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賞米芾《張都大帖》的重複用字
《青少年書法》雜誌內容精選·書學課堂
淺賞米芾《張都大帖》的重複用字
文/楊兵
米芾《張都大帖》
米芾的《聞張都大宣德尺牘》帖又稱《河事帖》,約書於北宋崇寧四年(1105),紙本,行書,縱29.4厘米,橫33.8厘米,現為台北故宮博物院收藏。
整幅尺牘章法差落有致,行中帶草,凌而不亂,字體大小疏密,行筆中以細筆為主,間以粗筆濃墨,用筆爽利,生動活潑,線條富有彈性。老米窮其「對比變化」之能事,標新立異,給人以新的感覺。現管中窺豹,賞析一下整幅字中重複用字的藝術美感。
1.「南京以上」(相同四字)
四個字字體像音符排列一樣,由高音向低音漸弱排列。乍看變化不大,但對比起來,每字都新姿各異。第二次出現的四個字,在縱列中間較連貫,節奏強,且總體用筆較重。
(1)「南」字(兩個相同)
在整篇中,整個字呈方形,第一筆有藏露之別,且第一字起筆較重有弧度,而第二字第二筆有弧度;第二筆與第三筆或斷或連,豎畫向上二次用筆或畫內折上;下一筆(轉折)有輕有重,且弧線張力方向、力度不同。
南
字
(2)「京」 字(兩個相同)
在整篇中,「京」字字體呈長形。第一筆入筆角度不同,第一折筆或順勢或向左上翻筆而下。第一個「京」字兩點輕筆意連,向內收筆;第二字牽絲連接,呈弧線,且收筆重,向下映帶。
京
字
(3)「以」字(四個相同)
在整篇中字體呈扁形,且相同字體最多,但米芾字體的變化也豐富多彩。兩點形態、距離各異,或實或牽絲連接。第一、第三字,兩點實連,與下一筆順勢挑出;第四字兩點與下一筆牽絲相連;第二字,最後一點先向左下然後圓轉向上「翻挑」運筆,由內而外的張力及筆觸的爆發力全面彰顯出來;第三字,最後一筆出鋒意連下字,與其他三字有別。
以
字
(4)「上」字(兩個相同)
在整幅字中屬小字,但小中見大,很舒展。兩字根本的區別在於筆順不一:第一字先豎畫,由重而輕,最後重畫收筆;第二字,先小橫,然後由右下向左上扭筆出鋒連帶豎畫,最後一橫由重發力而提鋒漸收,由散鋒而聚鋒。聯繫帖中上下文字內容,給人以思維停頓,意猶未盡的味道。
上
字
2.「此」字(三個相同)
豎折筆變化最大。第一個字,重筆弧線,然後畫內調鋒折出;第二字,第一筆露鋒輕入,頓筆順勢折出,至畫尾大幅度回鋒;第三字,第一筆凌空取勢,動感強,由重而輕,後二次用筆,重切蹲筆、提鋒折上,動作連貫、純熟。「兩小豎筆」,第一小豎,入筆方向、顧盼意境不盡相同;第二小豎,第三字,翻轉用筆,與其他兩字不同。第二小豎與最後一筆,第一個意連;第二個似斷非斷,似連非連;第三個,用小牽絲相連,明暗有度。
此
字
3.「曲」字(三個相同)
整體看輕重不同。第一個字,第一筆豎畫後提筆圓折上,其他兩字則沒有此動作,後重摺豎筆;第二字,第一筆曲線流動放筆,後向外張力圓轉;第三字,第一筆長露鋒,順勢提筆呈弧線向上,此處留白各異。第一字,「兩小豎」用筆重且相連,呈倒三角,最後一筆銳利出鋒於字體之外;第二字,兩豎輕且平行,整體上輕且靈動;第三字,較其他兩個,輕且短,最後一筆靈動撥筆。
曲
字
4.「又」字(兩個相同)
此二字同在一縱列,一首一尾,但米芾寫得也是字字各異,筆筆不同,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其熟練的用筆技巧。
第一筆,前一字藏鋒落筆,向外頓筆折鋒,向左橫勢撇出;第二字露鋒行筆,後向左上翻筆折鋒由畫內向左下撇出,揚鋒順帶下筆。第二筆,行筆露鋒由輕而重,再由重到輕直捺而出;第一字,捺畫也有輕重的反覆變化,但內在動作、外形,尤其是在捺腳處,與第二個不同,有一波三折之妙。
又
字
5.「則」字(兩個相同)
第一個字,橫折處圓轉,後三點相連,豎刀剛健,藏鋒由重而輕,畫尾與下一字意連相映。最後一筆是其主筆,果敢爽利,不拖泥帶水;第二字,轉折處用折筆,雖只一點與豎相連,但線條律動優雅,力度十足,左剛右柔,剛柔相濟。
則
字
6.「水」字(三個相同)
整體呈正三角形,在整幅尺牘中,此字變化最豐富多彩,鉤畫、捺畫的起、收筆,異彩繽紛,可以說每一字每一筆都不同。
「左」半部分:第一個字,第一筆承接上一字最後一筆(由重而輕),而此字由輕而重,然後扭鋒翻筆鉤上,連接下筆,頓筆、調鋒撇出;第二字,用筆相對簡單,藏鋒重筆,鈍鋒鉤上;第三字,位置在一行之首,頓鋒提筆至鉤處,走橫勢出蟹爪鉤(米獨特筆法)。「右」半部分:主筆與次筆使轉連綿,翩躚多姿,呼應顧盼,異彩繽紛。第一字,「側」與上一筆相連,「捺」則頓筆向右上,然後再向左下提鋒輕出;第二字,「側」為弧線,向中宮收緊,內形則切割成圓、角,形成向外「張力」,然後直捺出鋒映帶下字;第三字,右側重筆撥挑,並變「捺」為點,中宮虛,外宮實,虛實結合,達到對立統一的美好結合,簡約不簡單,增強表現力,造成強烈的視覺衝擊。
水
字
總之,老米有嫻熟的運腕、用筆功力,成竹在胸,落筆凝練,信手揮灑,提按映帶輕鬆、豐富、自然,達到了隨心所欲的精熟程度。細膩的筆觸耐人尋味,每個字圍繞中心軸左右搖曳,給人以瀟洒的美感。以上陋文為本人在臨習中的一些體會,掛一漏萬,不妥之處,敬請方家指正。
(作者單位:河北省滄州師範學院)
相關閱讀


※王羲之行草臨創舉要
※第十一屆國展中的隸書作品創作現象摭談
※趙體楷書入門教程
TAG:青少年書法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