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包青天的三個鍘刀真的存在嗎?斷案也會感情用事亂殺人

包青天的三個鍘刀真的存在嗎?斷案也會感情用事亂殺人

相傳宋仁宗年間,陳州大旱,皇帝派四國舅到陳州放糧。四國舅見利忘義在發放的糧食里摻了石沙,坑害百姓。包拯知道此事後就上書朝廷。皇帝派包拯前往陳州調查四國舅放糧一案,

聖上加封包公為龍圖閣大學士,仍兼開封府事務,前往陳州稽察放賑之事,並統理民情。包公並不謝恩,跪奏道:「臣無權柄,不能服眾,難以奉詔。」聖上道:「再賞卿御札三道,誰敢不服? 」包公謝恩,領旨出朝。

且說公孫策自包公入朝後,他便提心弔膽,坐立不安,滿心要打點行李起身,又恐謠言惑眾,只得忍耐。忽聽一片聲喊,以為事體不妥。正在驚惶之際,只見包興先自進來告訴,老爺被聖上加封為龍圖閣大學士,派往陳州查賑。公孫策聞聽,這一樂真是喜出望外。包興道:「特派我前來與先生商議,打發報喜人等,不准他們在此嘈雜。」公孫策歡歡喜喜與包興斟酌妥帖,賞了報喜的去後,不多時,包公下朝。大家叩喜已畢,便對公孫策道:「聖上賜我御札三道,先生不可大意。你須替我仔細參詳,莫要辜負聖恩。」說罷進內去了。這句話把個公孫策打了個悶葫蘆,回至自己屋內,千思萬想,猛然省悟,說:「是了!這是逐客之法。欲要不用我,又賴不過情面,故用這樣難題目。我何不如此如此,鬼混一番,一來顯顯我胸中的抱負,二來也看看包公膽量。左右是散夥罷咧!」於是研墨蘸筆,先度量了尺寸,注寫明白。

後又寫了做法,並分上、中、下三品,龍、虎、狗的式樣。他用筆畫成三把鍘刀,故意的以「札」字做「鍘」字,「三道」做「三刀」,看包公有何話說。畫畢,來至書房。包興回明了,包公請進。公孫策將畫單呈上,以為包公必然大怒,彼此一拱手就完了。誰知包公不但不怒,將單一一看明,不由春風滿面,口中急急稱讚:「先生真天才也!」立刻叫包興傳喚木匠。「就煩先生指點,務必連夜盪出樣子來,明早還要恭呈御覽。」公孫策聽了此話,愣呵呵的連話也說不出來。此事就要說這是我畫著玩的,也改不過口來了。又見包公連催外班快傳匠役。公孫策見真要辦理此事,只得退出,從新將單子細細的搜求,又添上如何包銅葉子,如何釘金釘子,如何安鬼王頭,又添上許多樣色。不多時,匠役人等來到。公孫策先叫看了樣子,然後教他做法。眾人不知有何用處,只得按著吩咐的樣子盪起。一個個手忙腳亂,整整鬧了一夜,方才盪得。包公臨上朝時,俱各看了,吩咐用黃箱盛上,抬至朝中,預備御覽。

包公坐轎來至朝中,三呼已畢,出班奏道:「臣包拯昨蒙聖恩,賜御鍘三刀,臣謹遵旨,擬得式樣,不敢擅用,謹呈御覽。」說著話,黃箱已然抬到,擺在殿上。聖上閃目觀瞧,原來是三口鍘刀的樣子,分龍、虎、狗三品。包公又奏:「如有犯法者,各按品級行法。」聖上早已明白,包公用意是借「札」字之音改作「鍘」字,做成三口鍘刀,以為鎮嚇外官之用,不覺龍顏大喜,稱羨包公奇才巧思,立刻准了所奏。「不必定日請訓,俟御刑造成,急速起身。」包公謝恩,出朝上轎。第二天帶往陳州,查明事實之後將四國舅用龍頭鍘處決為陳州百姓出了一口氣!此故事出自《七俠五義》。

還有一說 :那三口鍘刀是老百姓自己出錢做的,擺在開封府前面,用以紀念包拯的奉公執法。

歷史上包青天三鍘刀事實上是並不存在的,多為後世武俠小說杜撰。

包拯在民間的口碑很好,名氣很大,主要歸功於公案小說《三俠五義》。小說中的包拯頭上有個月亮,是星宿轉世,能夠日審陽夜審陰,剷除奸佞,不畏權貴,故百姓稱之為「包青天」。可惜,歷史不是小說,正史中的包青天剛正不阿確實不假,可要說斷案本領,卻沒有小說裡面的那麼神。

包拯執掌京城,執法嚴峻,一方面對權貴剛正不阿,可另一方面對百姓也毫不留情,一律公平對待。這點,和尋常官員偏袒權貴不同,和士大夫偏向小民也不同。應該說,包拯的態度更加理性。只是,理性的包拯也有被感情挾持的時候。一旦感情用事,以公平剛正自律的包拯也不免犯渾。

一次,京城某街道發生火災。宋都汴京的商業區和住宅區混雜在一起,並且有許多店鋪商販佔道現象,交通擁堵,一旦發生大火,後果不堪設想。包拯第一時間趕往現場。看到府尹大人都行動起來,各有關部門自然不敢懈怠。包拯看到現場烈火熊熊,大火已經延及十多家房舍,很是焦慮。這時有個人跑來請示:「是到甜水巷取水,還是到苦水巷取水呢?」包拯一聽大怒:在這樣緊張的時刻,竟然還問這樣糊塗的問題!救火還分甜水苦水嗎?於是斷定這個人有意戲弄,竟下令將這個人當場砍頭。整個火場的官員百姓,沒有一個不感到害怕,人人對包拯「畏服」不已。

這則故事出自《獨醒雜誌》,作者為南宋學者曾敏行,楊萬里曾給此書作序,稱讚此書:「其載之無諛筆也。」在曾敏行看來,這個請示者是個「無賴子」,一夥無聊青年聚在一起,想故意戲弄包拯,於是有這麼一問。但是,也有另一種可能。可能請示者就屬於那種做事情瞻前顧後、毫無主見,面臨大火,手足無措的平凡人。既然府尹大人親臨現場,任何事都要先請示才行。可包拯不問情由,斷定此人目無官長,貽誤災情。不過,就算此人是有意戲弄,也罪不至死。不過說了一句玩笑話,卻被包拯砍了腦袋。為官如此任性,罔顧律法,以個人感情作為斷案依據,包拯罔稱青天。

判案也曾中「苦肉計」

包拯為官,號稱明察秋毫,可實際情況真是這樣嗎?沈括《夢溪筆談》中記載了包拯的另一件糗事。一個大款犯法,按律當受杖刑。大款有錢,想要賄賂了事,可包拯廉潔剛正不愛錢,於是大款找到了負責打板子的小吏。小吏收了紅包,就指點說:「你今天會見到府尹大人,他盤問之後必定會把案件交給我。這時你只要大喊冤枉,其他的事情都交給我。」

包拯帶大款上堂,一番盤問之後果然交代小吏用刑。大款便如小吏交代的大喊冤枉,小吏大聲呵斥道:「你只要老老實實接受杖刑就可以離開,何必多說?」他是在包拯面前表示,大人已經斷案,自然不會有錯。

一般官員自然喜歡這樣的奉承話,可包拯不同,聽後不喜反怒,認為小吏只是小吏,根本沒資格評價案件,此舉有弄權嫌疑。於是下令停止對大款用刑,無罪釋放,卻把小吏拖下去打了十多板子。

包拯的本意是要打壓手下官員的氣焰,讓他們不能從中偷奸,妨礙司法公正。自認為精明,誰料想一切都在熟知他作風的小吏的預料之中。用個苦肉計,就讓大款逃脫了法律制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郝碎碎念 的精彩文章:

清朝的「兵」和「勇」還有這區別 立國三百年沒有出一個昏君
清朝皇帝上個廁所都要分9個步驟 末代皇帝溥儀哭著登上皇位
左宗棠與曾國藩之間到底有什麼深仇大怨?是怕皇室猜忌故意演戲?
范進六十多歲為何還堅持科考 比范進還倒霉的清朝長沙「高考」生

TAG:小郝碎碎念 |

您可能感興趣

歷史上真實的包青天不會斷案,他經常感情用事,還喜歡亂殺人
斷案如神的包拯只會判案嗎?他的這些才能也足以讓人嘆服
包青天真的是斷案如神的名偵探么?
斷案如神的包拯,其實在歷史上只斷過一個案子?編劇又欺騙了我們
王之渙的詩都讀過,但是他斷案你見過嗎?同樣厲害,堪稱斷案如神
斷案如神的包拯,在歷史上只判過一個案子?
古人斷案故事:女子深夜與情人約會丟性命,劉崇龜換刀擒真兇
自稱包青天后人,「斷案如神」,一日上街為人斷案,讓人拍手叫絕
歷史上搞笑的官員斷案,這樣的趣事,來一打
古人斷案故事:楊評事縝密辦案,憑一句話挖出謀財害命的真兇
武則天1心腹,斷案時有人含冤,說:殺了之後,就沒人喊冤啦
唐朝斷案故事:斷案人心思巧妙,後人將他作為斷案榜樣
人帥膽大功夫好還會斷案!民間流傳千年的故事揭秘趙雲不為人知的一面!
縣令夜宿鬼屋斷案,聽女鬼講述如何從冤屈變成惡鬼,只為一個原因
歷史小故事:此人斷案方式奇特,不逼供犯人,而是棒打羊皮、湯煮錢幣?
秀才被惡狗撲倒,此人揮刀屠狗卻惹上官司,縣令用一對聯輕鬆斷案
一個夢就讓武則天斷送了「天下」?狄仁傑最厲害的根本不是斷案!
包公斷案,竟然被手下老吏算計了,這是怎麼回事
宋朝最會斷案的不是包公,而是這個千古聞名的思想家
古人斷案故事: 楊評事縝密辦案, 憑一句話挖出謀財害命的真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