述這個電影,所以我們非常努力,用它來拍攝儘可能多的鏡頭。這非常值得!
JM: 諾蘭熱衷於用真的飛機和驅逐艦而不是特效。你認為這給電影帶來了什麼?
HVN: 我們想在攝像機里完成這麼多東西的拍攝,其中一個原因是,這樣就不需要再做掃描了,也就是不需要經過數字化步驟製作出最終畫面。
IMAX採用很大的底片,一旦掃描,畫質就受到損失。最好的掃描器也無法處理如此大量的IMAX高清畫面。
所以,直接在攝像機內完成拍攝,避免數碼掃描,只是為了維護儘可能高的清晰度。
JM: 風吹日晒地拍攝這樣一部的電影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HVN: 這對我和整個團隊來說都是挑戰。海水和細沙會損傷設備,要不停進行維護。這是一場和外部環境的持久戰。
這也會涉及到工程學。我們發明了一些東西來克服問題,比如我給IMAX攝像機建造了特別的防濺擋板 ,這樣就可以把攝像機浸在海水裡,保護它們免受沙土和風的侵蝕。
本文首發於奇遇電影:cinematik


※馬丁·斯科賽斯、伍迪·艾倫就是兩個坑王,又開新坑了!
※大魔王出演理查德·林克萊特新作,期待不期待?
※與《敦刻爾克》定檔相比,諾蘭這個新消息更讓我興奮
※每個買過盜版的文青都買過它,但關於導演我們所知甚少
※20年來最好的中文網路小說,終於拍成電影要上映了
TAG:奇遇電影 |
※金·凱瑞回歸喜劇《開玩笑》感慨「我真的就像楚門一樣」
※《朗讀者》董卿採訪用錯詞,胡歌坦然應對,糾正的詞卻讓人感慨!
※周星馳真的要親自演?這段話讓人感慨,一切要在《功夫2》見了!
※《我就是演員》宋軼微博感慨「我覺得我很好」,引來這樣評論!
※黃子韜追劇《談判官》感慨:看到這一集,我把自己都感動哭了!
※當你感慨青春已逝,不妨來讀讀這四本書
※溥儀與友人遊覽故宮,看見歪脖子樹說了一段話,聽完令人感慨不已
※看完這部德國高分片,真是好一陣感慨啊!
※讀書和做演員哪個好?陳小春這段看似閑談的話讓人感慨
※二哈跟主人遛遛,網友感慨這家二哈好聽話,仔細一看笑翻了
※田朴珺發文感慨「朋友說」被猜測情變,網友:早就不看好這對
※張萌髮長文感慨首次當製作人感受,她曾因拍戲流產都不願吭一聲
※諸葛亮一生掌握蜀國大權,為何不自己當皇帝?真相令人感慨
※看完得感慨:美國真土豪,二戰中的百艘航母如今居然這樣用
※賽爾號:米咔真實身份曝光,看完不得不感慨一句:果然是親兒子!
※為什麼說達芬奇來自天外?看看這些傑作,未免會有這種感慨
※看網友如何評說最新一期《吐槽大會》的播出事故!著實讓人感慨!
※《亮劍》這就是張大彪最終的結局,讓人感慨不已
※《我不是葯神》票房大殺四方,徐崢感慨:這才是真正演員
※《甄嬛傳》里有很多話都一語成緘,尤其是甄嬛和十七的那句,重看一遍真是感慨萬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