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康熙乾隆先後六下江南必到之處 無錫寄暢園!

康熙乾隆先後六下江南必到之處 無錫寄暢園!

不說不知道,清朝的康熙和乾隆皇帝先後各下江南六次,有七次都來到了無錫的惠山古鎮。他們除了欣賞這裡秀美的錫山風景之外,還有一個地方讓他們流連忘返以至於每次到來都一定會去「打卡」,那就是惠山古鎮的「寄暢園」。

寄暢園位於無錫的惠山古鎮,始建於明代,是和蘇州的拙政園同時代建造的私家園林,但是拙政園是失意文人所建,風格就比較低調和隱喻一些。而寄暢園從名字里的「暢」就可以看出,這是一個快意之人的作品,其主人是官場得意之人衣錦還鄉後所造。整體的設計要明快和洒脫許多。

寄暢園也稱秦園,原是無錫官宦世家秦氏的私家園林。距今近500年前,明代嘉靖朝尚書秦金在這裡購地築園,取名為「鳳谷行窩」。明萬曆二十年,曾任右副都御史、湖廣巡撫的秦氏後裔秦 ,在「鳳谷行窩」的基礎上,改築舊園,構思擺布,建成二十四景,並取晉王羲之「取歡仁智樂,寄暢山水陰」詩意,將園名改為「寄暢」。清初,秦的曾孫秦德藻延請江南造園高手張漣,對寄暢園進行大規模地改建,使這座私家園林更為精緻、完整,「由是茲園之名大喧,傳大江南北。四方騷人、韻士過梁溪者,必輟棹往游,徘徊題詠而不忍去。」寄暢園一時名噪江南。清代兩位傑出的皇帝康熙和乾隆在南巡途中都曾七次臨幸此園,給秦氏家族和寄暢園帶來了莫大的榮耀。

初冬時分,正是寄暢園色彩最濃烈的時候。我看到了那些百年的銀杏樹,密密層層的金黃色葉子象金色的蝴蝶停在枝頭,風吹過,兩三片葉子便結伴飄落,從枝頭姍姍而下,悠悠地打一個旋,三步四回頭地淡定落地。突然就後悔沒帶單反,好在小卡片隨身帶著,記錄下這初冬的景象。

寄暢園布局得當,妙趣自然,體現了山林野趣、清幽古樸的園林風貌,具有濃郁的自然山林景色。院內登高可眺望惠山、山、錫山,山巒疊嶂,湖光塔影,顯現出錫山,山巒疊嶂,湖光塔影,顯現出「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絕妙境界,是現存的江南古典園林中疊山理水的典範。並且,它以高超的借景,冼煉的疊山、理水手法,創造出自然和諧、靈動飛揚的山林野趣,寄託了主人的生活情趣和對自然人生的哲學思考。

總體上說,寄暢園的成功之處在於它「自然的山,精美的水,凝練的園,古拙的樹,巧妙的景」。難怪清朝的康熙、乾隆二帝曾多次遊歷此處,一再題詩,足見其眷愛賞識之情。北京頤和園內的諧趣園,圓明園內的廓然大公(後來也稱雙鶴齋),均為仿無錫惠山的寄暢園而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康熙 的精彩文章:

康熙生母是真滿洲!並非漢人!
康熙時期一個侍衛被俄羅斯公主寵幸,並且簽訂幾條條約
清朝長壽的嬪妃,雖終康熙朝不受寵,但卻有個好兒子,活到97歲
她是康熙最疼愛的女兒,在去世當天來「大姨媽」並且發生這樣的奇怪現象?

TAG:康熙 |