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記憶馬家沖(五)

記憶馬家沖(五)

一個小女孩,在缺乏真正安全防護措施的校園安然無恙地畢了業,真是上天的眷顧。

父親那時一心想著讓我們上學,接受正規教育,安全問題似乎考慮太少。想想,父親膽子也真夠大的,那年月,雖處於政治高壓態勢,全民幾乎都傾情投入到了轟轟烈烈的政治運動中,貓狗鼠輩似不敢輕易作姦犯科,但陰暗角落裡色狼襲擊小綿羊的情況也有發生,只是資訊不發達,消息閉塞而鮮為人知罷了。多年後我才聽說,學校食堂雇請的炊事員(一個嘴都癟了的老頭),就因強姦幼女罪被判刑。

記憶中的馬家沖,狹長幽深,清末民初為主的青磚黒瓦房,已現滄桑,偏偏斜斜地大體排成兩長溜,夾一條彎彎拐拐的石板路一直到生產路小學操場。沖里有幾家門牆高大厚實的宅院,有終日散發著豆瓣濃香的醬園廠,還可見低矮、光線幽暗的自帶腰門的小堂屋有時敞開著。

醬園廠距巷口不遠,只要拐進巷裡,濃烈的醬油香就撲面而來。從醬園廠的院門,可見院壩中央整齊排列著一個個雙手不能合抱的土陶罐(裡面盛放著滿滿的豆瓣醬),罐口綳著白紗布,防止蚊蟲飛入;有時侯,這些罐子又會換成一簸蓋一簸蓋的泛著茸茸綠毛的胡豆瓣,靜靜地躺在陽光里。

巷子狹長,老舊的、尤其是陸續修補搭建的房屋左遮右擋,陽光難以朗照,總給人幾分陰冷的感覺。偶爾,也去巷口的同學家串門,獨自晚歸,深巷黑洞洞的,偏又想起鬼怪故事,嚇得飛叉叉地往學校跑。

實在無聊的時候,也相約去到豬鬃廠院一帶同學家玩。現在只記得宣傳隊的王詠同學,另一個高挑個兒的女孩,忘了姓什名誰了。

這個女孩似乎是獨自一人在家,父母好像常年在外做工。這種情況當時不止一家,我們班長也是,父母遠在外地上班,獨自領著幾個弟弟生活,擋水劈柴全包;學校食堂隔壁也有一個小姑娘,母親經常去外面做臨工,留她一人看家,自理生活。其實,這些孩子,就是今天所說的留守兒童,他們懂事,能幹,早早地當起了家。

那個年代,普通人的家呀,叫人記憶夠深刻的。那簡陋,今天難以想像:老舊的瓦房,沒有陽光充足的大窗戶,有的僅在房頂中央裝幾片透明的玻璃瓦片採光,屋內光線昏暗,有的房間還是凹凸不平的土泥地面;至於家當,除了睡覺的床、吃飯的桌,似乎就是些鍋碗瓢盆。我家也差不多,大概就多口皮箱,兩把藤椅吧。不過,單純快樂的我們,那時似乎並沒有感到這些生活的艱苦,依然開心快樂,學工學農,上街搞壩壩演出

在馬家沖的日子,雖然幸運地避免了遭遇色狼的威脅,但也親歷了幾次別樣的恐怖事件。(未完待續)

*文中圖片全部源自網路

薇與佐伊∣一個有態度的微信平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薇與佐伊 的精彩文章:

TAG:薇與佐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