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器物之美,古代盛器知多少

器物之美,古代盛器知多少

「金樽美酒斗十千,玉盤珍饈值萬錢。」美食還需美器配,如果空有「美酒」而無「金樽」,空有「珍饈」而無「玉盤」,定然會遜色不少。中國人向來注重器物,不僅美食要有美器,其他方面亦是如此。今天我們就來談談古代有哪些常見的盛器。

1

多用剖開的匏瓜做成,一般用來舀水、酒等。韋應物《簡盧陟》:「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風塵」。

2

缽(bō)

多為陶制,形狀像盆而較小,一般泛指僧人所用的食器。詩僧貫休《陳情獻蜀皇帝》:「一瓶一缽垂垂老, 千水千山得得來。」

3

樽(zūn)

古代盛酒器具,早期多為青銅製成,形狀類似今天的痰盂。李白《將進酒》:「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4

杓(sháo)

一種有柄的可以舀取東西的器皿。歐陽修《賣油翁》:「徐以杓酌油瀝之,自錢孔入,而錢不濕。」

5

鐺(chēng)

一種三足溫酒器,或烙餅、做菜用的平底淺鍋。李白《襄陽歌》:「舒州杓,力士鐺,李白與爾同死生。」杜牧《阿房宮賦》:「鼎鐺玉石,金塊珠礫。」

6

盛酒、水、茶等的器皿。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台。」

7

小杯子。李清照《聲聲慢》:「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

8

觴(shāng)

古代酒器,腹橢圓,上有提梁,底有圈足,獸頭形蓋。《詩經·周南·卷耳》:「我姑酌彼兕觥,維以不永傷。」

9

罍(léi)

古代一種盛酒的器具,形狀像壺。《詩經·周南·卷耳》:「我姑酌彼金罍,維以不永懷。」

10

盛放物品的扁而淺的用具,圓者為盤,方者為盂。杜甫《麗人行》:「紫駝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盤行素鱗。」

11

一般指腹大頸長的容器。白居易《琵琶行》:「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

12

缶(fǒu)

一種大腹小口的盛酒瓦器,亦可用來汲水。柳宗元《捕蛇者說》:「視其缶,而吾蛇尚存。」

13

簞(dān)

古代盛飯用的圓形竹器。陶淵明《五柳先生傳》:「短褐穿結,簞瓢屢空,晏如也。」

14

篚(fěi)

一種圓形竹器,用以盛物。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聖人筐篚恩,實欲邦國活。」

15

竹子或柳條等編的盛東西的器具,方曰筐,圓曰筥。《詩經·召南·采蘋》:「於以盛之?維筐及筥。」

16

篋(qiè)

小箱子。宋濂《送東陽馬生序》:「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17

箕(jī)

用竹蔑、柳條或鐵皮等製成的揚去糠麩或清除垃圾的器具。《列子·湯問》:「箕畚運於渤海之尾。」

18

籩(biān)

古代舉行祭祀、宴會時用以盛果脯等食品的一種竹器。劉基《賣柑者言》:「將以實籩豆奉祭祀、供賓客乎?」

19

卮(zhī)

古代一種圓筒狀的有把手和三個小腳的飲酒器。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

20

收藏東西的器具,通常指小型的,有蓋可以開合。陸遊《長歌行》:「國讎未報壯士老,匣中寶劍夜有聲。」

21

古代煮肉食用的器物,多為青銅製成,圓腹三腳兩耳,下面可燒火。肉煮熟後就在鼎內取食,叫鼎食。王勃《滕王閣序》:「閭閻撲地,鐘鳴鼎食之家。」

22

鑊(huò)

古代一種無足的烹煮食物的大鍋。一般認為,無足之鼎即為鑊,為煮肉及魚臘之器。《廉頗藺相如列傳》:「臣請就湯鑊。」

歡迎在文末發表留言評論,

也請別忘了動手點贊支持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道知行 的精彩文章:

楊絳:聽話的藝術
蒲松齡筆下的「動物世界」,有情有義
麤、掱、贔……那些你可能不知道的中國漢字之最
長知識丨為什麼結拜又叫「義結金蘭」
虛字對:「之乎者也」嵌入對聯的優雅姿勢

TAG:大道知行 |

您可能感興趣

器物之美|古代盛器知多少?
盛器里的藝術大片,一個字:美!
用最素的盛器,載最嫩的春茶
「中國」一詞最早的記載、盛器中的顏值擔當……成博「青銅物語」明日等你來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