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光緒登基,被抱來的皇帝

光緒登基,被抱來的皇帝

皇儲斷檔的危機

同治十三年(1874年)十二月的一個夜裡,同治在養心殿東暖閣的須彌寶座上閉上了眼睛。他的駕崩讓中國二百餘年的清帝國第一次出現了皇儲斷檔的危機。

根據野史記載,同治去世後,慈禧命宮中侍衛封鎖消息,秘密請尚被蒙在鼓中的恭親王奕訢進宮。奕訢進得宮來,猛見同治的屍體放在養心殿中,嚇得魂飛魄散。

此時慈禧卻面色平靜得像剛睡醒一樣,手持蠟燭在旁邊徐徐說道:「事已至此,怎麼辦?」其實,慈禧神色冷靜的原因恐怕並不如道學家們所說的心腸狠毒云云,而是她正在緊張地思考下一任皇帝應該由誰來做。

這不僅是有關大清「國本」之事,也涉及到她是否還能繼續把持大清的最高權力,對於已經垂簾聽政十餘年的慈禧來說,對權力的追求和控制早已成為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她不會眼睜睜看著大權旁落的。

按照清王朝父死子繼的不成文規則,同治帝載淳死後,應該由「溥」字輩接任皇帝,朝中一些大臣也如此想,便推舉溥倫入主大寶。但這正是慈禧太后所不願意之事,因為如果一旦這樣,她的身份就變成了太皇太后,從而失去了繼續垂簾聽政的權力。

所以她以支脈太遠而拒絕了這一提議。慈禧太后的意思,是繼續從「載」字輩中挑選一人擔任皇位,並且此人還必須是同治皇帝的近親,如此她就可以繼續以皇太后之身份繼續把持朝綱。這樣一來,可選擇的餘地就變得很小了,候選人不外乎是咸豐帝幾個兄弟的兒子,也就是同治的堂兄弟。

慈禧最終挑中的是醇親王奕譞的次子載湉,也就是後來的光緒帝。這是為什麼呢?關 注 微 信 公 眾 號:史 貓

選擇載湉的原因

原來,在道光皇帝的幾個兒子中,當時仍健在,並且育有後代的,就只有恭親王奕訢和醇親王奕譞。但恭親王奕訢作為議政王,領班軍機大臣,已經權傾朝野,倘若再有兒子繼承皇位,奕訢不啻於是無冕之王,權力過大。

況且,奕訢諸子年紀也都不小,不便控制;相反,醇親王奕環為人低調,而其次子載湉彼時年紀只有4歲,不大不小,便於從小控制,而且更重要的是,奕譞的正福晉,乃是慈禧的親妹妹,兩家可謂是親上加親。慈禧既是載湉的伯母,又是載湉的姑姑。於是,事情就這麼定了下來。

家中平白多出一個皇帝,似乎是件天大的喜事。但醇親王奕譞可並不這麼看。他深知慈禧的為人,明白自己的兒子當皇帝並不是要君臨天下,而是要給自己的這位大姨子做個幫襯。因此在得知這一決定後,他當時就昏了過去。史載,奕譞「忽蒙懿旨下降,擇定嗣皇帝,倉猝昏迷,罔知所措。……身戰心搖,如痴如夢」。

應該說,奕譞是個極為聰明的人,當然他的聰明與奕訢不同。奕訢的聰明表現在文武全才,有經天緯地之能;而奕譞的聰明則表現在深知進退,韜光養晦上。

由於曾經參與辛酉政變,又親自捉拿了八大臣之首的肅順,醇親王在同治朝深受慈禧重用,先後擔任都統、御前大臣、領侍衛內大臣、管神機營事、管善捕營事、步軍統領、弘德殿行走等職務,是僅次於恭親王的重臣。

然而他為了避免遭到慈禧太后的猜忌,在光緒皇帝甫一繼位之時,就上奏摺要求辭去一切職務。在其再三哀求之下,慈禧最終同意了他的請求,僅保留了親王雙俸的待遇。

不僅如此,奕譞還秘密給慈禧上了一道名為《豫杜妄論》密折,其內容大致是說,由於載湉當了皇上,自己雖然身為皇父,但絕對不會要求追封皇帝的稱號。如果自己有一天死了,有不知好歹的大臣,請求慈禧或光緒追封自己,請拿出這封摺子駁斥他。

事情果然不出醇親王的預料,十幾年以後醇親王去世,果然有大臣提出此議,結果被慈禧罵得狗血淋頭。由此觀之,奕譞實在是一個深諳政治鬥爭之道,有大智慧的人。

奕訢最終被削去官職,在家閑住,奕譞卻榮寵不衰,富貴及終。

饒是奕譞如此低調,載湉的繼位也仍然引起了朝中一些大臣的強烈不滿。因為經過二百多年來清朝歷代皇帝不斷的調整和完善,皇位繼承製度已經形成了一套較為嚴密和合理的規則:首先是父死子繼,清代歷史上從來沒有兄終弟及接替皇位的成例;其次,清代皇帝的確立,早期是由滿族親貴共同協商,或者皇帝留下遺詔決定的,在雍正創建秘密立儲制度之後則依此而行;再次,但凡幼主繼位,通常先帝都會安排輔政大臣輔佐新君,但具有強烈權力欲的慈禧卻罔顧祖宗家法,一口氣將這些成例全部打破,以一己之言,決定了皇位的歸屬,並繼續垂簾聽政。難怪一些守舊的大臣會極度不滿,甚至以死抗爭。關 注 微 信 公 眾 號:史 貓

御史以死抗爭

光緒五年(1879年),同治下葬於惠陵,御史吳可讀請求陪同送葬。結果半路自殺身亡,身後留下一封遺折,請求慈禧待異日光緒成年之後,將其子過繼給同治,做為下一任儲君,以保持大清國祚綿長。這一「尸諫」事件震動朝野,慈禧太后迫於輿論壓力也不得不批准了吳可讀的建議。

無論如何,剛剛4歲的載湉被扶上了皇位,年號光緒。而慈禧太后也順理成章地再次「垂簾聽政」。光緒的幼年生活幾乎和同治無甚區別,從6歲開始,進入毓慶宮讀書,先後教過他的老師有翁同龢、孫家鼐、夏同善、孫詒經等人。

光緒在這些飽學宿儒的教導之下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和貪玩懶學的同治不同,光緒從小就非常知書達禮。甚至慈禧也稱讚他「實在好學,坐、立、卧皆誦書及詩」。

兩代帝師翁同龢看著光緒自小長大,與光緒感情甚好,在其《翁同龢日記》中記載了大量光緒小時候的軼事:光緒八歲那年,曾經向上天祈雨,為了表示虔誠,居然自行齋戒,並要求上書房的師傅一例辦理;九歲那年過生日,宮中唱戲慶祝,光緒甚為不滿,認為沉迷戲劇,有害無益。

光緒小小年紀,其行為舉止便深合儒家之道,這讓翁同龢大為高興。

等光緒年紀稍長時,他不僅熟讀經史子集,而且能詩善書。據史料記載,「上(光緒帝)之文學本源極厚。書法鍾顏,端厚渾樸,詩文極雅」。光緒自小養成了讀書的好習慣,當他親政以後,處理朝政之餘,尚且手不釋卷,終日閱讀,而且中西書籍,均有涉獵;此外,光緒的記憶力也相當好,稱得上博聞強識。

據說當他親政以後,閱覽奏摺一目十行,只要一遍便瞭然於胸。有些年深日久的摺子,軍機大臣甚至都不記得,而光緒還背得出來。有一次,有大臣從江南返回,覲見慈禧和光緒,不免談些地方見聞。

慈禧偶然提到河南上報某縣遭受冰雹襲擊,但一下居然想不起是哪個縣,光緒在旁立刻提醒道是鞏縣。過了一會兒,慈禧又問起永定門外前幾年修建的電車是何人所為?

光緒應聲答道是德國公使海靖。由此可見光緒的記憶力頗為了得,對國事也甚為關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史貓 的精彩文章:

緣何清宮三代無嬰啼

TAG:史貓 |

您可能感興趣

大清未解之謎:光緒登基,被抱來的皇帝!
皇帝主動讓位,太子卻寧死不登基,最後被打暈抬上龍椅,強行登基
皇帝也被黑,歷史上被昏庸的三位帝王
幸運又倒霉的皇帝,兩次登基,但被老媽、妹妹、兒子欺負!
滿清最窩囊皇帝並非光緒帝,而是被親爹坑慘的嘉慶帝
安祿山被追光烈皇帝,他是怎麼死的?
被撿來的皇位 歷史上最幸運和傳奇的皇帝
最倒霉的皇帝:醉酒後開玩笑,被愛妃當真,將皇帝捂死
清朝最慘的皇帝不是光緒,更不是溥儀,而是這位被廚子追著砍的帝王
將軍救了皇帝一命,向皇帝請賞,皇帝卻說:叛徒,朕殺的就是你!
兩次登基,三推皇位,誰的皇帝做的比他憋屈
歷史上四個聖祖,有的不是皇帝,卻為什麼被稱為聖祖
貴為皇帝皇后,還親自披甲衝鋒陷陣,結果皇后被俘,皇帝戰死
皇帝說:我不要做亡國之君,你來當皇帝,結果登基不到一天就被殺
宋時皇子不愛做皇帝,竟然有三人是被逼登基?
他是歷史上最倒霉的皇帝,卻也是最有骨氣的皇帝
明朝這位皇帝一生過得比開國皇帝還刺激,能活下來真的是奇蹟
他是親自被皇帝封的將軍,結果被皇帝斬殺,命運弄人
乾隆寵愛和珅之謎,原來和珅是這個人化身來找皇帝報仇的
他是皇帝的男寵,還做上了開國皇帝,但不久就已經被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