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部首:人們學習漢字的首道「門檻」

部首:人們學習漢字的首道「門檻」

中國漢字千千萬,沒有一字無部首。如若離開了部首,每個漢字將像「失去頭腦一樣,丟掉靈魂」。那麼,您了解部首的「前世今生」、知曉部首在歷史中的演變過程嗎?

漢字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

在漢字文化中,「部首」二字對大家來講可謂是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詞兒。說它熟悉,是因為大家都知道字書中有部首,遇有生僻字查字典時,都會接觸和使用部首;說它陌生,則是指大多數人都未接受過系統的部首知識學習,既不了解部首的淵源,又不知道部首的變化過程,更少有人能夠記誦所有的部首。為傳承、創新、弘揚漢字文化,筆者在這裡僅就個人所知,同大家談談關於部首的「前世今生」,希望能對提升部首的地位、普及部首知識、充分發揮部首作用有所裨益。

部首的由來

部首,顧名思義,就是漢字字書中各部的首字(或首字的表意部分),是按漢字形體結構所分、具有字形歸類作用的特定漢字和漢字偏旁。實際上,部首就是漢字中的「擎旗手」。

漢字之部首,始於公元100年至121年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以下簡稱《說文》)。在這部中國最早的字典中,許慎以淵博的古文經學知識和嚴謹的治學精神,將9353個(小篆)漢字按字形相似或意義相近的原則分部類從、歸併梳理,創造出540個部首,使中國漢字首次成為查檢方便、穩定規範的文字。許慎也由此成為中國文字學的開山鼻祖,備受後世之人敬佩。

部首的變遷

近兩千年來,漢字的形體先後經歷小篆至隸書、隸書至楷書兩次重大的演變,漢字的部首也隨之與時俱進、不斷變化——形體漸趨簡化,數量屢有縮減。晉代《字林》中有部首540個,金代《四聲篇海》中有部首444個,明代《六書本義》中有部首360個;明代梅膺祚撰《字彙》,依楷書字形合併《說文》的部首,並以筆畫多少為分部次序,共有214個部首。此後,明代張自烈撰《正字通》、清代編修《康熙字典》(1716年)均照此編撰。從那之後,截至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作為編修字詞工具書的定例和通則,214個部首就再未改變過(在我國的港澳台地區,同樣如此)。

20世紀五六十年代,隨著新中國成立初期轟轟烈烈的漢字改革運動開展,國家先後制定、發布和實施《第一批異體字整理表》(1955年)、《漢字簡化方案》(1956年)、《簡化字總表》(1964年)、《印刷通用漢字字形表》(1965年)、《新舊字形對照表》等一系列規範性字表,人們在工作生活中常用的漢字數量大幅精簡,形體進一步規範。此後,漢字部首也隨之刪繁就簡。《新華字典》(1971年版)中部首數為189個,《現代漢語詞典》(1978年第1版)中部首數為189個。新《辭海》(1979年版)則對舊《辭海》(1936年版)的214個部首進行了較大幅度的調整,其中刪去部首8個,合併部首6個,分立部首10個,新改部首10個,新增部首40個,最終合計部首250個(在250個部首中,簡化部首25個,附列部首30個);《漢語大字典》(1986年版)中部首數為200個,並有附類部首53個;《辭源》(1987年版)同《康熙字典》一樣,部首數仍為214個。

綜上所述,部首數量古今有較大不同,這就是部首誕生後兩千年來的曲折過程,這也是導致國人對部首的整體認知含混不清的重要原因之一。

部首的規範

20世紀80年代,我國進入改革開放時期。三十多年來,以漢字整理、「四定」(字有定量、字有定形、字有定音、字有定序)為主要內容的漢字規範化研究工作有了更大發展,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階段性成果(略)。隨著國家語言文字規範文本之一《漢字部首表》的制定,部首也迎來了「新生」。

2009年制定的《漢字部首表》,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年來部首形體和數量長期不統一的完美終結。《新華字典》(2011年)第11版、《現代漢語詞典》(2012年)第6版,就是以此為準,迅速推出的新修訂版本。

在新的部首規範——《漢字部首表》中,共確定部首字形262個。其中,主部首201個,附形部首51個,另有10個與主部首形體十分相近、筆畫數相同——筆者因之稱其為「准部首」。簡言之,《漢字部首表》中的部首共201個(主部首),其餘的61個附類部首(10個准部首和51個附形部首),只不過是主部首形體的不同樣式而已。

從《漢字部首表》所列部首的形體看,新的部首規範與歷史上的部首規範一脈相承,並獲得漢字學界專家的廣泛認同,是我國漢字文化建設方面一項可喜可賀的重大成就。

部首的作用

在部首誕生後長達兩千年的漢字文化發展史中,部首的地位顯赫,用途廣泛,在漢字的教、學、研三大領域中一直發揮著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第一,古代的私塾先生和如今的語文教師在講授漢字時,都從部首開始解析每個漢字的形體結構和字意;第二,學生在學習漢字時,也都離不開對漢字形體中所含部首的認知;第三,漢字學界的先賢和現代的專家學者們整理、研究漢字,只有從部首入手,才能少走彎路,得其門而入。至於說部首編修字詞工具書的用途,以及日常工作生活中人們查檢、辨識生僻字的作用,雖然也屬於部首用途的範疇,但只是部首衍生出來的附帶用途罷了。

部首之所以如此重要,是由其特殊性決定的。就以《漢字部首表》中的179個部首來說,它們幾乎是漢字文化史上最早產生,一直沿用至今的歷史傳承文字,其中大部分都是國家2013年6月制定的《通用規範漢字表》中的一級字——現代漢語常用字。其餘的部首,雖不是常用漢字,但均為現代漢語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由於每個漢字形體中都含部首,且很多最常用的漢字本身就是部首(如日、月、山、水等),因此可以說,中國漢字如若離開部首,不僅源遠流長的漢字體系將土崩瓦解,而且每個漢字也都將像「失去頭腦一樣,丟掉靈魂」。

種種事實表明,漢字部首實乃「構築漢字文化大廈的第一塊基石」,是中國人「學習漢字之路上繞不開的第一個『門檻』」。

來源:淇河晨報

編者:笑微微一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鶴壁日報河之洲 的精彩文章:

TAG:鶴壁日報河之洲 |

您可能感興趣

被人誤解的幾個漢字部首
「日本漢字學會」成立 為首個專門研究漢字機構
這裡的人稱自己是中國人,漢語漢字是他們的官方語言
此國學會漢字後,杜撰了幾本史書,稱自己是華夏人,中國只是唐人
這個國家滿大街都是漢字,國人以學習漢語為榮,還設置漢語考試
這個國家,學漢字講漢語用中國通訊,卻僅是中國的「崇拜者」!
被人誤解的幾個漢字部首(1)
世界上第二個「中國」,這裡人說漢語寫漢字,手機卡都是中國的
此國說漢語用漢字,連車牌也與我國一樣,國家名字令人尊敬!
此國說漢語,用漢字,車牌都和我們一樣,國家的名字讓人肅然起敬
另一個「中國」?國家華人佔了一大半,人們說漢語寫漢字!
東南亞一支特殊民族,稱先祖是中國人,學習漢字只為回歸
這一群外國人說漢語、寫漢字,他們說:我們是中華民族!
為什麼把中國人叫漢人,民族叫漢族,文字叫漢字?不說沒幾個人知道!
昨天,印度國防部網站首頁出現了漢字——「禪」!
世界上第二個中國:說漢語寫漢字,就連課本上都說首都是中國!
韓國街頭的漢字
此地不屬中國,卻說漢語學漢字,美女如雲,自稱首都是北京
中國人紋漢字vs外國人紋漢字,個個都是秀兒,網友:輕易別出門
世界上第二個「中國」,寫漢字說漢語,自稱是中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