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問心無愧,即是神聖!

問心無愧,即是神聖!

天人相宜:以自然之物,養自然之人;悟天地之道,行天地之仁!

—————

傳道之所以神聖,就在於給人以自信!——天人相宜心學創始人,李從國。

喜歡聽好話,其實是一種懦弱、虛偽或愚昧,本質上是不折不扣的劣根性!

人生的真實價值,不在於來自外在的評價,而在於捫心自問的解脫。原因在於外在的江湖從來是善惡同在、人鬼混存、真假混淆、美醜共生的,這就註定了外在的好話本身沒有可靠的價值保證:一是外在說一個人如何神聖偉大了不起,判不清說者到底是人還是鬼,張嘴多的到底是人還是鬼;二是即使說者是人,也因為這個說辭張口的動力首先是利益,吐出來的字眼必然帶著個人私利的牙縫裡遮擋不住的令人不快的蔥蒜味,大多是一種口是心非的表演;三是那種「如果不說好不做好的評價就不利於自己」不得已擁戴起鬨,人鬼共鳴的高歌,其實跟地獄的聲音一樣,意味著不幸。

世態炎涼,人走茶涼,是江湖正常的生態。一個人發達了,好話如潮水般湧來。而一個人倒霉了,人見了會很快躲開,幸災樂禍、風言風語、落井下石從來都是供不應求的。

人是活在江湖的天使,沒有任何人能拒絕江湖的污泥濁水,然而人自己能產生自凈力來抵抗無法擺脫的污染,出淤泥而不染,無愧上蒼賦予的人生。

人們常用內心有無多餘的慾望,來判斷一個人是否內心有愧,道理上講是符合邏輯的。但實際生活中很難把握。人是萬物之靈,人是需要創造的。創造是需要有追求來支撐的。而追求和慾望之間,很難加以區別。故我們不要從有無多餘慾望的角度雲考察自己內心是否有愧,要換個角度找個簡簡單單易操作的辦法來內省。

內省自己內心到底有愧無愧的方法很簡單,就是看自己的真、誠、信做到了沒有。做到了就是無愧於心,做不到就是欲根不凈。

真,就是真實。真實是道德、人格的基石。一個人做到了真實,就擁有了直面世界的勇氣,自我行為的擔當,維護自己也承認他人的公平,「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道德素質。誠,即是誠實,勤勞創造,以心信仰,不投機不僥倖,腳踏實地地為人處世。信,即指信用,是對承諾的堅守,不批誑語,說到做到。

一個人做到了真、誠、信,內心裡沒有滋養多餘的慾望的土壤,醜惡、魔鬼、虛假、小人、欺騙會躲得遠遠的,內心哪兒來的愧疚。

心聖王陽明離世前,弟子出於尊重與關心,問老師有何遺言。陽明先生曰:此心光明,亦復何言。背後的潛台詞是:我的一生內心光明,對外無愧於蒼生,對內無愧於自己,此生圓滿了,毋須再言。

人性之純,莫過於真,真為一切善行之初;人性之美,莫過於誠,誠為一切善法之源;人性之貴,莫過於信,信乃人生立世之本。做到真、誠、信,就無愧於心,無愧於天地,無愧於人生。

當一個人做到心中無愧時,內心多餘的慾望蕩然無存,人生就打開了一個閃耀著人性靈光的神聖崇高境界:

——人非活在欲上,而是心上;人生不是光陰,而是珍惜;雲水不是景色,而是襟懷;日出不是早晨,而是陽升;風雨不是氣象,而是錘鍊;成敗不是得失,而是積累;滄桑不是坎坷,而是財富;幸福不是想像,而是體驗;聖人不是偉大,而是無愧!

神聖,是人生共同的追求。王陽明先生500多年前在我家鄉貴州龍場(貴陽修文縣)得道:聖人之道,吾性自足,何假它求!每個人都可以成聖人,每個人都可以做到內心無愧。

磨礪內心無愧,走近神聖人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天人相宜 的精彩文章:

李從國《天人相宜》心學專著發布發行

TAG:天人相宜 |

您可能感興趣

做人,問心無愧!
做人,要的就是問心無愧!
問心無愧
做人,要得就是問心無愧!
做人,就要問心無愧!
做人如草,問心無愧就好!
佛說:人生,問心無愧就好!
問心無愧,活著不累!
做好自己,問心無愧
做人,問心無愧,別去解釋!
做人,要的就是問心無愧
問心無愧,做人不累!
問心無愧,做人不累。
人生苦短,愛恨隨意,問心無愧,活好自己!
做人要明白什麼是將心比心,什麼是問心無愧?
與人為善,一輩子問心無愧,如此安好!
做人:心安理得,問心無愧
人間正道是滄桑,問心無愧是善良
僅僅在這件事面前,朴槿惠不能問心無愧的說自己無罪!
做人,只求問心無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