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博覽群書,經世致用

博覽群書,經世致用

曾國藩出身於一個耕讀之家,他的祖父沒有讀過多少書,但壯年悔過,因此對曾國藩的父親督責很嚴,曾國藩的父親曾麟書雖然長期苦學,但資質有限,直到四十三歲時才補為縣學生員。曾麟書知道自己的能力有限,所以就把期望放到了兒子們身上。曾國藩曾回憶說:「先父......平生苦學,他教授學生,有 二十多年。國藩愚笨,從八歲起跟父親在家中私塾學習,早晚講技,十分用心, 不懂就讓父親再講一遍,還不懂再講一遍。先父有時帶我在路上,有時把我從 床上喚起,反覆問我平常不懂之處,一定要我搞通為止。他對待其他的學童也 是這樣,後來他教導我的弟弟們也是這樣。他曾經說:『我本來就很愚鈍,教 育你們當中愚笨的,也不覺得麻煩、艱難。』

在這樣的家庭里,曾國藩九歲時已經讀完了「五經」,十五歲時開始讀《周禮》 《儀禮》,直至能夠背誦,還讀了《史記》《文選》,這些成為了曾國藩一生 的學問基礎。他之所以能少年顯達,推究其根源,實在是靠家學的傳授。但是, 從根本上來說,曾國藩一生的學問功業,還是基於他自己的發憤苦讀。對曾國 藩來說,可以沒有華服,可以沒有佳肴,但是不能沒有書,書是他生命的重要 組成部分。

曾國藩在青年時代就酷愛讀書。道光十六年(1836)的會試落第後,他自 知功力欠深,便立即收拾行裝,搭乘運河的糧船南下歸家。雖然會試落榜,這個「寒門」士子卻眼界大開。他決定利用這次回家的機會,做一次江南遊,實 現「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宏願。

這時,曾國藩身上的盤纏已經所剩無幾。路過睢寧時,他遇到了知縣易作梅。易知縣也是湘鄉人,他與曾國藩的祖父、父親非常熟悉,與曾國藩也相識。他鄉遇故人,易知縣自然要留這位老鄉在他所任職的縣上玩幾天。在交談中,易知縣得知曾國藩會試未中,但從其言談舉止中,看出曾國藩是個非凡之人,前程一定不可限量。易知縣想曾國藩留京一年多,所帶銀兩肯定所剩無幾,有心幫助曾國藩。當曾國藩開口向易知縣借錢做路費時,易知縣慷慨應允,借給曾國藩一百兩銀子,臨別還給了他幾兩散銀。

經過金陵時,曾國藩見金陵書肆十分發達,十分喜愛這個地方,流連忘返。在書肆中,曾國藩看見一部精刻的《二十三史》,愛不釋手。然而一問價格,曾國藩大吃一驚,要一百兩銀子,恰好與他身上所有的錢相當。他下定決心,一定要把這部史書買下來,但書商似乎猜透了他的心思,一點都不肯讓價,少一錢也不賣。曾國藩暗自盤算:金陵到湘鄉全是水路,船票已交錢定好,沿途 不再遊玩,省吃儉用,所費將很有限。這時已是初夏,隨身所帶的一些皮袍冬衣, 反正也穿不著了,乾脆送去典當,勉強可以夠用。

於是,曾國藩把一時不穿的衣物全部送進了當鋪,毅然把那部心愛的《二十三史》買了回來。他如獲至寶,心理上得到了極大的滿足。他平生第一次花這麼多錢,就是為了買書。這一舉動,足見曾國藩青年時代志趣的高雅。曾國藩的一生,不愛錢,不聚財,卻愛讀書,愛聚書。

回家以後,父親見曾國藩花了上百兩銀子買回一堆書,不僅沒有責備他,反而鼓勵他說:「爾借錢買書,吾不憚極力為爾彌縫,爾能圈點一遍,則不負 我矣。」父親的話對曾國藩起了很大作用,從此他閉門不出,發憤讀書,並立 下誓言:「嗣後每日點十頁,間斷不孝。」曾國藩發憤攻讀一年,將這部《二十三史》全部閱讀完畢,爛熟於心,此後便形成了每天點史書十頁的習慣,一生從未間斷。這樣,在京師會試之後,曾國藩就養成了對古文和歷史的愛好,為以後更為深入地研究學術問題,總結歷代統治者的經驗教訓,為參與治理國家和社會打下了基礎。所以,他後來回顧自己的讀書治學過程時說:「及乙未到京後,始有志學詩、古文並 作字之法。」

曾國藩供職京師的時候,正是中國內亂外患交迫的時候。曾國藩所關心的,在外有「英夷」,在內有太平天國。所以,他讀書更側重經世致用之學,特別 是輿地之學。在閑暇的時候,曾國藩對軍政大計以及各種庶務,通過有選擇性 地大量閱讀史籍,盡量把現實的問題考究詳盡。所以一旦當權,他便能把平時 讀書得來的學問拿出來使用。後來,太平天國聲勢大盛,曾國藩以一書生帶兵, 終能鎮滅洪、楊,一般人都引以為異。我們只要知道他十多年的京師生活,十 多年京師名流之間的交往互教,十多年堅持不懈地刻苦攻讀經世致用之書籍;知道他是如何地準備著應付事變,如何地關切時務,如何地虛心研究,便可知 道曾國藩的成功絕不是僥倖得來的了。

當時掌理全國政務的六部中,除了戶部之外,曾國藩擔任過禮、吏、兵、刑、工五部的侍郎。為官期間,他對照自己所任各部的工作特點,專心潛讀《通典》和《資治通鑒》,由此洞悉了清代的政情利弊、官場風習、山川形勢和民生疾苦。曾國藩由內閣學士升為禮部右侍郎署兵部右侍郎時,遍閱清代道光以前歷朝文獻,目睹時局危急而政風頹靡,遂因皇帝下詔求言而先後參照史籍上了幾道條陳時務的奏疏,體現了他明道經世的抱負。

在曾國藩這個讀書榜樣的示範下,湘軍將帥們則將孔、孟、周、張、程、朱,直到船山的「聖賢學脈」「儒家道統」作為自己的思想信仰,從中國傳統文化 寶庫中廣搜博取,以求治國用兵之道,為其軍政實踐服務。正如郭嵩燾所說:「軍興以來,湘人起文學任將帥,肩項相望。一時武 健強力,多知折節讀書。軍行所至,聞弦歌之聲。」大批湘軍將領多是從「一 介書生」「布衣寒士」而投筆從戎,從文書、幕僚或中下級軍官,一躍成為 統兵作戰、獨當一面的高級將帥,不少人成為巡撫、總督之類的封疆大吏, 有的甚至成為清朝中央政府的尚書、軍機大臣、大學士。

曾國藩於讀書學習尤為可貴的是把它作為生命中重要的部分,相伴終生。

同治十年(1871),曾國藩的身體可以說一天不如一天。理學修養甚深 的他,在一月十七日寫了幾句箴言,警示和鞭策自己讀書不要放鬆。這幾句話 是:「禽里還人,靜由敬出;死中求活,淡極樂生。」他認為「暮年疾病、事變, 人人不免」,而讀書則貴在堅持,並在讀書中體味出樂趣。因此,在二月十七日, 他自己感到「病甚不支,多睡則略愈」,「夜間,偶探得右腎浮腫,大如雞 卵。」這確實是一個危險的信號,他卻置之不理,晚上照舊讀書不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王家弄堂 的精彩文章:

忍辱負重,徐圖自強

TAG:王家弄堂 |

您可能感興趣

經世致用文化與教育自信
鬼谷子:五句話講透遊說術,簡單易學,經世致用
以史為鑒 經世致用——專訪「萬人計劃」領軍人才入選者周曉光教授
唐曉峰:經世致用的歷史地理學
教師讀書重在致用
王陽明:經世致用,知行合一
講座信息|班瑪更珠:從融會貫通到經世致用:毛爾蓋·桑木旦大師的學術思想和文化遺產
作為「經世致用」的學科,社會學如今發展得怎麼樣?
陶澍:林則徐的伯樂,清朝「經世致用」第一人
象峰書社 學以致用
莊子為人處事8則,學以致用,做明白人間世的智者
病逝前向道光皇帝舉薦林則徐的竟是「經世致用」的第一人
完善知識體系,學以致用
正元書社:學以致用,量用為學
致道絕學:大成者善用謀略,學以致用者必能飛黃騰達
開啟博士生涯 孫楊期待學以致用
《論語》:學以致用 日日精進
越是社會腐敗、政治黑暗的時代,士人經世致用的精神越是高漲
國學的研究與致用
讀書是為了感悟,為了學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